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第4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ok
2022-04-27 | 阅:  转:  |  分享 
  
第四章通风和安全

第一节矿井通风概况

一、原设计通风系统情况及通风现状

(一)原设计通风系统

根据井田开拓部署、矿井瓦斯及煤层赋存条件等因素,矿井初期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后期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矿井初期移交三条井筒,其中主立井、副立井为进风,回风立井回风。

设计矿井总风量取300m3/s。矿井风量分配具体情况见表4-1-1。

表4-1-1原设计矿井风量分配表

序号 供风地点 数量(个) 供风量(m3/s) 1 401101综放工作面 1 36 2 401102接续工作面 1 25 3 掘进工作面(掘锚、综掘) 3 66 4 炮掘工作面 1 12 5 盘区变电所(401盘区) 1 10 6 井下爆炸物品库 1 5 7 畜电池电机车检修充电硐室 1 5 8 无轨胶轮车 70 9 其他 71 合计 300 根据盘区和工作面接续计划,设计利用计算机通风网络解算软件计算出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各类巷道的负压,其中,矿井通风容易时期负压Pa,矿井通风困难时期负Pa。容易及困难时期等积孔均大于2.0m2,属通风容易矿井。

回风立井选用2台FBCDZ-12-№38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1台工作,1台备用,每台通风机选配2台风机专用隔爆变频电动机,功率2×630kW,电压10kV,同步转速500r/min,效率94.5%。

回风井的风量和负压等积孔计算结果见表4-1-2。

表4-1-2各进风井、回风井的风量和负压计算结果表

通风

时期 井筒

名称 风量(m3/s) 负压(Pa) 等积孔

(m2) 进风 回风 网络风压 自然风压 总风压 容易

时期 主立井 92 副立井 208 回风

立井 300 -938 +318.0 -620 14.3 合计 300 300 -620 14.3 困难

时期 主立井 92 副立井 208 回风

立井 300 -1790 -211.0 -2001 7.9 合计 300 300 -2001 7.9 (二)矿井通风现状

矿井试运转以来,矿井实际总回风量在245m3/s~286m3/s之间,矿井负压在859Pa~1920Pa。其中,根据2020年3月15日的旬度报表,矿井目前实际配风量为266m3/s,负压1722Pa,现有FBCDZ-12-№38型风机运行频率42HZ,运行效率达到86.36%。从实际生产看,现有的主要通风机可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二、通风井数目及位置、服务范围

1.原设计

移交时期共有三条井风401盘区、402盘区。矿井生产约16年后布置冉店回风立井服务于403盘区、404盘区约16年以后,约36年后布置谢家咀回风立井服务于405盘区。

2.变更内容

本次变更矿井移交时井筒数目、位置同原设计,初期在矿井工业场地内移交主立井、副立井和回风立井。主立井、副立井进风,服务于全矿井;回风立井服务于401盘区及后期的402盘区。根据盘区及工作面接续计划,约3年后,矿井实行两盘区跳采,届时403盘区和401盘区交替开采,需提前布置冉店回风立井以满足分区通风要求。初期(约3年后)现有回风立井服务于401盘区,冉店回风立井服务于403盘区。中后期,现有回风立井服务402盘区,冉店回风立井服务404盘区,谢家咀回风立井服务于405盘区。

三、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通风状况

结合新的井田开拓部署,本次设计变更后,全矿井共布置1个综放工作面、1个预抽瓦斯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3个综掘、1个炮掘)达到矿井6.0Mt/a的生产能力,并保证矿井正常生产接续。

通风容易时期是在401盘区移交时期,此时在401盘区布置401102综放工作面、401103预抽瓦斯工作面和1个综掘工作面,在403盘区布置2个综掘工作面和1个炮掘工作面进行盘区巷掘进。

通风困难时期(指风机服务年限内的时期)大约在401盘区投产第16a左右,此时在401盘区回采401107综放工作面和1个综掘工作面,在403盘区布置403113预抽瓦斯工作面和2个综掘工作面。在中央大巷组与403盘区巷组交汇处布置1个炮掘工作面。

第二节矿井风量、负压及等积孔

根据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5年11月4日编制的《孟村矿井4上、4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报告结论为4号煤层最大瓦斯含量为5.55m3/t,4上煤最大瓦斯含量为5.79m3/t,4号煤层埋深每增加100m,瓦斯含量增加0.93m3/t。

同时,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2012年7月提交的《孟村煤矿4号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及防突技术研究报告》报告结论:孟村煤矿4上、4号煤层没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原设计已对矿井达到6.0Mt/a生产规模时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如下: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6.5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08.4m3/min,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9.3m3/min,综掘工作面最大瓦斯涌出量9.7m3/min。

本次变更井下并未新增采、掘工作面,因此矿井瓦斯涌出量与原设计相同。本节主要根据开拓系统调整情况,对矿井风量、负压及等级孔重新进行计算。具体内容如下:

一、通风风量

矿装备个个备风

本矿井为高瓦斯矿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第一百三十八条的规定,设计分别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和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地点实际需风量的总和进行风量计算,并取其中的最大值。(一)个个

矿井移交3年后,即403盘区投产时,矿井将接续至403盘区的403109工作面,预抽工作面为401盘区的401104工作面,此时冉店回风立井即投入运行,之后401盘区和403盘区进行跳采,矿井主、副立井进风,回风立井和冉店回风立井回风,矿井形成分区通风格局,井下始终布置1个综放工作面、1个预抽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3个综掘工作面和1个炮掘工作面)。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风量:

Q=4×N×K

=4×185×1.25

=925m3/min

表4-2-1矿井风量分配表

序号 供风地点 数量(个) 供风量(m3/s) 备注 1 401102综放工作面 1 36 2 401103接续工作面 1 25 3 掘进工作面(综掘) 3 15.0×3 4 炮掘工作面 1 12 5 盘区变电所(401盘区) 1 13.0 6 井下爆炸物品库 1 5 7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 1 13.0 8 稀释无轨胶轮车尾气 55 9 其它用风地点 45 合计 249 总风量 300 考虑1.2备用风量 式中:

Q——矿井总风量,m3/min;

4——每人每分钟供风标准,m3/min·人;

N——最大班下井人数,人;

K——矿井通风系数,取1.25。

按照井下采煤、掘进、硐室和其它工作地点实际需风量总和计算矿井总风量:

根据《煤矿矿井风量计算方法》(MT/T634-2019)矿井总风量计算公式:

Q=(∑Q采+∑Q掘+∑Q硐+∑Q接续+∑Q柴油机+∑Q其他)×K矿通

式中:

Q——矿井总风量,m3/s;

∑Q采——回采工作面用风量之和,m3/s;

∑Q掘——掘进工作面用风量之和,m3/s;

∑Q硐——需要独立通风的硐室用风量之和,m3/s;

∑Q接续——接续工作面需风量之和,m3/s;

∑Q柴油机——煤矿用防爆型柴油动力装置机车需风量之和;

∑Q其它——其他用风巷道需风量之和;

K矿通——备用风量系数,取1.20。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00×q采×Kc

式中:

q绝——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量109.3m3/min,需对其进行瓦斯抽采;工作面预抽瓦斯28.27m3/min,边采边抽14.14m3/min,高位裂隙带抽采瓦斯42.40m3/min,上隅角12.00m3/min,风排瓦斯量q绝=12.49m3/min;

Kc——工作面因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机采工作面取1.2~1.6,此处取1.5。

Q采=100×1.5×12.49=1874m3/min=31.2m3/s

(2)按气象条件计算

Q采=60×0.7×Vc×Sc×Kfhi×Kfli

式中:

Vc——采煤工作面适宜风速,1.8m/s;

Sc——回采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Sc=21.5m2

Kfhi——工作面采高风量调整系数,1.2。

Kfli——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1.1。

Q采=60×Vc×Sc×Ki=60×0.7×1.8×20.5×1.2×1.1≈2146m3/min≈35.8m3/s

(3)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采=4nc=4×23=92m3/min≈1.5m3/s

(4)按风速验算

回采工作面风量应满足0.25Sc≤Q≤4Sc

即1.5≤Q≤71.6

综上计算,同时根据本矿井实际生产经验,采煤工作面配风量取36m3/s。

2.瓦斯预抽工作面风量计算

根据《煤矿矿井风量计算方法》(MT/T634-2019)“接续工作面需风量不得低于其采煤时需风量的50%”的规定,根据本矿井生产经验,预抽工作面配风量取为25m3/s。

3.综掘工作面风量计算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综掘=100×q综掘×Kd

式中:

q综掘——综掘工作面风排瓦斯量,综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为9.7m3/min,其抽采量为6.79m3/min,风排量为2.91m3/min;

Kd——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系数,取2.0。

Q综掘=100×2.91×2.0=582m3/min=9.7m3/s

(2)按掘进工作面最大人员数量计算

Q综掘=4×nj=4×15=60m3/min=1.0m3/s

(3)按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计算

Q综掘=Q扇×Ii+60×0.25S

式中:

Q扇—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m3/min。

综掘工作面选用FBD-No8.2/90型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800~415)m3/min,取600m3/min。

Ii—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台数,1台;

S—掘进巷道局部通风机安装点至掘进工作面回风口之间巷道的最大净断面面积,20.0m2。

综掘工作面需风量:Q综掘=600+60×0.25×20=900m3/min=15m3/s

(4)按风速验算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煤巷、半煤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满足:

0.25S掘≤Q综掘≤4S掘

式中:

S掘-掘进工作面巷道过风断面,20m2;

0.25×20≤Q综掘≤4×20即Q综掘∈[5.0,80];

按(1)、(2)、(3)项中取最大值原则,且参照邻近生产矿井实际配风经验,综掘工作面配风量均取15.0m3/s。

4.炮掘工作面风量计算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由于炮掘工作面主要掘进岩石巷道,一般无瓦斯涌出,设计按无瓦斯涌出量计算。

(2)按使用炸药量计算

Q炮=25A

A——炮掘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最大炸药量,18kg;

每千克一级煤矿许用炸药爆破后稀释炮烟所需新鲜风量最小为25m3/min

Q炮=25×18=450m3/min=9m3/s

结合本矿井经验,炮掘工作面配风量取为10m3/s。

5.井下独立硐室风量

根据井下开拓布置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井下爆炸物品库、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401盘区变电所、403盘区变电所必须独立通风,其余硐室采用扩散或串联通风。

(1)井下爆炸物品库需风量

Q爆=4V/60

式中:

V——库房容积,1500m3;

Q爆=4×1500/60=100m3/min≈1.7m3/s

考虑硐室内风速等因素,井下爆炸材料库配风量取Q爆=5m3/s。

(2)机电硐室需风量

Q电=

式中:

Q电—机电硐室供风量,m3/min;

Σw—机电硐室中运转的电动机(或变压器)总功率,kw;

θ—机电硐室发热系数,变电所一般取0.02;

ρ—空气密度,一般取ρ=1.2kg/m3;

CP—空气的定压比热,一般取CP=1.0006KJ/kj·K;

Δt—机电硐室进回风流的温度差,℃;

3600—热功当量,1kW·h=3600kJ;

则盘区变电所为:

Q电1===750m3/min≈13.0m3/s。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

Q电1===750m3/min≈13.0m3/s。

移交时井下独立通风硐室有井下爆炸物品库、401盘区变电所、403盘区变电所和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则井下独立通风硐室需风量=5+13×3=44m3/s。

6.稀释无轨胶轮车(柴油机车)废气需风量

依据《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安全使用规范》(AQ1064-2008)和《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行驶车辆的巷道,应按同时运行的最多车辆数增加巷道配风量,配风量不应小于4m3/min·kW。同时按井下正常生产时或工作面搬家时井下同时运行的胶轮车的台数计算胶轮车需风量。

(1)按正常生产时计算

井下正常生产时,4台WC5E型后翻自卸式材料车(75kW)、2台WC24RE型人车(75kW)、2台WC3E型平板式材料车(66kW)、2台ZL20EFB型防爆装载机(50kW)和1台WC7RE型生产指挥车(66kW)同时工作:

ΣQ机车=(4×75kW+2×75kW+2×66kW+2×50kW+66kW)×4m3/min·kW=2992m3/min=49.9m3/s

(2)按工作面搬家时计算

m3/min·kW=3294m3/min=54.9m3/s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考虑到为使井下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稀释无轨胶轮车(柴油机车)废气需风量取ΣQ机车=55m3/s。

7.其他用风巷道的需风量

依据《煤矿矿井风量计算方法》(MT/T634-2019)相关规定,其他用风巷道需风量应根据瓦斯涌出量、风速分别进行计算并采用其最大值。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15)第7.1.7条规定“进、出风井井口标高程差在150m以上,或井深在400m以上时,应计算矿井的自然风压”。本矿井冉店回风立井井筒垂深接近730m,且井口(标高+1127.9m)高出主、副立井井口(标高约+870.0m)约258m。据此,设计对矿井的自然风压进行计算。

设计考虑到自然风压在夏季有碍于矿井通风,增加了通风难度,冬季有利于矿井通风。按照“科马洛夫”公式计算自然风压,过程如下:

表4-2-2冉店风井移交时矿井风量分配表

供风类别 供风地点 数量

(个) 配风量

(m3/s) 备注 采煤 403109综放工作面 1 36.0 小计 36.0 综掘工作面 3 15.0×3 炮掘工作面 1 10.0 小计 55.0 井下爆炸物品库 1 5.0 盘区变电所 2 13.0×2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 1 13.0 小计 44.0 接续工作面 401104接续工作面

(即预抽瓦斯工作面) 1 25.0 其他 稀释无轨胶轮车尾气 55.0 其它用风地点 60.0 合计 275.0 总风量 330 考虑1.2备用风量 1.夏季自然风压的计算



式中:P0—地面井口大气压,680.8mmHg;回风立井井口标高为+1105.0m,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

R—常数,287J/(kg·K)

T1—进风侧温度,取29.5℃

T2—回风侧温度,取25℃

H—矿井开采深度,取720m

2.冬季自然风压的计算



式中:

T1—进风侧温度,取2℃,

T2—回风侧温度,取15℃

根据盘区和工作面接续计划,设计利用计算机通风网络解算软件简单计算出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各类巷道的风量及负压,局部通阻力按矿井摩擦阻力的15%计算。

根据盘区和工作面接续计划,设计利用计算机通风网络解算软件计算出矿井移交时,403盘区投产时(冉店回风立井启用)和矿井通风困难时期各类巷道的风量及负压,网络原始数据及计算结果见表4-2-3~8。矿井移交时(通风容易时期)通风系统示意图见图4-2-1;403盘区投产时通风系统示意图见图4-2-2;矿井通风困难时期通风系统示意图见图4-2-3。

矿井移交时:

回风立井负压P=-835.2×1.15=-960Pa

403盘区投产时(冉店风井启用):

回风立井负压P=-926.1×1.15=-1073Pa

冉店回风立井负压P=-993.5×1.15=-1143Pa

通风困难时期:

回风立井负压P=-1055.6×1.15=-1214Pa

冉店回风立井负压P=-1165.2×1.15=-1340Pa

综合考虑矿井自然负压后,各时期的矿井通风风量、负压及等积孔见表4-2-9。从表格可以看出,矿井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等积孔均大于2m2,故属于通风容易矿井。



图4-2-1矿井移交时(容易时期)



图4-2-2403盘区投产时通风系统示意图(冉店风井启用)





图4-2-3困难时期通风系统图(投产第16年)

