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祚令先生新作《大河浪花》序言

 守望传统文化 2022-04-27

                                                          赵祚令先生工作照

       一段家史,一段历史,一个家庭的兴衰往往是一个国家兴衰的缩影,旧中国积贫积弱,外敌入侵,华夏民族面临诸多灾难,生活在这个大背景下的普通群众更是苦不堪言,尤其是黄泛区腹地的河南周口更是一笔灾难血泪史,“水旱汤蝗”让中原人民饱受苦难,为了自存,善良的人们与命运抗争,四处逃荒要饭,食草根树皮仍难果腹,着破衣烂衫仍难御寒,卖儿卖女仍难生存。这些故事对当下沉浸在小康生活的孩子们来说是传奇,更是神话,因为没有经历寒冰洗礼,很难感觉到阳光的温暖。我说这些不是对新旧社会贫富差距的感叹,而是读了中原知名作家,一个公安老兵赵祚令先生所写的《大河浪花》后的心灵感受。真心的希望有关部门,对于这样有正能量的作品多出版一些,希望当下的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党领导我们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的伟大功绩,读史可铭智,忘史等于背叛。

赵祚令本人我并不认识,但据我的好朋友、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论坛的秘书长王月凡先生介绍,说他是一个公安战线上的老同志,退休前是河南太康县公安局宣传科长兼局工会主席,几十年笔耕不辍,把发生在太康乃至中原大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通过文字展现出来,把公安战线上的英模人物,太康正能量的感人事迹得以展示,他采写的诸多新闻报道多次见诸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化日报》、《河南日报》、《河南公安月刊》等媒体,他自己也出版过几部文学专著。因为报道河南,报道河南公安,且文笔深厚有内涵,他也曾被河南省公安厅授予个人三等功,被河南作协吸收为会员,被诸多新闻媒体聘请为特邀通讯员等。

据月凡先生介绍,《大河浪花》是赵祚令同志以自己的家庭背景为原型,通过新旧中国家庭成员生存、生活、成长、成材的粗线条对比,歌颂伟大的新时代,感恩伟大的新中国。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只有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生活才幸福,人民生活的才有尊严。这本书也可以看成一部农村爱国主义教育史,一部农民兴家立业创业史,仔细读读,会有很多的人生感悟。

本人非文学人士,对本书的构思文风等过多的专业知识不敢妄论。但作为文学作品,只要能凝魄聚气,能弘扬社会正能量,对国家对历史负责,就应该有存在的意义和存在的空间。

谨此作为向文友赵祚令表示祝贺,并预祝其作品《大河浪花》早日出版。(传统文化学者邱丽/文)

(作者系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家风文化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商业文化》杂志社副社长、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杭州论坛名誉主席、知名的传统文化学者。本文是邱丽女士为河南公安作家赵祚令先生自传体文学《大河浪花》所写的序言,摘至以飨读者。)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