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肠癌经验分享

 朱永林548cr9af 2022-04-26
中医古籍中尚未出现大肠癌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于“积聚”“脏毒”“锁肠痔”等范畴。《灵枢·水胀》曰:“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大肠癌的发病归纳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年老体虚、正气不足,外因包括饮食肥甘厚味或饮食不节、情志不调、起居不慎等。总之,大肠癌病位在大肠,为本虚标实之证,该疾病的发生与脾肾有密切联系,湿毒瘀阻为其主要病机。 
患者,男,结肠癌,进行化疗3个周期,过程顺利,未见复发。刻下症:腹部不适,乏力,咳嗽,咳痰,色白易咳出,纳呆,夜眠可,大便稀,每日2至3次,肛门有下坠感。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辨证为中气不足,脾虚湿蕴。治以健脾益湿,用药:党参片、白术、茯苓、陈皮、炒鸡内金、炒白扁豆、麸炒山药、黄芪、升麻、柴胡、当归、石菖蒲、炒麦芽、炒谷芽、炙甘草等。用药后,乏力好转,每日大便1至2次,便质时稀,食欲好转,睡眠差。继续辨证加减,复查肿瘤标志物及腹部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病情平稳,至今已有两年时间,无明显不适。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在临床治疗中应充分发挥中西医优势,将微观辨病与宏观辨证相结合,明确疾病分期,为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打好基础。中医治疗上,要重视脏腑生理功能与脏腑表里联系,“腑以通为顺”,清化肠道湿热以通腑;肺与大肠相表里,寓补肺气于通肠腑。重视调补脾肾在治疗大肠癌中的重要作用,达到养正气以助邪出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