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是修鞋匠,月薪400元,靠卖电器发家,如今身家330亿,凭啥

 朱小鹿 2022-04-26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去年8月,中国低电压电器第一股集团,股价一涨再涨,市值创新高,高达1161亿。
 
短短9天内,集团市值增长408亿,这也让背后的创始人,身家暴涨72亿。
 
他就是南存辉,曾经的温州首富。
 
南存辉
 
多年前,当南存辉坐在柳市街头摆修鞋摊,为客人修鞋,拿着400元工资。

他恐怕怎么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温州首富。
 
从修鞋匠到温州首富,这期间的道路多崎岖,只有南存辉知道。
 

 
1963年,南存辉出生在浙江温州乐清柳市一个贫困家庭。
 
可以说,南存辉真是生不逢时。

出生那会正值物质极度贫乏,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还没消散。
 
大家还没缓过神来,就又被卷入一场浩劫中。

富人沦为穷人,穷人变成流民,无家可归。
 
南家还算幸运,勉强还有一家茅草屋生活,不至于流离失所。
 
 
每天,一家子吃了这顿,下顿就没着落了。

全家只能干巴巴坐着,等父亲捡菜叶子回家。
 
有时候,实在没东西可捡了,老南只好拉下脸面,去跟山上的老人家赊番薯,一年后拿稻谷还。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南存辉很早就学会自力更生,赚钱补贴家用。
 
南存辉胆子大,经常撸起裤脚,下河掏螺狮。

然后跟着祖母一起,拉到柳市镇上吆喝叫卖。
 
10岁那年,南存辉吃不饱饭,瘦得如干柴一般。

每天却要挑着一箩筐米糠,到镇上卖。
 
那箩筐,足足比自己高出一截。

从远处乍一看,只能看到一箩筐米糠“腾空移动前行”。
 
对南存辉来说,吃不饱饭还不算大事,最难扛的是下雨天。
 
乐清临东海,经常刮风下大雨,南家一间茅草屋哪顶得住?
 
每逢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一家子不用出家门,就能在家中“欣赏自然雨景”。
 
如果雨太大,夹杂着台风,屋内一下子就成了游泳池。

灌水严重,根本没法住人,一家子只好跑到亲戚家避难。
 
住房问题尚还能解决,可一旦顶梁柱倒了,整个家就散架了。
 
南存辉成绩优异,连跳三级,只为了能早点考上大学,好不容易熬到初中毕业。
 
 
可就在毕业前半个月,父亲出事了。
 
在一次工作中,老南一不小心,水泵砸中脚,再也无法下地干活,只能卧床休养。
 
作为家中长子,南存辉责无旁贷,从老南肩上接过家庭的重担。

辍学打工,子承父业。
 
那年,他才13岁,离高中校门仅有一步之遥。
 
从那之后,每天早上出门,南存辉背的再也不是布包,而是笨重的修鞋工具箱。
 
他的目的地再也不是学校,而是人来人往的柳市街头。
 
他当然想当一个无忧无虑的学生,坐在教室里,想着未来的大学梦。
 
可比起学生的身份,他还是爸妈的儿子,是弟弟妹妹的大哥,他别无选择。
 
为了一大家子,他只能甘愿做个修鞋匠。

每天起早贪黑,挑着工具箱,默默为客人修鞋、擦鞋。
 
当时,除了南存辉,柳市街头还有不少修鞋匠。

技术、经验都比他好,而且来的时间比他早,早就积累了不少回头客。
 
要想从他们手中抢生意,南存辉只有使劲努力,拿出120分精神拼命拉客。
 
有一次,正好冬天,南存辉一如往常,穿着棉袄出门。
 
但其实,那件棉袄穿了好几年,棉团早已掉光,布子早就磨薄了,根本不保暖。
 
他全身冻得僵硬,塑料鞋底也冻得硬邦邦。

南存辉修鞋的时候,锥子打滑,直穿他的手指头。
 
南存辉疼得厉害,十指连心,全身神经像是被连根拔起,手指头不停往外流血。
 
可为了赚那单的钱,他顾不上疼,牙齿死死咬着嘴唇,一把将锥子从手指头拔了出来。

他用修鞋绳随意包扎两下,忍着眼泪继续修鞋。
 
这番举动,看得客人直发怵。

他于心不忍,修完鞋后偷偷多塞了点钱给他。
 
 
每天晚上收摊回家,南存辉与父亲窝在床上,一边数钱一边分析今日的赚钱情况。
 
为什么赚得多,又为什么比前天赚少了,及时改进。

就这样,南存辉很快就成了这条街小有名气的鞋匠。
 
有些人甚至愿意舍近求远,专门从大老远赶来,就为了关照南存辉的生意。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在出身不好时,弱者只好怨天尤人,缴械投降,向命运低头。
 
