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思 | 地理思维:基于导学案设计与实施的培养探索

 孙德勤 2022-04-27


培养“地理思维”的地理导学案设计


Peiyang Dili Siwei De Dili Daoxuean Sheji



写在前面

长期关注“地理思维”,一是有感于这个词被使用的高频,二是迷惑于这个词含义的含混,三是不屑于这个词的混用。
从概念的梳理开始,逐渐探索地理思维视域下的教学实践,其基本路线很简单,就是重视地理学核心思想与理论,并在其指导下梳理知识结构、构建地理逻辑,推进地理实践。用“地理思维”将地理核心素养与地理学科关键能力连接起来,可能一开始就是个人久藏心底的一个潜在愿望,2017年的《地理思维:核心地理素养的重要表征》(中地参2017-11),到2021年的《地理思维: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应然指向》(教育文汇2021-1),“理论”或论述上的逻辑基本形成。

五年中,还有另外三篇文稿刊发,分别涉及导学案编制、课堂教学操作和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可以算作是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支撑。

今天起,准备把关于“地理思维”的相关论文一并发在微信中,以供各位指正,并期待能进一步深入探讨。

思维看似虚无,实则时刻在左右着人的行为。而学科思维又具有独特性。不同学科,其教育目的,重点都应在于培养人的学科意识、学科视角、学科逻辑、学科话语体系、学科伦理和学科实践力,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学科背景。充分理解并运用学科核心理论分析解决问题,这便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科思维,也是学科学习上举重若轻的关键所在。所谓提纲挈领,站高望远。这也反映出,学科(思想)发展史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所以,在面对同一问题时,不同学科背景的人相互交流、碰撞,才会产生差异、形成火花,诞生创新。

天才人物,圆融各科思想精华,所观皆通达,便是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注:本文引用格式

孙德勤.培养“地理思维”的地理导学案设计——以人教版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为例[J].江苏教育,2018(83):47-49.

培养“地理思维”的地理导学案设计

——以人教版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为例

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15631)  孙德勤

摘要:以地理思维的培养为切入点,通过对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助学功能和弥补教材不足、辅助课堂教学功能进行强化,优化导学案的内容设置和版面布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基本知识技能的运用,提升学生对学科思想、理念的认同和理解,有效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思维,地理导学案,编写策略

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科教学都应该将学科中最能体现学科本质、广泛适应性的观念教给学生。这些观念“可以把现行的极其丰富的学科内容精简为一组简单的命题,成为更经济、更富活力的东西”[1]。地理思维是“基于一定地理学思想与理论,运用知识和技术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较为稳定的心智过程与行为。”[2]由此界定我们可以发现:地理思维的培养成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程志华认为:导学案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设计的导学方案。[3]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编写到导学案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以人教版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为例,谈一谈如何设计关注学生地理思维培养的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一课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旨在使了解传统工业区的一般特点,分析传统工业区发展的条件、问题及整治的措施。因此,围绕培养地理思维、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学过程首先应该以地理学的“区位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引领。但是区位理论学生在本章第一小节中已经有所接触;可持续发展理论学生还没有涉及。所以,在教学中笔者主要以区位理论为引导,对上述教学重点进行分析,并在其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此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的培育,形成地理实践力。

一、优化导学案的宏观构架,凸显导学案的“导”

新课改以来,众多学者对导学案进行了研究,但在导学案的内容构成和呈现方式上,依然还是以诸如学习目标、教学重点、课堂活动、巩固练习等的从上到下、线性的平面的呈现特点为主。虽然,学习目标等是导学案的基本要素,但在呈现方式和结构上,应当不断优化,以更突出导学案的“导”学作用。导学案对学生的“导”学,至少应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让学生的学习明确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要有指导学生学习的具体行为;要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传统工业区”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将导学案整体划分为“课标要求”“相关术语”“预习反馈”“互动释疑”“背景资料”和“相关梳理”等几部分。

“课标要求”部分类似于学习目标,旨在让学生初步明确通过本节课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目标。“预习反馈”部分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和预习。“互动释疑”部分主要为课堂上的一些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论一论”“理一理”“比一比”“练一练”等四个活动,对鲁尔区形成的条件、衰弱的原因和整治的措施进行理解;对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地区发展条件的异同进行对比;进行适当的拓展运用,提升地理实践力;并对本小节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见图1),在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引下,对鲁尔区形成的条件、衰弱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等问题进行结构化整理,促进地理思维的形成。

