分享

我,四川人,回老家当乡镇医生,经常加班,但月薪只有2000元

 朱小鹿 2022-04-26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我叫燕子,四川农村人,今年24岁。

我是十八线小县城的一名医生。
 
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很简单,顺风顺水。
 
我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平平淡淡地完成学业,顺理成章地成为乡镇医生。
 
当医生工作稳定,薪水低得可怜,实习期月薪才2000元。
 
但加班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尤其在农村,遇到“难缠”的病人更是常事,医闹也是小儿科。
 
但我觉得,平凡、普通也是一种幸福。
 

 
1998年,我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那个年代,农村家庭普遍都很穷,我们家也不例外。
 
我爷爷是铁匠,奶奶做小生意,煮凉粉卖。
 
外婆是个家庭妇女,就负责煮饭、洗衣服、干农活。
 
外公还不错,是供销社干部,在村里有点地位。
 
但悲催的是,外公家孩子太多,没有能力负担孩子的生活费、学费。
 
我母亲长大后,找的对象在当时非常不错,工作体面,是个教师。
 
但我三姨妈很不喜欢那人,就把我父亲介绍给母亲认识。
 
阴差阳错,我父母结合,这才有我和我哥哥。
 
结婚前,我父亲以卖衣服和布匹为生,就是那种挑着担子,四处走街串巷的货郎。
 
父亲卖布赚到不少钱,但他很傻,把挣的钱全部交给我爷爷、奶奶攒着。
 
结果,他跟我母亲结婚的时候,攒的钱我爷爷一分都没给他。
 
导致我父母结婚的时候,兜里一块钱都没有。
 
好在他们踏实、勤奋,能吃苦,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份家业。
 
(我的生活照)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家穷得连肉都买不起,住的地方也很破。

等家庭条件稍微好点,才重新修房子。
 
而且,修房子的钱大部分都是借来的。

房子修好后,父母很多年才把债务还清。
 
但我父亲比较乐观,他从来不在我们面前抱怨。

有什么压力也都是他自己扛着,不会让我们受委屈。
 
有次,我在家翻箱倒柜找东西,从柜子里翻出账单。
 
我们这才知道,修房子的时候钱不够,父亲偷偷从银行贷款。
 
可这么多年,他从没在我们面前提过,连我母亲都不知道这事。
 
贷款的那些钱,父亲自己偷偷地、慢慢地一笔笔还掉。
 
我觉得父亲不容易,他经历过很多苦日子。
 
后来,父亲转换职业,当职业杀猪匠。
 
他会去很远的地方买活猪,然后拉回家杀掉,在街上卖肉。
 
猪肉生意做起来后,我们家条件才逐渐变好。
 
但我父母都属于那种不会攒钱的人,基本上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没有存款。
 
我父亲喜欢买各种好吃的美食,他的生活态度就是不攒钱。

挣一分钱,就花一分钱。
 
我母亲专注于买衣服,在这方面她特别大方。

我记得在2010年左右,她就会买上千元的呢子大衣。
 
那个年代,在我们老家那种地方,这么贵的衣服属于奢侈品。
 
在钱这方面,父母对我都比较大方。
 
他们不会限制我花钱。

从小到大,只要我跟父母提要求,他们一般都会满足我。
 
就算我要买什么贵的东西,只要父亲答应我,他就一定会带我去买。
 
所以,我家的钱就是这样花光的。
 
我们属于那种平时钱够用,不会跟别人家借钱,但没有存款的家庭。
 
重点是没有存款。
 
我经常觉得很遗憾,要是我们家能攒点钱,早能在城里买房。
 
不过,除没什么钱以外,我们家氛围特别好。
 
我父母喜欢吵架,属于那种吵了一辈子的夫妻。

一天不吵架,他们都不习惯。
 
但他俩相处模式就这样。
 
有什么事情,我母亲第一个会想到我父亲。
 
我父亲第一个就会想起我母亲,就算我和我哥都要排在后面。
 
而且,生活在农村,大部分人家都重男轻女。

我父母对我,却比对我哥哥还好。
 
我父亲无论到哪里做什么,都会记得给我买零食。
 
因为他是杀猪匠,经常要去外地买猪。

人家送他吃的东西,他也舍不得吃,全部拿回来给我吃。
 
或者,他在路上看到有好吃的东西,也会买回来给我吃。
 
我哥哥对我也非常好。
 
(我所在的小县城)
 
