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房Bachmann束起搏

 yuyue3544 2022-04-27
图片

【问题】

之前提到心房间传导阻滞中的Bachmann 束(BB),今天谈一下Bachmann起搏。这一部位的起搏早在20多年前就有报道和研究过,从起搏位点来看有点像右室心尖起搏与左束支起搏之别。该部位代替右心耳起搏可能减少起搏后房颤等心律失常的发生。

【Bachmann束解剖】

1916年Jean George Bachmann在狗的实验中发现夹住连接心房的肌纤维束会导致明显的传导延迟,后来这一肌纤维束被命名为Bachmann束(BB)。

图片

Bachmann束是一条宽阔的心肌带,从右心房穿过,位于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之间。在正常的窦性心律,Bachmann束是左心房电激活的优先路径。因此,它被认为是心脏“心房传导系统”的一部分。

图片

Bachmann传导特性与右心耳不同,因为它含有浦肯野纤维的组织学特征,传导速度略快于周围的心肌。

图片

Backmann束由窦房结动脉供血。

图片

【Bachmann束起搏简介】

以下资料来源于2001年《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的一个研究。

1、Bachmann起搏的电极定位

可以通过LAO与RAO两个投造位进行判断,LAO位,起搏电极右心耳是朝上朝外的,Bachmann束朝后。RAO位右心耳和Bachmann束的电极均朝前。

图片

2、Bachmann束起搏的P波间期更短。

图片

3、Bachmann束起搏的中期起搏参数(感知、阈值和阻抗)良好。

图片

4、Bachmann束起搏能缩短P波间期。

图片

5、Bachmann束起搏的患者房颤发生例数明显少,尤其是在植入后3个月。

图片

【Bachmann束起搏的价值】

Bachmann束起搏在预防心房颤动中的作用仍有争议的,在一项大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的房间隔起搏疗效临床试验 (ASPECT) 中,发现房间隔起搏并未减少房颤的发作频率或负担。

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如果在起搏前 3 个月内未记录到房颤发作,则房间隔起搏不能预防因窦房结功能障碍而需要心房起搏患者的房颤发作。所以建议在起搏前的最后 3 个月内发生过1 次以上房颤的患者中可能获益。

最近在《Europace》上发表的200多例样本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起搏器植入后 12-15、18-21 和 24-27 个月,以P波及解剖标准定义的Bachmann束起搏组的房性心律失常负担低于右房间隔起搏组和右心耳起搏组(P < 0.05),房颤与房速复发风险也低于右房间隔起搏(HR 0.43;P < 0.01) 和 右心耳起搏组患者 (HR 0.29, P < 0.01),新发房颤与房速风险也低于右房间隔起搏(OR 0.12;P < 0.01)和右心耳起搏组患者(OR 0.20,P < 0.01)。

可见,标准的Bachmann束起搏需要心电图和解剖联合定义,不能用简单的房间隔起搏来代替Bachmann束起搏。

另有研究发现,Bachmann束起与右心耳组相比也能减少室性起搏的频率(4% vs 21%)。

参考文献

1.https://www./article/S1547-5271(21)02348-1/fulltext.

2.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Vol. 12, pp. 912-917, August 2001.

3.https://www./doi/10.1161/circep.113.000758.

4.Agnieszka Sławuta et al. Adv Clin Exp Med. Sep-Oct 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