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出兵决策始末:毛主席很难(文言文,慎入)

 新用户49686918 2022-04-26

声明:这是一篇用文言文试写的文章,如您是不小心点进来,多多包涵。有兴趣的朋友应该不多,笔者水平有限,欢迎批评指正。

正文:

夫自清朝衰微至于民国,神州板荡,兵连祸结,强国入寇,百年无宁日矣。其间尤以倭人之祸为甚,中国百万将士战没沙场,亿兆百姓转死沟壑。

当此之时,仁人志士拊心泣血,决死以赴国难者不绝于路。毛主席本一介书生,雄才伟略,广交天下豪俊,共举义兵,战倭寇,败蒋军,平九州之地,遂成共和大业。共和国以民为本,兴利除弊,涤污荡垢,万民熙熙,开天辟地以来,未有如斯之国也。

共和二年,夏,五月辛卯(西历1950年6月25日),朝鲜国兵革忽起。

文章图片1

时朝鲜一分为二,北曰朝鲜,臣事苏联,南曰韩国,乃米丽坚之附庸也。朝鲜伐韩,欲尽复南方故地,米丽坚国主秃噜门闻之,遂大发兵救韩,又令其铁甲舟军犯台海,后又纠合盟国十五,出兵朝鲜各有差,皆受米国大将麦克阿瑟节制。

夫米丽坚者,西方大国也,或曰米国,在太平洋之东,去中国四万里。其国贪而多诈,不知信义,唯利是从,万国大战后乃成西方霸主。带甲百万,器械精利,铁甲战舰以千数,飞机万数,号令西方诸国莫敢不从。凡其盟约国,无远近皆置米国军营,受其保护。

苏联者,乃罗刹国与其十余邻国盟誓而立,经万国大战遂为东方霸主,与米国交恶,与我朝善。其兵力亦甚强,然惧米国兵锋之锐,不敢发兵助朝鲜也,乃以火枪、火炮、铁甲车等战具资给之。

五月甲午(14日),主席御勤政殿,大会百官,议朝鲜事。主席曰:“吾国已宣告四方,天下邦国无大小,当由其国人自治,亚洲之事,亚洲人民自决之,然米国恃其强,干预朝鲜,且言而无信,阻我收复台湾,其霸道自曝于天下矣。万国之民当同心协力,必挫其谋。”

癸卯(23日),主席临丰泽园,聂荣臻入见,有忧色,曰:“米国兵已至韩国,与朝鲜人战,宜早为之备。”主席默然,有顷,曰:“米国此举不可轻也,若置之,将来恐为我患,或再致万国大战。告恩来,与众将军议,今应以东北边防为务。”

文章图片2

即日,周公恩来坐居仁堂,与朱德、罗荣桓、林彪、聂荣臻、肖华等人共议东北防御事。众人以为,辽东苦寒,习其天气、民俗者,莫若东北军旧部,遂定议,发将军黄永胜所部(13兵团)自河南赴辽东,为战守之备。

周公虑黄永胜性粗疏,喜游乐,难当大任,问谁可代者,众人咸推将军湖南郴县人邓华。周公亦知其能,可之,拟将黄、邓二人对换。议毕,仍遣聂荣臻报主席,主席曰:“善”,乃敕行之。

时主席屡与周公谋,皆以为米国骄横,其志难测,与我必有一战,不在台海,即在朝鲜,迟速而已。然米国水军强盛,海战于我不利,朝鲜与中国接界,其境狭而多山,于我步军为便,可与敌一战。

六月辛未(21日),主席临颐年堂听事。时朝鲜军南下,连破韩军,势如拉朽,复南方故地十有其九,欲乘胜取釜山。然米、韩聚兵固守洛东江,朝鲜军不得进。

主席闻报,曰:“朝鲜举国欢欣,以为釜山旬日可下,大功可立就也,然吾见其势危矣。何则?其军深入长驱,粮运艰阻,而洛东江与敌相持不下,若米军自仁川登陆,袭其后,则朝军腹背受敌,焉能不败也。如此,则其大事去矣。”周公亦曰:“仁川去汉城不远,米军必有登陆仁川之谋。”

主席乃遣人以所论事电告国使在朝鲜者,转致其国执事,又建议朝军防备仁川之虞,洛东江之师应稍退而憩之,蓄力再战,则进可攻,退可守,乃制胜之道也。然朝鲜国主年盛志骄,不从。

