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热凉血方剂总汇

 火帝养生_WSH 2022-04-27

1、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8分,防风8分,麦冬8分,玄参8分,知母8分,黄芩8分,牛子8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主小儿葡萄疫初起,因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

  【用法用量】上以水2钟,加淡竹叶10片,煎至6分,食远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2、梅仁汤

  【处方】梅核仁49个(去皮、尖)大黄90克 牡丹皮31克 冬瓜仁120克 犀角(镑)45克 芒消75克

  【制法】上六味,哎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润肠通便。治肠痈,里急隐痛,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以下脓血三两行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3、美容煎

  【处方】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主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

  【摘录】刘结安方

4、清化饮

  【处方】芍药 麦冬各6克 丹皮 茯苓 黄芩 生地各6~9克 石斛3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治妇人产后阴虚火旺之发热,及血热妄行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空腹时服。

  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4.5克,热甚而渴或头痛者,加石膏3~9克,下热便涩者,加木通3~6克,或加黄柏、栀子,如兼外邪发热,加柴胡3~6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5、清金养血汤

 【处方】川芎1.8克,当归3克,白芍3克,香附(童便浸)3克,麦冬3克,白术3克,丹皮2.4克,地骨皮2.4克,生地2.4克,五味子9粒,炒甘草0.6克。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清热凉血。主阴虚内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不拘时候服。

  【摘录】《李氏医鉴》卷八

6、清荣饮

  【处方】槐花25克,生地榆15克,白茅根20克,白芍15克,元参15克,金银花20克,生地20克,大枣20枚,鸡内金15克,炒三仙各10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补虚。主阴虚火旺,血热妄行,气不摄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王祉然方

7、芩术四物汤

  【处方】熟地6克,川芎3克,当归6克,黄芩6克,白术6克,白芍(炒)6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血调经。主阳盛血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8、戎盐丸

  【别名】加减三黄丸(《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一五)。

  【处方】戎盐 黄芩 黄柏 大黄各75克 人参 桂心各30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治心火炽盛,舌上有孔,大如箸,出血如涌泉。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米汤送下,每日三次。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五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9、三子散

  【处方】诃子200g 川楝子200g 栀子200g

  【来源】系蒙古族验方。

  【性状】为姜黄色的粉末;气微,味苦、涩、微酸。

  【炮制】以上三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用于温热,血热,新久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次3~4.5g,一日2~3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10、山豆根汤

  【处方】赤芍9克,丹皮9克,炙僵蚕9克,牛蒡子9克,山豆根9克,挂金灯9克,菊花9克,金银花9克,黄芩9克,知母9克,桔梗3克,生甘草3克,射干3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胃火上升,痰热内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张赞臣方

11、紫根牡蛎汤

  【处方】紫草根15克,牡蛎粉(包煎)15克,当归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银花6克,升麻6克,黄芪6克,甘草3克,大黄适量(后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泻火。主血热炽盛,火毒伤阴。(乳腺癌)。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简明中医妇科学》

12、紫草饮

  【处方】紫草60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透疹。治痘疹欲出未出,或疹一起出齐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滚开水200毫升浸泡,以物盖定,勿令泄气,俟温,量儿大小服之。

  出痘,加陈皮、葱白尤妙,如发斑疹,加钩藤,用酒调服。

  【注意】便利者忌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入门》卷八补。

  【摘录】《政和本草》卷八引《经验后方》

13、镇衄汤

  【处方】生地黄30克,桑白皮30克,白茅根30克,党参10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主胃火炽盛,血分蕴热,灼伤血络。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高齐民方

14、银花薄荷饮

 【处方】银花30克 薄荷10克 鲜芦根60克

  【制法】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克,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去渣,加适量白糖。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各种热病初起;对发热较重的风热型感冒,效果显着。

