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力圈:理解越多,偏见越少|邦比读书

 埃达 2022-04-26

图片

巴菲特:认清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并乖乖地待在里面。

本文是《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笔记的第一篇。

1、《卡片笔记写作法》提到:我们对自己的想法越熟悉,就会对新想法越开放。即,理解越多、偏见越少。

2、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能力圈内的判断更准确、在能力圈外的判断更容易出现偏见,因此要在个人的能力边界之内做出重要决策。

3、谈个人的能力边界,要先从跨越能力边界的危险谈起。

4、有些人会说,跨越能力边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因为一旦发生危险,我再退回来不就行了?但是,因为“达克效应”的存在,跨越能力圈的人往往看不到危险,甚至主动拥抱危险而不自知。

5、达克效应也叫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1999年大卫·邓宁和贾斯廷·克鲁格提出了达克效应,发现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准,并且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准。大多数人会因此体现出一种极端的自信。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片

6、常见的例子就是互联网上对某个行业一知半解的人,反而是发言最多的人,经常叫嚣着攻击真正懂行的专家。

7、达克效应可以解释对超出认知范围阶段的风险。

8、第一阶段,愚昧山峰

大多数人一知半解后,会长时间停留在愚昧山峰上。图示的横轴是智慧的多少而非时间的长短,尽管在图示中,愚昧山峰的占比较小,但是因为大多数人对大多数行业一知半解,并且停留在这个一知半解的状态是心里感觉最为舒适的时期,所以时间反而最长。

在这个阶段的决策风险最高,由于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往往敢于作出不合理且超出风险承受范围的决策,最后损失惨重。

9、第二阶段,绝望之谷

许多人在继续钻研学习之后,第一次发现其实自己根本不懂,自信会迅速的从愚昧山峰跌落到绝望之谷,开始否定自己和自我怀疑。

在这个阶段的决策风险较小,因为知道自己无知,反而不敢去作出有风险的决策。在这个阶段,多数人因自暴自弃会放弃钻研,转向自己熟悉的领域。

10、第三阶段,开悟之坡

少数人在继续钻研后,逐渐对行业了解更加深入,自信也开始恢复。

在这个阶段的决策风险较小,但机会成本较高。由于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仍有怀疑,在做出决策时往往容易犹豫不决、在面临波动时也更容易跳车逃跑。这个阶段仍然属于在能力圈外,仍然要谨慎决策。

11、第四阶段,平稳高原

大多数决策应该在这个阶段作出,此时已经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知道什么、还有哪些缺点。作出的决策往往正确率较高,如果遇到波动也能识别哪些是本质的颠覆,哪些只是表面的波澜。当你对一个领域的理解达到了平稳高原的阶段,此时就能作出能力圈之内的决策。

12、“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菲茨·杰拉德

有些思维模型给你的结论是相反的,这个时候应该做的不是忽略掉一个,而是多去看看模型适用的适用条件。之所以得到相反的结论,可能是适用范围不同、也可能其中一个模型包含之前你未注意的前提条件。总之,当你发现相反的证据之日,正是你可以进一步提高之时。通常,只有达到了“平稳高原”,才能发现这种“相反、相承”的关系。

13、前几天我们说过“挫折即成长”,核心思想是突破“舒适区”,到达“学习区”。和这里说的“能力圈”是否有矛盾?

14、并没有,突破舒适圈去学习是为了成长,待在能力圈内决策是为了成绩。长时间在“学习区”磨合的目标正是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从而增加能做出合理决策的范围。

15、如果我们从剪枝者老师提出的“成长与成绩双系统”来看,这个问题就更容易理解。挫折、突破舒适区是为了成长,而在能力圈范围内做出投资决策是为了成绩。两者应用场景不同,断不可用错了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