表4-2-3矿井投产时期网络原始数据 巷道编号 名称 支护方式 始节点号 末节点号 摩擦阻力系数(kgs2/m4) 周长(m) 长度(m) 断面积(m2) 有效断面系数 巷道类型 固定风量(m3/s) 1 主立井 砌碹 3 4 0.004 20.4 36.1 33.2 0.85 一般巷道 2 主立井 砌碹 4 5 0.004 20.4 61 33.2 0.85 一般巷道 3 主立井井底撒煤清理巷 砌碹 5 6 0.0011 13.6 147.3 12.5 0.8 一般巷道 4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7 6 0.0008 17.1 91.6 20.1 0.9 一般巷道 5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7 8 0.0008 17.1 63.4 20.1 0.9 一般巷道 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10 9 0.0008 17.1 306.7 20.1 0.9 一般巷道 7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6 10 0.0008 17.1 121.7 20.1 0.9 固定风量巷 138.0 8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1 6 0.0008 17.1 119.9 20.1 0.9 一般巷道 9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2 11 0.0008 17.1 55.7 20.1 0.9 一般巷道 10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3 7 0.0008 17.1 88.1 20.1 0.9 一般巷道 11 水泵房通道 砌碹 14 11 0.0008 11.8 28.7 9.7 0.75 一般巷道 12 变电所通道 砌碹 12 15 0.0008 11.8 30 9.7 0.75 一般巷道 13 主变电所 砌碹 15 14 0.0008 14 55.5 13.4 0.8 一般巷道 14 主水泵房 砌碹 16 14 0.0008 21.3 43.4 30.8 0.85 一般巷道 15 管子道 锚喷 17 16 0.0012 15.9 146.4 17.5 0.85 固定风量巷 10.0 16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20 12 0.0008 17.1 70.3 20.1 0.9 一般巷道 17 副立井井底清理斜巷 锚喷 19 20 0.001 10.4 179.6 7.6 0.9 一般巷道 18 爆炸物品库 锚喷 10 24 0.0008 8.5 111.8 5 0.8 一般巷道 19 爆炸物品库回风道 锚喷 24 23 0.0012 8.5 74.7 5 0.95 固定风量巷 5.0 20 回风立井 砌碹 26 25 0.002 23.5 603 44.2 0.95 一般巷道 21 总回风巷 锚喷 23 53 0.0008 18.6 32.8 23.7 0.95 一般巷道 22 总回风巷 锚喷 27 23 0.0008 18.6 146 23.7 0.95 一般巷道 23 总回风巷 锚喷 28 26 0.0008 18.6 85.2 23.7 0.95 一般巷道 24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机头硐室 锚喷 22 29 0.0011 17.5 75.3 21.5 0.85 一般巷道 25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29 66 0.0011 17.1 419.1 20.1 0.85 一般巷道 26 回风立井风硐 砌碹 25 1 0.0008 23.6 30.9 34.8 1 固定风量巷 300.0 27 联络通道 锚喷 3 31 0.0008 17.1 109.4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80.0 28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 锚喷 31 21 0.0011 17.5 103.1 21.5 0.85 一般巷道 29 井底煤仓下口检修联络巷 锚喷 4 8 0.0008 9 324.2 12 1 一般巷道 30 副立井 锚喷 1 17 0.004 26.7 539.1 56.8 0.85 一般巷道 31 副立井 锚喷 17 13 0.004 26.7 12 56.8 0.85 一般巷道 32 副立井 锚喷 13 19 0.004 26.7 30 56.8 0.85 一般巷道 33 主立井 砌碹 1 3 0.004 20.4 452.4 33.2 0.85 固定风量巷 110.0 34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9 43 0.0008 18.6 553.1 23.7 0.9 一般巷道 35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36 32 0.0008 18.6 33.7 23.7 0.95 一般巷道 3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5 34 0.0008 18.6 1026.5 23.7 0.95 一般巷道 37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3 35 0.0008 17.1 79.4 20.1 0.9 一般巷道 38 上仓斜巷 锚喷 21 22 0.0011 17.1 331.6 20.1 0.85 一般巷道 39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3 37 0.0008 17.1 1026.7 20.1 0.9 一般巷道 40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7 38 0.0008 17.1 40.6 20.1 0.95 一般巷道 41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8 34 0.0008 17.1 38.8 20.1 0.95 一般巷道 42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通道 锚喷 6 39 0.0008 17.1 218.5 20.1 0.9 一般巷道 43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 砌碹 39 40 0.0008 21.3 70.7 30.8 0.85 一般巷道 44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回风巷 锚喷 40 53 0.0012 8.5 274.4 5 0.95 固定风量巷 13.0 45 401103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54 51 0.0014 17.8 2300.8 18.9 0.85 一般巷道 46 401103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52 42 0.0011 17.8 2480.9 18.9 0.95 固定风量巷 25.0 47 401盘区变电所 砌碹 43 36 0.0012 20.4 144 28.4 0.8 固定风量巷 13.0 48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42 36 0.0008 18.6 168.2 23.7 0.95 一般巷道 49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43 78 0.0008 18.6 30.6 23.7 0.9 一般巷道 50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41 45 0.0011 17.1 205.5 20.1 0.85 一般巷道 51 401104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45 46 0.0014 17.8 139.3 18.9 0.85 一般巷道 52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45 49 0.0011 17.1 905 20.1 0.85 一般巷道 53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48 49 0.0008 17.1 40.1 20.1 0.95 一般巷道 54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49 50 0.0008 17.1 40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65.0 55 401103预抽瓦斯工作面 锚网 51 52 0.0035 22.4 200 25.6 0.9 一般巷道 56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44 60 0.0008 18.6 214.7 23.7 0.9 一般巷道 57 总回风巷 锚喷 53 26 0.0008 18.6 16.8 23.7 0.95 固定风量巷 175.0 58 工作面通风联络巷 锚网 44 54 0.0011 17.8 109.6 18.9 0.95 一般巷道 59 401103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41 54 0.0014 17.8 139.9 18.9 0.85 一般巷道 60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50 47 0.0008 18.6 882 23.7 0.95 一般巷道 61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32 55 0.0008 17.1 39.6 20.1 0.95 一般巷道 62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64 27 0.0008 18.6 781 23.7 0.95 一般巷道 63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8 63 0.0008 17.1 828.4 20.1 0.9 一般巷道 64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 锚喷 22 59 0.0011 17.1 2666.1 20.1 0.85 一般巷道 65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9 65 0.0008 17.1 232.6 20.1 0.9 一般巷道 66 二号永久避难硐室 锚喷 56 27 0.0008 17.1 171.8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15.0 67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57 84 0.0008 18.6 1845.6 23.7 0.95 一般巷道 68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57 58 0.0008 18.6 159.7 23.7 0.95 一般巷道 69 401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55 28 0.0008 18.6 377 23.7 0.95 一般巷道 70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60 48 0.0008 18.6 862 23.7 0.9 一般巷道 71 401105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60 46 0.0011 17.8 130 18.9 0.95 一般巷道 72 工作面回风联络巷 锚网 46 47 0.0011 17.8 180.7 18.9 0.95 固定风量巷 15.0 73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47 42 0.0008 18.6 416.3 23.7 0.95 一般巷道 74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 锚喷 59 38 0.0011 17.1 37.7 20.1 0.85 一般巷道 75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61 27 0.0008 18.6 42.5 23.7 0.95 一般巷道 76 总回风巷 锚喷 56 61 0.0008 18.6 150 23.7 0.95 一般巷道 77 总回风巷 锚喷 61 28 0.0008 18.6 41 23.7 0.95 一般巷道 78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62 56 0.0008 18.6 190.3 23.7 0.95 一般巷道 79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63 33 0.0008 17.1 1114.6 20.1 0.9 一般巷道 80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58 64 0.0008 18.6 2040.3 23.7 0.95 一般巷道 81 大巷联络巷 锚喷 63 64 0.0008 17.1 44.5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10.0 82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65 83 0.0008 17.1 510 20.1 0.9 一般巷道 83 大巷联络巷 锚喷 65 62 0.0008 17.1 118.3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10.0 84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66 77 0.0011 17.1 164.5 20.1 0.85 一般巷道 85 盘区联络巷 锚喷 66 32 0.0008 18.6 39.9 23.7 0.9 固定风量巷 20.0 86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67 58 0.0008 18.6 81.4 23.7 0.95 一般巷道 87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7 67 0.0008 17.1 40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25.0 88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68 67 0.0008 18.6 90 23.7 0.95 一般巷道 89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76 68 0.0008 18.6 301.1 23.7 0.95 一般巷道 90 联络巷 锚喷 70 69 0.0008 18.6 40.6 23.7 0.9 固定风量巷 20.0 91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34 75 0.0008 18.6 167.6 23.7 0.9 一般巷道 92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0 71 0.0008 18.6 1025.5 23.7 0.9 一般巷道 93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1 72 0.0008 18.6 243.3 23.7 0.9 一般巷道 94 联络巷 锚喷 72 73 0.0008 18.6 79.8 23.7 0.9 固定风量巷 28.0 95 403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73 57 0.0008 18.6 2162.8 23.7 0.95 一般巷道 96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59 74 0.0011 17.1 3152.3 20.1 0.85 一般巷道 97 联络巷 锚喷 74 71 0.0008 18.6 2560.3 23.7 0.9 一般巷道 98 403盘区至401盘区安全通道 锚网 74 48 0.0011 17.8 3583.4 18.9 0.95 一般巷道 99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5 70 0.0008 18.6 770.8 23.7 0.9 一般巷道 100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69 76 0.0008 18.6 749 23.7 0.95 一般巷道 101 403盘区一号变电所 锚喷 75 76 0.0008 9 108.3 12 1 固定风量巷 10.0 102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77 41 0.0011 17.1 223.9 20.1 0.85 一般巷道 103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8 44 0.0008 18.6 306 23.7 0.9 一般巷道 104 401102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77 79 0.0014 17.8 109.1 18.9 0.85 一般巷道 105 401102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79 80 0.0014 17.8 2971.1 18.9 0.85 一般巷道 106 401102综放工作面 液压

支架 80 81 0.0035 22.4 1925.8 25.6 0.55 一般巷道 107 401102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1 82 0.0011 17.8 2317 18.9 0.95 一般巷道 108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82 61 0.0008 18.6 334.8 23.7 0.95 一般巷道 109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32 82 0.0008 18.6 39 23.7 0.95 一般巷道 110 工作面辅助运输联巷 锚网 78 79 0.0011 17.8 77.9 18.9 0.95 固定风量巷 28.0 111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3 20 0.0008 17.1 314.2 20.1 0.9 一般巷道 112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83 35 0.0008 9 894.2 12 1 一般巷道 113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84 62 0.0008 9 507.8 12 1 一般巷道 114 抗灾排水泵房 锚喷 83 84 0.0011 17.5 40 21.5 0.85 固定风量巷 5.0



表4-2-4矿井投产时期网络计算结果 巷道编号 名称 支护

方式 始节

点号 末节

点号 巷道风阻

(kμ) 巷道风量(m3/s) 巷道负压(Pa) 巷道风速(m/s) 调整后风阻值

(kμ) 1 主立井 砌碹 3 4 0.0001 30 0.7 1.1 2 主立井 砌碹 4 5 0.0001 18.4 0.5 0.7 3 主立井井底撒煤清理巷 砌碹 5 6 0.0011 18.4 3.7 1.8 4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7 6 0.0002 62.2 5.8 3.4 5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7 8 0.0001 57.4 3.4 3.2 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10 9 0.0005 133 89.6 7.4 7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6 10 0.0002 138 15.3 7.6 0.0001 8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1 6 0.0002 70.5 9.8 3.9 9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2 11 0.0001 48.6 2.2 2.7 10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3 7 0.0001 119.5 20.8 6.6 11 水泵房通道 砌碹 14 11 0.0003 21.9 1.4 3.0 12 变电所通道 砌碹 12 15 0.0003 11.9 0.4 1.6 13 主变电所 砌碹 15 14 0.0003 11.9 0.4 1.1 14 主水泵房 砌碹 16 14 0.0001 10 0.0 0.4 15 管子道 锚喷 17 16 0.0005 10 17.6 0.7 0.0180 16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20 12 0.0001 60.5 4.2 3.3 17 副立井井底清理斜巷 锚喷 19 20 0.0043 15.7 10.3 2.3 18 爆炸物品库 锚喷 10 24 0.0061 5 1.5 1.3 19 爆炸物品库回风道 锚喷 24 23 0.0061 5 582.4 1.1 2.3772 20 回风立井 砌碹 26 25 0.0003 300 289.9 7.1 21 总回风巷 锚喷 23 53 0.0001 162 9.4 7.2 22 总回风巷 锚喷 27 23 0.0002 157 39.4 7.0 23 总回风巷 锚喷 28 26 0.0001 125 14.6 5.6 24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机头硐室 锚喷 22 29 0.0001 58 4.8 3.2 25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29 66 0.001 58 32.0 3.4 26 回风立井风硐 砌碹 25 1 0.0001 300 -835.2 8.6 -0.0012 27 联络通道 锚喷 3 31 0.0002 80 59.2 4.2 0.0009 28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 锚喷 31 21 0.0002 80 12.5 4.4 29 井底煤仓下口检修联络巷 锚喷 4 8 0.0014 11.6 1.8 1.0 30 副立井 锚喷 1 17 0.0003 190 111.1 3.9 31 副立井 锚喷 17 13 0.0001 180 2.2 3.7 32 副立井 锚喷 13 19 0.0001 15.7 0.0 0.3 33 主立井 砌碹 1 3 0.001 110 135.1 3.9 0.0011 34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9 43 0.0006 106.5 68.8 5.0 35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36 32 0.0001 118 5.1 5.2 3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5 34 0.0011 38.4 16.6 1.7 37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3 35 0.0001 26.9 0.9 1.5 38 上仓斜巷 锚喷 21 22 0.0008 80 48.2 4.7 39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3 37 0.0017 32.1 17.4 1.8 40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7 38 0.0001 7.1 0.0 0.4 41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8 34 0.0001 11.8 0.1 0.6 42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通道 锚喷 6 39 0.0004 13 0.6 0.7 43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 砌碹 39 40 0.0001 13 0.1 0.5 44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回风巷 锚喷 40 53 0.0224 13 577.3 2.7 0.3486 45 401103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54 51 0.0085 25 52.0 1.6 46 401103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52 42 0.0072 25 250.1 1.4 0.0408 47 401盘区变电所 砌碹 43 36 0.0002 13 346.9 0.6 0.2095 48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42 36 0.0002 105.5 20.3 4.7 49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43 78 0.0001 93.5 2.9 4.4 50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41 45 0.0005 23.9 3.5 1.5 51 401104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45 46 0.0005 6.9 0.1 0.4 52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45 49 0.0021 17.0 10.9 1.1 53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48 49 0.0001 48.0 1.1 2.7 54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49 50 0.0001 65.5 223.6 3.4 0.0054 55 401103预抽瓦斯工作面 锚网 51 52 0.0009 25 5.7 1.1 56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44 60 0.0002 46.6 4.5 2.2 57 总回风巷 锚喷 53 26 0.0001 175 35.7 7.8 58 工作面通风联络巷 锚网 44 54 0.0003 18.9 1.5 1.1 59 401103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41 54 0.0005 6.1 0.1 0.4 60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50 47 0.001 65.5 40.8 2.9 61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32 55 0.0001 82.7 4.5 4.3 62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64 27 0.0009 73.6 46.3 3.3 63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8 63 0.0014 69 65.1 3.8 64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 锚喷 22 59 0.0062 22 29.3 1.3 65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9 65 0.0004 26.5 2.7 1.5 66 二号永久避难硐室 锚喷 56 27 0.0003 15 2.8 0.8 0.0013 67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57 84 0.0021 18.9 7.6 0.9 68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57 58 0.0002 8.6 0.1 0.4 69 401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55 28 0.0004 82.7 28.2 3.7 70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60 48 0.001 38.5 9.3 1.8 71 401105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60 46 0.0004 8.1 0.5 0.5 72 工作面回风联络巷 锚网 46 47 0.0005 15 275.2 0.8 0.1248 73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47 42 0.0005 80.5 29.2 3.6 74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 锚喷 59 38 0.0001 4.7 0.0 0.3 75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61 27 0.0001 68.4 2.2 3.0 76 总回风巷 锚喷 56 61 0.0002 33.9 0.6 1.6 77 总回风巷 锚喷 61 28 0.0001 42.3 0.8 1.9 78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62 56 0.0002 28.9 2.5 1.4 79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63 33 0.0019 59 64.1 3.3 80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58 64 0.0023 63.6 90.3 2.8 81 大巷联络巷 锚喷 63 64 0.0001 10 420.1 0.5 0.4287 82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65 83 0.0009 16.5 2.3 0.9 83 大巷联络巷 锚喷 65 62 0.0002 10 446.9 0.5 0.4560 84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66 77 0.0004 38 5.4 2.2 85 盘区联络巷 锚喷 66 32 0.0001 20 343.3 0.9 0.0876 86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67 58 0.0001 55 2.7 2.4 87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7 67 0.0001 25 245.6 1.3 0.0401 88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68 67 0.0001 30 0.9 1.3 89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76 68 0.0003 30 3.0 1.3 90 联络巷 锚喷 70 69 0.0001 20 220.0 0.9 0.0561 91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34 75 0.0002 50.2 4.6 2.4 92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0 71 0.0011 20.2 4.6 0.9 93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1 72 0.0003 27.5 2.1 1.3 94 联络巷 锚喷 72 73 0.0001 27.5 204.5 1.3 0.0266 95 403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73 57 0.0024 27.5 18.6 1.2 96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59 74 0.0073 17.3 21.3 1.0 97 联络巷 锚喷 74 71 0.0029 7.3 1.7 0.4 98 403盘区至401盘区安全通道 锚网 74 48 0.0104 9.5 9.2 0.5 99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5 70 0.0009 40.2 13.7 1.9 100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69 76 0.0008 20 3.3 0.9 101 403盘区一号变电所 锚喷 75 76 0.0045 10 237.0 0.8 0.2418 102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77 41 0.0005 30 4.6 1.8 103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8 44 0.0003 65.5 14.4 3.1 104 401102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77 79 0.0004 8 0.3 0.5 105 401102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79 80 0.011 36 139.3 2.2 106 401102综放工作面 液压支架 80 81 0.009 36 114.3 2.6 107 401102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1 82 0.0067 36 85.3 2.0 108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82 61 0.0004 91.8 30.6 4.1 109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32 82 0.0001 55.8 1.3 2.5 110 工作面辅助运输联巷 锚网 78 79 0.0002 28 11.5 1.6 0.0015 111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3 20 0.0005 44.7 10.4 2.5 112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83 35 0.0373 11.5 48.5 1.0 113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84 62 0.0212 23.9 123.8 2.0 114 抗灾排水泵房 锚喷 83 84 0.0001 5 320.8 0.3 1.3094 表4-2-5403盘区投产时(冉店风井启用)网络原始数据 巷道编号 名称 支护方式 始节点号 末节点号 摩擦阻力系数(kgs2/m4) 周长(m) 长度(m) 断面积(m2) 有效断面系数 巷道类型 固定风量(m3/s) 1 主立井 砌碹 3 4 0.004 20.4 36.1 33.2 0.85 一般巷道 2 主立井 砌碹 4 5 0.004 20.4 61 33.2 0.85 一般巷道 3 主立井井底撒煤清理巷 砌碹 5 6 0.0011 13.6 147.3 12.5 0.8 一般巷道 4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7 6 0.0008 17.1 91.6 20.1 0.9 一般巷道 5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7 8 0.0008 17.1 63.4 20.1 0.9 一般巷道 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10 9 0.0008 17.1 306.7 20.1 0.9 一般巷道 7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6 10 0.0008 17.1 121.7 20.1 0.9 固定风量巷 138.0 8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1 6 0.0008 17.1 119.9 20.1 0.9 一般巷道 9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2 11 0.0008 17.1 55.7 20.1 0.9 一般巷道 10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3 7 0.0008 17.1 88.1 20.1 0.9 一般巷道 11 水泵房通道 砌碹 14 11 0.0008 11.8 28.7 9.7 0.75 一般巷道 12 变电所通道 砌碹 12 15 0.0008 11.8 30 9.7 0.75 一般巷道 13 主变电所 砌碹 15 14 0.0008 14 55.5 13.4 0.8 一般巷道 14 主水泵房 砌碹 16 14 0.0008 21.3 43.4 30.8 0.85 一般巷道 15 管子道 锚喷 17 16 0.0012 15.9 146.4 17.5 0.85 固定风量巷 10.0 16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20 12 0.0008 17.1 70.3 20.1 0.9 一般巷道 17 副立井井底清理斜巷 锚喷 19 20 0.001 10.4 179.6 7.6 0.9 一般巷道 18 爆炸物品库 锚喷 10 24 0.0008 8.5 111.8 5 0.8 一般巷道 19 爆炸物品库回风道 锚喷 24 23 0.0012 8.5 74.7 5 0.95 固定风量巷 5.0 20 回风立井 砌碹 26 25 0.002 23.5 603 44.2 0.95 一般巷道 21 总回风巷 锚喷 23 56 0.0008 18.6 32.8 23.7 0.95 一般巷道 22 总回风巷 锚喷 27 23 0.0008 18.6 146 23.7 0.95 一般巷道 23 总回风巷 锚喷 28 26 0.0008 18.6 85.2 23.7 0.95 固定风量巷 90.0 24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机头硐室 锚喷 22 29 0.0011 17.5 75.3 21.5 0.85 一般巷道 25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29 93 0.0011 17.1 419.1 20.1 0.85 一般巷道 26 回风立井风硐 砌碹 25 1 0.0008 23.6 30.9 34.8 1 固定风量巷 180.0 27 联络通道 锚喷 3 31 0.0008 17.1 109.4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80.0 28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 锚喷 31 21 0.0011 17.5 103.1 21.5 0.85 一般巷道 29 井底煤仓下口检修联络巷 锚喷 4 8 0.0008 9 324.2 12 1 一般巷道 30 副立井 锚喷 1 17 0.004 26.7 539.1 56.8 0.85 一般巷道 31 副立井 锚喷 17 13 0.004 26.7 12 56.8 0.85 一般巷道 32 副立井 锚喷 13 19 0.004 26.7 30 56.8 0.85 一般巷道 33 主立井 砌碹 1 3 0.004 20.4 452.4 33.2 0.85 固定风量巷 110.0 34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9 46 0.0008 18.6 553.1 23.7 0.9 一般巷道 35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38 32 0.0008 18.6 33.7 23.7 0.95 一般巷道 3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5 34 0.0008 18.6 1026.5 23.7 0.95 一般巷道 37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3 35 0.0008 17.1 79.4 20.1 0.9 一般巷道 38 上仓斜巷 锚喷 21 22 0.0011 17.1 331.6 20.1 0.85 一般巷道 39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32 88 0.0008 18.6 373.8 23.7 0.95 一般巷道 40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3 39 0.0008 17.1 1026.7 20.1 0.9 一般巷道 41 403盘区联络巷 锚喷 36 40 0.0008 17.1 39.9 20.1 0.95 一般巷道 42 403盘区联络巷 锚喷 40 37 0.0008 17.1 39.9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25.0 43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9 41 0.0008 17.1 40.6 20.1 0.95 一般巷道 44 大巷联络巷 锚喷 41 34 0.0008 17.1 38.8 20.1 0.95 一般巷道 45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通道 锚喷 6 42 0.0008 17.1 218.5 20.1 0.9 一般巷道 46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 砌碹 42 43 0.0008 21.3 70.7 30.8 0.85 一般巷道 47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回风巷 锚喷 43 56 0.0012 8.5 274.4 5 0.95 固定风量巷 13.0 48 401104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55 45 0.0011 17.8 2480.9 18.9 0.95 固定风量巷 25.0 49 401盘区变电所 砌碹 46 38 0.0012 20.4 144 28.4 0.8 固定风量巷 13.0 50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45 38 0.0008 18.6 168.2 23.7 0.95 一般巷道 51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46 47 0.0008 18.6 336.5 23.7 0.9 一般巷道 52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44 48 0.0011 17.1 205.5 20.1 0.85 一般巷道 53 401104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48 49 0.0014 17.8 139.3 18.9 0.85 固定风量巷 10.0 54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48 52 0.0011 17.1 905 20.1 0.85 一般巷道 55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51 52 0.0008 17.1 40.1 20.1 0.95 一般巷道 56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52 53 0.0008 17.1 40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54.0 57 401104预抽瓦斯工作面 锚网 54 55 0.0035 22.4 200 25.6 0.9 一般巷道 58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47 87 0.0008 18.6 214.7 23.7 0.9 一般巷道 59 总回风巷 锚喷 56 26 0.0008 18.6 16.8 23.7 0.95 一般巷道 60 工作面通风联络巷 锚网 47 57 0.0011 17.8 109.6 18.9 0.95 一般巷道 61 401104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57 44 0.0014 17.8 139.9 18.9 0.85 一般巷道 62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53 50 0.0008 18.6 882 23.7 0.95 一般巷道 63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32 58 0.0008 17.1 39.6 20.1 0.95 一般巷道 64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91 27 0.0008 18.6 781 23.7 0.95 一般巷道 65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8 90 0.0008 17.1 828.4 20.1 0.9 一般巷道 66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 锚喷 22 84 0.0011 17.1 2666.1 20.1 0.85 一般巷道 67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9 92 0.0008 17.1 232.6 20.1 0.9 一般巷道 69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60 99 0.0008 18.6 2134.5 23.7 0.95 一般巷道 70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60 61 0.0008 18.6 159.7 23.7 0.95 固定风量巷 30.0 71 总回风巷 锚喷 62 63 0.0008 18.6 263 23.7 0.95 一般巷道 72 总回风巷 锚喷 64 63 0.0008 18.6 360 23.7 0.95 一般巷道 73 冉店回风立井 砌碹 63 65 0.0008 22 726 38.5 0.9 一般巷道 74 冉店回风立井风硐 砌碹 65 1 0.0008 23.6 29.6 34.8 1 固定风量巷 150.0 75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67 97 0.0008 18.6 1483.8 23.7 0.95 一般巷道 76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68 67 0.0008 18.6 231.3 23.7 0.95 一般巷道 77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69 68 0.0008 18.6 460.5 23.7 0.95 一般巷道 78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70 69 0.0008 18.6 1289.6 23.7 0.95 一般巷道 79 盘区联络巷 锚喷 36 70 0.0008 17.1 126.5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25.0 80 403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37 71 0.0008 18.6 1749.3 23.7 0.95 一般巷道 81 403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71 72 0.0008 18.6 332 23.7 0.95 一般巷道 82 403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72 60 0.0008 18.6 1453.6 23.7 0.95 一般巷道 83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3 100 0.0008 18.6 71.2 23.7 0.9 一般巷道 84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4 101 0.0008 18.6 197 23.7 0.9 一般巷道 64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91 27 0.0008 18.6 781 23.7 0.95 一般巷道 85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75 40 0.0011 17.1 1310.4 20.1 0.85 一般巷道 86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34 96 0.0008 18.6 102.8 23.7 0.9 一般巷道 87 403盘区变电所回风巷 锚喷 77 72 0.008 9 105 12 1 固定风量巷 13.0 88 403108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73 78 0.0011 17.8 152 18.9 0.95 固定风量巷 9.0 89 403107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76 79 0.0014 17.8 196.2 18.9 0.85 一般巷道 90 工作面联络巷 锚网 79 78 0.0011 17.8 25 18.9 0.95 一般巷道 91 403108工作面回风联络巷 锚网 78 67 0.0011 17.8 140 18.9 0.95 固定风量巷 15.0 92 403110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74 80 0.0011 17.8 185 18.9 0.95 一般巷道 93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81 75 0.0011 17.1 230 20.1 0.85 一般巷道 95 403108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81 80 0.0014 17.8 198 18.9 0.85 一般巷道 96 403109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80 82 0.0014 17.8 2256 18.9 0.85 一般巷道 97 403109工作面开切眼 液压支架 82 83 0.0035 22.4 200 25.6 0.55 一般巷道 98 401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58 28 0.0008 18.6 377 23.7 0.95 一般巷道 99 403盘区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84 76 0.0011 17.1 1600 20.1 0.85 一般巷道 100 403110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75 85 0.0014 17.8 195 18.9 0.85 固定风量巷 8.4 101 403111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5 86 0.0014 17.8 98.8 18.9 0.85 一般巷道 102 工作面回风联络巷 锚网 86 69 0.0011 17.8 65 18.9 0.95 固定风量巷 15.0 103 403109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3 68 0.0011 17.8 2374 18.9 0.95 一般巷道 104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87 51 0.0008 18.6 862 23.7 0.9 一般巷道 105 401105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7 49 0.0011 17.8 130 18.9 0.95 一般巷道 106 工作面回风联络巷 锚网 49 50 0.0011 17.8 180.7 18.9 0.95 固定风量巷 15.0 107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50 45 0.0008 18.6 416.3 23.7 0.95 一般巷道 108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 锚喷 41 84 0.0011 17.1 37.7 20.1 0.85 一般巷道 109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88 27 0.0008 18.6 42.5 23.7 0.95 一般巷道 110 总回风巷 锚喷 59 88 0.0008 18.6 150 23.7 0.95 一般巷道 111 总回风巷 锚喷 88 28 0.0008 18.6 41 23.7 0.95 一般巷道 112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89 59 0.0008 18.6 190.3 23.7 0.95 一般巷道 113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90 33 0.0008 17.1 1114.6 20.1 0.9 一般巷道 114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91 61 0.0008 18.6 2040.3 23.7 0.95 一般巷道 115 大巷联络巷 锚喷 90 91 0.0008 17.1 44.5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15.0 11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92 98 0.0008 17.1 220.7 20.1 0.9 一般巷道 117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93 44 0.0011 17.1 388.4 20.1 0.85 一般巷道 118 盘区联络巷 锚喷 93 32 0.0008 18.6 39.9 23.7 0.9 固定风量巷 15.0 119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61 94 0.0008 18.6 81.4 23.7 0.95 一般巷道 120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94 62 0.0008 18.6 447 23.7 0.95 一般巷道 121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9 94 0.0008 17.1 40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10.0 122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95 74 0.0008 18.6 107.9 23.7 0.9 一般巷道 123 井底车场 锚喷 13 20 0.0008 17.1 314 20.1 0.9 一般巷道 124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97 64 0.0008 18.6 63.4 23.7 0.95 一般巷道 125 403盘区一号变电所 砌碹 96 97 0.0008 14 118.2 13.4 0.8 固定风量巷 10.0 12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98 35 0.008 9 1183.5 12 1 一般巷道 127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99 89 0.008 9 218.9 12 1 一般巷道 128 抗灾排水泵房 锚喷 98 99 0.0011 17.5 35 21.5 0.85 固定风量巷 5.0 129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96 73 0.0008 18.6 1467.1 23.7 0.9 一般巷道 130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100 95 0.008 9 281.8 12 1 一般巷道 131 403盘区水泵房及变电所 砌碹 100 77 0.0008 21.3 90 30.8 0.85 一般巷道 132 大巷联络巷 锚喷 92 89 0.0011 17.1 35 20.1 0.85 固定风量巷 10.0 133 401104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57 54 0.0014 17.8 2300.8 18.9 0.85 一般巷道 134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101 36 0.0008 18.6 1113 23.7 0.9 一般巷道 135 403111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101 86 0.0011 17.8 85 18.9 0.95 一般巷道 138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76 102 0.0011 17.1 3030.5 20.1 0.85 一般巷道 139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102 81 0.0011 17.1 670.7 20.1 0.85 一般巷道 140 盘区联络巷 锚喷 102 95 0.0011 17.1 2147.6 20.1 0.85 一般巷道 141 二号永久避难硐室 锚喷 9 59 0.0011 17.1 133.7 20.1 0.85 固定风量巷 11.0





