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露营装备品牌「HOMFUL」付文武:今年营收同比增长25%+,国内露营更多是为服务付费

 明亮公司 2022-04-27
作者:步摇

出品:明亮公司


疫情阻断出行,就地露营反而因此大火。

3月7日,携程与墨迹天气联合发布《春季出行趋势报告》。报告显示,近一周,携程站内露营产品搜索量环比涨幅逾80%;3-4月出行的露营产品预订量环比增长120%,其中亲子出游占比45%。其实早在去年露营就已经大热,2021年国庆期间,小红书上露营笔记同比增长了1116%。

「明亮公司」近期与露营装备品牌HOMFUL总经理助理付文武进行了一场访谈,他详解了露营国内发展的路径。2000年到2008年,国内一些户外代工品牌开始销售自身产品,国内也开始出现徒步露营活动,户外品牌涌现。到2020年疫情出现之后,露营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也被称为“露营元年”。

疫情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大家在封闭环境下,更加向往户外生活,露营开始火起来。疫情限制了出行,不能出国甚至不能出省,“所以只能在城市周边微旅行。”他说。最开始露营的用户是出国游的一群人,“但现在露营最大受众其实是普通家庭及中产家庭。”

在疫情的催化下,露营得以火爆,也带动了露营装备的发展。“今年基本能保持同比25%-30%的增长,整个市场还在向上。”付文武表示。

目前HOMFUL主要面向C端销售,淘系、京东和亚马逊等都有布局,同时HOMFUL也会从从线上、线下和私域流量去做无缝衔接,这样才能做到共享库存,价格能统一,服务也能标准化。

“在线下,我们计划是让每个营地都成为我们的线下店。”他表示。用户露营最开始接触的是营地,用户对露营体验好之后会再买装备,HOMFUL产品主要集中在棉布帐篷和桌椅,这些产品目前也是营地需求较大的产品。因此,HOMFUL想跟营地合作,由营地直接销售公司产品,并提供统一配送和售后,“这样更像是服务的形式。”

据他介绍,目前国内露营的人群主要有90/95后年轻人群、亲子家庭和公司团建。“家庭用户在露营中占比达到70%-80%,我们长期更看好家庭用户。”付文武表示。

在拓展策略上,目前东部城市已经比较普及,“未来会拓展到二三四线甚至是西部城市,同时会拓展营地资源以接触更多用户以及拓展青少年教育领域。”他说。

露营产品并非是易耗品,使用周期长也带来低复购率的问题。在看用户复购率时,HOMFUL主要看品牌推出新产品时,是否还是同一批用户购买,“用户复购的不是产品,复购的是我们的品牌。”

目前露营发展还在初级阶段,露营消费人群更多是在为自然环境和自己的感觉买单。露营营地的差异化较难做,营地最大的差异化来自于自然环境。

国外用户更成熟,更多预定营地,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完成,倾向于体验完整的露营过程,但国内用户则更喜欢“拎包入住”的露营,“国内更多需要的是服务,露营更多是在享受一种服务。”付文武表示,国外为营地付费,国内为服务和自然环境付费

对于露营的产业周期,目前大家并不确定。露营的大火也是意想不到的事情,从以往看,疫情之后确实迎来短暂暴增,但若疫情持续,经济受影响,露营也会受影响。“说到底,露营是一种潮流和生活方式,要有钱有闲,两者缺一不可。”他说。

目前露营的人均消费额范围较广,入门可能在几百元,但资深玩家也花费不菲。当下不过夜的露营是趋势,“不过夜是趋势但不会是主流,因为不过夜会向过夜转化。”他表示。

在露营人群的需求上,从一个家庭角度看,家庭中的爸爸需要找同性喝酒聊天,妈妈需要拍照和交流小孩教育,小孩则是在自然环境中比较开心,整体是放松愉悦的。据他介绍,消费者心态近几年也发生很大变化,前几年倾向于出门,现在更在于环境、品质,“甚至通过露营能否传达出生活喜好和品味。”

相对出国,露营是否是一种消费降级?付文武认为,露营不是消费降级,反倒是消费升级。以前旅游只是四处走走,但露营是一种沉浸式体验,“这反而是一种升级了,因为很多人是在为诗与远方买单。”

对于当下为何精致露营会占主流,他表示这是国内跟国外露营发展历程不同导致的。国外用户露营更多通过接触户外而缓慢发展出露营的,但国内更多是受疫情影响,突然加入露营中的,很多用户在没有形成风格的时候被别人影响了,所以更多是跟着精致的感觉走了。

而自然形成的露营用户,会从简单帐篷和装备开始购买,之后不断筛选物品形成自己的风格,“但现在很多用户更多是跟风,因为时间太紧迫了,用户还没想好就照搬风格了。”

这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用户进阶。入门露营用户在买了第一批装备之后发现不适合自己,之后会不断购买适合自己的产品,“国内是反向的,先接受精致露营,再去精简,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以下为访谈内容(有删节):