小时候,我喜欢吃桃子。
 
他看到河沟对面有颗桃树,他那时长得不算高,但还是跨过河摘桃子回来给我吃。
 
而且,我胆子小,在学校被人欺负也不敢吭声。
 
有次,有男生凶巴巴地推我,我以为他要打我,吓得大哭。
 
我哥知道后,带着我去找那个男生算账,把人家按在地上打。
 
从这以后,那些小孩再也不敢欺负我,看到我甚至会绕道走。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我的童年非常幸福,像泡在蜜罐里。
 

 
从小到大,我的生活比较平稳。
 
小时候,我成绩好,老师喜欢我,我在学校里属于受老师宠爱的学生。
 
初中时,我考上县里最好的中学。

我到城里上学要住校,每周只有周末才能回家。
 
刚到学校的时候,我特别想家。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们全寝室的同学一起抱头痛哭。
 
后来,逐渐习惯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我反而觉得离开家更自由。
 
那时,非但不想哭,周末甚至还会找理由留在学校,和同学们出去玩。
 
而且,我父母给生活费特别大方。

只要我说钱不够用,他们会继续给我。
 
和其他同学比起来,我的求学生涯还算顺利,在“口腹之欲”上没受过委屈。
 
唯一不顺的地方,就是我的成绩,起起伏伏,时好时坏。
 
等我上高一的时候,父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他们认为我整天就知道玩,以我的学习态度,肯定考不上本科大学。
 
于是,父母开始计划我以后的高中、甚至大学生活,给我提供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参加完高考后继续补习,直到考上本科为止。
 
第二个选择是留级,比别人多读一年高二。
 
父母没有逼我立即做决定,而是不停地在我耳边念叨,给我灌输“必须考上本科大学”的思想。
 
至于大学该去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他们都让我不要操心。
 
在他们眼里,那些不是我该管的事。

我只用好好学习,考出高分就行。
 
等我高二的时候,父母经常问我:

“你想多读一个高二,还是高考完再复读一年?”
 
起初,我非常抗拒,这两个选择都不想要。
 
但受他们影响,我开始琢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如果真考不上本科,以后该怎么办?
 
有天上课的时候,我突然想明白。
 
我就突然觉得,再继续混下去没意思,不如换个新环境。
 
(我们老家的天特别蓝)
 