表4-2-6通风容易时期(403盘区投产时)网络计算结果 巷道编号 名称 支护方式 始节点号 末节点号 巷道风阻(Kμ) 巷道风量(m3/s) 巷道负压(Pa) 巷道风速(m/s) 调整后风阻值

(Kμ) 1 主立井 砌碹 3 4 0.0001 30 0.7 1.1 2 主立井 砌碹 4 5 0.0001 13 0.2 0.5 3 主立井井底撒煤清理巷 砌碹 5 6 0.0011 13 1.9 1.3 4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7 6 0.0002 59 5.3 3.3 5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7 8 0.0001 82 7.0 4.5 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10 9 0.0005 133 89.6 7.4 7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6 10 0.0002 138 18.4 7.6 0.0001 8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1 6 0.0002 79 12.4 4.4 9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2 11 0.0001 55 2.8 3.0 10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3 7 0.0001 141 28.9 7.8 11 水泵房通道 砌碹 14 11 0.0003 24 1.7 3.3 12 变电所通道 砌碹 12 15 0.0003 14 0.6 1.9 13 主变电所 砌碹 15 14 0.0003 14 0.5 1.3 14 主水泵房 砌碹 16 14 0.0001 10 0.0 0.4 15 管子道 锚喷 17 16 0.0005 10 23.1 0.7 0.0236 16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20 12 0.0001 69 5.5 3.8 17 副立井井底清理斜巷 锚喷 19 20 0.0043 18 13.5 2.6 18 爆炸物品库 锚喷 10 24 0.0061 5 1.5 1.3 19 爆炸物品库回风道 锚喷 24 23 0.0061 5 1022.2 1.1 4.1721 20 回风立井 砌碹 26 25 0.0003 180 104.4 4.3 21 总回风巷 锚喷 23 56 0.0001 77 2.1 3.4 22 总回风巷 锚喷 27 23 0.0002 72 8.3 3.2 23 总回风巷 锚喷 28 26 0.0001 90 13.5 4.0 0.0002 24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机头硐室 锚喷 22 29 0.0001 32.8 1.5 1.8 25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29 93 0.001 32.8 10.2 1.9 26 回风立井风硐 砌碹 25 1 0.0001 180 -933.5 5.2 -0.0042 27 联络通道 锚喷 3 31 0.0002 80 109.9 4.2 0.0018 28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 锚喷 31 21 0.0002 80 12.5 4.4 29 井底煤仓下口检修联络巷 锚喷 4 8 0.0014 17 3.8 1.4 30 副立井 锚喷 1 17 0.0003 220 149.0 4.6 31 副立井 锚喷 17 13 0.0001 210 3.0 4.3 32 副立井 锚喷 13 19 0.0001 18 0.1 0.4 33 主立井 砌碹 1 3 0.001 110 183.4 3.9 0.0015 34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9 46 0.0006 89.2 48.2 4.2 35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38 32 0.0001 107 4.2 4.8 3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5 34 0.0011 55.9 35.1 2.5 37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3 35 0.0001 38 1.9 2.1 38 上仓斜巷 锚喷 21 22 0.0008 80 48.2 4.7 39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32 88 0.0004 63 16.2 2.8 40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3 39 0.0017 46 35.8 2.5 41 403盘区联络巷 锚喷 36 40 0.0001 7 0.0 0.4 42 403盘区联络巷 锚喷 40 37 0.0001 25 308.8 1.3 0.0504 43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9 41 0.0001 36 0.9 1.9 44 大巷联络巷 锚喷 41 34 0.0001 23.3 0.3 1.2 45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通道 锚喷 6 42 0.0004 13 0.6 0.7 46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 砌碹 42 43 0.0001 13 0.1 0.5 47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回风巷 锚喷 43 56 0.0224 13 1043.5 2.7 0.6301 48 401104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55 45 0.0072 25 755.6 1.4 0.1234 49 401盘区变电所 砌碹 46 38 0.0002 13 855.1 0.6 0.5163 50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45 38 0.0002 94 16.3 4.2 51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46 47 0.0004 76.2 21.4 3.6 52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44 48 0.0005 29 3.9 1.7 53 401104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48 49 0.0005 10 4.8 0.6 54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48 52 0.0021 19 7.5 1.1 55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51 52 0.0001 35 0.8 1.8 56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52 53 0.0001 54 751.4 2.8 0.0263 57 401104预抽瓦斯工作面 锚网 54 55 0.0009 25 5.7 1.1 58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47 87 0.0002 40 3.8 1.9 59 总回风巷 锚喷 56 26 0.0001 90 1.5 4.0 60 工作面通风联络巷 锚网 47 57 0.0003 36.2 4.1 2.0 61 401104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57 44 0.0005 11.2 0.6 0.7 62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53 50 0.001 54 28.2 2.4 63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32 58 0.0001 59 2.3 3.1 64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91 27 0.0009 6 0.3 0.3 65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8 90 0.0014 99 134.0 5.5 66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 锚喷 22 84 0.0062 47.2 134.7 2.8 67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9 92 0.0004 32.8 4.1 1.8 69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60 99 0.0024 8 1.5 0.4 70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60 61 0.0002 30 23.1 1.3 0.0026 71 总回风巷 锚喷 62 63 0.0003 49 6.9 2.2 72 总回风巷 锚喷 64 63 0.0004 101 40.2 4.5 73 冉店回风立井 砌碹 63 65 0.0002 150 49.4 4.3 74 冉店回风立井风硐 砌碹 65 1 0.0001 150 -993.5 4.3 -0.0059 75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67 97 0.0017 91 134.6 4.0 76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68 67 0.0003 76 14.6 3.4 77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69 68 0.0005 40 8.1 1.8 78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70 69 0.0014 25 8.8 1.1 79 盘区联络巷 锚喷 36 70 0.0002 25 175.8 1.3 0.0287 80 403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37 71 0.002 25 12.0 1.1 81 403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71 72 0.0004 25 2.3 1.1 82 403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72 60 0.0016 38 23.0 1.7 83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3 100 0.0001 60.2 2.8 2.8 84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4 101 0.0002 38.6 3.2 1.8 85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75 40 0.003 18 9.6 1.1 86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34 96 0.0001 79.2 7.1 3.7 87 403盘区变电所回风巷 锚喷 77 72 0.0044 13 599.6 1.1 0.3620 88 403108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73 78 0.0004 9 46.1 0.5 0.0581 67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9 92 0.0004 32.8 4.1 1.8 89 403107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76 79 0.0007 6 0.3 0.4 90 工作面联络巷 锚网 79 78 0.0001 6 0.0 0.3 91 403108工作面回风联络巷 锚网 78 67 0.0004 15 440.6 0.8 0.1998 92 403110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74 80 0.0005 25.3 3.4 1.4 93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81 75 0.0005 26.4 3.6 1.5 95 403108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81 80 0.0007 10.7 0.8 0.7 96 403109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80 82 0.0083 36 105.8 2.2 97 403109工作面开切眼 液压支架 82 83 0.0009 36 11.9 2.6 98 401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58 28 0.0004 59 14.4 2.6 99 403盘区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84 76 0.0037 59.8 130.0 3.5 100 403110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75 85 0.0007 8.4 3.1 0.5 0.0945 101 403111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5 86 0.0004 8.4 0.3 0.5 102 工作面回风联络巷 锚网 86 69 0.0002 15 197.0 0.8 0.0894 103 403109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3 68 0.0069 36 87.4 2.0 104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87 51 0.001 35 11.5 1.6 105 401105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7 49 0.0004 5 0.1 0.3 106 工作面回风联络巷 锚网 49 50 0.0005 15 791.8 0.8 0.3591 107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50 45 0.0005 69 21.7 3.1 108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 锚喷 41 84 0.0001 12.7 0.1 0.7 109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88 27 0.0001 66 2.0 2.9 110 总回风巷 锚喷 59 88 0.0002 34 1.9 1.5 111 总回风巷 锚喷 88 28 0.0001 31 0.4 1.4 112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89 59 0.0002 23 1.1 1.0 113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90 33 0.0019 84 129.8 4.6 114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91 61 0.0023 9 1.8 0.4 115 大巷联络巷 锚喷 90 91 0.0001 15 897.7 0.8 0.4071 11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92 98 0.0004 22.8 1.9 1.3 117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93 44 0.0009 17.8 2.8 1.0 118 盘区联络巷 锚喷 93 32 0.0001 15 836.0 0.7 0.3791 119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61 94 0.0001 39 1.4 1.7 120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94 62 0.0005 49 11.8 2.2 121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9 94 0.0001 10 735.2 0.5 0.7502 122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95 74 0.0001 63.9 4.8 3.0 123 井底车场 锚喷 13 20 0.0005 51.1 13.5 2.8 124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97 64 0.0001 101 7.1 4.5 125 403盘区一号变电所 砌碹 96 97 0.0006 10 698.3 0.9 0.7125 12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98 35 0.0493 17.8 153.5 1.5 127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99 89 0.0091 13 15.1 1.1 128 抗灾排水泵房 锚喷 98 99 0.0001 5 899.6 0.3 3.6720 129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96 73 0.0016 69.2 77.0 3.2 130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100 95 0.0117 47.2 256.0 3.9 131 403盘区水泵房及变电所 砌碹 100 77 0.0001 13 0.1 0.5 132 大巷联络巷 锚喷 92 89 0.0001 10 916.6 0.6 0.9353 112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89 59 0.0002 23 1.1 1.0 133 401104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57 54 0.0085 25 52.0 1.6 134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101 36 0.0012 32 12.5 1.5 135 403111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101 86 0.0002 6.6 0.1 0.4 138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76 102 0.007 53.8 199.4 3.2 139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102 81 0.0016 37.1 21.0 2.2 140 盘区联络巷 锚喷 102 95 0.005 16.7 13.6 1.0 141 二号永久避难硐室 锚喷 9 59 0.0003 11 921.9 0.6 0.7774













