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稷行宫(禹王宫),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是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也是武汉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建筑。
2013年3月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禹稷行宫被增补为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天启年间(1621—1627),改禹王庙为禹稷行宫,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稷、八元、八恺等18位传说中的先贤。天启五年(1625年),湖广布政使右参议张元芳为禹稷行宫写了碑记,禹稷行宫之名自此沿袭至今。
清同治三年(1864年),禹稷行宫再次重修,改为具有浓郁地方风格和精湛民间工艺的砖木结构建。此“宫”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后经历百余载风雨和年久失修,至20世纪80年代初,“宫”内文物遗失殆尽,屋面渗漏,木蛀梁朽,墙体倾斜,岌岌可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