Q:明亮公司

A:付文武 HOMFUL总经理助理

付文武(来源:受访人提供)

公司主打家庭用户,同比增长25%-30%,露营是一种微旅行

Q:露营在国内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A:露营发展具有阶段性。2000年之前,国内很多品牌都是给国外做代工,那时候有国外露营产品流入到国内内销,最开始接触到这些产品的也是专业玩家,比如登山或徒步探险的这群人;2000-2018年,零售行业爆发式增长,国内很多户外代工品牌开始在国内销售自己品牌的产品,国内也出现一些徒步露营活动,很多户外品牌涌现,不断被市场消化。

到了2020年之后,疫情出现之后,其实是露营进入大众视野的第一年,很多人也称这年为露营元年。疫情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大家在封闭环境下,更加向往户外生活,露营开始火起来

Q:疫情对露营更具体的影响是什么?

A:最开始是出国的出不去了,开始露营,对国内露营起了引领作用,但现在看,露营最大的受众还是普通家庭以及中产家庭。疫情限制了很多人的出行,不能出国,甚至不能出省,就只能在城市周边有优质自然资源的地方做微“旅行”

Q:HOMFUL今年整体增长率多少?

A:今年基本上能保持同比25%-30%的增长,整个市场还在向上

Q:主要销售渠道是B端还是C端?

A:还是C端多,我们现在在淘系平台、京东和亚马逊都在做,线上是我们比较大的方向。从场景看,我们会从线上、线下和私域流量去做无缝衔接,这样才能做到共享库存,价格能统一,服务也能标准化。

在线下,我们后续有个计划是让每个营地都成为我们的一个线下店。露营用户在线下体验活动,可以直接在每个营地购买我们的装备,我们跟营地合作,由营地直接销售,我们统一配送和售后,这样更像是服务的形式,营地也需要这些服务去转换自己的客源。

Q:为什么要做私域流量?跟获客成本有关系吗?

A:品牌如果有一大批品牌追随者,客户粘性就会很强。我们的客户需要不断转化和维护,不然就不能算是自己的流量。露营的获客成本也会越来越高,现在更多还是要客户来选择,如果我们主动去找客户成本很高,粘性也不强。

Q:为什么要定义到家庭用户?

A:这也算是中国特色。目前国内参加露营的人主要有三类,一是90后95后年轻人群;二是亲子家庭;三是公司团建。长期看是家庭用户更多,家庭用户目前在露营中占比达到70%-80%,近期露营家庭订单量在激增,而且现在倡导减负,未来家长和孩子会有更多需求。

现在参加露营的家庭用户里孩子普遍处于小学阶段,这个阶段学业压力不大,年轻家长也越来越认可自然教育的理念,希望小孩子在这个阶段能开心。

Q:HOMFUL业务拓展逻辑是什么?

A:短期看,我们会去拓展新营地,东部城市目前普遍拓展比较好,我们会拓展到二三线和三四线城市甚至是西部一些城市。我们通过营地去接触更多用户以做品牌推广。此外,我们还会拓展到青少年教育领域

Q:露营中的女性用户占比多少?女性对露营活动的促进作用是什么?

A:女性占50%-60%左右。现在女性在家里的话语权相对高,女性消费者更多会为自己的感觉买单,会去追求高品质或者潮流,也会更追求露营活动的性价比,这也是露营品牌的重要发展动力

追求性价比意味着女性消费时会做各种对比,会促使更多好产品不断出现,行业会更加丰富。女性用户希望产品好看和使用方便,进而影响了户外活动的潮流,现在的露营更像是一个潮流活动

露营最终需有钱有闲,国内用户走先精致后精简的路线

Q:露营产品使用频率较低,如何定义露营的复购率?

A:单看产品,复购率可能都较低,因为很多用户都买了一些入门产品。我们看复购率主要看我们不断迭代装备或推出新产品时,是否还是同一批用户去购买,就看一个用户占有同一个品牌的装备数量,这就能证明用户是否对一个品牌进行了复购。

露营产品并非是易耗品,较难提高复购。对露营产品而言,复购率很难算,所以对品牌的期待也可以算作是复购率。用户复购的不是产品,复购的是我们的品牌

Q:露营产品的同质化率高吗?

A:这可能是个通病。露营需要的东西种类其实就那些,产品细微差别更多是服务和品质上的差别,用户更多选择信赖品牌,有品质保证是品牌的一个优势

Q:有一种说法是,相对于出国,露营更像是消费降级?

A:我们不认为它是消费降级,反倒可能是消费升级。因为现在参与露营的中产阶层其实在为情怀付费,以前旅游更多是简单地四处走走,但现在可能是一种升级,去参加露营活动是一种沉浸式体验。这反而是一种升级了,因为很多人是在为诗与远方买单

而且露营价位也是模糊的概念,用户甚至是在为自然环境买单,草坪可能都差不多,但可能有个池塘,营位费就贵了。到最后,用户其实是在为自己的感觉买单,对一个地方感觉好可能就会付更多钱。现在露营差异化很难做,最大差异化来源于自然环境,掌握一个很好的地理资源,可能露营就好做,环境一般可能在里面做很多改造产出也一般。

Q:国外露营的差异化也是靠自然环境产生吗?