表4-2-7通风困难时期网络原始数据(投产第16年) 巷道编号 名称 支护方式 始节点号 末节点号 摩擦阻力系数(kgs2/m4) 周长(m) 长度(m) 断面积(m2) 有效断面系数 巷道类型 固定风量(m3/s) 1 主立井 砌碹 3 4 0.004 20.4 36.1 33.2 0.85 一般巷道 2 主立井 砌碹 4 5 0.004 20.4 61 33.2 0.85 一般巷道 3 主立井井底撒煤清理巷 砌碹 5 6 0.0011 13.6 147.3 12.5 0.8 一般巷道 4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7 6 0.0008 17.1 91.6 20.1 0.9 一般巷道 5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7 8 0.0008 17.1 63.4 20.1 0.9 一般巷道 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10 9 0.0008 17.1 306.7 20.1 0.9 一般巷道 7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6 10 0.0008 17.1 121.7 20.1 0.9 固定风量巷 138.0 8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1 6 0.0008 17.1 119.9 20.1 0.9 一般巷道 9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2 11 0.0008 17.1 55.7 20.1 0.9 一般巷道 10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3 7 0.0008 17.1 88.1 20.1 0.9 一般巷道 11 水泵房通道 砌碹 14 11 0.0008 11.8 28.7 9.7 0.75 一般巷道 12 变电所通道 砌碹 12 15 0.0008 11.8 30 9.7 0.75 一般巷道 13 主变电所 砌碹 15 14 0.0008 14 55.5 13.4 0.8 一般巷道 14 主水泵房 砌碹 16 14 0.0008 21.3 43.4 30.8 0.85 一般巷道 15 管子道 锚喷 17 16 0.0012 15.9 146.4 17.5 0.85 固定风量巷 10.0 16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20 12 0.0008 17.1 70.3 20.1 0.9 一般巷道 17 副立井井底清理斜巷 锚喷 19 20 0.001 10.4 179.6 7.6 0.9 一般巷道 18 爆炸物品库 锚喷 10 24 0.0008 8.5 111.8 5 0.8 一般巷道 19 爆炸物品库回风道 锚喷 24 23 0.0012 8.5 74.7 5 0.95 固定风量巷 5.0 20 回风立井 砌碹 26 25 0.002 23.5 603 44.2 0.95 一般巷道 21 总回风巷 锚喷 23 44 0.0008 18.6 32.8 23.7 0.95 一般巷道 22 总回风巷 锚喷 27 23 0.0008 18.6 146 23.7 0.95 一般巷道 23 总回风巷 锚喷 28 26 0.0008 18.6 85.2 23.7 0.95 固定风量巷 90.0 24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机头硐室 锚喷 22 29 0.0011 17.5 75.3 21.5 0.85 一般巷道 25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29 60 0.0011 17.1 419.1 20.1 0.85 一般巷道 26 回风立井风硐 砌碹 25 1 0.0008 23.6 30.9 34.8 1 固定风量巷 180.0 27 联络通道 锚喷 3 31 0.0008 17.1 109.4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80.0 28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 锚喷 31 21 0.0011 17.5 103.1 21.5 0.85 一般巷道 29 井底煤仓下口检修联络巷 锚喷 4 8 0.0008 9 324.2 12 1 一般巷道 30 副立井 锚喷 1 17 0.004 26.7 539.1 56.8 0.85 一般巷道 31 副立井 锚喷 17 13 0.004 26.7 12 56.8 0.85 一般巷道 32 副立井 锚喷 13 19 0.004 26.7 30 56.8 0.85 一般巷道 33 主立井 砌碹 1 3 0.004 20.4 452.4 33.2 0.85 固定风量巷 110.0 34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9 41 0.0008 18.6 553.1 23.7 0.9 一般巷道 35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36 32 0.0008 18.6 33.7 23.7 0.95 一般巷道 3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5 34 0.0008 18.6 1026.5 23.7 0.95 一般巷道 37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3 35 0.0008 17.1 79.4 20.1 0.9 一般巷道 38 上仓斜巷 锚喷 21 22 0.0011 17.1 331.6 20.1 0.85 一般巷道 39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32 55 0.0008 18.6 373.8 23.7 0.95 一般巷道 40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3 37 0.0008 17.1 1026.7 20.1 0.9 一般巷道 41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7 38 0.0008 17.1 40.6 20.1 0.95 一般巷道 42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8 34 0.0008 17.1 38.8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30.0 43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通道 锚喷 6 39 0.0008 17.1 218.5 20.1 0.9 一般巷道 44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 砌碹 39 40 0.0008 21.3 70.7 30.8 0.85 一般巷道 45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回风巷 锚喷 40 44 0.0012 8.5 274.4 5 0.95 固定风量巷 13.0 46 401盘区变电所 砌碹 41 36 0.0012 20.4 144 28.4 0.8 固定风量巷 13.0 47 总回风巷 锚喷 44 26 0.0008 18.6 16.8 23.7 0.95 一般巷道 48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32 45 0.0008 17.1 39.6 20.1 0.95 一般巷道 49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27 58 0.0008 18.6 781 23.7 0.95 一般巷道 50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8 57 0.0008 17.1 828.4 20.1 0.9 一般巷道 51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 锚喷 22 54 0.0011 17.1 2666.1 20.1 0.85 一般巷道 52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9 59 0.0008 17.1 232.6 20.1 0.9 一般巷道 54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47 66 0.0008 18.6 2134.5 23.7 0.95 一般巷道 55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47 48 0.0008 18.6 159.7 23.7 0.95 固定风量巷 30.0 56 总回风巷 锚喷 49 50 0.0008 18.6 263 23.7 0.95 一般巷道 57 总回风巷 锚喷 51 50 0.0008 18.6 360 23.7 0.95 一般巷道 58 冉店回风立井 砌碹 50 52 0.0008 22 726 38.5 0.9 一般巷道 59 冉店回风立井风硐 砌碹 52 1 0.0008 23.6 29.6 34.8 1 固定风量巷 150.0 60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34 63 0.0008 18.6 102.8 23.7 0.9 一般巷道 61 401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45 28 0.0008 18.6 377 23.7 0.95 一般巷道 62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 锚喷 38 54 0.0011 17.1 37.7 20.1 0.85 一般巷道 63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55 27 0.0008 18.6 42.5 23.7 0.95 一般巷道 64 总回风巷 锚喷 46 55 0.0008 18.6 150 23.7 0.95 一般巷道 65 总回风巷 锚喷 55 28 0.0008 18.6 41 23.7 0.95 一般巷道 66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56 46 0.0008 18.6 190.3 23.7 0.95 一般巷道 67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57 33 0.0008 17.1 1114.6 20.1 0.9 一般巷道 68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58 48 0.0008 18.6 2040.3 23.7 0.95 一般巷道 69 大巷联络巷 锚喷 57 58 0.0008 17.1 44.5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15.0 70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59 65 0.0008 17.1 220.7 20.1 0.9 一般巷道 71 盘区联络巷 锚喷 60 32 0.0008 18.6 39.9 23.7 0.9 固定风量巷 15.0 72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48 61 0.0008 18.6 81.4 23.7 0.95 一般巷道 73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61 49 0.0008 18.6 447 23.7 0.95 一般巷道 74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7 61 0.0008 17.1 40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10.0 76 井底车场 锚喷 13 20 0.0008 17.1 314 20.1 0.9 一般巷道 77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64 51 0.0008 18.6 63.4 23.7 0.95 一般巷道 78 403盘区一号变电所 砌碹 63 64 0.0008 14 118.2 13.4 0.8 固定风量巷 10.0 79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65 35 0.008 9 1183.5 12 1 一般巷道 80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66 56 0.008 9 218.9 12 1 一般巷道 81 抗灾排水泵房 锚喷 65 66 0.0011 17.5 35 21.5 0.85 固定风量巷 5.0 82 大巷联络巷 锚喷 59 56 0.0011 17.1 35 20.1 0.85 固定风量巷 10.0 83 403盘区联络巷 锚喷 67 69 0.0008 17.1 39.9 20.1 0.95 一般巷道 84 403盘区联络巷 锚喷 69 68 0.0008 17.1 39.9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25.0 85 盘区联络巷 锚喷 67 73 0.0008 17.1 40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25.0 86 403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74 47 0.0008 18.6 1453.6 23.7 0.95 一般巷道 87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77 69 0.0011 17.1 362 20.1 0.85 一般巷道 88 403盘区变电所回风巷 锚喷 79 74 0.008 9 105 12 1 固定风量巷 13.0 89 工作面回风联络巷 锚网 76 80 0.0011 17.8 152 18.9 0.95 一般巷道 90 403105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78 88 0.0014 17.8 196.2 18.9 0.85 固定风量巷 8.0 91 工作面联络巷 锚网 88 80 0.0011 17.8 25 18.9 0.95 一般巷道 92 工作面回风联络巷 锚网 80 70 0.0011 17.8 140 18.9 0.95 固定风量巷 15.0 93 403114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7 81 0.0011 17.8 185 18.9 0.95 一般巷道 94 403113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86 81 0.0014 17.8 198 18.9 0.85 一般巷道 95 403113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81 82 0.0014 17.8 2256 18.9 0.85 一般巷道 96 403113工作面开切眼 液压支架 82 83 0.0035 22.4 200 25.6 0.55 一般巷道 97 403114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77 84 0.0014 17.8 195 18.9 0.85 一般巷道 98 403115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4 85 0.0014 17.8 98.8 18.9 0.85 一般巷道 99 工作面回风联络巷 锚网 85 72 0.0011 17.8 65 18.9 0.95 固定风量巷 15.0 100 403113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3 71 0.0011 17.8 2374 18.9 0.95 固定风量巷 25.0 101 403盘区水泵房及变电所 砌碹 75 79 0.0008 14 90 13.4 0.8 一般巷道 102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54 78 0.0011 17.1 600 20.1 0.85 一般巷道 104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86 77 0.0011 17.1 230 20.1 0.85 一般巷道 105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6 75 0.0008 18.6 791.6 23.7 0.95 一般巷道 106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5 62 0.0008 18.6 545 23.7 0.95 一般巷道 107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87 89 0.0008 18.6 240 23.7 0.95 一般巷道 108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70 64 0.0008 18.6 500.2 23.7 0.95 一般巷道 109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71 70 0.0008 18.6 2187.5 23.7 0.95 一般巷道 110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72 71 0.0008 18.6 460.5 23.7 0.95 一般巷道 111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73 72 0.0008 18.6 316.6 23.7 0.95 一般巷道 112 403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68 74 0.0008 18.6 2080 23.7 0.95 一般巷道 113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89 67 0.0008 18.6 336 23.7 0.95 一般巷道 114 403115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9 85 0.0011 17.8 88 18.9 0.95 一般巷道 115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63 76 0.0008 18.6 486.7 23.7 0.95 一般巷道 116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62 87 0.0008 18.6 1539.7 23.7 0.9 一般巷道 117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42 43 0.0008 17.1 40.1 20.1 0.95 一般巷道 118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43 96 0.0008 17.1 40 20.1 0.95 固定风量巷 54.0 119 401107综放工作面 锚网 94 95 0.0035 22.4 200 25.6 0.9 一般巷道 120 工作面通风联络巷 锚网 92 98 0.0011 17.8 46.4 18.9 0.95 一般巷道 121 401107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90 93 0.0014 17.8 139.9 18.9 0.85 一般巷道 122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41 92 0.0008 18.6 1119.6 23.7 0.95 一般巷道 123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60 90 0.0011 17.1 1171.3 20.1 0.85 一般巷道 124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91 36 0.0008 18.6 952.5 23.7 0.95 一般巷道 125 403107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95 91 0.0011 17.8 2480.9 18.9 0.95 一般巷道 126 401107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93 94 0.0014 17.8 2300.8 18.9 0.85 一般巷道 127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90 43 0.0011 17.1 355.7 20.1 0.85 一般巷道 128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97 91 0.0008 18.6 216.8 23.7 0.95 一般巷道 129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96 97 0.0008 18.6 318.3 23.7 0.95 一般巷道 130 工作面通风联络巷 锚网 98 93 0.0011 17.8 63.2 18.9 0.95 一般巷道 131 401108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98 97 0.0011 17.8 131.9 18.9 0.95 固定风量巷 15.0 132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92 42 0.0008 18.6 312.8 23.7 0.9 一般巷道 133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78 86 0.0011 17.1 2416 20.1 0.85 一般巷道 134 二号永久避难硐室 锚喷 9 46 0.0011 17.1 161 20.1 0.85 固定风量巷 11.0





表4-2-8通风困难时期网络计算结果(投产第16年) 巷道编号 名称 支护方式 始节点号 末节点号 巷道风阻(Kμ) 巷道风量(m3/s) 巷道负压(Pa) 巷道风速(m/s) 调整后风阻值

(Kμ) 1 主立井 砌碹 3 4 0.0001 30 0.7 1.1 2 主立井 砌碹 4 5 0.0001 13 0.2 0.5 3 主立井井底撒煤清理巷 砌碹 5 6 0.0011 13 1.9 1.3 4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7 6 0.0002 59 5.3 3.3 5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7 8 0.0001 82 7.0 4.5 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10 9 0.0005 133 89.6 7.4 7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6 10 0.0002 138 44.7 7.6 0.0002 8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1 6 0.0002 79 12.4 4.4 9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2 11 0.0001 55 2.8 3.0 10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13 7 0.0001 141 28.9 7.8 11 水泵房通道 砌碹 14 11 0.0003 24 1.7 3.3 12 变电所通道 砌碹 12 15 0.0003 14 0.6 1.9 13 主变电所 砌碹 15 14 0.0003 14 0.5 1.3 14 主水泵房 砌碹 16 14 0.0001 10 0.0 0.4 15 管子道 锚喷 17 16 0.0005 10 23.1 0.7 0.0236 16 井底车场巷道 锚喷 20 12 0.0001 69 5.5 3.8 17 副立井井底清理斜巷 锚喷 19 20 0.0043 18 13.5 2.6 18 爆炸物品库 锚喷 10 24 0.0061 5 1.5 1.3 19 爆炸物品库回风道 锚喷 24 23 0.0061 5 577.4 1.1 2.3567 20 回风立井 砌碹 26 25 0.0003 180 104.4 4.3 21 总回风巷 锚喷 23 44 0.0001 77 2.1 3.4 22 总回风巷 锚喷 27 23 0.0002 72 8.3 3.2 23 总回风巷 锚喷 28 26 0.0001 90 14.4 4.0 0.0002 24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机头硐室 锚喷 22 29 0.0001 42.2 2.6 2.3 25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29 60 0.001 42.2 17.0 2.5 26 回风立井风硐 砌碹 25 1 0.0001 180 -1055.6 5.2 -0.0069 27 联络通道 锚喷 3 31 0.0002 80 164.2 4.2 0.0026 28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 锚喷 31 21 0.0002 80 12.5 4.4 29 井底煤仓下口检修联络巷 锚喷 4 8 0.0014 17 3.8 1.4 30 副立井 锚喷 1 17 0.0003 220 149.0 4.6 31 副立井 锚喷 17 13 0.0001 210 3.0 4.3 32 副立井 锚喷 13 19 0.0001 18 0.1 0.4 33 主立井 砌碹 1 3 0.001 110 183.4 3.9 0.0015 34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9 41 0.0006 90.8 50.0 4.3 35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36 32 0.0001 118 5.1 5.2 36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5 34 0.0011 50.7 28.9 2.3 37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3 35 0.0001 34.4 1.6 1.9 38 上仓斜巷 锚喷 21 22 0.0008 80 48.2 4.7 39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32 55 0.0004 68.8 19.4 3.1 40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3 37 0.0017 49.6 41.6 2.7 41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7 38 0.0001 39.6 1.0 2.1 42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8 34 0.0001 30 12.2 1.6 0.0014 43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通道 锚喷 6 39 0.0004 13 0.6 0.7 44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 砌碹 39 40 0.0001 13 0.1 0.5 45 井下超磁水处理硐室回风巷 锚喷 40 44 0.0224 13 625.1 2.7 0.3774 46 401盘区变电所 砌碹 41 36 0.0002 13 403.8 0.6 0.2438 47 总回风巷 锚喷 44 26 0.0001 90 1.5 4.0 48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32 45 0.0001 64.2 2.7 3.4 49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27 58 0.0009 5 0.2 0.3 50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8 57 0.0014 99 134.0 5.5 51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 锚喷 22 54 0.0062 37.8 86.3 2.2 52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9 59 0.0004 31.2 3.7 1.7 54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47 66 0.0024 8 1.5 0.4 55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47 48 0.0002 30 20.0 1.3 0.0123 56 总回风巷 锚喷 49 50 0.0003 60 10.4 2.7 57 总回风巷 锚喷 51 50 0.0004 90 31.9 4.0 58 冉店回风立井 砌碹 50 52 0.0002 150 49.4 4.3 59 冉店回风立井风硐 砌碹 52 1 0.0001 150 -1165.2 4.3 -0.0040 60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34 63 0.0001 80.7 7.3 3.8 61 401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45 28 0.0004 64.2 17.0 2.9 62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 锚喷 38 54 0.0001 9.6 0.1 0.6 63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55 27 0.0001 77 2.8 3.4 64 总回风巷 锚喷 46 55 0.0002 34 1.9 1.5 65 总回风巷 锚喷 55 28 0.0001 25.8 0.3 1.1 66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56 46 0.0002 23 1.1 1.0 67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57 33 0.0019 84 129.8 4.6 68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58 48 0.0023 20 8.9 0.9 69 大巷联络巷 锚喷 57 58 0.0001 15 479.3 0.8 0.2174 70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59 65 0.0004 21.2 1.6 1.2 71 盘区联络巷 锚喷 60 32 0.0001 15 351.5 0.7 0.1594 72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48 61 0.0001 50 2.2 2.2 73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锚喷 61 49 0.0005 60 17.6 2.7 74 大巷联络巷 锚喷 37 61 0.0001 10 301.1 0.5 0.3073 76 井底车场 锚喷 13 20 0.0005 51.1 13.5 2.8 77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64 51 0.0001 90 5.6 4.0 78 403盘区一号变电所 砌碹 63 64 0.0006 10 295.4 0.9 0.3014 79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65 35 0.0493 16.2 127.5 1.4 80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 锚喷 66 56 0.0091 13 15.1 1.1 81 抗灾排水泵房 锚喷 65 66 0.0001 5 485.0 0.3 1.9795 82 大巷联络巷 锚喷 59 56 0.0001 10 471.5 0.6 0.4811 83 403盘区联络巷 锚喷 67 69 0.0001 4.5 0.0 0.3 84 403盘区联络巷 锚喷 69 68 0.0001 25 158.0 1.3 0.0258 85 盘区联络巷 锚喷 67 73 0.0001 25 21.3 1.3 0.0035 86 403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74 47 0.0016 38 23.0 1.7 87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77 69 0.0008 20.5 3.5 1.2 88 403盘区变电所回风巷 锚喷 79 74 0.0044 13 237.2 1.1 0.1432 89 工作面回风联络巷 锚网 76 80 0.0004 7 0.2 0.4 90 403105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78 88 0.0007 8 8.7 0.5 0.0138 91 工作面联络巷 锚网 88 80 0.0001 8 0.0 0.4 92 工作面回风联络巷 锚网 80 70 0.0004 15 233.5 0.8 0.1059 93 403114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7 81 0.0005 12.7 0.8 0.7 94 403113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86 81 0.0007 12.3 1.1 0.8 95 403113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81 82 0.0083 25 51.0 1.6 96 403113工作面开切眼 液压支架 82 83 0.0009 25 5.7 1.8 97 403114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77 84 0.0007 6.4 0.3 0.4 98 403115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4 85 0.0004 6.4 0.1 0.4 99 工作面回风联络巷 锚网 85 72 0.0002 15 26.5 0.8 0.0120 100 403113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3 71 0.0069 25 19.0 1.4 0.0131 101 403盘区水泵房及变电所 砌碹 75 79 0.0004 13 0.7 1.2 102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54 78 0.0014 47.3 30.5 2.8 104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86 77 0.0005 27 3.8 1.6 105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6 75 0.0009 63.7 35.2 2.8 106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75 62 0.0006 50.7 15.3 2.3 107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87 89 0.0003 38 3.8 1.7 108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70 64 0.0006 80 35.1 3.6 109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71 70 0.0024 65 101.2 2.9 110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72 71 0.0005 40 8.1 1.8 111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 锚喷 73 72 0.0004 25 2.2 1.1 112 403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68 74 0.0023 25 14.2 1.1 113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89 67 0.0004 29.5 3.2 1.3 114 403115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89 85 0.0003 8.6 0.2 0.5 115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63 76 0.0005 70.7 26.6 3.1 116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62 87 0.0017 50.7 43.4 2.4 117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42 43 0.0001 36.5 0.9 1.9 118 401盘区联络巷 锚喷 43 96 0.0001 54 187.7 2.8 0.0066 119 401107综放工作面 锚网 94 95 0.0009 36 11.9 1.6 120 工作面通风联络巷 锚网 92 98 0.0001 41.2 2.2 2.3 121 401107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90 93 0.0005 9.8 0.5 0.6 122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41 92 0.0013 77.8 74.2 3.5 123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60 90 0.0027 27.2 19.7 1.6 124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91 36 0.0011 105 115.0 4.7 125 403107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95 91 0.0072 36 91.4 2.0 126 401107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网 93 94 0.0085 36 107.9 2.2 127 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90 43 0.0008 17.5 2.5 1.0 128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97 91 0.0002 69 11.3 3.1 129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锚喷 96 97 0.0004 54 10.2 2.4 130 工作面通风联络巷 锚网 98 93 0.0002 26.2 1.2 1.5 131 401108工作面回风巷 锚网 98 97 0.0004 15 201.0 0.8 0.0912 132 401盘区辅助运输巷 锚喷 92 42 0.0004 36.5 4.6 1.7 133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78 86 0.0056 39.3 84.8 2.3 134 二号永久避难硐室 锚喷 9 46 0.0004 11 476.4 0.6 0.4017







