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提升员工的确定感

 小飞学长 2022-04-27

越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越要提升员工的确定感。

1

朋友A要辞职了。

她说,封闭一个月,老板不仅没有表现出一点点的关怀,还降低工资标准,靠那点基本工资,活不下去。

朋友向我吐槽,疫情之前,老板在开会时总会给大家打鸡血、画大饼,告诉他们要放大格局。但封闭一个月之后,13人的团队已经有6人提交了辞职申请。包括她自己。

和朋友B聊天,问他在疫情期间有什么感触。许久之后,他发来消息,“公司在,我就在,共存之!”

朋友解释,在封闭的一个月里,公司不仅没有克扣工资,还组织人员给他们送必备的生活物资。更让人暖心的是,老板还给他们写了非常温暖的信,“谢谢你们的坚守”。

2

以上故事皆来自我的朋友圈。笔者同样被关了一个月(昨天刚好整整一个月,距离解封估计还得有一段时间),这些日子里,情绪同样有沉浮。内心的压抑,或多或少是有的。

一个公司的人文关怀,在危急时刻真的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也决定了,有多少员工,愿意与公司“同频共振”。

我没有经营过企业,得到的或知识、或研究也都来自于书籍或相关培训。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越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老板越要提升员工的确定感。”

作为公司的领导者,肯定得为下面的员工定方向,增加员工的确定感。这样行动才有很多人都说的“着力点”。

3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后者难就难在如何为对方“降低不确定性”。

举个例子,在疫情期间,有人能吃上肉、抽上烟、喝上酒,但也有人连基本的生活如米饭、蔬菜、油盐等都紧缺,你叫后者如何不焦虑?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别人有自己没有,才会焦虑;别人有自己也有,只不过别人好一点,那焦虑感就会少很多。”

从体验心理上讲,我特别认同这句话。01的差别才是天差地别,但110的差别,其实可以很小。

比如你可能会羡慕那些月入三、四万的人,但你你不会羡慕那些年薪几百万的人。为什么?一个是差距太大,你跳起来也达不到,但另一个,你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时间的倍数、运气的来临等叠加而达到。

回到最初讨论的问题上来,公司的温度有无、高低,员工都是能感受得到的。在一些公司里,员工愿意和公司共存,努力把公司做大做强;在另一些公司里,老板和员工离心离德,想长期干好事业,估计很难。

其实,员工/百姓都非常容易得到满足。

他们需要的,很少。

但他们在这个有着几千年文化沉淀的教育背景下,他们能付出的,更多。

前提是,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看见、被需要,以及被爱。

这些,都是增加确定感的措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