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理财,你把握住了么?

 skysun000001 2022-04-26

编者按

你参与理财了吗?

五爷注意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参与到了理财大军中,有的“人生赢家”“累觉不爱”,“麻了麻了”,“下次一定”等等成了票圈常客。五爷发现,理财离大家越来越近了,但似乎面对它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握的住”,一不小心,大跌眼镜。

那么,参与理财的朋友们都有怎样的故事呢?他们在理财中又有怎样的心态和考量呢?

五爷有几个故事,来跟你聊聊。

观前提醒,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今天是红(涨)还是绿(跌)?”基民们对视一眼,听起来像心照不宣的暗号。

图片
图片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互联网上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01|跟风小白型:又被上了一课

秦畔至今仍记得2021初春,刚返校报到那几天的天气:“二月初七,非常暖和,我穿着短袖拎着行李走在学堂路上,感觉对2021又充满了希望。”

谁料春寒料峭,正是乍暖还寒时候,从那天后,不论是天气还是他两三个月前刚买入的几支基金,用秦畔的话说,“都挺凉的”。

秦畔今年大三,在清华文科院系就读。2021年伊始,他在几个博主的带领下买了几支“明星经理”的基金,最初涨得很猛,但不久,市场就在火热与冰冷之间迅速切换了一把,给年轻人上了一节妥妥的“风险管理”课程。一时之间,“基金亏了”、“跌妈不认”等话题热度迅速蹿高,入场三个月,秦畔的资产经历了从赚20%到亏10%的过山车。

“其实最初买基金是为了赚钱的,没想到变成了追求回本。”秦畔苦笑着说。

图片

作为平日里几乎不关注经济的同学,秦畔对基金的了解其实仅限于一些博主的只言片语;而事实上,他当初买基金:“其实也就是跟风”。

那个月秦畔发现,自己之前关注的一个生活博主突然发视频,说自己在半年内光凭基金就赚了十几万。相比之下,秦畔在校外的实习工资每个月也不过一两千,而这些挤占周末时间,跨越半个京城去坐班换来的辛苦钱,也只是堪堪抵掉秦畔自己也算不清的日常开销。

基金面板上红彤彤的收益惹得秦畔心痒痒,纠结再三,他决定拿几百块钱“试水”。除了博主推荐的明星基金,秦畔还买了“某宝”首页推荐的两支传统行业基金。事后证明,这两支基金涨得最猛,跌得也最凶。

秦畔坦言,太复杂了,自己没想过专门研究基金,没时间也看不懂,别人说哪个好就去看看哪个。

“本来也不是什么大钱。有闲钱就投一点,也就是几杯奶茶、一顿晚饭,亏了就少吃一点、赚了就多点零花钱咯。”

五爷点评:小投资无伤大雅,大投资千万小心。

图片

02|受挫自修型:想吃到那个“红苹果”

基金蹿红,要追溯到2020的下半年。在牛市的加持下,基金市场上满屏红彤彤就像一片香甜的苹果园,处处可见超过100%的年增长率,沪深300指数更是在春节前创下了2016年来新高,尝到甜头的都说好。

在市场的一片歌舞升平、普天同庆中,“基金”借此一跃而成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点话题,所有人都知道“基金能够赚钱”,所以就连平时业务跟财金相去甚远的博主都开始晒理财收益。

于是席浩参考了小红书、b站和知乎等新媒体平台上的资讯,最终在推荐下选择了沪深300基金——结果刚买一周就跌破他的眼镜。

时间来到2021年,公募基金行业在中国持续保持高速发展趋势,突飞猛进。基金虽然经历了开年的惨绿笼罩,但似乎没有对投资者们的信心造成什么打击,根据中国证券报的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为25.3万亿元,相比年初增长了22.9%。

席浩不是个例,铺天盖地的相关宣传佐以进入门槛低、学习相对简单的特色,让基金一夜之间,成为了年轻人投资理财最时髦的练手神器,面对着扩张的金融市场,在校园里的同学们纷纷摩拳擦掌,想要借此机会在市场上“锻炼锻炼”,在金融市场中试试水。

根据统计,互联网理财人群中,占比前三的年龄段分别为21-25岁、26-30岁和31-35岁;2020年新加入基金大军的人近一半是“90后”、“00后”;去年刚刚兴起的智能投顾用户中,90后的占比也超过了50%。

从来没有经济金融相关学习背景的理工方向研究生席浩同样是在红红火火的热闹气氛中一头扎了进去,他整理了平时花销后剩下来的闲钱作为本金,正式叩开了基金理财这座苹果园的大门。

