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一天工作16个钟头,读的都是些什么文件?康熙见了也要发火

 泊木沐 2022-04-28

我们现在常常谈论“996”,觉得这样的工作方法对每个人都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要工作很久,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损害。

可你懂不懂?还有一个比“996”还要厉害的古代帝王——“050”!凌晨十二点上床,5点钟起来,不分小礼拜,不休息,不停地工作。

而选择“050”的,正是“劳模”乾隆。

雍正是一位勤奋的楷模,堪称是历代帝王中难得的模范,其敬业精神甚至可以与秦始皇嬴政相媲美。

虽然乾隆为清君,可是历史上对他勤政一说却十分的重视,而且很多史料都证明了他的勤奋。

但问题是,他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多事情要做?为何有些帝王十年二十年都不上朝,却依旧安然无恙,雍正为何要如此的勤奋,甚至到了“050”这个数字?

康熙究竟要做多少事?他每日读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文书?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什么是劳动模范。

康熙皇帝

康熙在登基之前,也经历了一次“饥饿营销”。

和一般的汉族朝代不一样,汉朝只有一个继承人,那就是继承人。除了极少数的几位长老之外,其他的人,都是按照嫡系的顺序来的。

不过,在康熙以前,清代实行的就是“汗位制”,康熙虽然承认了皇族的嫡系继承制,可是在国内却有不少的争论,因为这也算是八旗“祖宗之法”,康熙的后半生甚至有过九个儿子的争夺。

诸位王子都有自己的亲朋好友,联手“猎龙”(太子),都有登基的想法,三皇子更是以自己为储君。这就是所谓的“饥荒”,只有一个王座,其他的王爷都会心动,通过竞争和抢夺来。

雍正曾经有九个儿子争夺王位,所以格外的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尤其是成为了帝王。

他很关注军国大事,也很关注民生,几乎什么事情都要他亲自过问,他对朝政的掌控力极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奏章数目。

康熙在任61年,康熙从擒鳌拜,恢复内阁,平三藩,统一台湾,挫败沙俄,三证噶尔丹,都是足以载入历史的大事,康熙历经种种变故,执掌朝政,康熙批准的奏章也不过三千余份。

虽说很多奏章都被毁掉了,不过康熙的奏章也不至于过分,因为康熙朝内,能上奏章的官员并不多,唯有陛下的心腹们,像苏州织造、江宁织造等官员,都可以私下上奏皇上。

而真正让人走得更远的,却是雍正皇帝,他上任后,便开始大规模的给大臣们上奏。康熙时代,能上密书的有百多人,而雍正皇帝则有一千多人。这可是康熙的十倍以上,所以他的工作也是相当的繁重。

光是现存的乾隆御笔,就超过了22000份。康熙收藏的御批有三千多份,而乾隆则有五万多份。康熙61年,乾隆60年,而雍正仅仅13年。如果雍正能像乾隆那样执政,他的批文肯定比乾隆还要多,比他父亲还要多。

这些工作就是他勤勉的证明,他亲自批改了那么多的奏章,每一份都是他仔细的批改,写了几十句,写了几百句,写了一千句,写了一千句。

他也明白,自己的努力,说出来的话,恐怕没几个人会相信:“我发誓,要勤于天下,不管是大官还是小官,都要亲自过目。”其他人也不相信。

瞧瞧,我还没听说谁会夸奖自己呢。

一天之内,各地的文臣们,都会收到二三十份以上的折子,多的五六十份,都是我亲自过目,没有半点迟疑。

康熙六年之前,白则延接朝堂上的官员,晚上看这篇文章,在灯光下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看着。这是左膀右臂和内务的人。

这两段文字都是历史上关于乾隆的“勤政”的记录。大致的内容就是,雍正每日要批阅二三十份的折子(每日一次),繁重的一天要写五六十份,每一份都是由皇帝陛下亲笔书写,根本没有朱批的事情。

并且每天早晨,康熙都要上班,会见朝臣。晚上看完奏章,第二遍(二十一到二十三),第三章(二十三点)。这种日子过了六年,不知道辛苦,被誉为“劳模”。

二点钟的人都在做什么?百姓们都睡着了,有些官员们则是玩起了夜宵,比如二号的时候,我(纪昀)听到了北风的欢声笑语。按照常理,皇上早就把这份折子拿出来了,可乾隆却不同意,执意要将这份折子放在桌上。我可做不到让后宫佳丽一个人住在一个房间里,他们能做得出来。如果没有乾隆的儿子,我都要怀疑他的本事了。

偶尔的努力并不是什么恐怖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段时期的努力,但如果总是努力的话,那就不容易了。

8月21日,丁未上豫,照旧行事。

这意味着啥?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在皇帝驾崩之前的两日里,乾隆还在努力工作,一直工作到了晚上。这是真正的工作,而不是在温柔乡。

从凌晨十二点开始,到凌晨五点,再到后来,差不多一整年都没有休息过(康熙皇帝每年有冬至、除夕、生辰三天)。

没有人能忍受这种“050”的工作方式,也就是雍正能忍住,能忍住。这要放在现代,绝对是“奋斗逼”,绝对的“王者”。

但问题是,既然乾隆如此勤奋,他看的那些奏章,肯定都是大事。原本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君临当世,世间的事情太多了。可是,在读完雍正陛下那些古怪的折子以后,我就知道自己大错特错了。有的折子,我一看就得脑出血,更别提批准了。还有几份稀奇古怪的折子,让康熙很是恼火:“你是一方诸侯,应该知道大局。”这等小事,似乎是不能上奏的,一定是有人在暗中做了什么,但没有人知道。

翻译:你堂堂一国之君,连x数都不知道?什么是应该演奏的,哪些是不应该演奏的?这么鸡毛蒜皮的事情,怎么可能上报?到底是怎么回事?(PS:污言秽语会被自动调和,这是谁都明白的)

康熙皇帝的奏章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康熙皇帝亲自下了一道折子,每一道折子上都会有一位官员答复:“朕日夜操劳,劳心劳力,手书教诲,却一个字也没有写出来,只盼你整日沉睡。

黄叔琳自从担任浙江总督后,对我有恩,罪孽深重。朕屡次下旨,却一句话都没有回音,这是何等的卑鄙!