表4-2-9各进风井、回风井的风量和负压计算结果表

通风

时期 井筒

名称 风量(m3/s) 负压(Pa) 等积孔

(m2) 备注 进风 回风 网络

风压 自然风压 矿井

负压 矿井移交时(容易时期) 主立井 92 副立井 208 回风立井 300 -960.0 +396.0 -564.0 15.1 全矿井 300 300 15.1 403盘区投产时(冉店风井启用) 主立井 110 副立井 220 回风立井 180 -1073 +393 -680 8.2 冉店回风立井 150 -1143 +393 -750 6.5 全矿井 330 330 14.7 矿井通风困难时期(投产第16年) 主立井 110 副立井 220 回风立井 180 -1214 -119 -1333 5.9 冉店回风立井 150 -1340 -119 -1459 4.7 全矿井 330 330 10.6 第三节瓦斯灾害防治

原设计矿井已采取了各种瓦斯灾害防治措施,通过防止瓦斯积存、控制和消除引爆火源、加强地面生产系统管理等防爆措施并在井下适当地点,如相邻的盘区、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煤层掘进巷道同与其相连的巷道间、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它地点同与其相连通的巷道间等处,均设置了隔爆水棚,此外设计还配备了足够数量的光学瓦斯检定器、便携式甲烷检测仪、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甲烷报警矿灯和高浓度瓦斯检定器,以满足矿井安全检测的需要。

因此,原设计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措施较为完善。

鉴于本次井下开采布置发生调整,设计就井下瓦斯抽采方法和抽采系统进行校核变更。未涉及内容维持原设计。

瓦斯抽采方法

原设计

工作面回采期间主要采取本煤层预抽、采空区瓦斯抽采等方法进行综合抽采。综放工作面抽采主要分采前瓦斯预抽及边采边抽,掘进工作面采用边掘边抽,采空区瓦斯抽放主要采用工作面顶板高位瓦斯抽采巷抽采和上隅角瓦斯埋管抽采。

根据瓦斯抽采需要,设计地面建设6套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编号分别为1、2、3、4、5、6号。其中1号瓦斯抽采系统用于采前预抽;2号瓦斯抽采系统用于边采边抽并兼顾掘进工作面边掘边抽;3号瓦斯抽采系统用于高抽巷瓦斯抽采;4号瓦斯抽采系统用于采空区抽采;5号和6号瓦斯抽采系统备用。6套瓦斯抽采设备均选用2BEC80型水环真空泵2台,1台工作,1台备用。

其中,综放工作面瓦斯预抽及边采边抽抽采钻孔布置如下:

在4号煤层回采工作面内,利用工作面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对向煤层施工工作面抽采钻孔,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间隔5m布置1组采前预抽孔,每组布置2个钻孔,孔间距约为0.7m,孔径Ф113mm,开孔高度1.5m,每组钻孔中第一个钻孔开孔倾角为“煤层倾角”,开孔方位垂直于煤壁,钻孔长度为100m;第二个钻孔开孔倾角为“煤层倾角+2°”,开孔方位与煤壁成80°,钻孔长度为100m。双向对打钻孔保证10m的压茬距离,不留空白带,钻孔孔径为113mm。具体钻孔布置见图4-3-1。



图4-3-1原设计煤层顺层钻孔布置示意图

工作面高位抽放巷抽采:

高位瓦斯抽采巷布置在4号煤层顶板岩石中,下距工作面巷道底板约30m,与工作面回风巷水平距离约35m。在高位瓦斯抽采巷口,敷设一趟瓦斯抽采管路,并在高位瓦斯抽采巷口构筑两道厚度不小于1m的密闭墙,两墙之间充填黄土,管路穿过闭墙,通过高抽巷抽采采空区裂隙带层位内积聚的瓦斯。

(二)变更内容

1.本煤层抽采增加底煤预抽

由于4号煤层厚度较厚,采用分层综放开采,首采区上分层开采厚度12m,下分层12m;在现有的本煤层预抽和边采边抽钻孔布置基础上增加一组底煤顺层钻孔,与现有的顺层钻孔同时对4号煤层上、下分层进行抽采。钻孔布置变更如下:

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间隔5m布置1组采前预抽孔,每组布置3个钻孔,孔间距约为0.7m,孔径Ф113mm,开孔高度1.5m,每组钻孔中第一个钻孔开孔倾角为“煤层倾角”,开孔方位垂直于煤壁,钻孔长度为100m;第二个钻孔开孔倾角为“煤层倾角+7°”,开孔方位与煤壁成80°,钻孔长度为100m;第三个钻孔垂直煤壁方向向下倾斜-7°开孔,开孔方位与煤壁成83°钻孔平面长度100m。三个双向对打钻孔保证10m的压茬距离,不留空白带。

变更后,仍利用原有的抽采系统,抽采参数均保持不变。

变更后煤层顺层钻孔布置详见图4-3-2。

2.取消高位瓦斯抽放巷

由于4号煤层综放面最大采放高度达到12m,从实际生产看,原设计401101工作面高抽巷层位已位于垮落带范围内,鉴于该综放面已回采完毕,设计后续工作面利用高位裂隙水平定向长钻孔替代图4-3-2变更后煤层顺层钻孔布置示意图

(1)初采期间高位裂隙带瓦斯抽采

参考401101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在60m,考虑回采工作面初次期间瓦斯治理,1号钻场布置3层共15个钻孔,钻孔设计高、中、低三层布置,一是保障初采期间大流量抽采瓦斯量的需要,二是进一步确定顶板“三带”冒落高度,设计钻孔分别对采空区高低浓富集区域进行瓦斯抽采,第一层钻孔设计采用垂钓法贯通布置方式,钻孔控制高度在30~45m,钻孔距离切眼150m处开始下向钻进,终孔在4号煤层中与工作面切眼沟通,第二层钻孔控制高度53~85m,第三层钻孔控制高度93~120m,第二、第三层钻孔设计与煤层剖面保持设计层位,钻孔最大水平投影控制回风口至工作面距离5~50m。

(2)正常段高位裂隙带瓦斯抽采

2~5号钻场设计8个钻孔,设计采用高低位钻孔相结合的措施,控制两个层位,分别针对采空区高低浓富集区域进行瓦斯抽采,第一层3个低位钻孔控制高度35~45m,第二层5个高位钻孔控制高度80~120m。

钻孔布置详见图4-3-3。







图4-3-3高位定向水平长钻孔布置示意图

二、抽采系统

本次变更主要根据抽采方法和井下开采系统的变更情况对原设计的瓦斯抽采管路及设备进行校核。

(一)原设计

在回风立井场地一座地面瓦斯抽采泵站站内设置套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编号分别为1、2、3、4、5。其中瓦斯抽采系统用于采前预抽瓦斯抽采系统并兼顾掘进工作面边掘边抽;3瓦斯抽采系统用于高抽巷瓦斯抽采瓦斯抽采系统和瓦斯抽采系统备用。每套瓦斯抽采系统均选用2BE2BEC80型水环真空泵选配一台YB710M1-4型,功率800kW,电压10kV,同步转速1500r/min。

瓦斯抽采管路主管均选用φ820×8钢管,干管均选用φ720×8钢管。

(二)校核内容

1.依据

本矿井设计建设规模6.0Mt/a,瓦斯可抽采量及抽采浓度详见表4-3-1。

表4-3-1矿井瓦斯可抽采量及抽采浓度(m3/min)

名称

参数 预抽面 回采工作面 全封闭采空区 掘进面

(3个) 边采边抽 高位钻孔抽采 半封闭采空区 抽采量瓦斯量(m3/min) 52.4 18.3 20.0 15 8.3 20.4 抽采瓦斯浓度(%) 29 29 10 10 14 33 抽采钻孔所需负压(Pa) 13000 13000 7000 7000 7000 13000 回风立井井口标高约+912.00m(大气压为91192.2Pa)。

2.瓦斯抽采系统

(1)瓦斯抽采系统服务范围

回风立井场地地面瓦斯抽采系统服务于矿井401、402、403及404盘区的瓦斯抽采;根据矿井开拓开采需要,后期在谢家咀风井场地新建地面瓦斯抽采泵站,服务于405盘区,进行瓦斯抽采。

冉店回风立井场地不再建设瓦斯抽采泵站。

(2)瓦斯抽采管路系统

根据本矿井采掘工作面的具体位置及开拓布置,确定矿井瓦斯抽采管路系统如下:

1号抽采系统为高负压抽采系统(用于采前预抽并兼顾掘进工作面边掘边抽钻孔瓦斯抽采和瓦斯抽采系统备用。管径计算

根据抽采管道服务的范围和所负担抽采量的大小,其管径按下式计算:



式中:

D——瓦斯管内径,m;

V——管道中混合瓦斯的经济流速,m/s,一般取5~12m/s;

Q混——管内混合瓦斯流量,m3/min;各类管路的流量应按照其使用年限或服务区域的最大值确定,取富余系数为1.,计算结果见表。

抽采管材的选择和管径确定

抽采管采用钢

④瓦斯管路系统安设完毕后,应按照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对管路系统先进行吹扫、再进行强度试验、泄漏性试验和真空度试验,吹扫及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为了便于管路系统负压的调节,掌握各抽采地点瓦斯抽出量、瓦斯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管网系统的正常抽采,在各主、支管路上分别安设阀门、流量计、除渣器和放水器。



名称 纯瓦斯

流量

(m3/min) 瓦斯

浓度

(%) 混合瓦斯

流量

(m3/min) 选型混合瓦斯流量

(m3/min) 设计

流速

(m/s) 管道

内径

(m) 选定

管路

(mm) 实际

流速

(m) 备注 管道材质 高负

压抽采系统 1号 主管1 52.4 29.00 180.68 234.88 10 0.706 φ820×8 6.8 地面、回风立井 钢管 干管1 52.4 29.00 180.68 234.88 10 0.706 φ720×8 8.8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 钢管 支管11 26.200 29.00 90.34 117.44 10 0.499 φ426×6 14.5 预抽工作面回风巷 钢管 支管12 26.200 29.00 90.34 117.44 10 0.499 φ426×6 14.5 预抽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钢管 2号 主管2 38.70 29.00 133.45 173.49 10 0.607 φ820×8 5.7 地面、回风立井、中央一号回风大巷 钢管 干管2 38.70 29.00 133.45 173.49 10 0.607 φ720×8 7.4 401盘区盘区一号回风巷 钢管 支管21 9.15 29.00 31.55 41.02 10 0.295 φ426×6 5.1 回采工作面回风巷 钢管 支管22 9.15 29.00 31.55 41.02 10 0.295 φ426×6 5.1 回采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钢管 支管23 6.80 29.00 23.45 30.49 10 0.254 φ426×6 3.8 掘进工作面巷道 钢管 支管24 6.80 29.00 23.45 30.49 10 0.254 φ426×6 3.8 掘进工作面巷道 钢管 支管25 6.80 29.00 23.45 30.49 10 0.254 φ426×6 3.8 掘进工作面巷道 钢管 低负

压抽采系统 3号 主管3 20.00 10.00 200.00 260.00 10 0.743 φ820×8 8.5 地面、回风立井 钢管 干管3 20.00 10.00 200.00 260.00 10 0.743 φ720×8 11.1 401盘区盘区一号回风巷 钢管 支管3 20.00 10.00 200.00 260.00 10 0.743 φ720×8 11.1 采煤工作面高位钻孔 钢管 4号 主管4 23.30 11.13 209.29 272.08 10 0.760 φ820×8 8.9 地面、回风立井 钢管 干管4 23.30 11.13 209.29 272.08 10 0.760 φ720×8 11.7 401盘区盘区一号回风巷 钢管 支管41 15.00 10.00 150.00 195.00 10 0.643 φ630×7 10.9 回采工作面回风巷 钢管 支管42 8.30 14.00 59.29 77.08 10 0.405 φ426×6 9.5 老采空区巷道 在主管、支管、钻场及其它必要地点装设瓦斯计量装置;钻场、管路拐弯、低洼、温度突变处设置放水器,管路每隔500~800m设置一个放水器,最大不应超过1000m;在管路的适当部位设置除渣装置和测压装置;管路分岔处设置控制阀门,阀门规格与安装地点的管径相匹配。

在井下低浓度瓦斯抽采管路上安设自动喷粉抑爆装置,安设地点距最近的抽采瓦斯管口距离(沿管道轴向)应小于100m。

3.瓦斯利用方向

本矿井瓦斯抽采后接入瓦斯电厂综合利用。

4.瓦斯抽采泵

(1)瓦斯抽采管路阻力及系统压力的计算

瓦斯抽采管路阻力包括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两部分。直管摩擦阻力损失计算应选择抽采系统服务年限内最长的一条管路计算,局部阻力按直管摩擦阻力损失的20%考虑。

高负压系统孔口负压取H孔=13000Pa,低负压抽采系统孔口负压取H孔=7000Pa,根据当地气象资料,瓦斯抽采站的大气压力为91192.2Pa,瓦斯抽采系统压力富余系数取1.2。

计算各抽采系统设备入口侧(负压段)总阻力、抽采系统压力、工况压力和真空泵入口绝对压力见表4-3-3。

表4-3-3瓦斯泵选型计算参数表

系统名称 抽采钻孔

孔口负压

(Pa) 入口侧管路

总阻力

(Pa) 出口侧管路

总阻力

(Pa) 抽采站

大气压力

(Pa) 抽采系统压力

富裕系数 1号 13000 27975.4 5475.9 91192.2 1.2 2号 13000 8059.9 5215.4 91192.2 1.2 3号 7000 15379.0 5530.3 91192.2 1.2 4号 7000 20521.2 5548.1 91192.2 1.2 根据表4-3-3中设计参数,计算各抽采系统压力分别为:

1号抽采系统所需瓦斯泵的抽放压力为Pa;泵入口的绝对压力:-(13000+27975.4)=50216.8Pa。实际取泵入口的绝对压力为Pa。

所需瓦斯泵的抽放压力为Pa;泵入口的绝对压力:-(13000+8059.9)=70132.3Pa。实际取泵入口的绝对压力为Pa。

所需瓦斯泵的抽放压力为Pa;泵入口的绝对压力:-(7000+15379.0)=68813.2Pa。实际取泵入口的绝对压力为Pa。

所需瓦斯泵的抽放压力为Pa;泵入口的绝对压力:-(7000+20521.2)=63671.0Pa。实际取泵入口的绝对压力为Pa。



瓦斯泵流量应能满足瓦斯抽采系统服务年限内最大抽采量的需要。瓦斯泵流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泵——瓦斯抽采泵的额定流量,m3/min;

Q——最大抽采瓦斯纯量,m3/min;

C——瓦斯泵入口处的瓦斯浓度,%;

η——瓦斯泵的机械效率,取0.8;

K——瓦斯抽采综合系数,取K=

设计计算1号抽采系统瓦斯抽采泵在标准状况下所需流量为316.2m3/min,换算成工况状态下所需流量为638.0m3/min;

设计计算2号抽采系统瓦斯抽采泵在标准状况下所需流量为233.5m3/min,换算成工况状态下所需流量为337.4m3/min;