时邓华已将兵赴东北,大营置边镇安东,暂受东北大府节制,修城郭,治战具,以备边患。

六月癸酉(23日),邓华自安东入京师,主席召见之,曰:“以汝出镇安东,须有大战之备,或乃前所未有之大战。米军精强,然以吾观之,乃纸老虎,吾将士应藐之以气势,重之以交锋,以我之长,击彼之短。”

邓华在安东颇闻米军情状,已有计较,奋曰:“诺。我军长于奇袭,又擅近战、夜战,必能克敌也。”主席微笑颔首。

秋七月,丁亥(7日),朝鲜军攻大丘,为米军所败,死伤甚众。聂荣臻等议以上海宋时轮军、陕西杨得志军出关,为邓华后继。主席可之。

文章图片3

八月癸丑(初四),米军自朝鲜仁川登陆,断朝军归路,前后夹击,大破之。三日后中国始闻,时邓华、洪学智、解方等人在安东军府,闻报皆叹惋,邓华曰:“麦克阿瑟此举果如我军所料,我使者言之再三,惜朝鲜国主不听,乃至于此!”

即日,朝鲜使者至安东,求中国救之。时米、韩军乘胜北上,丁卯(29日),合兵攻汉城。朝鲜国主大窘,又移书苏联求援。然苏联实不愿与米国交兵,米国亦窥知其意,乃愈无所惮,欲寇朝鲜。

初,中国宣告四方曰,米国及其盟军不得越朝、韩之分界三八线,不然中国将发兵,勿谓言之不预也。而米国以为中国虽有百万之师,然器械不精,财用匮乏,必无力出兵也,故不以为意。

朝鲜之求救于苏联也,苏联许以资其战具,参其军事,出兵则不可。又移书中国,请中国发兵助朝鲜。

夫朝鲜与中国,以鸭绿江为界。主席虑米国平朝鲜,陈兵鸭绿江以南,则我亦须屯大军于东北边境,自此东北不得安矣。且七月以来,米军飞机屡寇安东,投霹雳弹,伤我百姓,坏我室屋,举国愤踊。

先是,主席谓人曰:“米国万里迢迢干预朝鲜,乃众暴寡,强陵弱也,今邻国有难,吾终不忍坐视之。且朝鲜之于中国,犹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主席日以朝鲜事为念,寝不能寐,欲出兵助之,亦不愿公然与米国交战,乃思之以“志愿军”为名出兵,与众人议。

议者曰:“吾国新立,疮痍未复,百业凋敝,非迫不得已,不可出兵。”主席曰:“兵者凶事也,吾亦不愿兴兵,然吾观米军之势,必不肯止兵于三八线之南,若其越界寇朝鲜,我军亦不得不出。”

或曰:“米军之强盛,天下无出其右者,我之战具远不及彼之精利,实非其敌也。若我军失利,或致寇东北,为之奈何?”主席知其惧米国,乃移书召西北军大帅彭公德怀。

文章图片4

壬申(23日),彭公自陕西至京师,入见主席,曰:“前书已悉,吾深以为然,事至此,出兵为宜。”主席甚慰,欲以其领主帅,彭公应诺。

癸酉(24日),主席临颐年堂,复议出兵朝鲜事,论者犹难之。彭公奋曰:“为长远计,必当出兵。即我不敌米军,权作立国晚数岁耳,况我未必败也。若听米军占朝鲜,屯兵鸭绿江,则何时寇我境惟其所欲也。既无所避战,则晚战不如早战也。”

主席闻言而起,以指扣案,曰:“吾国出兵实难,然米国逼我至此,怯战、犹豫于事无补也。纵有千般难,亦须出兵。”由是众议乃决,以彭公领志愿军主帅,克日出征。

乙亥(26日),米军与其盟军果越三八线,入寇朝鲜。

是年秋,九月癸巳(15日),共和国志愿军南渡鸭绿江,入朝鲜拒敌。

灞上松曰:自晚清以来,中国疲敝,有八国之寇,又有倭人之祸,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忽忽百年矣。及至共和国初立,疮痍未平,百废待兴,朝鲜兵革又起。主席患敌国之大军压境,乃议出兵朝鲜,御敌于国门之外,而议者难之。主席乃与彭大将军谋,大计遂定。

故志愿军渡江而南,将士用命,死不旋踵,冒风雪,退强虏,捍国门,存朝鲜,扬威异域,万国震惊,不亦伟哉!

参考资料:《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决策过程》、《毛泽东年谱》、《彭德怀全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