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理性与感性的几点迷思

 阿婧成长笔记 2022-04-27

小时候经常玩一种游戏来判断一个人是理性还是感性,左右两只手的手指互相交叉,如果左手大拇指在上面,这个人就是感性,右手大拇指在上面,这个人就理性。

长大后才明白,只不过是个游戏而已,毫无根据。

一幅画好不好看,有的人从色彩搭配、画面布局、静物层次等各个角度来分析,各个维度都打90分以上,所以得出结论画得不错,这就是理性分析。

但有的人不懂这些专业知识,仅凭感觉就是觉得好看,这就是感性。

01

    理性和感性的定义

理性,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通过道理推导结果,态度是冷静的,逻辑是清晰的。
 
感性,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感情用事,态度是热情的,思维是奔放的。


“理性”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
理性是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反之就是反理性。理性的本质就是否定与怀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运用这两个词语的前提是,理性代表逻辑思考,而感性凭直觉做出选择。
 
一般男性偏理性,他们更擅长逻辑思考,而女人较多使用“第六感”的直觉,偏感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理性”,我们需要更深入了解“理性”,以及如何运用“理性”。
 

02

    理性遏制了想象

周岭老师在《认知驱动》中提到,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性思维其实是有局限的,而且这种局限很难被人们觉察,它不仅会影响我们塑造自己的人生目标,还会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限制我们。

很多优秀的人物在制定目标时的表现都是感性的,他们的思维是跳跃的,不从实际出发,甚至脱离实际,“拍脑袋”就得出结论。

《第一性原理》中提到,这句话来自马斯克的一名下属,他觉得马斯克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因为对待任何事情,马斯克都持有一种全然相信的态度。他说只要有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哪怕暂时还没有想到如何实现的路径。

马云说,一个好的东西往往是说不清楚的,说得清楚的往往不是好东西!

理性从根本上讲是通过逻辑推导结果,是基于现实的。如果现实不存在基础,那么一定是推导不出来的,理性就会告诉我们“这条路不行”。
 

03

     理性运用理性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中把理性比喻成一把剑,锋利的一面是“学习、思考、规划...”,设限的一面是“评价、担心、犹豫...”;而元认知则是剑柄。
 
剑柄是最安全的,它控制着在什么时候如何挥剑。运用好元认知这个剑柄,让这把剑任何时刻都能发挥最大最好的作用。

刘同说,理性的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感性,而在感性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

当一件事发生时,停一下,想一想这时运用理性的哪一面最有用?适当调用理性,理性运用理性,让理性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04

   感性与梦想

周文强老师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富人,一种是穷人;一种是领袖,一种是奴隶;一种是有梦想的人,一种是没有梦想的人...
 
如果世界是这么一分为二的话,还需要加上一句:一种是敢想的人,一种是不敢想的人。
 
理性基于实际出发,它的眼光太短,通过现实资源可以成就的范围内是允许的,一旦夸大或者脱离实际,理性就开始怀疑、犹豫和担心,甚至反对。
 
做事兢兢业业,深谋远虑,但做目标需要浪漫主义精神。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需要把理性悄悄放下,让感性自由发挥。感性的敢作敢为和海阔天空的激情,正是做长期规划时需要的。

写在最后

有个词是敢想敢干,“想”在“干”的前面,想到才能做到,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就什么都实现不了。
 
我们无时无刻都要相信,只要你敢想,就一定能实现。只要你足够想要,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大胆梦想吧!世界精彩纷呈,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和创造。
以上。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请点个「在看」,谢谢!
 
作者简介
我是阿婧,专注读书写作,个人成长。持续分享成长干货和生活感悟。约你一起认识自己,发现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