设计计算3号抽采系统瓦斯抽采泵在标准状况下所需流量为350.0m3/min,换算成工况状态下所需流量为515.4m3/min;

设计计算4号抽采系统瓦斯抽采泵在标准状况下所需流量为366.4m3/min,换算成工况状态下所需流量为583.0m3/min。

(3)瓦斯抽采泵校核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m3/min>638.0m3/min;2号抽采系统瓦斯抽采泵流量Q=660m3/min>337.4m3/min;3号抽采系统瓦斯抽采泵流量Q=660m3/min>515.4m3/min;4号抽采系统瓦斯抽采泵流量Q=660m3/min>583.0m3/min;各系统均能满足矿井瓦斯抽采的需要。



图4-3-42BEC80型水环真空泵特性曲线

(4)瓦斯抽采泵的能力校验

根据《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第十五条:瓦斯抽采泵和管网的能力要留有足够的富余系数,备用泵能力应不小于运行泵中最大一台单泵的能力。运行泵的装机能力应不小于瓦斯抽采达标时应抽采瓦斯量对应工况流量的2倍,即:





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08.4m3/min,依据《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标准》(GB50471-2018)要求,矿井瓦斯抽采率应大于50%,则瓦斯抽采达标时抽采量应为104.2m3/min。根据高、低负压各抽采系统抽采量所占比例大小,计算1号高负压抽采系统抽采量为40.63m3/min,2号高负压抽采系统抽采量为30.00m3/min,3号低负压抽采系统抽采量为15.51m3/min,4号低负压抽采系统抽采量为18.06m3/min。各系统需达到如下能力:

1号高负压抽采瓦斯泵:





2号高负压抽采瓦斯泵:





3号低负压抽采瓦斯泵:





4号低负压抽采瓦斯泵:





1号高负压抽采系统瓦斯抽采泵流量Q=660m3/min>565.4m3/min;

2号高负压抽采系统瓦斯抽采泵流量Q=660m3/min>298.9m3/min;

3号低负压抽采系统瓦斯抽采泵流量Q=660m3/min>456.8m3/min;

4号低负压抽采系统瓦斯抽采泵流量Q=660m3/min>516.4m3/min;

4套系统瓦斯抽采泵均能满足瓦斯抽采需要。

(三)矿井实际瓦斯抽采量及瓦斯抽采设备运行情况

孟村矿井地面建有1座瓦斯抽采泵站,共6套系统,每套抽采系统安装2台抽采泵,1用1备,抽采泵型号为2BEC-80-2BY4型水环式真空泵,单台功率800kW,单台泵额定抽采能力660m3/min。

工作面回采期间共使用1、2、3、6号四套瓦斯抽采系统,4、5号抽采系统备用。根据原设计内容,3、4号系统同5、6号系统,5、6系统作为备用系统。

抽采地点分别为:1号抽采系统用于运输巷采前预抽,抽采负压为45Kpa,流量为212.52m3/min;浓度为3.34%;2号抽采系统用于回风巷采前预抽,抽采负压为46Kpa,流量为206.35m3/min,浓度为3.08%;3号抽采系统用于上隅角抽采,抽采负压为26Kpa,流量为162.26m3/min,浓度为1.52%;6号抽采系统用于高位定向裂隙钻孔抽采,抽采负压为30Kpa,流量为190.06m3/min,预估浓度为8%。

现场实测数据及所有设备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且4套系统运行工况流量均都小于单台泵抽采能力660m3/min,现有设备均能够满足矿井瓦斯抽采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矿井实际瓦斯涌出量与预测瓦斯涌出量差别较大,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瓦斯涌出量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抽采参数。此外,当实测综放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5m3/min,掘进工作面小于3m3/min,可优先考虑风排瓦斯;但当超过上述数值则必须进行抽采。

矿井火灾防治

根据《孟村煤矿4号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及防突技术研究报告》,在大巷掘进期间采取现场取样对4号煤层自燃倾向性及煤尘爆炸性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4号煤层属Ⅰ类容易自燃煤层,吸氧量0.77cm3/g,最短自然发火期为18天。

原设计矿井采取了各种煤层自燃的预防措施,并建立了黄泥灌浆、注氮防灭火系统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同时在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停采线内设置防火门。矿井还设有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

一、黄泥灌浆防灭火系统

(一)原设计

设计在工业场地设集中制浆站为井下灌浆,井下采用随采随灌的方法,采用准备班灌浆,日纯灌浆时间为8小时。初期投产4.0Mt/a时,矿井灌浆量为108m3/h,达到规划规模6.0Mt/a时,灌浆量172m3/h。

设计矿井地面黄泥灌浆系统灌浆量为1376.0m3/d,灌浆用水量为1210.0m3/d。

灌浆系统计算:

1.灌浆管道计算

灌浆管采用无缝钢管,从主立井敷设至井下工作面。

(1)流速计算

设计在井下采用D219×12的无缝钢管作为主干管,管道流速为:

V=4Q/(3600×3.14×d2)

Q—设计灌浆量(m3/h),Q=172m3/h;

d—计算管径(m),d=0.195m;

经计算,灌浆管V=1.60m/s,管道流速大于临界流速,满足设计要求。

(2)管壁厚度计算





式中:

δ—管道壁厚(mm);

d—管道内直径195(mm);

Rc—许用应力,无缝钢管Rc=800×98.0665KPa;

P—管内压力,KPa,P=10.79γjH;

γj—泥浆容重,t/m3;

H—井深与加压泵扬程之和,552.5m+50m=602.5m;

af—因管壁厚度不均等的附加厚度;无缝钢管af=1.0~2.0mm;

b—考虑垂直管道磨损量的附加厚度,目前尚无足够实验数据,根据不同用途的巷道(井筒、总回风巷或上山巷道)及服务时间的长短,b=1.0~4.0mm;

经计算,δ=11.8mm

因此,设计采用D219×12的无缝钢管。

2.输浆倍线



N=L/H=3500/552.5=6.3

灌浆管管径D219×12,输浆倍线

灌浆管采用无缝钢管,从主立井敷设至井下工作面。

(1)流速计算

设计在井下采用D219×14的无缝钢管作为主干管,管道流速为:

V=4Q/(3600×3.14×d2)

Q—设计灌浆量(m3/h),Q=172m3/h;

d—计算管径(m),d=0.191m;

经计算,灌浆管V=1.67m/s,管道流速大于临界流速,满足设计要求。

(2)管壁厚度计算





式中:

δ—管道壁厚(mm);

d—管道内直径191(mm);

Rc—许用应力,无缝钢管Rc=800×98.0665KPa;

P—管内压力,KPa,P=10.79γjH;

γj—泥浆容重,1.34t/m3;

H—井深与加压泵扬程之和,582.5m+50m=632.5m;

af—因管壁厚度不均等的附加厚度;无缝钢管af=1.0~2.0mm;

b—考虑垂直管道磨损量的附加厚度,目前尚无足够实验数据,根据不同用途的巷道(井筒、总回风巷或上山巷道)及服务时间的长短,b=1.0~4.0mm;

经计算,δ=13.6mm

因此,设计采用D219×14的无缝钢管。

2.输浆倍线



N=L/H=3500/582.5=6.0

灌浆管管径D219×14,输浆倍线

设计采用地面固定式注氮系统,选用有发火征兆时的间歇注氮方式,工作面的防灭火注氮流量1800m3/h,氮气纯度为97%。地面选用4套NGN98-1500型地面固定式碳分子筛制氮机组,2套工作,2套备用。每套制氮机组的主要技术参数为:氮气产量1500Nm3/h,氮气纯度98%,氮气出口压力0.8Mpa,冷却方式为风冷,机组功率(2×250+40)kW,电压10kV。

氮气输送管路干管选用Ф273×7无缝钢管;工作面支管选用Ф219×6无缝钢管。

变更内容

矿井已按原设计完成制氮系统建设。本次注氮量、注氮方式不变,下面主要根据井下开采系统调整情况对注氮设备和管路系统进行校核和变更。

1.注氮设备校核

计入输氮管路漏气损失等因素后,设计计算需要制氮设备氮气产量为:

Q=1.4×1800=2520m3/h

式中:1.4为富裕系数(包含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经校核,现有4台制氮机组,2台工作,2台备用,提供制氮量为3000m3/h,满足矿井防灭火需要。

2.氮气输送管路校核

氮气输送最远距离约为10km。

氮气输送管路管径的选择,按照氮气输送最远点管路末端压力不小于0.2MPa计算确定。氮气输送管路干管采用已有φ273×7mm无缝钢管,计算氮气输送管路供氮绝对压力0.27MPa;氮气输送管路支管采用φ219×6mm无缝钢管,沿中央一号回风大巷、401盘区一号回风巷、综放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敷设1趟,计算氮气输送管路供氮绝对压力0.39MPa。制氮机组输送压力0.8MPa,均大于氮气输送管路供氮绝对压力,满足要求。

氮气输送管路及管件进行防腐处理。

矿井移交时井下氮气管路系统见附图:井下氮气管路系统图[图号C1360G-278-1]。

④制氮站及附属设施

利用矿井已有附属设施。

三、束管监测系统

1.原设计

设计本矿井采用一套路KSS-200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



矿井实际采用JSG-8型矿井气体多点参数色谱自动分析仪。经校核可以满足使用需要,予以变更。

第五节矿井粉尘防治

《孟村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对煤尘爆炸性试验共采集了试验样20个,结果表明,4煤测试的火焰长度>366~>400mm,岩粉用量54%~70%,属于爆炸性煤层。

原设计矿井已采取了各种粉尘灾害防治措施。地面建有容积为1000m3消防洒水水池,利用静压从水池接DN200的矿用钢塑复合管(基管为无缝钢管)自主立井接至井下,支管采用DN150和DN100,敷设至井下各巷道及采掘工作面。在带式输送机大巷、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每隔50m设置一个消防三通,在辅助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每隔100m设置一个消防三通,在回风大巷、带式输送机大巷、工作面回风巷口及距工作面50m内、装煤点下风方向15m~25m处等位置各设一道风流净化水幕,各转载点及煤仓设有喷雾设施;综放工作面的采煤机配有内外喷雾降尘系统,放煤口和液压支架设有喷雾洒水降尘系统;综掘工作面掘进机采用内外喷雾系统,并配有除尘风机进行综合除尘。矿井的主要进、回风大巷、采掘工作面巷道内均设有隔爆水棚;并结合冲洗、刷浆等其他隔爆措施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本矿井还装备了足够的矿井安全检测仪器、仪表,以满足矿井安全检测的需要,同时,井下还采取了煤层注水等防尘措施。

地面生产系统运输、储存等生产环节及场所设置喷雾洒水降尘、防尘罩等装置,矿井定期对粉尘浓度进行测定。

因此,原设计矿井粉尘灾害防治措施较为完善。鉴于本次井下开采布置发生调整,设计就井下消防洒水系统部分进行变更。未涉及的部分均与原设计相同。

一、原设计

井下消防洒水总用水量为1746.9m3/d,最大时为166.4m3/h,消防时井下最大用水量为260.0m3/h。井下最不利点为401101综采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末端,标高为+340.0m,井下消防洒水水池标高为+869.0m,高差为529.0m。

井下消防洒水主管道管径采用DN200、DN150,支管采用DN100。井下消防洒水水池至最不利点的水头损失为:正常时47.9m,消防时141.40m。所以,井下可采用静压供水,仅需要设井下消防洒水变频供水设备(扬程30m)将水由井下消防洒水水池供至主立井井口即可。

二、变更内容

变更后,井下消防洒水总用水量为1894.5m3/d,最大时为177.8m3/h,消防时井下最大用水量为271.4m3/h。井下最不利点为401102综放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末端,标高为+310.0m,井下消防洒水水池标高为+869.0m,高差为559.0m。

井下消防洒水主管道管径采用DN200、DN150,支管采用DN100。井下消防洒水水池至最不利点的水头损失为:正常时56.9m,消防时151.40m。所以,井下可采用静压供水,仅需要设井下消防洒水变频供水设备(扬程30m)将水由井下消防洒水水池供至主立井井口即可。

根据井下大巷、401盘区巷道和403盘区巷道实际施工及调整情况对井下消防洒水管网敷设路径进行变更,井下消防洒水系统详见附图C1360G-845-1。

第六节矿井水害防治

矿井水患类型为顶板含水层水害。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河谷区潜水含水层、洛河组砂岩承压含水层以及侏罗系直罗组和延安组含水层对有影响的上部含水层主要白垩系洛河组、侏罗系直罗组和延安组含水层。侏罗系延安组含水层及直罗组含水层是直接充水含水层,其富水性弱,裂隙不甚发育,水量小,易于疏干,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小。而白垩系洛河组砂岩含水层是间接充水含水层,其富水性中等,对回采工作面。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矿井最大涌水量735m3/h,副立井井口轨面标高+869.85m,抗灾排水泵房底板标高+263.50m,排水垂高606.35m,排水距离约2000m。

抗灾排水系统潜水泵设置在401盘区水泵房附近的抗灾水泵房内,排水管路沿401盘区辅助运输巷、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和副立井井筒敷设。抗灾排水泵房内安装2台BQ550-688/18-1600/W-S型矿用潜水泵,水泵配套电动机功率为1600kW,电压10kV,同步转速1500r/min,2台水泵同时工作。

抗灾排水管路为Φ325×15(8)mm无缝钢管,沿401盘区辅助运输巷、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和副立井井筒敷设2趟。

(二)变更内容

鉴于抗灾排水泵房已施工完毕,本设计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将抗灾排水泵房由401盘区巷最低处变更至中央大巷中部附近(位于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与中央二号回风大巷联络巷内)。

抗灾排水设备校核

矿井最大涌水量735m3/h,副立井井口轨面标高+869.85m,抗灾排水泵房底板标高+272.893m,排水垂高596.957m,排水距离约2000m。

根据矿井涌水量、排水垂高和排水距离等条件,矿井抗灾排水系统水泵仍选用BQ550-688/18-1600/W-S型矿用潜水泵2台,2台水泵同时工作,每台水泵配套隔爆潜水电动机功率1600kW,电压10kV,同步转速1500r/min。

排水系统特性曲线方程:

排水管路运行初期:Hc=(603+0.00015662Q2)×9.80665kPa

排水管路淤积后:Hy=(603+0.00026625Q2)×9.80665kPa

依据选用潜水泵特性曲线和排水系统特性曲线,确定水泵工况如下,水泵工况点参数详见表7-1抗灾排水系统水泵运行工况点参数表。

排水泵工作状况特性曲线图见图4-6-1。

表4-6-1抗灾排水系统运行工况点参数表

参数

管路状况 流量

Q(m3/h) 扬程

H(kPa) 效率

η(%) 计算轴功率

P(kW) 管路运行初期 601.1 6468.5 80.2 1373.6 管路淤积后 560.8 6734.2 80.5 1329.2

图4-6-1抗灾排水系统工作状况特性曲线图

管路运行初期水泵工况参数计算水泵轴功率为1373.6kW,计算电动机容量为1511.0kW;管路淤积后水泵工况参数计算水泵轴功率为1329.2kW,计算电动机容量为1462.1kW,每台水泵配套的1600kW隔爆潜水电动机功率符合要求。

选用的BQ550-688/18-1600/W-S型矿用潜水泵,抢险时2台同时运行,管路运行初期排水能力为2×601.1=1202.2m3/h,管路淤积后排水能力为2×560.8=1121.6m3/h,均大于735m3/h,排水能力满足矿井变更后要求。

泵房按2台水泵2趟排水管路布置,泵房硐室长43m,宽7.5m,墙高2.5m。水泵采用斜卧式布置,水泵出口设防水型微阻缓闭止回阀防止水锤发生。

泵房配水井设PZI—1000型配水闸阀2个,配水闸阀直径DN1000。为便于设备安装和检修,泵房内设置2台SC型手动单轨小车芦和WA型环链手拉葫芦,起重重量16t,起重高度10m。

抗灾排水管路校核

抗灾排水管路选用Ф325无缝钢管,沿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和副立井井筒敷设2趟。由于排水垂高较大,管路压力变化较大,故分段计算管路壁厚。标高+569.85m以上排水管路按2.5MPa压力计算管路壁厚为6.56mm,选用Ф325×8无缝钢管;标高+569.85m以下排水管路按6.4MPa压力计算壁厚为14.3mm,选用Ф325×15无缝钢管。排水管路沿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和副立井井筒敷设2趟,2趟同时工作。

抗灾排水管路采用法兰盘联接,抗灾排水管路及附件均进行防腐处理。

校核结论

由上述校核可知,变更后排水设备满足矿井抗灾排水需要。

二、探放水原则

(一)原设计

1.在接近水淹区(或情况不明井巷)、老空区、含水层、导水断层、可能与河流等水体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应加强探水工作。

2.打开水体隔离煤柱前要作好探水工作。

3.接近断层、陷落柱、未封闭又可能突水的钻孔时应加强探水。

4.在采动影响范围内有承压水等又存在隔水岩柱厚度不清,在接近水文复杂地段又情况不明时,要加强探水。

5.在采、掘工程接近其它可能突水段时要加强探水。

6.必须坚持做到“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7.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小断层导水性的探查工作,必要时应及时注浆预防突水。

(二)变更内容

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相关规定,设计对探放水原则进行如下变更:

接近水淹或者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者相邻煤矿时,应做好相应的探放水工作。

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或者导水陷落柱时,应做好相应的探放水工作。

3.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应做好相应的探放水工作。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导水通道时,应做好相应的探放水工作。

5.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应做好相应的探放水工作。

6.接近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区域时,应做好相应的探放水工作。

7.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时,应做好相应的探放水工作。

8.接近其他可能突水的地区时,应做好相应的探放水工作。

9.坚持做到“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10.为防止发生透水事故,巷道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细则》要求,配备满足探放水工作需要的探放水钻机,开展相应的探放水工作,减轻水害威胁。”

矿井热害防治

本井田平均地温梯度为3.76℃/100m,其中非煤系地层平均为1.93℃/100m,煤系地层平均为5.24℃/100m。井田西北部及中东部沿属二级热害区,其他大部属于一级热害区。井田南部边缘属于地温正常区。原设计对矿井热害主要采取加强通风、煤层注水、机械制冷以及加强个体防等方面措施。本设计主要根据井下开采布局调整对机械制冷部分进行校核。

一、原设计

原批复设计采用移动式机械制冷系统,全矿井冷负荷3530kW,配冷量4236kW,选择9台移动式局部降温机组,单台制冷量为500kW;配套布置10台回冷机,单台换热量为600kW。其中,401101回采工作面设置3台,综掘工作面设置2台,401102回采工作面、掘锚工作面、炮掘工作面、401盘区变电所分别各设置1台。回冷机分别布置在401盘区一号回风巷和二号回风巷,各布置5台。