而强者总能高昂头颅,将苦难当作垫脚石,越挫越勇。
 
恰好,南存辉就属于后者,这苦吃着吃着,他很快就尝到了甜头。
 

 
随着经济发展,供销员冒出头,经常在全国各地的国营工厂来回跑。

跑得多,鞋子也坏得快。
 
南存辉的生意就上门了,他们经常需要修鞋,付钱也大方爽快,南存辉小赚了一笔。
 
改革开放到来,中国个体经济开始起步,有数据显示:
 
1978年,全国个体工商户共14万户。

而8年后,则达到了1211万户,增长速度迅猛。
 
这段期间,南存辉也深感,时代的春风正在召唤自己。

于是放弃修鞋摊,投身商海。
 
 
他立即找到三个朋友,与他们商量,最后两小杯酒下肚,四人当即决定合伙干大事。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更何况他们还多了一个臭皮匠,力量肯定更无敌。
 
他们风风火火凑钱,在后街跟别人拼租半个柜台,卖电器产品。
 
然而,他们没有技术、没有资金。

除了一腔热血,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四人缩在半个柜台前,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知道路怎么走。
 
最后,反倒是南存辉先发话了,打破僵局,
 
他认为,卖别人的产品,最后还是替别人做嫁衣,给他们打广告。

短期内能赚到钱,但不利于长期发展。
 
还不如自己生产,自己销售,既能赚钱,又能提前为品牌预热。
 
建议确实不错,但四人对生产、销售都一窍不通,这样不就是赶鸭子上架吗?
 
经验不够,努力来凑。

他们从市场上买回一些电器,四人不分昼夜地研究、摸索。
 
一堆电器,被他们装了拆、拆了又装。

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就这样,他们照葫芦画瓢,终于生产出自己的第一款产品:信号按钮灯。 
 
靠着信号按钮灯,除去投入的成本,第一个月就赚了35元。
 
南存辉欣喜若狂,可其他三人却蔫巴了。
 
四个人忙活了一个月,就只赚了35元,一个人拿到手也就不到9元,这都不够塞牙缝。
 
他们开始打退堂鼓,不想干了。

他们不明白,南存辉有啥好高兴的?
 
要知道,南存辉修鞋三天,就能赚40元。

而现在一个月才赚到他三天的钱,这不就亏大发了吗。
 
但南存辉不这么想,他反而觉得这是好兆头。
 
 
第一个月就有35元,那第二月就会有350元,第三月就有3500元。

照这么下去,他们迟早赚大钱。
 
可其他三人却没有那么乐观,他们拿着几块钱,就退出局了,留下南存辉一人撑场子。
 
不仅合伙人看不懂南存辉,就连自家的父母也觉得他傻。
 
父母一再给他施压,要求他关掉门店,继续回去干老本行,修鞋子。
 
害怕儿子脑子进水,他们耐心地给他算了一笔账:
 
当修鞋匠那会,南存辉三天赚40元,一个月下来就有400元,这足以养活一家老小。
 
跑去搞电器,折腾了一个月也才赚35元。

而且还要四个人平摊,一看就没什么“钱途”。
 
可南存辉偏不认理,他偏要一条路走到黑。

而且他认为,在完全是外行人的情况下,自己还能赚到钱,没有亏本,这本身就是成功。
 
有时候,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在于看问题的角度。
 
一滩沉静的湖水,有的人只能看到绝望,而有的人却能看到星辰大海。
 
其实,没有真正的绝处逢生,有的只是转换角度。
 
你觉得天塌下来了,很有可能只是因为你站错位置罢了。
 
不得不说,如果当初南存辉没有坚持,恐怕就没有如今的庞大南氏帝国。
 

 
三个合伙人走了,南存辉很快又迎来了一个新朋友胡成中。
 
他们俩是小学同学,胡成中是个裁缝。

但他不甘在一堆布料中虚度一生,决定要干一番大事业。

于是主动找到南存辉,想与他合作。
 
胡成中
 
两人商量过后,初步确定,南存辉稳重,负责主内。

胡成中能说会道,适合主外,跑业务销售。
 
就这样,1984年,“乐清县求精开关厂”正式开业。

如名字一样,南存辉希望,质量第一,精益求精。
 
然而,求精开关厂刚开始,算得上是“三无工厂”:

无过硬技术、无可用人才、无设备。
 
而南存辉也是“三不懂”:不懂生产技术、不懂产品质量、不懂市场。 
 
怎么办?活人不能被一泡尿憋死,南存辉左思右想,只好在“借”字下功夫。
 
南存辉拉下面子,去跟别人借模具。

好在南存辉之前修鞋,攒下不少好口碑,大家都愿意慷慨相助。
 
解决了模具,南存辉与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合作,购买零部件,用来组装产品。
 
与其说是买,倒不如直白点说是“借”。

南存辉没钱,软磨硬泡才说服厂家,先赊账拿货,后卖货付款。
 
好在南存辉这人做生意本分,只要手头资金回流,他立马还钱,从不拖欠。

这给他积攒了不少人缘,大家都愿意与他合作。
 
之后,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涌现,为了继续稳住“质量第一”的招牌,南存辉决定打造技术团队。
 
