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片姜黄

 草药君 2022-04-26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肝经。

功能主治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3~9g。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et C.Ling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纵切厚片,晒干。

性状

本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大小不一,长3~6cm,宽1~3cm,厚0.1~0.4cm。外皮灰黄色,粗糙皱缩,有时可见环节及须根痕。切面黄白色至棕黄色,有一圈环纹及多数筋脉小点。质脆而坚实。断面灰白色至棕黄色,略粉质。气香特异,味微苦而辛凉。

方选

1.舒肝丸《中国药典》

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川楝子150g、延胡索(醋制)100g、白芍(酒炒)120g、片姜黄100g、木香80g、沉香100g、豆蔻仁60g、砂仁80g、厚朴(姜制)60g、陈皮80g、枳壳(炒)100g、茯苓100g、朱砂27g。上十三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川楝子等十二味粉碎成细粉,然后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65~8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70~180g制成大蜜丸,即得。口服,水蜜丸一次4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2.舒肝丸《全国中成药处方集》

舒气健脾,活血止痛。治肝郁气滞,两胁刺痛,饮食无味,消化不良,呕吐酸水,呃逆嘈杂,周身串痛:生白芍42克,片姜黄33克,蔻仁、厚朴(姜制)各15克,枳壳(麸炒)、元胡(醋制)各27克,茯苓(去皮)30克,陈皮、广木香、砂仁各21克,沉香27克,川楝子(酒蒸)45克。上药共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重,用蜡皮或蜡纸筒封固。每次服1丸,用白开水送下。

3.推气散《重订严氏济生方》
治右胁疼痛,胀满不食:枳壳(去瓤,麸炒)、桂心(去粗皮,不见火)、片姜黄(洗)各15克,甘草(炙)9克,为细末。每服6克,加生姜、大枣,煎汤调服,或热酒调服亦可,不拘时候。

4.筋骨八仙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发汗疏风。主左瘫右痪,遍身疼痛,行步艰难,下部痿痹,伤风,一切暗风,风痫:桂枝1斤半,生炙耆1斤,茅术2两,木瓜1斤8两,牛膝1斤6两,片姜黄8两,当归身2两,川芎2两,杜仲1斤,破故纸1斤,附子2两,虎骨胶4两,肉桂2两,黄柏2两,莶草4两,人参2两,紫苏2两,条芩2两,山药2两,莲肉2两,山萸2两。上为细末,炼蜜为小丸。口服。

5.天仙散(《仁斋直指方》)
治痰注臂痛:天仙藤、羌活、白术、白芷梢各三钱;片姜黄六钱,半夏(制)半两。上锉,每服三钱,姜五片煎服。间下千金五苓丸。

​6.炉峰散《仁斋直指》

治痈疽肿毒:炉甘石(绿者,十分细)30克,大南星、半夏(生)各15克,五倍子、赤小豆、片姜黄、直僵蚕、贝母、白及各12克,乳香7.5克,为细末。未破者,酸醋调敷;已溃者,清蜜调敷;半干湿,只掺;若红肿多汁,生地黄研汁调敷。仍煎苦参桑白皮汤淋洗。

片姜黄与姜黄片的区别

中国药典已明确规定,姜黄与片姜黄是两个药物,不能混淆。二者同属姜科,性味、功用基本相同。姜黄为姜黄的根茎,片姜黄为温郁金的根茎。
二者的药性均为辛、苦、温;都能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不同的是,姜黄以治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胸胁腹诸痛为宜,片姜黄善治风湿肩臂疼痛。

1.药材基源不同,片姜黄来源于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et C.Ling的干燥根茎;姜黄片为药材姜黄的饮片,来源于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

2.功效有区别,片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善入肩背手臂等处,多用来治疗风湿肩臂疼痛等证;姜黄片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善入肝脾二经,多用来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胸胁疼痛、胃脘痛、腹痛、痛经等。

3.性状区别:片姜黄为规则的纵切片,边缘皮层粗糙皱缩略向内卷,土黄色或灰黄色,切面与表色略同,略平滑,有时可见维管束点线,质坚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平坦、无光泽。主产于浙江温州地区。

其它:姜黄主根茎呈卵圆形或长圆形,长3cm~4cm,直径2cm~3cm,外表皮鲜黄色,多皱缩,有明显的叶基痕,状如蝉,俗称“蝉肚姜黄”;侧生根呈圆柱形或稍扁,略弯曲,常有支指状分歧,两端钝尖,俗称“长条姜黄”,外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皱缩或只显皱纹,亦显较细环节纹,横断面橙色、棕黄色或褐黄色,角质样,有淡黄色形成层,维管束极细不显著。片姜黄主产于浙江温州地区,为规则的纵切片,边缘皮层粗糙皱缩略向内卷,土黄色或灰黄色,切面与表色略同,略平滑,有时可见维管束点线,质坚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平坦、无光泽。主产于四川、福建及江西、湖北、陕西、云南等地

郁金、莪术、姜黄、片姜黄的区别

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冬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

片姜黄:为姜科植物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洗净,趁鲜纵切厚片,晒干。

郁金和莪术是药用部位不同;姜黄和片姜黄物种来源与加工方法都不相同,功效主治也就不同片姜黄与郁金是加工方法和功效主治有别。

● 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

● 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 图片选配于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