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道经济学简答题

 成成日志 2022-04-27

问:假如一个人卖了一线城市一套房,手握600w现金,选择回到老家十八线小县城,存银行定期利益4%,他能否从此过上躺平的生活?

  这道题很有意思,我发现身边大多数普通人定义的财务自由,跟这个模型差不多。姑且按这个模型计算一下,每年存款收入24万,相当于月入两万。以工薪阶层的视角衡量,貌似还可以。

  这种简单的数学计算不会出错,最大的遗漏在于忽略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八十年代初期,很流行万元户这个说法,哪家有一万元,比现在谁有小目标还神气,那时候商品价格也比较便宜。

  我是90后,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常有人推着自行车,卖冰棒,一般都是一毛,或者两毛的。现在20多年过去了,五毛钱的冰棒比较少了,大部分都是一块钱以上的。二十多年过去了,冰棒的价格,翻了五到十倍。

  如果不是专修经济学的,估计对通货膨胀的理解,仅限于钱不值钱了,实际的购买力没有那么多(货币贬值)。而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即货币供应多了。

   这些名词,都是宏观经济的东西。宏观经济的调控,在不知不觉影响我们的生活。

  打个比喻,通货膨胀就像一条鞭子,鞭策所有的人不得不努力。过去工资低,物价低。后来工资高了,物价也高,哪有机会躺平。

  在全国任何一个工地,涉及高空,或者技术型的工作,至少月入一万以上。

  另外, 比较重要的一点,从一线回到十八线,整个人生不知道降了多少个维度。为人父母的感受更深,在大城市意味着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成长环境。

  此时此刻不由想起,我写过关于财务自由的一篇文章,财务自由大概只是别人画给普通人的一张大饼。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向上永远没有止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