反正我也没什么高大上的想法,就是有点讨厌继续呆在原来的班级。
 
我告诉父母想留级,他们很支持我。

我顺利留级,读过两年高二。
 
高中毕业,我勉强能上本科大学。
 
但如果这个分数留在四川省内的话,很可能只能上私立本科院校,学费特别贵。
 
最终,我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读本科,学中医。
 
其实,我学医是误打误撞,我并不喜欢这个学科。
 
我很喜欢看小说,爱好阅读。

但报志愿的时候,母亲想让我学中医。
 
我那时很单纯、天真,觉得医生这份职业光鲜亮丽,肯定工资很高。
 
而且,长辈也告诉我,学医以后好找工作,我就在最后一项志愿栏填的中医学。
 
结果,我英语考砸。

我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要求英语单科分数线125分以上,没被录取。
 
好家伙,最后录取我的就只有中医学。
 
这能怎么办?就算我再不想去也没办法。
 
网上流行一句话,叫:“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我深有体会。
 
如果不是毕业实习的时候,我顺利回老家找到工作,我绝对不会干这个。
 
我能坚持到现在,纯粹是因为我在医院上班,看到我的前途及希望,还有未来的房子、车子。
 

 
学医很难,考证压力很大。
 
作为医学生,我们要背的知识点多如牛毛。
 
我学的是中医,最重要的是分辨各种中药药材。
 
不但要背用法、用量,还要看图,那些中药哪样是哪样,也要背。
 
考试的时候有中药影片,我们要通过观察它的颜色、外形、气味来分辨中药药材。
 
还要背人体身上的穴位、十二经络。

哪条经脉上有哪些穴位,位置在哪里,都要熟悉之后背下来。
 
别人的大学日常就是谈恋爱、谈恋爱、谈恋爱。
 
医学生的大学日常就是上课、上课、上课,然后背书、背书、背书。
 
别的大学生可以睡懒觉、逃课。

我们医学生上课,早上出门上课,晚上才回宿舍。
 
我们周末要么有实验课,要么有正课,连完整的周末都不能过。
 
期末考试,我们要提前两个月开始复习、背书。

不然挂科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正常。
 
而且,医学生都有个特点,学哪个科目,老师讲什么疾病,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有什么病。
 
最要命的是,我们只会觉得身上的疾病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有时感觉自己命不久矣。
 
在我眼里,比背书考试更难的事情是上实验课。
 
我们作为中医生,竟然还要解剖小白鼠、耗子、兔子、青蛙。
 
以前在家的时候,我连鸡都没有杀过,解刨课的困难程度超出我的想象。
 
还有令人尊敬的大体老师,他们年龄不一,因各种离开这个世界。
 
有些大体老师因病去世,生前自愿捐献遗体。

有的大体老师还是小孩子,父母自愿捐献宝宝的遗体。
 
在医学界,大体老师被称为“沉默的导师”。
 
每个大体老师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我们尊敬、感恩他们,他们为祖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真实地面对大体老师的时候,心里还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差点吐出来。
 
但这是学医必须经历的过程,再难也要硬着头皮上。
 
(我们办公室一角)
 
别的专业本科是4年时间,学医期限是5年。
 
2021年,我本科毕业,准备考研。
 
对医学生来说,学历越高,经验越丰富,越好找工作。
 
医学生考研是大趋势,不是我们真的想考。

而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考就会被淘汰。
 
而且,考研的话,我们不用实习、找工作,可以逃避现实。
 
我被大环境推着走,也跟着考研。
 
父母很支持我,但我实力不够,又没有认真准备,没考上。
 
作为二本毕业的医学生,想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工作几乎不可能。
 
我别无选择,只能回老家的县中医院上班。
 
进医院工作后,我才知道当一名合格的医生有多难。
 
医院也有“食物链”。
 
我们刚去医院的实习医生,处于“食物链”最底层。
 
不但要去每个科室实习、学经验,我们还是整个科室最忙、最累,但工资最少的人。
 
作为实习医生,还要有眼力劲。
 
不管是不是上下级关系,是不是同一个科室,只要前辈叫我们干活,我们必须第一个冲上去,没有资格反对。
 
大家心知肚明,作为实习医生,就是要到比别人早,走得比别人晚。
 
我运气好,带我的每个老师都认真负责。
 
要是再遇到不好的老师,那真是倒八辈子血霉。
 
他根本不会教新人任何经验,那新人学不到东西,什么都不懂。

就没能力独自值夜班,就拿不到多少工资。
 
真应了网络上那句流行语:“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账户二百五。”
 
当初实习的时候,我每月工资才2000块钱左右。
 
但前辈们结婚、办喜事,可不会考虑我们是不是初来乍到,反正照请不误。
 
除掉生活费、房租、人情来往的费用,我别说攒钱,每个月工资是负数。
 
全靠父母接济我,我才能活下来。
 
在别人眼里,医生、护士这个职业是香饽饽,光鲜亮丽,工资肯定少不了。
 
实际上,每个成熟的医生都必须先熬过黑夜。
 
就算熬过去,医生、护士的工资也不算高。
 
就算工作很多年的老医生,工资也只能说正常收入水平。
 
(我买的花)
 
