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肥这样用就是在浪费钱!常见6种错误施肥方式,不少农户会犯错

 农民的小帮手 2022-04-27
化肥,是农业种植过程中,促进农作物高产必不可缺少的肥料,产量的高低,和化肥有很密切的关系。有人觉得化肥使用多了,会导致土壤板结,破坏生态环境。但是,没有了化肥,庄稼的产量无法保障,比如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亩产可能也就400-500斤。
化肥在农业种植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很关键,不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农户问,为何别人去施肥,自己也去施肥,为何别人家的庄稼就高产,而自家的庄稼不高产,甚至还出现减产的情况。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由于施肥方法不当所导致的,既花了钱,又没起到相应的效果。本篇内容,小帮手就和大家说说施肥过程中,常见的6种错误方式,希望大家引以为戒,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第一种:超量使用化肥
虽然化肥能够为农作物生长补充营养成分,促进农作物高产,但是,并不是施肥越多越好,不论是底肥还是追肥都是如此,如果超量使用化肥,田间营养过剩,农作物还容易发生肥害,不仅不增产,还会导致减产。
比如,种植玉米时,底肥一般用含氮量较高的复合肥,正常地块下,一亩地100斤即可,对于相对贫瘠的地块,可能有农户会增加到了150斤,这也是可以的。如果底肥用了300-400斤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导致肥害出现,导致玉米无法正常出苗,严重的情况下,需要重新播种。
追肥同样如此,正常情况下,一亩地追施30-40斤尿素即可,如果一亩地追施100斤尿素,先不说成本问题,一方面可能会发生肥害,另外一方面,还可能引起旺长,都不利于作物正常生长。所以,化肥使用要适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第二种:施肥过迟
有些农户习惯农作物出现缺肥以后再去施肥,这种情况下,也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化肥讲究的是时效性,当农作物出现缺肥症状后,就已经影响了正常生长。
比如,种植玉米过程中,自己和邻居家同时种植,过了一段时间,多个邻居家的玉米已经长到了1米左右,而自家的玉米还不到半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前做好观察,及时追施尿素,促进玉米的生长。如果继续等下去,对于玉米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大。所以,施肥时间要精准,可以适当提前,但不要施肥过晚。
第三种:土壤干旱施肥
化肥施到土壤中以后,需要有水分才能更好地溶解,被农作物所吸收,如果土壤比较干旱,化肥施用以后,大部分都被光照分解了,能被农作物吸收到的养分有限,也就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如果土壤干旱情况下施肥之后,及时去灌溉浇水,这是可行的。就怕土壤干旱下施肥之后,不管不问,基本上等于浪费钱。


第四种:不对症施肥
化肥的种类有很多,除了氮磷钾大量元素肥之外,还有钙、铁、镁、硼等等中微量元素肥,当农作物出现缺肥症状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施肥,如果不对症施肥,也起不到效果。
以玉米举例,比如叶片出现发紫后,基本上就是缺磷了,这时候需要及时补充磷肥,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如果这时候去追施尿素,对于叶片发紫的现象基本无效果。所以,施肥要对症,不可随意施肥。
第五种:施肥不全面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于养分的需求,除了氮磷钾大量元素外,还需要很多中微量元素,尤其是水果、蔬菜等作物,对于中微量元素的需求更加明显。如果在种植过程中,只注重氮磷钾的补充,而忽略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不仅产量没保证,品质也会降低。
比如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缺铁会导致叶尖干枯,缺锌会导致叶脉间失绿,缺铜会导致果小畸形,缺硼会导致死根,缺钼会导致叶片扭曲等等,这些因素都会降低产量和品质。所以,施肥要全面,不仅是大量元素,还有中微量元素。


第六种:施肥越近越好
有些农户认为施肥时,施肥距离越靠近植物根部越好,会让植物吸收到更多的营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施肥时有明确的要求,肥料要和植物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太靠近植物的根部,大大增加了肥害的几率。
以玉米种肥同播为例,近几年来,玉米种肥同播已经大面积普及,不过,种子和肥料的距离要在8-10cm左右,如果距离太近,可能会导致“烧”种子的情况,影响玉米出苗。而后期的追肥同样如此,如果追施尿素时,紧挨玉米根部,也有可能出现烧苗现象。因此,施肥时,化肥和植物不是越近越好,需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上述这6种错误的施肥方式,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都比较常见,不仅不会提高使用效果,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近一两年来,化肥价格较贵,农户们既然花了钱,就要把化肥的作用最大化,科学施肥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