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节参

 草药君 2022-04-26

别名

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七、蜈蚣七、峨三七、野三七、竹节人参、七叶子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消肿止痛,止咳祛痰,补虚强壮。用于痨嗽咯血,跌扑损伤,症瘕,产后瘀阴腹痛,咳嗽痰多,病后虚弱,食欲不振,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泡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掺或调敷。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和外皮,干燥。其根状茎称“竹节参”,块根称“明七”或“白三七”。叶称“七叶子”。

生于海拔1800-2600m的山谷阔叶林中。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西、西藏等地。

性状

干燥根茎,竹鞭状,略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具肉质侧根。长5~22cm,直径0.8~2.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及根痕,表面灰棕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和根痕。节明显,节间长0.8~2cm,每节有1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苦、后微甜。以条粗、质硬、断面色黄白者为佳。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成厚片,干燥,筛去灰屑。为扁圆形的厚片,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可见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周边灰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致密的皱纹及明显的结节。质硬而脆,易折断。气微,味苦、微甜。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方选

1.用于咳嗽多痰:竹节参9g,鼠麹草15g,藕节15g,川贝母6g。水煎服。

2.虚劳:竹节参9g,党参9g,当归6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3.治腰痛:竹节参9克,黄茅根6克,桑树根9克。水煎兑黄酒服,日服3次。(《湖南药物志》)
4.治鼻血:竹节人参3克,黄栀子(炒)6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5.吐血:竹节参9g,麦冬6g,丝毛根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虚劳咳嗽:竹节参15g。煎水当荼饮。(《贵州民间药物》)

7.治病后虚弱:竹节人参15克,炖肉吃或水煎服。(《贵州民间药物》)

8.倒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竹节参研粉,每次1.5~3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9.治全身筋骨痛:竹节人参30克,细辛3克。水煎,酌加酒冲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10.治跌打伤痛:竹节人参15克。捣烂,温酒冲服,亦可磨酒外搽。(《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11.治倒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野田七研粉,每次1.5~3克。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12.治头晕:白三七30克,辣子七15克,天麻30克。共研细粉。每用9克,蒸鸡蛋1个,每晨吃1次。(《恩施中草药手册》)

13.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竹节人参、土炒白术各9克,酒炒蒲公英根9克。水煎,分3次于饭前半小时服。(《安徽中草药》)

● 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

● 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 图片选配于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