二、变更设计

本次变更根据井下开采布置调整对矿井制冷设备进行校核。

1.冷负荷

根据矿井风温预测结果,矿井各时期有关温控区的空调冷负荷如表4-7-1所示。

表4-7-1矿井各时期有关温控区空调冷负荷结果

生产

时期 降温地点 风量

(m3/s) 制冷量

(kW) 备注 矿井移交投产时 401102回采工作面 36 1200 401103预抽瓦斯工作面 25 430 综掘工作面(3个) 15╳3 450╳3 炮掘工作面 10 250 401盘区变电所 13 200 403盘区变电所 13 200 合计 3630 矿井投产后第

十六年 401107回采工作面 36 1260 403113预抽瓦斯工作面 25 450 综掘工作面(3个) 15╳3 480╳3 炮掘工作面 10 260 401盘区变电所 10 200 403盘区变电所 10 200 合计 3810 2.矿井机械制冷降温系统及设备校核

(1)矿井机械制冷降温系统

制冷系统采用移动式局部降温机组,降温设备由制冷降温系统和水冷却系统两个基本要素组成。

制冷降温系统:制冷剂通过蒸发器蒸发吸收热量,将通过蒸发器的空气从32℃降至22℃,并由局部通风机通过风筒将冷风送到工作面,降低工作的温度。压缩机将在蒸发器中蒸发的制冷剂抽回到压缩机,并将其压缩为高压高温气体,排放进冷凝器冷凝为液体,经过热力膨胀阀降压,送至蒸发器再次蒸发,完成整个制冷系统循环。

冷却水系统:制冷剂经压缩机排到冷凝器液化,需要放出热量,该热量传递给冷却水,使冷却水由25℃升至40℃,被加热的冷却水送至安装在回风巷内的回冷机,冷却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回冷器,分流到螺旋铜管。冷却水流经螺旋铜管将它的热量通过铜管传递给回冷器中流动的井下空气,完成冷却水系统循环。

移动式局部降温机组安装于各生产巷道内,靠近工作面布置,根据生产进度移动降温机组的安装位置;冷却水系统中回冷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在回风巷内。

井下冷却水管网布置型式采用枝状管网,管道材料均采用无缝钢管。冷却水管道均作保冷,选用硬质聚氨酯保冷材料,外保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管道连接采用焊接或管箍连接,为便于安装和后撤,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道中安装的冷却水管道,每隔180m设置一个关断阀门,以便于移动式局部降温机组后撤。

(2)设备校核

制冷设备配冷量的计算

Q0=1.2Qx

Qx=Qc+Qj+Qd+Qs

式中:

Q0——制冷设备配冷量

Qx——矿井制冷降温所需冷量

Qc——实施降温的采煤工作面总需冷量

Qj——实施降温的掘进工作面总需冷量

Qd——实施降温的机电硐室总需冷量

Qs——降温系统总冷量损失

根据矿井投产时冷负荷计算结果带入上式计算配冷量如下:

Qx=1200+430+450×3+250+200+200=3630kW

Q0=4356kW

根据计算配冷量(4356kW)以及井下各工作面热害情况,原设计选用的9台移动式局部降温机组,单台制冷量为500kW,可以满足用冷需求;原设计布置10台回冷机,单台换热量为600kW,满足降温机组散热需求。

根据井下各工作面热害情况,采用梯级供冷方式,即在靠近回采工作面附近进风巷侧及掘进巷道进风流局扇进风侧重新布置移动式局部降温机组,401102回采工作面设置3台,综掘工作面设置3台,401103预抽瓦斯工作面、炮掘工作面、401盘区变电所分别各设置1台。回冷机分别布置在盘区回风巷,共布置10台。

当403盘区投产时,在403盘区变电所增加1台制冷量为500kW机组,其他采、掘降温机组配置不变。

第八节矿井冲击地压及顶板灾害防治

一、顶、底板灾害防治及装备

原设计已对一般顶、底板灾害防治进行详细的论述,大部分防治措施同原设计,下面仅从工作面超前支护方面进行变更。

1.原设计

本矿井为冲击地压矿井,工作面两侧安全出口超前支护距离为60m,采用超前液压支架并配合单体支柱支护顶板。超前支护段型号分别设ZFDC11600/18.5/36型超前支护液压支架和ZYDC5150/20.5/36型超前支护液压支架各一组。余下的30m段采用单体液压支柱(LDW35)配工字钢梁(20号工字钢)支护。

2.变更内容

为增大工作阻力、预防压死支架,工作面端头选用了ZTZ26000/25/38型支架,工作面回风巷超前支护选用40架ZQL2×3200/19/38型防冲液压支架,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超前支护选用6架ZTC29870/25/38A型超前液压支架,余下超前支护段采用DW38-250/110型单体支柱配合DJA1200型铰接梁进行支护。工作面两侧超前支护距离均不小于120m。

二、冲击地压防治

根据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3月提交的《孟村矿井4号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报告,401、402、403、404盘区和中央大巷均具有强冲击危险性,405盘区具有中等冲击危险性;本矿井4号煤层总体上具有强冲击危险性。

目前矿井开采的401盘区冲击危险区域划分如图4-8-1所示。



(注:红色区为强冲击危险区,其余为中等冲击危险区。)

图4-8-1401盘区冲击危险区域划分图

在划分图中,着色区域均为强冲击危险区域,其余区域为中等冲击危险区域。孟村矿井401盘区范围内由于发育有B2背斜、X1向斜及DF29、F1断层且三条构造紧紧相邻,导致该构造区域冲击危险指数居于高位,为强冲击危险区域;而盘区北侧则发育有贯穿401、403和405盘区的X3向斜和东西走向的DF25断层,故而其影响范围内冲击危险指数也较高,呈现为强冲击危险等级;此外,由于401盘区主采4号煤层的冲击倾向性和高埋深等全局性的因素影响,盘区其余区域均为中等冲击危险区域。

原设计已从开拓开采、冲击地压监测、钻孔卸压、解危、效果检验以及防冲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述。本次变更主要从盘区划分、工作面接续顺序、巷道支护三方面进行变更,并补充煤层巷道掘进及工作面回采期间过断层安全措施,本次变更未涉及部分执行原设计。

(一)开拓开采方面措施

1.盘区划分

见前述盘区划分变更内容。

2.工作面接续顺序

见前述工作面接续变更内容。

3.工作面推进速度

本次变更将401102工作面作为移交验收面,401102、401103回采工作面为顺序接替,考虑到冲击地压、防灭火、瓦斯等灾害的防治,考虑两个工作面推进速度为4m/d(年推进度为1122m),年产量约3.00-3.3Mt/a。当冉店风井建成投用后,届时,可实现401、403两个盘区内的工作面跳采,可适当提高工作面推进速度,保证矿井设计的生产能力。

盘区巷道层位

本次变更为防止煤层巷道发生大规模冲击从而堵塞盘区逃生通道,保证盘区巷道畅通,设计将接续的各盘区带式输送机巷和盘区一号回风巷调至煤层顶板岩石中(巷道底板距煤层顶界15m~20m),以保证盘区有两条巷道(一条进风和一条回风巷)为岩石巷道。盘区辅助运输巷和盘区二号回风巷仍布置于4号煤层中。同时,还必须加强已有井巷实时监测工作,每年须对已有煤层巷道进行安全平评估,评估安全后方可继续使用。

403盘区设单独安全通道

在冉店回风立井投用前,在401盘区内进行生产,403盘区则处于掘进准备阶段,由于五条中央大巷均为煤层巷道,且在中央大巷过DF29断层处频繁发生动压显现。为防止中央大巷发生冲击后,满足403盘区人员逃生的需要,设计沿401盘区北边界布置一条由403盘区至401盘区巷安全通道,实现403盘区双逃生通道。

该通道已避开强冲击危险区,初期仅服务401102、401103工作面回采期间,服务时间约3a时间。3a后,即当冉店风井形成后,将该通道进行临时密闭。当回采401108工作面时,经论证安全后,可启封并兼做401108工作面回风巷道使用。

403盘区安全通道为煤层巷道,矩形断面布置,锚网喷+锚索支护,巷道净宽5.4m,高3.5m,净积18.9m2,喷射混凝土厚120mm,铺底厚200mm混凝土。巷道掘进期间应对迎头、巷帮、底板采用大孔径钻孔进行卸压。巷道服务期间应定期对巷道变形、位移量进行监测,并定期进行安全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论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安全通道使用安全和畅通。

6.巷道支护

(1)原设计

各中央大巷和盘区巷采用锚网喷+锚索支护,各工作面巷道和开切眼采用锚网索支护。其中,锚杆类型为钢筋树脂锚杆,锚杆材料为左旋螺纹(无纵筋)中等强度锚杆(BHRB335,极限荷载≥180kN,延伸率≥17%),规格为直径×长度≥φ20×2300mm,间排距≤800×800mm,端头锚固,钢托盘规格≥150×150×12mm,底角锚杆俯角为15°~30°,锚杆露出锚杆盘外部长度≤50mm,锚固力≥50kN,锚孔直径≤30mm;每根锚杆使用1支MSK23/35型和3支MSZ23/35型树脂药卷。金属网采用φ6mm圆钢焊制,网片规格自定,网孔100×100mm,搭接长度≥100mm。

锚索采用钢绞线制作(延伸率≥7%),规格(1×19结构)为直径×长度≥Φ17.8×7500mm,托盘采用150×150×15mm的蝶形钢板,端头锚固,锚固长度≥2500mm,间排距≤1600~2400mm(顶板使用锚索,必要时使用锚索梁,墙体可根据围岩稳定情况确定是否使用锚索),与锚杆成插花布置,锚索预紧力要求≥100kN,锚固力≥200kN,锚孔直径≤30mm。每根锚索使用2支MSK23/35型和4支MSZ23/35型树脂药卷。

(2)变更内容

井下各类巷道的支护形式不变,支护参数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通知》(煤安监技装〔2019〕21号)的有关要求,并结合矿井实际优化后的支护现状进行变更。

锚杆类型为钢筋树脂锚杆,锚杆材料为左旋螺纹(无纵筋)中等强度锚杆(BHRB500,极限荷载≥180kN,延伸率≥17%,屈服强度500Mpa),规格为直径×长度≥φ22×2500mm,间排距≤700×700mm,端头锚固,钢托盘规格≥150×150×12mm,底角锚杆俯角为15°~30°,锚杆露出锚杆盘外部长度≤50mm,锚固力≥50kN,锚孔直径≤30mm;每根锚杆使用1支MSK23/35型和3支MSZ23/35型树脂药卷。金属网采用φ6mm圆钢编制,网片规格自定,网孔100×100mm,搭接长度≥100mm。

锚索采用钢绞线制作(延伸率≥5%),规格(1×19结构)为直径×长度≥Φ21.8×7100mm,托盘采用300×300×16mm的蝶形钢板,端头锚固,锚固长度≥2500mm,间排距≤1200×1400mm,与锚杆成插花布置,锚索预紧力要求≥100kN,锚固力≥200kN。每根锚索使用2支MSK23/35型和4支MSZ23/35型树脂药卷。

过断层或破碎地段,可增加U型棚加强支护棚间距≤800mm。

掘进工作面过断层防冲措施

由于断层构造区具有较高的构造应力,巷道掘进期间主要以静载应力为主,回采工作面的推采易使煤体集中动载荷与静载荷叠加至冲击临界值,从而诱发冲击地压,因此应予以重视。本次变更就掘进工作面过断层补充如下安全措施:

1.加强冲击危险区冲击地压评价工作

应对断层附近煤层巷道掘进区域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合理确定施工方案和解危措施。

2.采取卸压措施

坚持“预测预报、逢掘必卸、不卸不掘、强支强卸”的冲击地压防治原则。4号煤采用分层综采放顶煤开采,移交时401盘区巷以及各工作面巷道均布置于煤层中,均留设有较厚底煤,在巷道施工过程中,尤其是接近断层附近时,应加大综合卸压力度,对掘进巷道迎头、帮部及底板采取施工大孔径预卸孔进行卸压。

具体措施详见原批复的初步设计,本次变更不再赘述。

3.加强断层破碎带的超前探查

采用卸压钻孔和专用钻孔对掘进区域前方断层破碎带的空间分布情况和范围进行探查。

4.加强支护

揭露断层前后40m范围内的巷道均应加强支护,临时支护采用管棚超前支护,短掘短支的施工方式,掘进一排支护一排,严禁空帮空顶作业。随后采用锚网索(喷)配合29U型棚支护形式加强支护。在常规的锚网(喷)+锚索的支护基础上,适当加大高强锚杆锚索的支护密度。锚杆采用Φ22×2500mm杆体,屈服强度不低于500Ma;支护间排距≤700mm×700mm,菱形布置,采用全长锚固;锚索采用Φ21.8×7100m钢绞线,间排距≤1200×1400mm,矩形布置,U型棚采用29kg/m的U型钢制作成的可缩性棚式支架进行顶板位移监测,防止冲击地压与巷道冒顶复合灾害事故发生。



8.效果检验

解危措施实施后,应采用微震法、钻屑法等进行效果检验。对未能有效解除冲击危险的,必须重新实施解危,直至确认危险解除后方可恢复正常掘进作业。

(三)回采工作面过断层措施

根据《401101工作面回采期间冲击危险性评价》报告及现有的资料显示,矿井首采401101工作面及401102工作面冲击地压主导因素为采掘扰动、断层活化和褶曲,划定F1断层、B2背斜和X1向斜轴部前后200m为强冲击危险区域,其他区域为中等或弱冲击危险。如图4-8-2所示。

断层附近顶板整体较破碎,容易发生片帮冒顶或冲击地压等灾害,影响回采安全。。酥散重新固化为一个整体,改善围岩的物理性能提高煤体整体的承载力,增强煤体抗压强度,。



(2)注浆工艺

①注浆泵型号:BW320型泥浆泵,流量66-320L/min,最大压力8MPa,外形尺寸1280×855×750mm,整机重量1000kg。

②注浆材料

注浆材料选用P.O42.5水泥,水灰比为1:2。当出现钻孔跑浆的情况下,使用水玻璃、水泥浆进行双液浆封堵。双液浆按照水:水泥:水玻璃(1:0.6:1)的比例进行配比。

③注浆压力

采用先低后高的方式,先将压力控制在1-2MPa进行注浆,进浆速度变慢时逐步进行加压,控制最大注浆压力为3MPa,防止对煤体造成劈裂。根据注浆速度和漏浆情况,对注浆压力参数进行调节。

④注浆量

单孔注浆量与煤岩体发育和空隙连通性关系密切,理论上难以确定,需根据现场注浆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注浆原则上一般直至不进浆,或者达到终孔压力为止。

⑤注浆顺序

对钻孔进行编号,逐孔顺序注浆,1号孔钻孔完毕,立即进行注浆,1号孔注浆完毕后方可钻进2号孔,2号孔注浆完毕后方可钻进3号孔,依次循环。

⑥注浆工艺流程

钻孔至孔口管深度6m→安装孔口管、固管→封孔注浆→扫孔至设计深度→按照浆液配比进行制浆→开始注浆→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值停注。

⑦注浆结束标准

当注浆压力达到3MPa,并持续稳压,钻孔内不再进浆液,可停止注浆,确认注浆完成。

2.工作面巷道进行补强支护

工作面距断层80m时,在断层附近上下盘平巷中补增锚杆、锚索,破碎严重的地段应增设29U形棚支护,棚间距≤800mm;并对距离断层面50m范围内的两侧工作面巷道进行注浆,增强巷道围岩的整体强度。

3.加大超前支护强度和长度

在过断层阶段应加支护超前支护强度,超前支护段采用防冲支架+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支护,单体间排距应小于等于1000mm。过断层期间工作面超前支护距离不得小于150m。

4.加强卸压工作

并在距离断面各50m的上下盘范围内多次实行大直径钻孔卸压,配合水利压裂对顶板进行卸压,钻孔直径153mm,间距1.4m,孔深30m。断层附近冲击危险必须解除后方可回采。

5.加强监测及预警

在此距离断层面两侧100m范围的工作面巷道安装应力监测设备,应力测站间距25m,共8个测站,每个测站安装2个应力计,安装深度分别为10m和15m,实施进行监测。并结合微震检测系统做好预警。

当工作面过断层后,若监测结果恢复常态,可撤除补救防冲措施,直至此时,认为已经安全通过断层开采。

6.合理控制推采速度

工作面开采至距断层60m时,回采速度由9刀m/d降低到4~5刀/d,并保持匀速推进;同时实施钻屑法检测措施和电磁辐射检测。

地面水平井分段压裂卸压措施

根据陕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2020年6月编制的《彬长矿区孟村煤矿地面水平井分段压裂防治冲击地压项目总体设计》,为增加煤层顶板坚硬岩层卸压效果,拟在401102综放工作面上方布置水平井对工作面上覆坚硬顶板实施区域弱化改造。

通过高压水对目标层(即坚硬顶板)进行预裂,形成贯穿裂缝,将工作面坚硬顶板进行断顶,同时利用高压水及裂隙对目标层及上下岩层进行弱化改造,进而弱化上覆岩层冲击地压倾向性,降低工作面回采期间坚硬顶板可能带来的冲击风险。

如图4-8-3所示,设计在401102工作面东、西侧各布置1口水平井(MC-01L、MC-02L),目标层位为安定组底部砂岩层,此外,在MC-01L井着陆点处对应的布置一个MC-102参数井。





图4-8-3水平井井位部署位置示意图





图4-8-4MC-01L水平井钻遇地层剖面图

MC-01L型水平井

井型为“L”型水平井,井位坐标X=3892073,Y=36491072,井口高+1062m。目的层位为安定组底部含砾砂岩层,设计总井深1597m;一开进尺220m,二开进尺607m,三开水平段进尺770m。完钻层位:安定组下段含砾砂岩层。一开井深220m,且进入稳定基岩不少于20m,下J55Φ339.7×10.92mm表层套管;二开井深827m,目标层安定组下段含砾砂岩层,下J55Φ244.5×8.94mm套管;三开井深1597m,下P110Φ139.7×7.72mm套管完钻。

2.MC-02L型水平井

井型为“L”型水平井,井位坐标X=3892073,Y=36493168,井口高+990m。目的层位为安定组底部含砾砂岩层,设计总总井深1683m;一开进尺170m,二开进尺623m,三开水平段进尺770m。完钻层位:安定组底部含砾砂岩层。一开井深170m,且进入稳定基岩不少于20m,下J55Φ339.7×10.92mm表层套管;二开井深793m,目的层安定组,下J55Φ244.5×8.94mm套管;三开井深1563m,下P110Φ139.7×7.72mm套管完钻。

3.MC-102参数井

为竖井,井位坐标X=3892054,Y=36492091,井口高+1026m。设计井深690m,目的层位为安定组、直罗组,完钻层位为进入延安组10m。一开井深205m,且进入稳定基岩不少于20m,下Φ180mm表层套管;二开井深690m,自安定组开始取芯钻进至进入延安组10m,进行取参测试作业,完井后使用水泥封至洛河组底部。

