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泄泻(中医内科学)-青笋笔记​

 壹亩莳 2022-04-26
图片

中医内科学

考点精要

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统称“泄泻”。

 概述 

图片
图片

1.历史沿革

图片

历史沿革(点击看大图)

2.鉴别诊断

图片

泄泻与痢疾、霍乱 鉴别诊断(点击看大图)

3.预后转归:

①预后一般良好;

②暴泻日久则为久泻。

  病因病机  

图片
图片

泄泻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及年老体弱、大病久病,引起脏腑虚弱,脾虚湿盛,传化失司而为病。

1.病因:

①感受外邪(湿邪易困脾土,以湿邪最为多见);

②饮食所伤(饮食不洁或不节,脾不升清,小肠清浊不分,大肠传导失司);

③情志失调(抑郁恼怒,则肝气郁结,横逆克脾;忧思伤脾,则脾失健运);

④禀赋不足,病后体(脾胃虚弱,不能腐熟水谷、运化水湿)。

2.病位:脾,与肝、肾相关。

3.基本病机:脾虚湿盛,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肠道清浊不分,传化失司。

  辨证论治  

图片
图片

1.暴泻

图片

暴泻 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

2.久泻

图片

久泻 辨证论治(点击看大图)

3.辨证要点

图片

辨虚实(点击看大图)

图片

辨缓急(点击看大图)

图片

辨大便(点击看大图)

  必备经典  

图片
图片

1.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素问·生气通天论

图片

2.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素问·金匮真言论

图片

3.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图片

4.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本文PDF

关注公众号

/ 公众号 / 青笋医社 /

/ 中医大学生成长平台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