“相关梳理”部分用文本框单列,列出了本课学习后需要整理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给出,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去思考和总结。具体内容为——相关梳理:1.从资源条件、工业部门、工业规模、环境影响来看,传统工业区一般具有哪些特点。2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3.鲁尔区衰弱的原因和整治的措施分别有哪些?随后导学案中还附了一份“延伸材料”,提供视频链接《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的蜕变》,该纪录片详细地介绍了鲁尔区的整治过程和成效。

对预习的有效指导、对课堂活动的具体设置、对知识结构的梳理以及对课后整理的要求与拓展,都凸显了该导学案对“学”进行引导的重视。通过强化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可以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构建知识结构、提升地理思维等习惯和能力,不断提升学习力。

二、注重知识、结构、学习心理,凸显导学案的“学”

李福灼、李淑媛认为:对于导学案的研究,多数侧重于教师的导,而对于学生如何利用导学案进行学习研究尚少,对导学案的有效性也没有展开深入的研究。这样不利于有效导学案教学模式策略的提出。[4]导学案作为教学设计的一种呈现方式,是教师基于学情分析而制定的教学方案,但它更应该侧重于服务学生的学。导学案若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它至少应该明显地体现以下几个功能,一是要让学生明确学的重点,二是要让学生逐渐掌握学的方法,三是要能激发学的“欲望”。

在“传统工业区”导学案的设计中,“相关术语”部分罗列出了本节课应该了解的一些地理术语,以促进学生对本节课涉及的最为基本的地理概念的注意和理解。它和“相关梳理”部分一起,明确了学习的基本概念和重点内容。同时,通过课后“相关梳理”,还可让学生自己看到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预习反馈”部分,指导学生复习和预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互动释疑”部分,在两个问题(问题1:结合书本65-66页第一段,讨论鲁尔工业区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问题2:结合书本,仔细阅读下列资料,思考鲁尔工业区衰弱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分别有哪些?)和相关资料的引导下,使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个体深度分析归纳;在互学中“教学相长”,在独学中“专精覃思”。导学案通过“互动释疑”中的“理一理”环节,加上教师的板书,促进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并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导学案中“预习反馈”部分,一方面通过预习使学生产生“疑惑”,激起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批阅及问题反馈,也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预习的问题所在,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教师借助“预习反馈”部分呈现学生预习中的优秀表现及不足,形成认知冲突,激起学习欲望。学生自主参与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当导学案能尽可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热情、课后整理归纳时,导学案才真正体现出了其价值所在。

三、丰富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料,凸显导学案的“案”

“案”这一文字有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的意思,在一定度上指向精炼和详实,比如议案、档案等词汇中的“案”。导学案的设计同样需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导学案内容在尽可能精炼的同时,还要考虑弥补教材不足、有效辅助课堂教学。

在“传统工业区”导学案中,笔者对“相关术语”中的“区位理论”和“产业结构”的注释就进行了脚注,这些脚注在辅助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凸显了导学案的学术性和“地理味”。李松林先生认为:教师传授给学生诸如事实、概念、原理和方法等知识,而较少关心这些知识的认识来源、类型差异、共同属性以及这些知识之间的组织结构。[5]学科术语是构建科学大厦的基石。“相关术语”部分的设置,指向了地理学基本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和外延,它将有效提升学生对学科的认识深度和高度。

导学案中“背景资料”部分提供了“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三次产业革命简表”和“鲁尔区的改造”等图文资料。“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之后,在图上判断我国传统工业区的大致分布;“三次产业革命简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成为鲁尔区衰弱的根本原因。“鲁尔区的改造”以更丰富的图文介绍了鲁尔区利用原有条件,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具体措施(科学公园、利用废旧厂房改造成娱乐、展览场馆等)。在“互动释疑”部分,导学案提供了关于鲁尔区的产业结构、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一次能源)的变化、世界钢铁市场概况、鲁尔区的污染、鲁尔区工业结构变化和产业人数的变化等资料。上述材料都极大地弥补了教材资料的不足。在“相关梳理”所附的“延伸”部分,视频信息的提供,体现了这份导学案的时空延伸性、开放性和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照。

叶圣陶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端而不是个终结。要将技能在受教人的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走样,那才是终结。“传统工业区”导学案的设计,在内容设置和版面布局上进行了大胆优化,通过“导”学、助“学”、“辅”学功能的强化,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以静态的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动态的拓展,从课前预习到课堂活动,再到课后整理与延伸,从而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基本知识技能的运用,提升学生对学科思想、理念的认同和理解,培养地理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