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朝代竟比汉唐还强?史书中的永乐盛世,果然令中国人神往

 dawn的图书馆 2022-04-27

盛唐时期,长安是世界第一繁华所在。

有波斯来的碧眼胡姬,在酒肆歌舞助兴;有非洲来的昆仑奴,在宅门充当仆役;有各地来的奇珍异宝,在坊市里汗牛充栋。

所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而有汉一代,汉人更是血性十足。

前有霍去病奔袭千里,砍了匈奴王封了狼居胥;后有汉宣帝派精兵扫北,立了一大堆的定胡碑,昭告天下曰:“凡日月之所照,皆为大汉之臣妾”。

所谓”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可在中国史书里,汉唐却不是最强的朝代?

文章图片1

欢迎继续阅读,敬请关注了解更多!

01 竟然远迈汉唐?

或许有人认为,那就是元朝最强?因为成吉思汗能征惯战,打下的疆域最大。

或许也有人会猜,那一定是暴秦最强?因为始皇帝立下的伟业,不但空前而且绝后。

但是史书给出的答案,却多少有些出人意外。

二十四史是中国正史,一共有三百三十二卷。

唯有最后一部《明史》,敢把“远迈汉唐”的殊荣,戴在了永乐盛世的头上。

文章图片2

二十四史

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显得很不寻常

首先,《明史》对明朝多否定、少赞美。

什么太祖朱元璋喜欢屠戮功臣,什么木匠皇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贤,什么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就特别喜欢记载这些黑料。

可对篡位登基的朱棣,《明史》竟然网开一面,用了“远迈汉唐”这样的评语,来大力褒奖他的功绩,这未免有些过于偏爱。

其次,修订《明史》的是满清。

众所周知,那时”文字狱“相当流行。因为是异族入主中原,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统,就很喜欢编排前朝的黑料。

可一部《明史》编撰了94年,经历顺治、康熙和乾隆三朝审定,才最终得以定稿。

文章图片3

文字狱

居然这样一部官史,对“永乐盛世”的评价,仍然还保留了“远迈汉唐”四个字。

这说明什么?

永乐大帝实在是太牛了!

他一手开创的盛世,光芒根本就盖不住。即便是满清的雄主,也不忍心埋没其功绩。

02 永乐盛世到底有多强?

那么永乐盛世的时候,中国到底有多强?

如果想看得直观一点的话,可以和其它强国做个对比。

虽然还没有美国,但西方的英国、法国、西班牙、波兰-立陶宛联邦、以及东罗马,都可算一时的强国。

文章图片4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武士

但是它们全部加起来,都打不赢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的苏丹巴耶赛特,外号叫“雷神之锤”。他手下有数量庞大的轻骑兵,屡次用高超的机动、完备的后勤和勇猛的战术,重创了西方的重甲骑士。

1396年,巴耶赛特发动尼科堡会战,一举击败了十万西方联军,征服了巴尔干半岛。

整个欧洲都感到了绝望,贵族们纷纷逃进城堡,无人再敢对抗伊斯兰的铁骑。

一时之间,似乎新月旗代替十字架,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文章图片5

对,奥斯曼就是这个土耳其

然而就在几年后,西方文明却迎来了转机。

来自东方的帖木儿帝国,干净利落地击败了奥斯曼大军,并俘虏、羞辱了巴耶赛特,令他一年后就郁郁而终。

西方各国获救后,在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十分的忐忑。

毕竟,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碾压了自己的奥斯曼,竟然能被帖木儿帝国碾压。

如果帖木儿征服奥斯曼后,继续挥刀西进,那又有谁能够抵挡呢?

欧洲列强们只好未雨绸缪,纷纷派遣使者到撒马尔罕朝觐。

在帖木儿帝国的首都里,他们毕恭毕敬地拜见帖木儿大帝,争相去取得后者的欢心,试图化解未来的灭国危机。

文章图片6

帖木儿大帝

对他们来说,帖木儿大帝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然而在某次宴会中,热情的西方使节们,却目瞪口呆地看了一场表演,令他们全都战战兢兢、震惊不已!

原来那天晚上,突然有一群锦衣使者,大剌剌地闯入王庭,质问帖木儿大帝,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胆子,敢拖欠7年的贡品!

对于责问,帖木儿大帝竟也不能否认。

文章图片7

明朝使者

欧洲人的世界观,都彻底被颠覆了!