这让他不得不承担了不少的工作。他一边夸赞自己的勤奋,一边亲自批阅了一份奏章,一边痛斥那些不识好歹的官员,连个回应都没有,简直就是个泼妇。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写曹俯的奏章,很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

江南一带发生了一次大饥荒,看到了饥荒,他召集了官员和人民进行赈济,才得以幸存下来。事后,他还下了一封折子,想要显摆一下。

康熙一听,勃然大怒,刚刚经历了一场大灾,你却不做善事,还在纸上请功,所以训斥了曹俯一句,让曹俯尽快赈济灾民,同时也要注意耕种,最重要的是汇报利弊,不要出任何差错。

还有江南范时绎的一封信。

这份折子虽然有些模糊,不过大致的内容,就是范时绎看见了一份,估计是一本歌颂之作,于是就和他共享了。这样的奉承,让乾隆震怒,他的奏折也是言词凌厉:“皇上日理万机,无暇顾及我,而且年事已高,哪里有时间去读这些人的闲话!

不努力,不偷懒,只会揍那些不开窍的家伙。范时绎这是自寻死路,在雍正忙的不可开交,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

如果我是乾隆,恐怕会被打得头破血流,有这么一个惹是生非的官员,简直就是他通往仕途的障碍,也是他努力的障碍。

除了这一点之外,还出现了一大堆像是湖南总督布兰泰这样的废话:

言下之意,自己虽然是个小官,可是却一直惦记着皇帝,恨不得回到京都伺候皇上。

这样的折子有很多,不仅是布兰泰,还有不少地方官员都是要往京城里跑,从地方往上爬,往上爬。

这些外来的官员生怕皇上把他们忘了,于是便会无缘无故的去向陛下写信,希望能够让陛下对他们更有好感,而范时绎也是如此。此外,广东的水师都尉上奏广州一位女子,她是个拾金者。这样的案子,在国内到处都是,都是一些零花钱。也有人像孙文成那样,月月来拜见雍正。

这些乱七八糟的奏章,让乾隆忙的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去看那些乱七八糟的奏章,而在奏章上的朱批中,更是流露出了浓浓的不满:“我没空看这些杂七杂八的账本。”

要我说,这位皇子也是闲的蛋疼,这家伙也有几分 M,自己却是无理取闹:“我不怕炎热。”竟然在勤政殿里待了这么久。居然什么都没有做。但文武百官却不肯上书。这句话的意思,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看看,康熙更爱工作,他虽然每日都很努力,可是却总是闲着,他的好时光,又怎么能浪费呢?千军万马靠浮楼,一分一秒都很难得!这是雍正的一首诗,很适合他自己。

雍正闲来无事,便想着要做些什么,便指责群臣隐瞒,比如官场,比如吏治,比如年岁,为何从来没有陈奏过。

关注百姓没有错,但问题在于,乾隆对百姓的关注和照顾,实在是有些过分了。这几次的小偷(官府被盗),我都听说了,你也是幸运的。若不上报,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区区一个官府失窃,就算是乾隆,也要亲自去查。还好官府早有准备,否则,还真是一场灾难。

他要文武百官向朝廷汇报,自己也要给他一个好名声。而雍正则是真的被这帮家伙的废话给弄糊涂了,不但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还说不出什么名堂来,甚至连行礼、拾金不昧之类的事情,都是一模一样的。

自然也有人听得明白,明白了雍正的意思,于是在闲暇之余,上了几份奏章,说了几句好听的话,虽然不关心当地事务,却也能听得一清二楚,照尔父密报,是与不是,朕心知肚明。就算开个玩笑,让他笑一笑,那也无所谓。

他的名字叫做“雍正笑笑”,这句话得到了不少官员的赞同,包括满宝在内。

平日里巴结着乾隆,说着“舜帝治人之道”、“大玉帝之道”之类的话语,甚至还送给了乾隆一大堆当地的特产。他让雍正将西瓜子交给他,让他去台湾。

他很会拍马屁,也很会拍马屁,他很清楚,他喜欢勤政,体恤民生,称赞他是圣人,又称赞他注重民生,甚至还将他剩下的西瓜种子,都用在了台湾。

一是种西瓜造福一方,二是巩固了台湾清王朝的势力,将康熙的大德传递到了台湾。这一举动,让乾隆很是高兴,连声夸奖:“京城已经有了春天,三月是先人的日子,雨水充足,是个好兆头。”夸奖是一回事,还送了他两个鼻烟瓶。虽说这只鼻烟壶并不算什么,可这可是皇室的恩典,那就太有份量了。

田文镜也是如此,他在上疏上写道:“这一切,都是蒙圣恩指点,微臣并未向陛下上书。”不是我愚蠢到可以仰望的地步。这句话让乾隆更加的高兴,朱批道:“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就是这个德行,就是这个样子的皇上。”只要你们不辜负我,我就不会辜负你们。努力吧。

这句话是原文,没有经过翻译,从这一点来看,乾隆确实很骄傲。

当然,也有不少狗屁的折子,不过也要说,雍正确实很努力,并且在他的统治下,清朝的实力快速增长,为乾隆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

而在乾隆十三年间,因为他的视力已经大不如前,所以朝廷给他做了三十副左右的近视镜,让他能够在老年时,能够清晰地阅读和签署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