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变老的路上,为自己找一个知己

 布衣粗食68 2022-04-26

山河不在重,重在遇知己。

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

在变老的路上,为自己找一个知己,从此,身有所托,情有所寄。

01

以朋友为知己,可以随时随地聊天。

古往今来,多少人,以朋友为知己,从此,奔波往来于谋生路上,总有人迎来送往,不至于孤单。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对他的杜姓好友即将奔赴远方,出任县尉时的宽慰与祝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诗仙李白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时,表达的关切与问候。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只觉长安空。”这是白居易写给好友元稹的诗,表达的是满心的落寞与寂寥。

白居易好不容易从外地调回长安为官,可元稹又被调出去了,忽然之间,白居易的心都空了。这份对于朋友的眷恋,实在令人感佩和钦羡。

原来,白居易和元稹同年登科,从此相知相惜,唱和三十余年,往来书信一千八百多篇,成为灵魂相依的生死之交。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背后,都有一段段令人羡慕的知己深情。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在变老的路上,愈发对这句话有了深切的感受。

一路走来,有人陪伴我们走过了一程又一程,历经风风雨雨,还能留在我们身边,欢喜着彼此的欢喜,忧愁着彼此的忧愁,真心以待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因为方向不一样,因为价值观不一致,或者,就是单纯地不喜欢你过得比他好,连招呼都不打,就已经失去了联系。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人总会在攀比心的支配下,做出让自己感到惬意的选择,而很难去仰望、去欣赏、去包容理解另一个人。

所以,如果走过半生,你的身边还有一二知己,或许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或许是志同道合的同事,或许是一见如故的朋友,都要感到庆幸,都要好好珍惜,因为,不论何时,只要你一声招呼,他就会“秒回”。

02

以山水明月为知己,可以寄情于景。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率性洒脱如李白,也有“独酌无相亲”的时候,但他享受过一群人的狂欢,同样也能享受一个人的清欢。

在这位大诗人的眼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浓情世俗是人生,“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独处沉思也是人生。

这样的收放自如,便是很多人崇拜诗仙的缘由吧。

当一个人面对喧嚣的人生,能够有进有退的时候,便也为自己找到了精神层面的知己。

柳宗元在人生最失意时,写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内心的哀怨苦楚,对于执著信念的笃定踏实,虽不能与他人畅聊,却能够寄情于天地间,直抒胸臆,畅快淋漓。

山水不言,静默肃立,却胜过万语千言,能够寄情于山水之间的人,自然也觅得了想要的答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往今来,人们共享一轮圆月,寄托不同的情思。当月亮成为了知己,便能让它代为传情达意,表明心迹。当人生的情感无处安放时,“望月怀远”就是一种释然。

在变老的路上,我们看过了太多情感上的逢场作戏、职场上的勾心斗角,轰轰烈烈地爱过,也凄凄惨惨地败过,愈发觉得,有些人,看清了,不如看轻了,从此,渐行渐远,不再打扰。

留得一片赤诚之心,给自己,给值得爱的人。若无人可爱,便好好爱自己,至少,还有清风明月相伴,有山川河流可依。

03

以爱好为知己,可以怡情养性。

宋朝诗人著名诗人林逋隐居在杭州西湖,种植梅花,饲养仙鹤,活成了一道超凡脱俗的风景,因而被冠以“梅妻鹤子”的称号。

他写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若非爱得深沉,怎会如此灵动,将梅花的曼妙雅致描摹得声情并茂。

他与仙鹤为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下来:

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这样“闲云野鹤”的生活,大概,从古人到今人,从来都不缺乏羡慕者和追随者。

在世俗羁绊的生活里,能够有一两项爱好,充盈生活,富足精神,是多少人的“可望而不可即”呀。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个人真正爱好什么,并不是花钱买开心,只是“毫无用处”的消遣。

很多人凭借爱好,不经意闯出了一条成功的路。比如,写下畅销书《明朝那些事》的业余作家“当年明月”,写作的初衷,不过是自己喜欢历史,想要和更多人一起聊聊历史故事而已。

所以,在变老的路上,与其茫茫然,不如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将之发扬光大,生活便会打开一扇新的门。

04

结束语:

这一生,太匆匆。

当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时,便会开始认真思考,往后余生,要如何使得自己开心,让生命更有意义。

此时,如果能够找到一二知己,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你将在知己的陪伴下,淡定且从容,恣意且潇洒。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