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 甘,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燥湿敛疮。用于外伤出血,湿疹,黄水疮,皮肤糜烂,脓水淋漓。 《中药大辞典》:祛风益气,收湿,止血。治头旋眩晕,中虚胃疼,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 《中药学》:润肺,燥湿,止血。内服可以治咳嗽;外敷可治皮肤湿疹,婴儿尿布湿疹,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调服。外用:干掺或调敷。 ![]() 来源 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 tabuli formis Carr.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花粉。春季花刚开时,采摘花穗,晒干,收集花粉,除去杂质。 马尾松:生于海拔1500m以下山地。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油松:生于海拔100-2600m的山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 为淡黄色的细粉,用扩大镜观察,呈均匀的小圆粒。体轻,易飞扬,手捻有滑润感。气微香,味有油腻感。以黄色、细腻、无杂质、流动性较强者为佳。 方选 1.甘石散:炉甘石31g,石决明31g,煅龙骨31g,熟石膏31g,松花粉62g,枯矾15g,冰片6g。研为极细末。主治足跟溃疡。本方加入煅石膏30g,冰片1g,研末外用,名“冰石散”。《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3.婴幼儿湿疹方:鲜女贞叶60克,地骨皮30克,生大黄30克,川黄柏15克,松花粉30克,青黛30克、枯矾9克。先将前二味药以水煎汤,待温时使用,后将剩余5味药共研成极细粉,贮瓶备用。先以所煎药液温洗患处,洗后拭干水,再用药粉扑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通常连续洗扑3-5天病即愈。用于婴幼儿湿疹。《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 ![]() ![]() ![]() 药膳方选 1.松花山药生地粥《中国中医药报》 滋阴润燥、益气和中。生地20克,山药20克,破壁松花粉3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先将生地以水浸泡15分钟,大火烧开,文火煎煮15分钟,去渣留汁,入粳米、山药煮粥。将成加冰糖适量,稍煎待溶即成。食用之前放破壁松花粉。本粥以生地清热养阴,山药补肺生津,松花粉甘温健脾,滋阴中兼顾温阳,养阴中兼顾脾胃,既可作为秋季佐餐食物,也可以用于病后康复调理,以清余热,复正气。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对原料进行增减。比如对于咳嗽迁延不愈者,可以加生地、沙参、麦冬一起煎煮,然后去渣留汁,熬制各种粥。 ![]() 文献摘录 1.《本草经解》 气温.味甘.无毒.主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松花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其主润心肺者.饮食入胃.脾气散精.输于心肺.松花味甘益脾.气温能行.脾为胃行其津液.输于心肺.所以润心肺也.益气者.气温益肝之阳气.味甘益脾之阴气也.风气通肝.气温散肝.所以除风.脾统血.味甘和脾.所以止血也.可酿酒者.清香芳烈.宜于酒也. ![]() 2.《本草分经》 甘温,润心肺,益气止血,除风,善渗诸痘疮、伤损、湿烂不痂。 3.《本草崇原》别名松黄,气味甘温,无毒。主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 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黄,正尔酒服轻身,疗病云胜皮、叶及脂。 5.《本草逢原》松花润心肺,益气除风湿。今医治痘疮湿烂,取其凉燥也。 ![]() 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图片选配于网络,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