医护行业并不是高薪职业。
 
严格来说,我在县医院工作,收入还算正常。
 
还有那些乡村医生,他们工资更低。
 
不过,平时乡镇医院没什么病人,也没有医患纠纷,他们的工作相对轻松。
 

 
对医务工作者来说,工资低、学历要求高,这些都不是问题。
 
毕竟患者把身家性命交给我们,我们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担,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所以,对每个医务工作者来说,加班是常态。
 
上班这么久,我几乎没有准时下班过。
 
有时,我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到下午5点。
 
如果5点的时候,当天的病例还没有写完,那我必须加班把病历写完再走。
 
如果下班后,只要白大褂还没脱下来,还没离开医院,只要来病人就要参与抢救。
 
等抢救完,我们还要做各种病程记录,核对数据、处方……
 
等忙完所有事情离开医院,通常已经被迫加班两、三个小时。
 
对我们来说,早上8点上班,能在五点半或者六点下班都算早,忙到晚上八、九点、十点多下班才算正常。
 
有时太忙,凌晨十二点还没把病历写完。
 
明明已经很累,但还是要盯着电脑写病历。

我会觉得头晕目眩,连电脑屏幕都看不清。
 
这还不算什么,最无奈的是,有些病人不讲理,总是浪费医疗资源。
 
比如我之前接触的一个病人,他年纪大,呼吸道出现问题,属于很常见的老年病。
 
他住院几天后,已经好得差不多。

各项指标都很平稳,再住两天就可以出院。
 
可他儿子在市里打工,他就闹着要去市里做检查,在市医院住院。
 
我们劝不住,只能让他先去市医院检查。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有住院的必要,我们再开转院证明。
 
本以为,这样就沟通完成,他可以自己选择去还是不去。
 
好家伙,他却来一句:“我要救护车送我去。”
 
他情况已经很好,完全没必要坐救护车。

可医护人员怎么劝他,他都不听。
 
医院没办法,只能安排救护车送他。
 
救护车必须要配备护理人员和医师,医护人员刚下夜班,一早又要送他到市里。
 
结果,车上最精神的人反而是病人。
 
医护人员都疲倦得不行,还有晕车的护士,一路上都在呕吐。
 
在我看来,医疗资源应该留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遇到这种人,我都不知道说什么。
 
(办公室的蛋糕)
 
我在医院工作,身边每天都在上演生老病死,我见过很多考验人性的事。
 
我第一次接触医闹,是因为医药诈骗惯犯。
 
他生病住院,病好出院,又去医院闹事。
 
说医生没有经过他允许,就给他做检查,应该把检查费用退给他。
 
一般来说,有些医院不愿意激化医患矛盾,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最终,医院不但免费给他治病,还要赔钱给他。
 
后来,这人到我们医院看病。
 
他刚进来那天是大半夜,医护人员给他进行大抢救,把他从生死边缘抢回来。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给他做检查。

情况紧急,也等不及家属签字同意。
 
第二天,人情况稳定下来,他家属第三天就来闹事。
 
意思很简单,就说他们才住院三天时间,怎么可能花掉3000多块钱。
 
我们解释给他听,还把清单打出来给他看。
 
他还不服气,要让医生每一项检查都解释给他听,为什么要做那些检查。
 
最气人的是他们的态度,对任何解释都不听、不信,连费用清单都不看,逼着医生念。
 
这个人还去医保局举报我们,但他确实不占理,没有成功拿到钱。
 
在我们这些小地方,大部分人文化程度不高,不太讲理的病人比较多。
 
有些病人,医生让他不要做什么,他绝对要做,完全不遵医嘱。
 
比如给他开五天量的药,他一天就吃完。

还要反过来怪医生,为什么要一次性给他开五天的药?
 
但我们遇到的好病人更多。
 
他们很和蔼,而且很好沟通,也很遵医嘱,还会给我们送水果。
 
对我来说,我才24岁,未来还要在医学这条路上走很远。
 
医生是份职业,也是责任和使命,我会站好自己这班岗。

口述:燕子

编辑:朱小鹿&七月


END
看更多人物故事
请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朱小鹿



三连一下,植树造林靠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