经过多方打探,南存辉打听到,有三位退休师傅王中江、蒋习兴、宋佩良。

他们技术精湛,是低压电器领域里的“技术高手”。
 
如果南存辉要是能得到他们,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于是他揣着400元,亲自到上海走一遭。
 
姜太公钓鱼,钓到了爱才的周文王。

而南存辉三顾茅庐,成功打消三位师傅的疑虑,邀请他们加入。
 
 
为了让老师傅们施展才华,南存辉豪掷30万元,投资建立实验室。
 
1989年,国家开始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对柳市低电压市场进行整顿。
 
结果,他们惊讶地发现,在这么鱼龙混杂的市场里,竟然还有一枝独秀出淤泥而不染。
 
于是,开关厂得到重点扶持。

在官方的权威背书下,求精产品远销全国,一路高歌猛进。
 
开关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总资产200多万元,年产值1000多万元的龙头企业。
 
开关厂上道了,可南存辉与胡成中两人的关系却掉至冰点。
 
都说,夫妻俩熬不过七年之痒,这话放在合伙人身上,同样也适用,南存辉与胡成中就“痒”了一把。
 
当初,两人采用合伙制,各占50%股份。

也就是说,两人平起平坐,拥有相同的话语权。
 
可一山不容二虎,大家都想当将军,谁想甘心屈尊于士兵位置。
 
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斗到最后,只好分家,分道扬镳。
 
胡成中打造家族企业,而南存辉则对企业进行升级,成立中美合资温州正泰电器公司。
 
正泰,顾名思义就是正气泰然,三阳开泰。
 
 
两人开始分庭抗礼,胡成中憋着一股劲,要与南存辉一较高下,但南存辉却不屑于与他竞争。
 
当时,南存辉准备筹建总部大楼,刚选好地方,胡成中就跟过来了。
 
他以高于10倍的价格,总价值600万,在正泰对面买了一块更大的地,建了一幢更高的楼。 
 
这不存心与南存辉过不去吗?集团内部员工气不打一处来,可南存辉却没在意。
 
他觉得,胡成中的公司在对面,这样正好可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掉以轻心。
 
于是,两家公司办公大楼,隔路相望。

只要站在窗前,就能看到对方的大楼。
 
结果,还没等南存辉出手,胡成中就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太急于与南存辉争个胜负,反而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在白白交了几次学费后,南存辉明白,一步步踏实地走,才可能走得更远。
 
于是,他坚定信念,坚决不碰不擅长的领域,不做行业跨度太大的产品。
 
 
他一心钻研自己的低压电器领域,一点点将企业做大做强。
 
可胡成中太急于求成,将摊子越铺越大,步子越迈越大,反倒拖累了自己,被南存辉硬生生超越。
 
可南存辉的日子也不好过,树大招风,愈发强大的南存辉就被人盯上了。
 
刚开始,法资企业施耐德大摇大摆找到南存辉,狮子大开口要控股80%,收购他的集团。
 
南存辉明白,只要他被拿下,施耐德就等于全面控制中国低压电器市场。
 
他是中国低压电器市场的最后一道防线,他必须守住。

于是他一口回绝了施耐德,可对方哪会善罢甘休?
 
对方退一步,提出以控股51%的条件,“加入”南存辉的集团。
 
对方什么心思,昭然若揭,南存辉怎么可能让他得逞,再次严厉拒绝。
 
等到2004年,施耐德已经在中国建立十几家合资工厂,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可他死咬着南存辉不放。
 
施耐德再次妥协,提议双方股权均等,各占50%的股份。
 
从80%降至50%,可见施耐德已经做出极大的让步。

可再这么伪装,也藏不住狐狸尾巴。
 
在此基础,施耐德提出附加条件:
 
3年后要正式收购南存辉公司,可以保留原有的品牌,但只能输入中低端市场,也不能出口。

而且,公司全部高管都由施耐德委任。
 
这说白了就是等于将自己的公司拱手让人,南存辉无法接受。
 
最后,双方不欢而散,临走前施耐德撂下一句话:

“如果我们做不成朋友,那就是敌人。”
 
得不到的东西,就要毁掉它。

施耐德谈不成合作,就反过来起诉南存辉产品侵权,向他索要赔偿。
 
更气人的是,他不仅在国内起诉,还将南存辉公司的“丑事”撒向其他国家,硬生生断了他的海外市场,南存辉举步维艰。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与敌人交战多年,南存辉早已摸清对方的套路。
 