  【用法用量】每日3~4次,温热服。

  【摘录】《经验方》

15、复方犀角地黄汤

  【处方】金银花15g,紫草18g,炒赤芍9g,大生地15g,炒丹皮9g,炒知母9g,木通6g,生米仁18g,白蔻仁2.4g(后下),鲜荷梗1枝,牛黄解毒片1包(分吞)。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化湿。主红细胞增多症,热毒蕴结血分,挟湿交阻,头晕口热,倦怠乏力,苔白中裂,脉弦细。

  【摘录】方出《张伯臾医案》,名见《千家妙方》

16、犀角玄参汤

  【处方】犀角 升麻 香附 黄芩 人参 玄参 甘草 桔梗 黄连 石膏 黄柏 山栀 薄荷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化斑。治伤寒毒盛发斑,心烦狂乱,吐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大便秘,加大黄、芒消,斑出,加大青叶(以青黛代之亦可)。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17、犀角地黄汤加味

  【处方】犀角3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白薇10克,紫草10克,知母10克,沙参10克,生槐花30克,大青叶10克,板蓝根15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解毒。主风火热毒,伤其血络,营血瘀滞,淫于腠。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谭家兴方

18、犀地清络饮

  【处方】犀角汁20毫升(冲)粉丹皮6克 青连翘4.5克(带心)淡竹沥60毫升(和匀)鲜生地24克 生赤芍4.5克 桃仁9粒(去皮)生姜汁2滴(同冲)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化痰通络,治沮热病,热陷包络,神昏谵语。

  【用法用量】用鲜茅根30克,灯心1.5克,煎汤代水以煎上药,另加鲜石菖蒲汁10毫升冲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19、消银片

  【处方】地黄、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金银花、玄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红花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炮制】上十三味,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地黄等十一味酌予碎断,加7倍量70%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乙醇适量,加热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与上述细粉及淀粉、硬脂酸镁适量混匀,干燥,粉碎,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用于白{疒匕}血热、血虚风燥证,皮疹点滴状,基底鲜红色,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或鳞屑较厚,干燥,瘙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7片,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规格】每片相当于原药材约0.6g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20、失血奇效丸

 【处方】生地36克 茅根60克 侧柏60克 山药30克 薄荷30克 茜草30克 大小蓟各30克 蒲黄30克 栀子30克 黄芩30克(以上均炒炭存性)花蕊石30克 元参(去芦)60克 古墨60克 三七60克

  【制法】共研细粉,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痰止嗽。治咳嗽吐血,呕血咯血,痰中带血,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每丸0.21克重,装瓶,每瓶重30克。每服6克,一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21、板蓝根银花糖浆

  【处方】板蓝根100克 银花50克 甘草15克 冰糖适量

  【制法】将上3味加水600克,煎取500克,去渣加冰糖适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水痘及一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10~20克,每日数次。

  【摘录】《经验方》

22、冰麝散

  【处方】黄柏1钱,黄连1钱,玄明粉1钱,鹿角霜5钱,甘草5分,明矾5分,炒硼砂2钱5分,冰片4分,麝香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肿止痛。主鹅口疮,咽喉、牙龈、口腔粘膜溃疡肿痛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少许,吹入患处。

  【摘录】《中医喉科学讲义》

23、必胜散

  【处方】熟干地黄 小蓟(并根用)人参 蒲黄(微炒)当归(去芦)芎藭 乌梅(去核)各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粗散。

  【功能主治】益气养荣,凉血止血。主吐血、衄血、呕血、咯血属于气血两亏,血分有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24、必胜散

  【处方】芎、归、芍、生地、熟地、阿胶、前胡、甘草、天冬、麦冬、陈皮、黄耆、白术、茯苓、刺蓟、马勃、醉芩。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主妊娠吐血衄血者,皆由平日忧思惊恐伤于肝脾,结于经络,久则气逆以致经血妄行,口出曰吐,鼻出曰衄。心胸烦满,甚或喘急,胎气上逼则难治。