红苹果变成了青青的毒苹果,被一片绿油油震惊到的他开始了自学之旅。“时间精力其实花费不多,一天半小时左右,主要是了解一下各个赛道整体的情况;基金操作花费很少、又不像股票需要研究每一支个股,所以相对省心。”

他拿着手上的青苹果,等待它成熟的那一天。

五爷点评:投资有门槛,年轻人,你还需要慢慢修行。

03|贴补自用型:不求“暴富”求“开心”

炒基金、聊理财、追“明星经理”……这届年轻人参与到理财中也并非完全出于跟风, 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有钱真好,谁不这么想呢?”自称为“基金鱼塘里最水灵的韭菜”的夏冬摊开手,耸了耸肩。

“刚上大学有学长姐喊我周末出去玩,游乐园、商场、奶茶、吃饭、唱歌……那是我第一次和大学的朋友们在北京耍,玩了一天一夜感觉挺新鲜的,后来仔细一算钱我才知道那天我就花了800多块。”每个月生活费2500、刚刚来到北京、正准备开始她经管学院大一生活的夏冬欲哭无泪,“一个月才开始几天啊,生活费就要被我霍霍没了。”

购物、剧本杀、约会、请客吃饭……来北京上大学之后,她感叹:“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于是,夏冬大一大二课程不忙的时候会利用每周六去奥森附近的小区里给初二的学生当家教补习数学和英语,每周两小时。面对有所结余的薪水加生活费,经管专业的夏冬在朋友的分享下决定投资一些理财产品,盘算着这些结余能积少成多、给她带来更多财富。

所以夏冬从19年开始投资基金,目光瞄准医药和新能源赛道的她笑道:“虽然没赚到什么钱,但还是够和小伙伴出去好好玩耍好几天呢!”

五爷点评:理财虽好,可不能贪杯哦!

图片

04|日常关注型:“我”是“你”的晴雨表

除了娱乐和人际交往,更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们还多了许多现实的顾虑。想要为将来工作后打理个人财富、累计存款做点准备,生命学院大四学生韩念雪和她一宿舍四个人不落人后,也一头栽进了基金热。

 “有一次在宿舍和室友聊到一些钱啊、理想生活的话题,大家掰着手指算了一下自己的存款和生活费,都感觉自己离财富自由还有一些不小的差距。”她叹了口气搅动着手里的奶茶。

去年暑假的实习工资和过年回老家收的一些红包作为本金,韩念雪和舍友合计在基金市场里试试水,睡前打开支付宝看看市场行情,飘红时开心地欢呼一声,飘绿时相视叹息,“熄灯后寝室的气氛基本取决于今天基金的行情。”

谈起2021年初春凉飕飕的基金市场,韩念雪耸耸肩,其实她已经对那场波动没什么太大的印象:“其实也没想现在就赚什么大钱,不急于一时嘛。”

说着说着,她打开手机屏幕看了一眼基金的页面,却好像没有对焦在任何具体的东西上,而是透过荧幕在和一个飘渺的未来对视。

五爷点评:被一个一支基金牵动着情绪很烦 但也可以很甜蜜。但理财之外还要有更广阔的生活,请理性投资,不要被过度影响情绪哦!

图片

05|踌躇满志型:想获得一些安全感

对于涉世未深的同学们来说,基金的大盈大亏与他们无关,顶多是在早上起床打开手机发现一片惨绿时会感到忧郁,并默默地打消今天来一杯星巴克的念头。

但即将硕士毕业、步入互联网大厂的李宁宁对理财的期望明显更高。

李宁宁真正上手理财是在两年前,正是在那时她决定硕士毕业开启职业生涯。“攒一笔钱”——无论是作为房子首付还是暂时独自生活的底气——对李宁宁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她掐着手指继续计算:吃饭、结婚、买房、子女教育、赡养父母……不管只看眼前的生活还是放眼望向未来,都是不小的开销。

“能给我安全感,”李宁宁说,“所以我要攒钱,更多的钱。”

比起体制内,大厂的工作总让她缺少一种“踏实感”,“难怪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喜欢黄金。”李宁宁喃喃道,她说她好像忽然理解了老一辈的人,“生活经验告诉他们,手里有钞票,储蓄卡里有余额,才有能力面对生活的变数。

图片
图片

尽管李宁宁在文学本硕之外修过经济学双学位,基础知识还算扎实,但真正面对市场波动的时候,她还是有点手足无措。

“就是忍不住总看,一天看个四五回。”