先是好声好气谈合资,合资不成就泼脏水。

最后再让对方乖乖认错,主动求和与他合资。
 
这十几年间,南存辉没有明着面子反击,而是隐忍不发。
 
一边与施耐德周旋,他要是再来谈合资,南存辉就开门欢迎;

一边暗中蓄势,加大投入科技创新,提高自身的实力,厚积薄发。
 
历经了12年,施耐德还是拿不下南存辉,只能眼巴巴看着他的公司愈做愈强。
 
施耐德自知无趣,只好忍痛放弃这块硬骨头,转而与他的昔日好兄弟胡成中联合。
 
两人处处打压南存辉,南存辉的公司只能顶着压力,艰难生存。
 
最后,南存辉终于忍无可忍。

他本身就不是愿意惹事的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但他更不是怕事的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2006年8月,南存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纸诉状将对手告上法院,状告对方专利侵权。
 
而在此之前,南存辉已经暗中搜集了许多证据,他绝不打无准备的仗。
 
但这场战役,外界一致不看好南存辉,纷纷押注施耐德获胜。
 
要知道,当时对方已经是跨国巨头。

而南存辉公司只是一个小民营企业,年收入不过120亿。
 
南存辉主动挑起事端,这根本就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双方扳手腕扳了3年,谁也不让谁的,最后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施耐德输了,需要向南存辉赔偿1.575亿!
 
虽然这点钱对施耐德来说,就是九牛一毛,伤不及要害。

但南存辉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从那之后,南存辉公司脚步愈发沉稳,一步步走向强大。
 
之后,南存辉接受采访,他义正严辞地说:
 
“中国,不缺能力不缺智慧,中国需要时间来证明,赶上超过它(欧美)是时间问题。”
 
 
莽夫只会冲动行事,到头来什么都没得到,反而撞得头破血流。
 
而真正聪明的人,既有锋芒,也能隐忍。

他知道什么时候昂头挺进,什么时候该低头避过,刚柔并济。
 
正是南存辉的隐忍、卧薪尝胆,才能以绝对优势打赢这场仗。

否则他早已成对方的囊中之物,更别谈会有如今的千亿集团。
 
只有低头,才有出头的机会,而打败了跨国巨头,南存辉也终于迎来出头的日子。
 

 
除去祸害后,南存辉大举进入光伏产业。
 
为了将光伏产业打造成集团新的摇钱树,前期南存辉大量投入资金,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2013年,在光伏产业的两大巨头纷纷香消玉殒时,南存辉的太阳能公司却能杀出重围,缔造行业神话。
 
当年,太阳能公司销售额突破50亿元,实现盈利1.6亿元。
 
 
除了布局自己的商业帝国,南存辉铭记企业家的责任,积极回馈社会。
 
他捐款1000万元,在浙江省成立了大学生助学专项基金”,以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完成他们的大学梦。
 
为了帮助乐清贫困山区脱贫,南存辉主持成立乐清市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
 
这也是全国首家民营企业扶贫组织,南存辉任会长。
 
他率先捐款200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近200家企业先后捐款,总共3亿多元。
 
南存辉甚至捐款9000万元,成立公益基金会,宣传低碳环保。
 
这也只是南存辉做慈善公益的几个片段,他做的慈善远不止这些。
 
有人说他博眼球、作秀,但南存辉只是笑而不语。

他认为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剩下的就交由他人评判,他不想干涉。
 
他承诺,只要他还执掌集团一天,他就会一直做慈善。

不仅不会停止,而且力度还要更大。 
 
2020年,南存辉力压尤小平,身家235亿,成为温州首富。
 
如今,虽然温州首富之位易主,但南存辉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身家暴涨至330亿,排名温州富豪榜第二。
 
成为自己梦寐以求的强者,南存辉却反倒没有“大家风范”。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大鱼吃掉小鱼是被大家默认的游戏规则。
 
可南存辉却带头“破坏规则”,在他成为大鱼后,他并没有吃掉小鱼。

反而是带领他们一步步成为大鱼,并肩作战。
 
 
他一直秉承的理念就是:

“在困难时候帮一把,在关键时刻拉一下,在刚起步时送一程”。
 
大家都是养家糊口,没必要为了一己私欲,而争个你死我活。
 
因为他也曾是小鱼,也曾在深不可测的商海里小心翼翼地摸索,才一步步变成大鱼。
 
他知道这其中的心酸,既然自己已经有能力,那就帮一帮别人。
 
比起遵守规则,他更愿意重整新的游戏,比起敌人,他更愿意交朋友。
 
毕竟少个敌人少堵墙,多个朋友多条路,如果能够实现互惠互利,又何必干戈相向呢?
 
 
作者:朱小鹿&罗小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