  【各家论述】古人云:胎前见血,十不活一,此甚言经血之不可伤也。夫血以养胎,胎藉血长,一有渗漏,胎元必伤,妄行过甚,孕妇有损,吐衄,从口鼻而出血,热极矣。清热凉血,胎或可安。芎、归、胶、芍、二冬、二地所以清血分之热,可养血固胎;醉芩、刺蓟、马勃专除血中之伏火;黄耆、术、芩、陈、甘补阳以生阴之道。微嫌川芎辛散上行,宜慎之。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25、参归丸

  【处方】苦参(净末)4两,当归(净末)2两。

  【制法】上用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主血热入肺之酒渣鼻。血燥风湿,头面生疮,粉刺疙瘩,口舌糜烂。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引作“归参丸”。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26、草还丹加减

  【处方】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桑椹子15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桑叶12克,丹皮10克,杭菊花10克,白芷6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肾乌发。血热内蕴,水不涵木,肝旺血燥,血热偏盛,毛发失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元文方

27、除湿丸

  【处方】威灵仙30克 猪苓30克 栀仁30克 黄芩30克 黄连30克 连翘30克 归尾30克 泽泻30克 紫草45克 茜草根45克 赤苓皮45克 白鲜皮60克 粉丹皮30克 干生地60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湿利水,祛风止痒。主急性湿疹,婴儿湿疹,牛皮癣,单纯糠疹,多型红斑等属湿热证者。

  【用法用量】每服3~6克,一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28、丹栀龙胆逍遥汤

  【处方】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9克,茯苓9克,白术9克,薄荷9克,丹皮9克,龙胆草6克,甘草6克,生姜3克。

  【功能主治】疏肝扶脾,清热凉血。主肝脾不和,火燥郁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29、丹栀龙胆逍遥汤

  【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6克,薄荷3克,生姜6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龙胆草10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忧思过度,伤及肝脾。(面部黑色素沉积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杨作方

30、地干丸

 【处方】槐角2两,当归身1两,黄耆1两,生地黄2两,川芎5钱,阿胶5钱,黄连1两,连翘1两,黄芩1两,枳壳1两,秦艽1两,防风1两,地榆1两,升麻1两,白芷5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祛风宽肠。主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加至70-80丸,空心米汤或酒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八

31、旱莲车前汁

  【处方】旱莲草 车前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治小便下血。

  【用法用量】将二味捣自然汁,每日空腹时服200毫升。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从众录》卷三补。

  【摘录】《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

32、槐榆生地汤

  【处方】槐花 地榆 黄芩 银花 生地 白芍 生鸡子 甘草 荆芥 荷叶蒂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治肠风、脏毒初起,火热下迫,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热甚,加犀角、黄连。

  【摘录】《顾松园医镜》卷十五

33、除湿丸

  【处方】威灵仙1两,猪苓1两,栀仁1两,黄芩1两,黄连1两,连翘1两,归尾1两,泽泻1两,紫草1两5钱,茜草根1两5钱,赤苓皮1两5钱,白鲜皮2两,粉丹皮1两,干生地2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湿利水,祛风止痒。主急性湿疹、牛皮癣、婴儿湿疹、单纯糠疹、多形红斑等。

  【用法用量】每次1-2钱,1日2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34、化毒汤

  【处方】紫草 升麻 甘草 蝉蜕 地骨皮 黄芩(酒炒)木通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治痘疹已出,热毒未解,痘疹红紫,甚或黑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35、化斑汤

  【处方】石膏30克 知母12克 生甘草9克 元参9克 犀角6克 白粳米9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化斑解毒。治温病发热,汗出过多,神昏谵语,皮肤发斑者。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日间分三次服,滓再煮取200毫升,夜一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36、荷叶丸

  【处方】荷叶(酒蒸一半、炒炭一半)160两(每荷叶16两用黄酒8两,蒸炒相同),藕节32两,大小蓟(炒炭)48两,知母32两,黄芩炭32两,生地(煅炭)48两,棕榈炭48两,栀子(炒焦)32两,香墨4两,白茅根(炒炭)48两,玄参(去芦)48两,白芍32两,当归(炒炭)16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2钱。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化瘀止血。主咳嗽吐血,痰中带血,咯血、衄血、溺血。