A:国外其实已经比较成熟,更多是自己去体验整个露营过程,营地都是成熟的,甚至更多是房车营地,甚至有可能是开个房车出去旅行,通过平台预定的营地没有服务,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完成,国外用户更倾向于体验完整过程的露营

但国内更多需要的是服务,营地需要给用户安排好所有配套,露营更多是在享受一种服务,国内更喜欢“拎包入住”的露营。

国外是为营地付费,国内更多是为服务付费,再加上自然环境的溢价。而且现在做营地或者做露营的很多此前都是做民宿的,它也是一种市场转变的体现。疫情让很多民宿不能营业,营地相比民宿投入更低,于是很多都转成了营地。

露营和民宿的一些固定支出基本相同,露营更多的投入是帐篷天幕,一些入门级营地投入可能几万块,比较精致的营地可能需要约100万元左右。

Q:你们会跟营地合作吗?怎么合作?

A:我们跟营地合作比较多,营地需求目前是个大需求。很多用户初次露营都是先去体验,体验好之后再买装备,所以我们基本上会跟营地去合作,我们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棉布类帐篷和桌椅类,这些产品我们有优势且营地较缺乏,营地会采购我们的装备,再进行一些深度品牌联名活动。

Q:露营在国内的产业周期预计会多长?

A:现在很难预计,疫情是最大影响因素。我们此前也没预想到露营这两年能这么火,若在疫情后可能会有暴增,因为不能聚会,很多人会选择去户外。若是疫情持续,可能负面影响会增多,因为经济受较大影响,大家手里的闲钱少了

Q:露营的市场渗透率大概有多少?

A:我之前看的一个数据是,到2025年,预计国内露营渗透率是13%左右。经济发展好,露营表现会特别明显,现在露营最集中的就是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还在缓慢增长。一线城市中的广东、上海、北京和杭州都是发展好的城市,成都和重庆也是一直在上升的。

Q:露营的用户结构最后是否还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A:露营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潮流,基本上很多就在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再从这些地方辐射出去。说到底,还是要有钱有闲,两者缺一不可

露营的人均消费额也是根据用户层级而定,入门可能就是几百元。但现在主要在于如何定义露营,当下多数还是不过夜的露营,不过夜露营会是趋势但不会成为主流,因为这些会向更高层次转化

不过夜的露营对大家来说可能更像是换个地方的下午茶,不过夜就没有完整体验露营的过程,比如体会不到日出日落和篝火等,不过夜是短暂放空,过夜是沉浸式体验。在露营一两次之后,很多用户会逐渐喜欢3-5天的露营,人群需求一直在变化。从不过夜到过夜,这两年的转化率都挺高

Q:露营用户最终在追求什么样的心理体验?

A:我们可以从一个家庭去分析需求,爸爸们可能是想找同性朋友喝酒聊天放松;妈妈们需要这样的场景拍照,并交流小孩教育等;孩子能出来玩,在自然的环境里比较开心,整体都是一种放松愉悦的状态。

消费者心态这几年变化也很大。前几年更倾向于就是出门,现在更在意环境是否美,大家更注重品质,甚至通过露营能否传达出生活喜好和品味。

 
Q:国外露营的发展从拓荒型到享受型是有个过程的,但国内好像直接就走到了精致露营了?

A:国外消费群有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他可能更多是因为接触户外慢慢喜欢露营,但国内可能是一瞬间就被拉进露营活动里,没形成自己风格时就被别人风格给影响了,所以很多就是跟着精致的感觉去走了

正常的用户是从徒步到露营,一开始有简单的帐篷和装备,之后不断筛选物品加入形成自己的风格。但现在很多用户更多是跟风,因为时间太迫切了,可能今天刚了解第二天就去露营了,用户还没想好就去照搬了

Q:这种过程是否会影响用户生命周期,跟风型用户是否比国外用户生命周期短?

A:国内用户周期也会长。用户在初体验之后,也消耗了自己的一些时间和金钱,他们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即买了第一批装备后发现这个装备不适合自己,但个人还是喜欢露营,所以会不断购买适合自己的产品。国内是走了相反路线,先接受精致露营,再去精简,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国外露营发展比较早,比如美国从童子军就开始学习户外生活技巧,他们接触很早,不断有自己的需求,很多人到退休之后都爱好露营。国内用户周期比他们短,要到工作之后才能选择这个爱好。

Q:现在露营行业的挑战是什么?

A:最大挑战可能还是原创。当产品同质化之后,大家就会价格战,如果有点突破性创新会好一些,因为只有自己有独特产品才能在市场有定价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