无比强大的帖木儿帝国,竟然还要再向人俯首称臣,那它所曾臣服的对象,又究竟会是怎样的强大?仰望它的欧洲,又是何等的渺小?

西班牙的外交官克拉维约,就在自己的撒马尔罕游记里,偷偷写下了这样的困惑。

后来他用金币买通了侍应,才了解到那群锦衣使者,原来是从遥远的中国来。当时,正值大明的永乐盛世。

如此一来,倒也说得通了。

因为通过马可波罗的介绍,欧洲人早就对中国的强大,已经有所印象。

只是因为距离太远,搞不清中国到底有多强大。好了,现在算是知道了。

文章图片8

03 世界怎么看永乐盛世

当时的世界看中国,到底应该怎么看?

首先,可以从疆域上看。

在永乐盛世时期,大明的领土”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面积约为997万平方公里。

而西方最闻名的东罗马帝国,最强盛时的领土,也不过280万平方公里。一对比就很显然,大明疆域的辽阔,是足以傲视群雄的。

同时更重要的是,中国自古是农耕民族。大明的大部分领土,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耕地面积达到了近7000万亩,也因此养活了6500万人口。

同一时期,整个欧洲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是7000多万。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在人力资源上,大明无疑也底气十足。

文章图片9

明代市井画

其次,中国基建也更先进。

1403年,为了更好地治理北方,明成祖朱棣下令,抽调九省富户移民北平,并在那里开始兴建都城。

为了建设这座历史名城,一共有23万工匠、上百万民夫、以及大量的士兵投入了营造。

而北京建成后,其规模和先进程度,在当时是令西方望尘莫及的。

它占地面积足有3540万平方米,常驻人口超过了50万。于此同时,伦敦才4万人,巴黎才6万人。

比较起来,谁是世界中心一目了然。

同时,大明还建设了完善的交通设施。

1415年,工部尚书宋礼完成了会通河工程。

30万民夫用了四年时间,终于建成了水深一丈三尺的大运河,其上可以“八百斛之舟迅流不滞”,一年能运送四百万石的粮食。

1414年,明成祖朱棣甚至拨款,修通了四川去乌斯藏的道路。

这条道路如今叫做茶马古道。数百年来一直联通了西藏与内陆,造福沿途的各族人民。

西方传教士门多萨,就曾经专门著书立传,对中国歌功颂德。他尤其羡慕大明的基础设施,还特意在《中华大帝国史》一书中强调说:

全国的大道,是已知(全世界)修筑最好的。它们十分平坦,哪怕是在山上。城内的(道路)沿途有休息的地方,布置得很好并且极其情节,超过了罗马的任何建筑。

文章图片11

大运河今天还在使用

再次,中国有钱。

据统计,当时的全球贸易,令世界四分之一的财富,都流入了大明。

不过,对其它国家来说,这也是羡慕不来的。

因为有明一代,资本主义的萌芽都长得不错。在永乐盛世时期,由于鼓励农商的政策,又形成了庞大的手工业产能。

而在史料里有记载,当时仅潞州的织机,就高达1.3万张,南京一地的众多私人陶瓷厂,就可以每年生产百万件瓷器。

文章图片12

江宁织造局

同时这些产能,大部分都是远销海外。

在当时,丝织品和瓷器都是高档货,中国技术又独步天下,尽管销量非常惊人,但仍然供不应求,因此也赚取了巨额外汇。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虽然中国的银矿很少,但大明的白银储备却很多。

有后世的西方学者认为,当时的中国工业产量,大约占世界三分之二,当时的中国财富,大约占世界三分之一。

弗兰克曾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如果说当时有一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了中心地位,那么这个经济体一定是中国。

