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基因讲运动——读《懒惰脑科学》有感

 稻读公社 2022-04-28

从基因讲运动

——读《懒惰脑科学》有感

文/lian


运动这件事吧,对我来说,的确很想去坚持,但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早上起不来,所以安排到晚上,但工作了一天,吃了饭,就懒得动了,总是告诉自己,先休息一会再去运动,然而就没有下文了,直接跳到洗洗睡觉的阶段。这样周而复始,最终在各种借口和拖沓之下,运动只能与我无缘了。然而,人是有点羞耻心的,躺在床上免不了一番自责:为何明明有想运动的意愿,却总也运动不起来?真的是太懒了。

不过看了《懒惰脑科学》,我为自己的懒找到了出路。这本书告诉我,这并非是思想上的懒惰,而是刻在你身体里的基因在起作用呢!

01

不运动,省力基因在“作祟”

远古人为了生存,迫不得已花大量时间和体力去追捕猎物。但人的体力有限,为了保存我们的体力能更长久地长途跋涉,慢慢地发展出一种耐力型的体质。这种省力的原则在经过成千上万年的进化后,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然而到了现在,特别在科技的助力下,我们能轻易地得到所需要的一切,但我们的基因演化的速度却跟不上科技进步的速度,仍旧保持着远古人省力的原则。所以,当你抵不过久坐久躺的诱惑,你不必自责自己的懒惰,只是你的省力基因过于强大而已,因为不管坐还是躺,它们的体力消耗远远低于运动时的消耗。





02

了解原理,动起来

可是,如果遵循省力原则,我们选择坐着看电视、躺着听音乐,还是伏案工作,那么预期寿命缩短得就越多。这可不是件令人感到愉快的事。但的确想去运动,真的会有一番心理斗争,那怎么办呢?作者告诉我们要运动起来,第一步是要懂得原理。

人的大脑里有两个机制,控制机制和自动机制。控制机制需动用我们的意志,做出反应,运转的时间较长,耗能较大。而自动机制,往往会下意识选择快速且耗能少的,这是省力原则不自觉地在起作用。虽然我们知道运动能带来益处,但是要让身体活跃起来,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可能性却很难。但是如果运动变成你的自动机制,当你想运动时,就不会费力费心。所以,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只要多运动,大脑会在记忆中不断加强这种关联,最终成为你的自动选择。





03

运动快乐,绝招如虎添翼

同时,运动不仅启动难,而且在运动过程中,也会带来一定的阻碍。针对这一个,书里提到一个“内窥镜结肠检查过程的疼痛强度测试实验,通过实验,得知只有最激烈的情感体验和一项活动结尾的感受会留在我们的大脑记忆中。因此,在运动过程中,要避免给自己造成特别痛苦的感受,身体享受活动时愉悦,在大脑里形成正向反馈,会让你更好地爱上运动。

除了拒绝痛苦之外,针对那些常常立flag又不能执行到底的人来,还提到了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如果......那么......”,就是假设在运动中会遇到的困难,预先准备一些解决的方案,来增强你运动的可能性和稳定性。比如,我运动的方式是到户外去慢跑,但是遇上下雨天,我就没办法运动了,自动控制就下意识地会选择毫不费力的活动,如喝喝茶,刷刷手机,这样运动又会终止,那么我们就可以采取“如果......那么......”的方式来应对:如果我遇到下雨天,那么我就可以在家里做力量训练。真的遇到了下雨天,我就会有了应对的措施,不会放弃一个运动时间,这样就提高抵抗阻扰或危险的力量。

“如果我们去运动,是因为自己想去运动,选择去运动,而不是因为必须去运动。”借书中的话,鼓励大家让运动成为我们日常的一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