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线有许世友,外线有粟裕,主席为何还要饶漱石学习指挥打仗呢?

 月亮是什么 2022-04-26

1947年10月15日,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给陈毅、粟裕发来了这样一个指示:“许(世友)谭(震林)东兵团及其他华东部队一切行动由华东局指挥,让(饶)漱石学习战争指挥甚为必要”。此时,华野外线有陈毅粟裕坐镇,内线有许世友谭震林担纲。可为何毛泽东主席还发这样一封电报,特别强调东兵团由华东局来指挥,特别让饶漱石学习指挥打仗呢?帅克就此试作分析探讨。

文章图片1

其一,战略重心已转至中原,由饶漱石来领导指挥华东战略区,可使陈粟不分心,专心负责西兵团的外线作战,以更好地配合刘邓大军的战略跃进。

解放战争以刘邓千里跃进为标志,正式进入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转变。这一转变,使得原来的南线作战重心由山东改为中原。

为适应这一战略转变,针对刘邓千里跃进面对的十万火急军情,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决定华野实行“七月分兵”。主要分为西兵团和东兵团,也称外线和内线两个兵团。西兵团占华野兵力的三分之二,由陈毅粟裕来担负指挥;东兵团占华野兵力的三分之一,由许世友谭震林来担负指挥。

此时,不仅刘邓千里跃进军情紧急,就连战略上配合的华野西兵团本身也不轻松,压力同样也不小。特别是“七月分兵”以来,整个华野的仗打得都不理想。直至沙土集战役才有所改观。

我们看,毛泽东主席发的这份让饶漱石学习指挥打仗的电报,只是发给了陈毅粟裕,并未发饶漱石本人。这说明,毛泽东主席的想法是:华东战略区暂由饶漱石这个书记和军区政委来统一牵头,陈毅粟裕不要再分心,要专心应对外线作战事宜,要专心投入到配合刘邓千里跃进的大战略、大重心上来,以尽早摆脱外线出击以来遇到的艰困战局,努力实现战略进攻的总体作战目的。

其二,许世友毕竟是由纵队司令员直接提升为兵团司令员,指挥大兵团作战实践并不多,客观上需要上一级懂军事的人来加以指导。

回过头来看,华野“七月分兵”是有些仓促的。对于内线留下来的几个纵队,由谁主要负责军事上的指挥问题,显然是当务之急之事。最初,中央军委和陈粟也曾有过谭震林负责指挥的考虑。但毕竟谭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专事华野副政委之责。所以,最终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决定还是由许世友来担任东兵团的司令。

文章图片2

按说,许世友的资历绝对是没有问题的,红军时期他便是四方面军主力军的军长。解放战争以来,他领导指挥的9纵也是华野善打硬仗、恶仗的主力部队。但不管怎么说,红军时的军长也好,解放战争时的纵队也好,都不过是一两万、两三万人的部队。由指挥两三万人的部队,一下子上升为指挥十来万人的部队,职务也从纵队一级直接跃升为兵团一级,对许世友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战争是最注重实践的。对于许世友这样没有更多的大兵团作战实践的人,在他的上一级单位,也即华东局和华东军区层面,有一个懂指挥的领导加以指导尤显必要和重要。这种指导虽不用对许谭东兵团进行具体的领导指挥,但至少在战略层面上可予以一定的调控和把握,这样显然更属积极稳妥,至少确保在统帅部层面、战略区层面、兵团层面的指挥链是完整一体的、是一致顺畅的。

其三,作为华东战略区的一把手,饶漱石学习指挥打仗亦属分内情理之中,主席希望他在“军事指挥上锻炼出来”。

较之东北战略区、中原战略区等,华东战略区党政军领导班子的配备有着自己的特色。东北战略区和中原战略区的党政军领导班子主要是一套人马。比如林彪既是东北局的书记,也是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的司令员,而邓小平不仅是中原局的书记,还是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的政委。而华东战略区则不同,饶漱石虽为书记、军区政委,但他在野战军内并不兼职。

战争年代指挥打仗是第一主业主线。而饶漱石身为华东战略区一把手书记、华东军区政委,学习指挥打仗自然属于分内情理之中。特别是华野在陈毅、粟裕已转战到中原,与刘邓在中原进行配合作战,华野内线兵团以上指挥人员欠缺的情况下,饶漱石这样的一把手书记、军区政委学习指挥打仗,更属应该和必要。

事实上,饶漱石从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皖南事变”之后,便一直担任新四军的政委,长期处于新四军和华东战略区的一把手的位置,在党政领导方面应该十分成熟,只是在军事指挥方面缺乏具体历练。主席此时明确让饶漱石学习指挥打仗,既在这方面给他压担子,也期望他尽快补足这方面的短板。为此,主席在电报中甚至还这样明确地说道:“胶东此次防御部署及反攻部署均甚适当,再过若干时期,(饶)漱石及黎玉均可在军事指挥上锻炼出来”。

毛泽东主席作为全军统帅,他深谙统军驭将之道,也深谙培养人使用人之道。细细分析研究主席给陈毅、粟裕发的这份让饶漱石学习指挥打仗的电报,正是充分地体现了伟人的这一点。

文章图片3

主要参考文献:《毛泽东军事文集》《陈毅传》《粟裕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