文章图片13

明代瓷器

最后,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很强。

前面文章说了,西方为了对抗世仇奥斯曼,曾经拼死抵抗凑出了10万联军,而帖木儿帝国为了击败奥斯曼,也曾经派出15万人大军。

基本上,这就是它们各自国力的极限了。

然而像这样的场面,对于明成祖朱棣来说,却有点不太够看。

众所周知,大明代元而生。

因此它的国防重点,必定有逃窜进草原的元朝余孽。明成祖朱棣曾四次亲征蒙古,所动用的军队规模,几乎都在50万人左右。

所以从能动员的军队数量看,东西方至少就有5倍差距。虽然这样的军事实力分析,显得有些简单粗暴,但是却一目了然。

文章图片14

中世纪欧洲武士

而与此同时,大明在军事科技和战术上,也极大地领先了西方。

大家也都知道,在机枪出现以前,游牧民族的轻骑兵,其实是最难对付的。

打输了,你跑不掉;打赢了,你追不上;几次一耗,你就撑不住了。

蒙古人所向无敌,很大程度靠轻骑兵;奥斯曼打败西方联军,同样也靠了轻骑兵;帖木儿帝国打败奥斯曼,一样靠了更加厉害的轻骑兵。

而大明作为农耕民族,却率先点亮了科技树,实现了军队的火器化。

明成祖朱棣成立神机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火器为主的部队;同时在推广了轻便化的虎蹲炮后,更让大明有了机动性更强的骑炮部队。

文章图片15

这种划时代的军事进步,令大明的军力,突飞猛进。

除此以外,大明还在收编朵颜三卫的基础上,也建立了自己的轻骑兵军团。同时由于国力的充沛,明军战兵的批甲率更是高达90%!

有了如此的军事优势,就足以横扫任何潜在对手了。

04 为何能远迈汉唐?

但是,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

如果仅论富强的话,中国本来就领先世界。

自从公元前138年,汉使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路,丝绸和瓷器贸易就红火了起来,勤劳的中国人早已富甲天下。

汉军先打败了匈奴,令匈奴人被迫西迁、一路灭国无数,间接导致西罗马的灭亡,其首领阿提拉,也被恐惧的西方人称为“上帝之鞭“。

唐军接着打败了突厥,让突厥人也被迫西迁,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再次压迫的西方各国喘不过气。

汉代时的中国领土,有一千零二十万平方公里;唐代时的中国领土,更是高达一千两百万平方公里。

文章图片16

汉灭匈奴

那永乐盛世到底何德何能,竟然能在史书里,得到”远迈汉唐“的评价呢?

其实,这也是有道理的。

就在一百多年前,西方国家兴起了地缘政治学。英国的麦金德提出了“陆权论“,美国的马汉提出了”海权论“。

在陆权论学说里,强调要控制欧亚大陆中心”世界岛“,从而高屋建瓴地掌控霸权;而在海权论学说里,更强调要控制海洋要道,从而掌控世界交通命脉。

从传统上来说,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

所以无论汉唐,都通过孜孜不倦地经营西域,保障了中亚丝路的安全,从而建立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无疑对世界贡献巨大。

文章图片17

而永乐盛世之所以能超越汉唐,就在于其不但打通了陆上丝路,更创建了海上丝路!

600多年前的一天,非洲的肯尼亚还是部落。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男男女女都乘着独木舟,在近海结网捕鱼。

突然远海出现群黑点,一支令人惊骇的舰队劈浪而来。那些长达百米的船只,宛如神迹;那些披坚执锐的甲士,也宛如神人。

幸好,这是一支和平的舰队。

划小船登陆的远方来客,愿意高价采购食水,并且带来了稀奇的货物,用以交换当地的特产。土人们送来的长颈鹿,更是被当成”麒麟“,卖出了天价。

文章图片18

据考证,这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

几名生病的水手,在舰队重新启航后,留在了当地,并且繁衍生息至今。

后来英国人孟菲斯,曾写了本《1421年中国发现全世界之年》,认为是郑和最先发现的澳大利亚,比公认的库克船长要早350年。

文章图片19

无疑,这其实就是最早的”一带一路“。

而在永乐盛世时,中国远洋舰队控制了整个南海,其所使用的宝船,长达148米、宽达60米,可以搭载1000名水手,排水量达到了惊人的2500吨。

与之对比,在差不多100多年后,西方的麦哲伦开始环球远航时,所使用的帆船排水量不过250吨,两者差了足足有10倍。

由此可见,永乐盛世的辉煌。

文章图片20

当地中国血统的后代

05 结语

1923年,西方学者发明了个新词汇,叫做“超级大国”,用以形容能支配世界的霸主。

很多西方大国为了争夺这个殊荣,甚至还不惜兵戎相见,造成过几千万人的伤亡。

但是中国人讲究中庸,最喜欢广交朋友、和气生财。

要不然早在六百年前,永乐盛世恐怕就能让世界领教,什么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毕竟那个时代,中国不但有陆权,而且有海权。奉中国为宗主的,就有50多个藩属国。

当然要说清楚的话,那就要另开一篇文章了。

喜欢本文,敬请下方长按点赞

帮助推荐本文给更多读者为感!

月下空山听清泉,不同视角看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