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疫情下的亲情【征文】

 冬歌文苑 2022-04-27

疫情下的亲情

疫情肆虐两年来,我们家所有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坚决响应号召,积极采取防疫措施,用实际行动投入抗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防疫抗疫过程中表现出血浓于水的亲情。

孙女的防疫举措

孙女读小学,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她独出心裁地在自家里搞起了防疫测温台。她用购物箱子垫上铁皮盒子,上面摆满了口罩、消毒液、测温枪。

我从单位回来,一进门,孙女便拦住我,爷爷,先用消毒液洗手,正面反面都要反复地搓揉。她还两手交叉,给我示范,然后是量体温。她爸爸妈妈回来,同样由她负责,消毒液洗手、量体温,出门时,她会主动将口罩递到你手里。孙女是我们家的防疫监督员。一个月下来,她的记录簿上满是我们家几个人的体温数据。

疫情期间,中小学变成线上上课。我和孙女都在家上网课,一老一少,我是老师,她是学生。我们上课的角色不同,但上课形式一样。都是在电脑上操作,我是讲给学生听,她是听老师讲。

每天七点半开始,我给学生上课。孙女会悄悄地听我讲的内容。当我讲到一首诗词的时候,我说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承接上片某个字来,过渡自然。课后,孙女认真地跟我说,爷爷,你说“承上启下”不就得了。她还说,爷爷还可以讲的热情澎湃些,夸张些。我说怎么夸张?她调出她们老师上课的影像给我看。说,你看我们老师开头多么热情!我说你们是小学生,爷爷我教的是高中生,如果也像你们老师那样,反而不自然了。但孙女的天真、直率,让我感到惊喜。

轮到她上网课的时候,她在隔壁的房间,自觉认真地上好每一课。看她专注的神情,我很是欣慰,精神愉悦很多,疫情带来的种种不快,烟消云散。我们不算高雅的住处,每天传出我讲课的声音,孙女读书的声音。我感觉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显示出家庭的温馨和欢乐了。我想到《陋室铭》里的句子:“此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这样一想,心头豁然开朗,要不是疫情爆发,我们哪里会在家里上网课,我们家又怎么会变成了课堂,真是做梦也不会想到疫情促进我们家人如此相亲相爱。

妻子的防疫意识

疫情发生以来,妻子时刻关注全球疫情情况,她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和今日头条,从全球到全国,从我们居住的小区到省内外的疫情分布,她全掌握。家庭的微信群里每天都有她发布的疫情消息。我因为住校,没时间也没有条件看电视,但我知道疫情情况,就是通过妻子每天转发的微信得知疫情信息。

在南京禄口机场爆发疫情以后,全民核酸检测,妻子第一次去检测点检测核酸,排队等候了一整天,早晨出去,晚上才回来,中午都没吃饭。后来核酸检测到小区,在家门前检测核酸,妻子总是提前通知我们,让我们按时到达。在这波奥密克戎疫情爆发后,在妻子的督促下,我们家每个人核酸检测达12次之多。

打疫苗防疫针的时候,我和儿子儿媳都在单位上班,没有时间联系。是她帮助我们联系社区负责人,拿到预约通知单以后,再通知我们前去接种疫苗。儿子在单位几乎没有休息日,但接到他妈的电话还是立刻开车带我到指定地点接种疫苗。按规定,打完针后,需观察二十分钟,我们因为要上班,哪还能观察二十分钟,我们一边按住刚扎过针的针孔,一边向门外走去,然后儿子开车迅速离开。第三次什么时候接种疫苗,我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妻子打开手机,一查便知道我们应该在某日接种第三针疫苗。三次接种疫苗,都是急匆匆赶到,又急匆匆离开。等到孙女接种疫苗的时候,妻子一直陪着孙女,孙女勇敢地卷起袖子,让医生注射疫苗。

妻子俨然成了我们家防疫总指挥。

因为妻子的重视,我们放心地忙着工作上的事,对于核酸检测,接种疫苗的事,全都仰仗妻子掌控。这真的感谢妻子为一家人所操的心。

儿子出差的日子

儿子因为工作需要,总有出差的任务。一会深圳、一会湖北,有时还要去北京。每当儿子出差在外,我们一家人的心贴得更近了。

妻子每天提醒儿子要注意防范,按规定进行核算检测。儿子也会天天报告自己的行踪。最不放心的还是孙女,她不但给他爸打电话,还要视频聊天,直到看到她爸爸的身影,才算放心。

儿子出差回来,乘高铁到南京南站,因为需要核算检测,一车厢的人都被拉到指定地点进行核酸检测。孙女惦记她爸爸,会不会被隔离,那样就要7+7,影响上班是一回事,14天见不到爸爸,那怎么受得了。孙女抱着手机睡觉,随时等候她爸爸的消息。儿子第二天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立马赶回来,孙女见了,高兴得手舞足蹈,父女俩亲热得像是分别了很久。

“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在防疫的日子里,我们家人互相关心,互相提醒。非常时期亲情更温暖,它比什么物质财富都宝贵。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乌云遮不住太阳,疫情总会过去,光风霁月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