第九节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本部分主要根据井下开拓系统的调整情况对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相关内容进行变更。

一、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二)紧急避险设施设置

1.原设计

紧急避险设施采用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相结合的建设方式。设计在井底车场、盘区内设置永久避难硐室,采掘工作面采用临时避难硐室。

根据井下采掘工作面布置以及人员分布情况,设计在副立井井底附近布置一号永久避难硐室,以满足井底以及中央大巷附近的工作人员紧急避险需求,硐室按100人设计。在401盘区巷道中部布置二号永久避难硐室,规模100人,该硐室主要服务于401盘区内工作人员以及该盘区内可能出现的其他零散人员。设计在各采掘工作面分别设临时避难硐室。随着采掘工作面向前推进,始终保证距采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设有临时避难硐室。根据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推进长度以及采掘面分布情况,设计矿井移交时在井下共设置9个临时避难硐室。

其中401101工作面设置6个临时避难硐室,初期装备2个,回采工作面每班实际出勤人数人。



综上所述,本矿井井下共设置2个永久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共可容纳360人,而本矿井井下最大班人数为185人,因此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可满足井下所有人员避险需求。

根据开拓部署,本矿井中后期开拓延伸距离较长,井下各采掘工作面作人员依靠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无法安全升井;根据矿井采区接续情况,设计在本矿井开采中后期依次在每个盘区布置1个永久避难硐室,服务于相应采区,各采掘工作面设置临时避难硐室。

变更内容

本矿井(三)避灾(逃生)路线

1.安全出口设置及保护措施

矿井移交时共布置有两个安全出口,即副立井、回风立井。两条井筒都设有梯子间,便于灾变时人员逃生。

2.井下避灾线路

本设计根据井下开拓系统调整情况对矿井矿井移交时各类灾害避灾路线进行如下变更:

(1)水灾事故发生时

401盘区避灾线路:401盘区采、掘面工作面。

掘面掘面。

①正常通风时

401盘区避灾线路:401盘区采、掘面工作面。

掘面掘面。

反风时

采、掘面工作面。

掘面。

路线

采、掘面工作面。

掘面掘面。撤至路线

采、掘面。

其他零散人员避难硐室。变更内容

矿井设置压风自救系统,满足在灾变期间能够向所有作业地点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压风自救系统由地面空气压缩机站、压缩空气管路、阀门、压风自救装置等组成。

压缩空气设备校核

计入压缩空气输送管路漏气损失对压缩空压机耗气量增加等因素后,计算井下人员自救压缩空气需要量:

Q=1.2×1.2×1.09118×185×0.3=87.2m3/min

式中:1.2为管道漏风系数;1.2为富裕系数;1.09118为海拔修改正系数;185为最大班下井人数;0.3为每人每分钟压风自救供气量。

计算井下人员自救压缩空气需要量79.3m/min3<2×70.5=141m/min3,原设计所选压缩空气设备2台工作时,即可满足变更后井下人员自救需要。

(2)压缩空气管路

压缩空气主干管选用φ377×9(mm)无缝钢管,沿副立井、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和403盘区辅助运输巷敷设一趟;压缩空气次干管选用φ219×6(mm)无缝钢管,沿401盘区辅助运输巷敷设一趟;压缩空气支管1选用φ159×4.5(mm)无缝钢管,沿各掘进工作面巷道敷设一趟;压缩空气支管2选用φ108×4(mm)无缝钢管,沿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中央一号、二号回风大巷,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巷、401盘区一号、二号回风巷、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403盘区一号、二号回风巷、综采工作面巷道和井下所有避灾线路各敷设一趟。

所有压缩空气管路每隔200m设置一处供气阀门,阀门安装高度应控制在1.5m,附近地面平整、宽阔,水沟盖板齐全。

压风自救系统设置专用管路,向井下永久避难硐室供送压缩空气。由副立井井底油水分离器处分设一趟Ф219×6mm无缝钢管专用管路沿井底车场巷道敷设至一、二号永久避难硐室,向井下永久避难硐室供送压缩空气,管路全程采用底板埋设保护措施。

压缩空气管路接入临时避难硐室及压风自救装置,进入临时避难硐室前20m管路采用底板埋设保护措施。在水平及采区巷道最高处敷设有压风管路,并设置供气阀门。

压缩空气管路应敷设牢固平直,在跨越巷道等其它复杂巷道处,采取锚杆吊挂等加固措施,防止灾变破坏。

压缩空气管路及管件进行防腐处理,地面管路埋地敷设,井筒采用套管焊接连接;井下管路采用法兰连接。

在副立井井口附近、井下压缩空气管道的最低处各设置一个油水分离器。

井下压缩空气管路系统见附图:井下压缩空气管路系统图[图号C1360G-217-1]。

压风自救装置

本矿井井下采掘工作面设有压风自救装置,设计选用ZYJ(A)型压风自救装置,每套压风自救装置可供6人同时使用,适用气源压力0.3~0.7MPa,呼吸器调节压力范围0.05~0.1MPa,单个呼吸器供气量范围30~110L/min,手动调节操作,自吸过滤式口罩,噪声<85dB(A)。

矿井移交生产时,按照井下人员分布情况,井下共设置26组ZYJ(A)型压风自救装置。矿井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地点及数量见表4-9-1。

4.压风自救装置设置要求

(1)压风自救装置符合《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的要求,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2)压风自救装置具有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3)压风自救装置操作简单、快捷、可靠。避灾人员在使用压风自救装置时,感到舒适、无刺痛和压迫感。(4)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采掘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道上,设置在宽敞、支护良好、水沟盖板齐全、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5米以上,管路敷设高度应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三、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除以下内容作出变更外,未涉及的部分均与原初步设计相同。

(一)原设计

表4-9-1矿井压风自救装置安设地点及数量

安地点 自救数量,距m 4(24个) 401102综放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距m 4(24个)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炮掘工作面,距m 2(12个) 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综掘工作面,距m 3(18个) 403盘区辅助运输巷综掘工作面,距m 3(18个) 401104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综掘工作面,距m 3(18个)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有人作业点 1(6个)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有人作业点 1(6个) 401盘区一号回风巷有人作业点 1(6个) 401盘区二号回风巷有人作业点 1(6个) 403盘区一号回风巷有人作业点 1(6个) 403盘区二号回风巷有人作业点 1(6个) 爆破地点 1(6个) 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位置 1(6个) 注:矿井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其它井下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位置、回风巷有人作业处等地点增设压风自救装置。 根据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要求,井下设有永久及临时避难硐室,可供330人的紧急避险需求。经计算,其总避难用水量为3.3m3/d。供水施救系统(供水阀门)初步确定安装的地点、数量见表4-9-2。救生用水管道每隔180m在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安装DN20供水阀门。

(二)变更内容

根据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要求,井下增设三号永久避难硐室,可供330人的紧急避险需求。经计算,其总避难用水量不变,为3.3m3/d。供水施救系统(供水阀门)初步确定安装的地点、数量见表4-9-3。

救生用水管道每隔200m在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安装DN20供水阀门。

表4-9-2供水施救系统(供水阀门)安装地点

序号 安装地点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井下主变电所、水泵房 套 8 每处2套 2 永久避难硐室 套 8 每处4套 3 综采工作面 套 42 采掘工作面每隔180m安装一组 4 四条水平大巷 套 52 水平大巷每隔180m安装一组 5 掘进工作面 套 16 每个掘进工作面4套 6 临时避难硐室 套 18 每个临时避难硐室2套 7 其它 套 19 8 合计 套 163 备注:安装供水施救系统供水阀门共计163套,安装地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安装数目。

表4-9-3供水施救系统(供水阀门)安装地点

序号 安装地点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井下主变电所、水泵房 套 8 每处2套 2 永久避难硐室 套 12 每处4套 3 综采工作面 套 48 采掘工作面每隔200m安装一组 4 水平大巷 套 156 水平大巷每隔200m安装一组 5 掘进工作面 套 16 每个掘进工作面4套 6 临时避难硐室 套 4 每个临时避难硐室2套 7 其它 套 20 8 合计 套 264 备注:安装供水施救系统供水阀门共计306套,安装地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安装数目。

根据井下大巷、401盘区巷道和403盘区巷道实际施工及调整情况对井下供水施救管网敷设路径进行变更,井下供水施救系统详见附图C1360G-845-2。

四、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一)原设计

孟村矿井为高瓦斯矿井,原设计设置一套KJ90NB型矿井安全监控系统。KJ90-F16型监控分站,其中包括5台临时避难硐室监控分站;地面共设2台KJ90-F16型监控分站。另备用6台,故全矿井监控分站总计40台。

分别在一号和二号永久避难硐室内设置3台监控分站,每个永久避难硐室设置监测甲烷CH4传感器3台、氧气O2传感器5台、一氧化碳CO传感器5台、二氧化碳CO2传感器3台、温度T传感器1台、湿度SD传感器1台。并实时监控。

联络巷式临时避难硐室(2个)内设置安全监控分站1台,每个临时避难硐室设置监测甲烷CH4传感器3台、氧气O2传感器3台、一氧化碳CO传感器3台、二氧化碳CO2传感器3台(硐室内各1台、每个出口各1台)。并实时监控。

壁龛式临时避难硐室(3个)内设置安全监控分站1台,环境检测传感器为甲烷CH4传感器2台、氧气O2传感器2台、一氧化碳CO传感器2台、二氧化碳CO2传感器2台(硐室内各1台、硐室外各1台)。并实时监控。

(二)变更内容

为了满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1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煤安监函〔2016〕5号)文件的要求,本次变更设计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变更为设置一套KJ90X型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矿井生产安全监测系统由地面中心站、核心环网交换机、井下隔爆型环网交换机、监测分站、各类传感器、监控软件等组成。

根据《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1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煤安监函〔2016〕5号)文件的要求,系统主干网应采用工业以太网。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KJ90-F16(C)型监控分站,其中包括8台临时避难硐室监控分站;地面共设2台KJ90-F16(C)型监控分站。另备用8台,故全矿井监控分站总计42台。

分别在一号和二号永久避难硐室内设置2台监控分站,每个永久避难硐室设置监测甲烷CH4传感器3台、氧气O2传感器5台、一氧化碳CO传感器5台、二氧化碳CO2传感器3台、温度T传感器1台、湿度SD传感器1台。并实时监控。

壁龛式临时避难硐室(8个)内设置安全监控分站1台,环境检测传感器为甲烷CH4传感器2台、氧气O2传感器2台、一氧化碳CO传感器2台、二氧化碳CO2传感器2台(硐室内各1台、硐室外各1台)。并实时监控。

五、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一)原设计情况

原设计设置一套KJ69J型矿用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系统共设11个监测分站,其中地面设2个监测分站,井下设9个监测分站,每个监测分站由6~8个读卡器,共70个读卡器,以及本安电源组成。根据全矿井下在籍职工人数(973人)以及管理人员人数(81人)等因素,并考虑备用量,配置1400个本安型识别卡。

分别在一号和二号永久避难硐室设置3台读卡器,每个避难硐室出口外各设置1台,避难硐室生存室内设1台。

联络巷式临时避难硐室(2个)设置3台读卡器(硐室内1台,每个出口外各1台);壁龛式临时避难硐室(3个)设置2台读卡器(硐室内外各1台);满足对出入临时避难硐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二)变更内容

本次变更设计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型号变更为KJ602型,系统由地面设备和井下设备两部分组成。地面设备主要由双机热备服务器、千兆交换机、客户端工控机等组成。井下设备主要由本安型精确定位基站、区域定位分站、本安型识别卡、矿用隔爆兼本安电源、分线盒等组成。

本次变更矿井选用一套KJ602型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基于TOF测距算法的精确定位技术,精确定位能将井下动目标准确定位到具体位置,能直观展现井下动目标的确切位置;能满足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和无轨胶轮车等动目标的测速测距要求。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在矿生产调度中心,地面中心站设置监控主机2台(一用一备)(配22寸LCD彩色液晶显示器2台)、系统软件1套。系统监控主机24小时不间断运行。系统供电电源引自调度中心在线式UPS不间断电源,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运行可靠。系统数据存储时长不小于3个月。井下矿用无线通信基站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电源板、传输板、主板;主板上含人员精确定位模块、WIFI模块、4G模块;传输板上具有以太网模块、CAN模块、I/O模块。井下矿用无线通信基站具有综合分站功能,包括无线通信基站功能、综合分站功能、人员定位分站功能、胶轮车定位功能等。系统传输方式采用工业以太环网,井下无线基站就近接入工业环网交换机。分别在一号和二号永久避难硐室设置3台读卡分站,两个出口外各设1台,生存室内设1台;满足对出入永久避难硐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测。系统传输方式采用工业以太环网+光缆,井下无线基站就近接入工业环网交换机。在壁龛式临时避难硐室(8个)设置2台读卡分站(硐室内1台,硐室外1台)。

六、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一)原设计

原设计主要包括井下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安全广播系统。

有线通信系统(调度通信)

系统设置KTJ113型调度机,容量400门电话容量,井下各调度电话、直通电话均接入本调度机。

地面:在主副井口房、孟村110kV变电站、各地面配电室、瓦斯抽放站、生活饮用水处理间、高位水池泵房、黄泥灌浆站、制氮站、通风机房、空压机房、3#开闭所、浴室灯房及任务交代室、制冷站、水源热泵房、主副立井提升机房、井下水处理站、材料库及消防材料库、机修车间设置调度电话。

在主副井口房、孟村110kV变电站、瓦斯抽放站、黄泥灌浆站、制氮站、通风机房、空压机房、主副立井提升机房、抗灾排水泵配电室设置直通电话。

地面共设79部本安型矿用调度电话机和22部直通电话。

井下:在井下主排水泵房及主变电所、401盘区变电所及水泵房、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大巷胶带机头变电所、中央大巷胶带机变电所、井下各主要硐室以及401102综采工作面、井下各掘进工作面等重要场所设置调度电话。

在距掘进工作面30m~50m范围内、在距采煤工作面两端10m~20m范围内、在采掘工作面的巷道长度大于1000m时,在巷道中部各设置调度电话1部。

在井下调度等候室、主变电所及水泵房、抗灾水泵房、井下401盘区变电所、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及临时避难硐室、采掘工作面均设直通电话,以便与地面调度室直接通话。在副井井底——井口——提升机房之间;箕斗提升的装载点——卸载点——提升机房之间均设直通电话。与调度室直通的调度电话应实现摘机不拨号直接通话。

黄泥灌浆站与灌浆地点之间设直通电话。

无线通信系统

原设计矿井设置一套国内技术领先的矿用4G无线通信系统。系统可集中提供了CDMA、VoIP、WIFI、POTS等业务,突破传统PBX单一固定语音的模式,把无线引入矿山企业,为企业用户提供有线/无线/VOIP综合业务。

本系统在完成语音通信的同时,矿用基站的无线接入功能支持系统对视频、图像信号的无线传输。系统通过数字中继方式与煤矿调度交换机、行政交换机互联,实现手机与矿方现有的行政电话、井下生产调度电话互联互通、无缝衔接。

依照孟村矿井地面部分设计需求,需要覆盖办公楼、食堂、宿舍楼以及厂区,根据地面基站覆盖半径200m的设计原则,考虑部分话务量较高地区的话务疏导,地面部分通过10台地面基站完成覆盖。

井下由于多为狭长型通道,因此基本采用矿用本安型基站加定向天线方式进行覆盖。本设计井下部分设计覆盖的巷道长度约为22.8km,作业面1个,2个永久避难硐室,5个临时避难硐室。考虑到各作业面的人员集中、话务量较高,并以井下本安型基站覆盖范围600m为依据,井下共规划68台矿用本安型基站,其中备用8台。

井下安全广播系统

本设计矿井安全广播系统选用KXT23型矿井安全广播系统。

KXT23型矿用IP网络广播系统由网络广播控制主机(音频服务器)、KXT23.1型矿用IP网络广播终端、KXT22.2通信信号装置分机、电源和光缆等组成。

本系统采用通信光缆组网的方式,井下本安广播终端通过以太网口或光口,接入井下环网交换机,广播终端之间采用铠装光缆连接。系统采用阻抗匹配技术,解决抗干扰问题,相距在300到500m之间,本安广播分站电源采用隔爆兼本安电源,就近接入AC127V或660V电源,后备支持2小时。广播音箱布置应保证井下作业人员能够清晰听到应急指令。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八十五条有关规定。

井下共设86个隔爆兼本安型广播音箱,其中备用13台隔爆兼本安型广播音箱。

(二)变更内容

1.有线通信系统(调度通信)

有线通信系统调度交换机不变,容量不变;地面调度电话和直通电话不变。

井下:在井下主排水泵房及主变电所、401盘区变电所及水泵房、403盘区变电所、401盘区带式输送机大巷胶带机头变电所、中央大巷胶带机变电所、井下各主要硐室以及401102综采工作面、井下各掘进工作面等重要场所设置调度电话。

在距掘进工作面30m~50m范围内、在距采煤工作面两端10m~20m范围内、在采掘工作面的巷道长度大于1000m时,在巷道中部各设置调度电话1部。

在井下调度等候室、主变电所及水泵房、抗灾排水泵房、井下401盘区变电所及水泵房、403盘区变电所、井下2个永久避难硐室及8个临时避难硐室、采掘工作面均设直通电话,以便与地面调度室直接通话。在副井井底——井口——提升机房之间;箕斗提升的装载点——卸载点——提升机房之间均设直通电话。与调度室直通的调度电话应实现摘机不拨号直接通话。

黄泥灌浆站与灌浆地点之间设直通电话。

2.无线通信系统

本次变更矿井选用一套基于FDD-LTE技术的KT162型矿用4G无线通信系统,系统主要由核心语音交换机、触摸屏调度台、综合接入平台、地面基站、井下基站、综合调度交换机、综合网络控制器、统一网管、调度台以及终端手持机等组成。系统传输方式采用工业以太环网+光缆,井下无线基站就近接入工业环网交换机。系统配备工业级触摸屏调度台,实现调度、监控、管理等功能,同时,调度台后期可作为融合调度指挥系统的前端控制平台,实现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胶轮车定位、应急广播、数字音频摄像仪的融合一体化调度。矿用无线通信基站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无线通信基站功能、综合分站功能、人员定位分站功能、胶轮车定位功能等。井下防爆基站之间间距平均为600m;井下防爆基站电源输入电压等级为127V,基站的防爆供电电源采用一对一的供电方式,防爆电源就近引自井下弱电专用综保装置,防爆电源安装在基站位置附近。广播系统隔爆兼本安型广播音箱隔爆兼本安型广播音箱广播音箱隔爆兼本安型广播音箱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四章通风和安全











4—11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四章通风和安全



4—13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四章通风和安全



4―16



4―16



4―16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四章通风和安全





4―7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四章通风和安全



4―8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四章通风和安全





4―41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四章通风和安全



4―43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四章通风和安全





4―51

























献花(0)
+1
(本文系bcmcscb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