  【用法用量】每服2丸,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37、槐角地榆丸

  【别名】地榆丸

  【处方】槐角8两,防风4两,黄柏6两,当归4两,大艽4两,枳壳4两,地榆炭4两,山栀4两,熟军4两,黄连2两,生地4两,黄芩4两。

  【制法】上共为细末,蜜丸2钱重。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主肠风便血,大肠积热,络脉受伤,先血后便,痔疮下血,痔疮破裂,淋漓下血,搔痒难堪,疼痛异常。

  【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汤或开白水送下。

  【注意】忌食辛辣。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38、加味凉血退斑汤

  【处方】鲜生地30克,鲜芦根3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桑叶9克,白藓皮15克,赤芍9克,黄芩9克,生栀仁6克,滑石9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主湿热结毒,灼煎营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赵炳南方

39、加味清热凉血驱敏汤

  【处方】鲜茅根60克,大青叶15克,青黛12克,龙胆草15克,黄芩9克,黄柏9克,川军15克,白藓皮30克,黄连9克,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15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湿止痒。主湿热蕴久,化毒入营,外感毒邪。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赵炳南方

40、加味四物汤

  【处方】黄连3钱,槐花2钱,川归1钱,川芎6分,粟壳7分,生地1钱,白芍8分,阿胶1钱,艾叶7分。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主大肠经血热,下痢,鲜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食前温服。

  【各家论述】方中用黄连。槐花理大肠经热,用归、芎、地、芍以补血凉血,阿胶、艾叶以止下痢之血,粟壳以固脱滑。

  【摘录】《杏苑》卷四

41、结阴丸

  【处方】生地4两,白芍2两5钱,山药2两5钱,槐米1两5钱,川黄连1两5钱,黑荆芥1两5钱,茜草1两5钱,地榆1两5钱,乌梅肉1两,升麻1两,扁柏1两,罗汉松叶1两。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祛风散滞。主脾虚气滞,肝虚血热,血随气而沉陷于阳明大肠,始为肠风脏毒,久则渗漏无度,传为结阴便血之症。

  【用法用量】每服3钱,早上空心吞服。

  【摘录】《活人方》卷二

42、金黛散

  【处方】紫金锭6克,青黛12克,牛黄12克,野菊花60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热毒炽盛。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3克。

  【摘录】《肿瘤临证备要》

43、凉营清气汤

  【处方】犀角尖5分(磨,冲),鲜石斛8钱,黑山栀2钱,牡丹皮2钱,鲜生地8钱,薄荷叶8分,川雅连5分,京赤芍2钱,京玄参3钱,生石膏8钱,生甘草8分,连翘壳3钱,鲜竹叶30片,茅根1两,芦根1两,金汁1两(冲服)。

  【功能主治】凉营透气,清热凉血。主痧麻虽布,壮热烦躁,渴欲冷饮,甚则指谵语妄言,咽喉肿痛腐烂,脉洪数,舌红绛,或黑糙无津之重症。气热亢盛而汗出溱溱,营血热炽而丹痧密布。

  【用法用量】

  痰多,加竹沥1两,冲服珠黄散,每日2分。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44、凉血四物汤

  【处方】当归3克,生地3克,川芎3克,赤芍3克,黄芩3克,赤茯苓3克,陈皮3克,红花3克,生甘草3克,生姜3片,五灵脂6克(研末)。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血热瘀阻。

  【用法用量】先煎前10味,药煎好后,加酒1杯,再调五灵脂末,热服。

  【摘录】李元文方

45、凉血二黄汤

  【处方】生地4钱,丹皮2钱,白芍3钱,桃仁2钱,延胡2钱,黄芩2钱,栀子2钱,姜黄2钱,通草2钱。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主妇人痛经热甚,兼口苦心烦,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