最开始的时候,她在焦虑下总跟着情绪频繁买卖,但没多久下来,收益甚至不如放着不动,她就决定少看、少管了。

“老看太费神了,”李宁宁现在大概几天看一次持仓收益,“(买的)逻辑对就行,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未来会好的。”

“未来。”她重复了一遍。

五爷点评:少年,慢一点、稳一点,安心一点(手动双手合十)

图片

结语|年轻人的市场

在各式各样的民间传说中,中国的金融市场就如赌场一般。有人赚得盆满钵满,喜提阶层跃升;也有人输得家徒四壁,甚而人财两空。

席浩挺过了20年初基金寒冬,如今在金融市场的闯荡颇有成效。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他摸索出现阶段的基金投资方法,一点点实现了转亏为盈。席浩偏向稳健的投资风格,但金融市场风起云涌,基金投资有赚有赔,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在市场上一路春风得意。

“家人还是会有点担心……担心什么?担心我把生活费赔的一干二净,月底没钱吃饭啊。”提及父母对自己投资基金的看法时,席浩笑了出来。

然而,这种“踏实孩子就该对金融敬而远之”的刻板印象似乎得到了较大改观——对席浩等人而言,金融市场逐渐不只是另一个世界的玄学,而是一个触手可及的理财工具。

作为半只脚已经踏入社会的群体,横亘在大学生们面前的,是工作、结婚、买房、生孩子等现实问题。而财富,确实是每个人无法绕开的话题。

从股票到基金,“理财”对年轻人而言,从重视短受益的博弈,演变为重视长期回报的投资——为了更长远的将来,他们敢于将余额放到市场中去。

在有固定工资之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们靠省下一杯奶茶、一顿火锅、一件衣服的钱,每晚睡前守在支付宝基金页面靠红绿二色决定入睡心情,透过余额的增减眺望自己若隐若现的未来。

然而,面对红火的市场和社交平台上的“基金”热潮,李宁宁其实更多地感到警惕。以她的专业知识来看,很多博主、up主的宣传都是有纰漏的,在散播理财焦虑的同时,也容易误导年轻人。

美国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有个著名的“鸡尾酒会理论”:当一场鸡尾酒会里的人们都兴致勃勃地谈论股票时,股市往往已经到达高点。

“我现在知道了,在生活区up主都可以聊基金的时候,更应该绷紧神经。”

买了up主推荐的理财产品,仅仅一周就亏了不少钱的席浩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基金饭圈化在赚钱的时候最吓人了,感觉被套的人基本都是在山顶附近被套的。个人认为相信基金经理并没有错,但应该在什么时候把多少钱放心地交给他们,才是最值得思考的。

“毕竟亏的钱是自己的钱,又不是基金经理的钱。”

图片

为了规避风险,大四同学赵莹的办法更加简单直接,那就是“债券”和“保险”。在她看来,“理财”只是为了激励她不乱花钱、养成储蓄习惯的手段,而非主要收入来源。“风险跟收益成正比,”虽然赵莹也眼馋“一年高达40%”的收益,但她还是觉得,“钱得靠自己挣,理财安全、稳健才是最重要的。”

理财是“节流”,要攒钱还得“开源”。

席浩表示:“投资理财不应该影响自己现在的财务管理,省钱相当于舍弃现在的一些欢乐去成全日后的欢乐,它并没有创造欢乐;而赚钱属于增加财富,创造欢乐。所以理财本来的目的就是后者,如果反而因此影响了生活花销,不如安安稳稳省钱。

去西单逛逛商场、在五道口搓一顿好吃的、假期去京郊来一趟小旅游……基金投资应该让生活变得更好,席浩连连摇头,不赞同放弃这些生活上的小确幸,将钱一股脑投入前途未卜的金融市场。

“风险永远与收益成正比。”

图片

五爷结语:“钱不是万能的”,我们也认同“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你需要“站着把钱挣了”,而不是被钱给带着筋疲力尽,毕竟这里面“水太深,你不一定把握的住”,总有一份“小确幸”和“美好生活”值得你去热爱与追寻!

参考资料:

1.东方财富网:《沪深300盘中创历史新高 保险和有色金属板块大涨》

2.光明网:《总规模突破25万亿元 公募基金跑出发展“加速度”》

3.《2021年Q2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

采访:海带 小V 金鹏 里厄 鹄星

文案:金鹏 小V

排版:刘鸿轩

图片来源网络

审核:路痴 小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