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乡镇乡村振兴总结谋划材料(九)
2022-04-28 | 阅:  转:  |  分享 
  
乡镇乡村振兴总结谋划材料(九)X镇地处X县西南部,X市最高山峰三公山脚下(海拔X米),西南两面环山,与X、X两县相邻。总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
X万亩,山场X万亩;辖X个村委会,总人口X万人,X户。作为一个以农、林业为主的乡镇,土地是农民的根本,然而农民在土地上耕作所获得的
收益,远远少于在城市务工所得。因此我们常常见到一些近郊乡镇大片的良田都处于无人照管的荒芜状态或者种植一些密集的树木。而对于丘陵乡镇
而言,因为受地形影响,田块零散、高低不平,加之靠天吃饭,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备,传统、粗放的种植形式占主导,弃田务工现象严重
,越来越多的人都背井离乡。站在新时代的高度,X镇要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走生态富民强乡之路。我们对二十字总要求应
该有五个层次的理解和发展思路。第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直接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乡村振兴,产业
兴旺是重点。X镇围绕香猪、白茶、竹子这三个农业主导产业做足文章,变农业资源为农业资本,在要素重新定价、重新分配中占据主动,努力实现
“三农”跨越式发展。1.特色种养业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特种养殖,组织专家把脉会诊,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指导,鼓励引导养殖大户成立协会,引
导大户参加农业保险。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以信息指导农业结构调整,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很好的连接起来。同时,大
力培育“龙头”企业,探索“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通过订单协议等形式,把企业和农户联系起来,让农民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种养
加贸等产业链条的各个层次的收益,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2.白茶产业镇党委政府要有系统的考虑,不能让村民一哄而上,引导他们赚长钱,从
土壤改良、种植、养护、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产业链升级,加强原产地保护,提升加工工艺,提高白茶品质,打响X白茶品牌
。探索开辟白茶飘香休闲观光区,可供采茶体验,做茶体验,茶艺展示等,深度挖掘茶文化。3.竹产业竹产业,出路还是在毛竹的深加工。依靠科
技创新,顺应市场发展现代企业,做大做强竹加工产业,将竹产品加工成竹地板、地毯、窗帘、竹家具、竹纤维等,进一步深加工,进行综合利用,
价值更高。同时围绕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发挥竹文化的“裂变效应”,建成竹工艺展示馆,开展竹乐演奏和百笋宴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和文创产业等,不断做深竹子立体经营文章,把“活竹”变成“活钱”。4.乡村旅游业(1)乡村+运动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运动健身,X市最高山
峰三公山位于X镇,发展旅游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选定沿途风景优美、环境怡人,能够深度领略大自然之美的线路,开展徒步、登山、骑
行等活动,还可以构建户外拓展训练基地,供团队集体训练用。运动健身类项目简单易行,可以贯穿全年,满足市民户外运动需求。(2)乡村+民
宿良田、屋舍、耕作、袅袅炊烟、独斟自酌、隐居……乡村在我国几千年文化中,就一直代表着一种“桃花源”般的梦想家园。未来的乡村要打造的
就是这样一种人人都能回得去的、承载着梦想的、生态和谐发展的田园乡居。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和落地实施,在基础工作做实,条件成熟的情
况下,试点探索乡村民宿。乡村的空心化,老宅子、老厂房等闲置资源多,而发展乡村民宿是对乡村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解决了农民手里的资源如
何利用的问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与平台。(3)乡村+休闲观光X镇地理位置偏远,处于三市交界处,并不具备区位优势,但我镇
依山傍水,受大自然眷顾,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有连绵起伏的X市最高峰三公山,有享誉江北情人谷之称的黄龙桥风景区,有绵延起伏的万亩
竹海,有碧波荡漾的竹丝湖,有清澈碧透的新华水库等.镇内处处是景,皆可入画,可摄影采风,可山水写生,良好的生态禀赋为我镇发展休闲旅游
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二,“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更是我们生态建设的重点、绿色发展的基础。一是积极推进落实河长制。我们需要充
分发挥镇级河长制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加大环保整治工作力度。一方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确保全镇所有企业按“环降”标准执行到位,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使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清洁城乡、美化家园”
环境整治活动和“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治理,使境内交通主次干道沿线村庄、沟渠、塘坝环境卫生得到改善,街道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现象得到整治
。三是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改厕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农户房前屋后应拆尽拆,应改尽改。计划X-X年度改厕X座。厕所建成后,
建议走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企业或个人出资进行改厕后检查维修、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工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第三,“乡村文明”
是农耕文明复兴,也是直接解决亲情乡情缺失、熟人社会缺失、人与人信任危机问题的重要载体。一是抓党建引领文明创建。坚持培育乡风文明品牌
,把文明创建融入主题党日,开展千名党员签字、宣誓、诵读、宣讲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二是以真情引领社会稳定。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用真情化解积案,以责任扛起稳定,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三是着力加强综合治理。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文明家庭认
领制,树立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努力争创全国文明村镇。加快推进村规民约普及提质工程,建设法治、德治、平安乡村。第四,“治理有效”,是
乡村社会建设的基石,更是有效解决我们基层组织虚化、基层自治缺失、基层法制失效、基层德治失灵的“一剂良方”。多年来,干群关系紧张局面
主要是由于部分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群众工作方法不当的造成的,导致群众对干部不信任,没有找到认同感,这是我们社会治理留下的历史“欠账
”。我们要扭转这个局面,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抓好“四公”,以公开、公正、公平、公信取信于民。公开,要重点抓好公开的广度和精度
(广度就是公开栏、便民服务手册、监督举报电话和微信群;精度就是公开内容要是老百姓实实在在关心的重点);公平,重点抓好两委商议、群众
评议、监督委员会审议,做到公平公正,以公理服人;公正,重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杜绝优亲厚友;公信,要重点抓好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
行干部带案下访,把公权力用到群众的心坎上。二是要抓好“四治”,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构建“自治”新格局,实现“市场
能做的交给市场去做,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去做,群众能做的交给群众去做”;要培育“法治”新观念,发挥民警、律师和其他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
用,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要营造“德治”新风尚,深化打造文明乡风,积极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治理行动,改变群众习惯,培育淳朴民风。
第五,“生活富裕”是农民的基本向往,也是我们的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更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坚
持把巩固提升工作作为全镇“压导一切”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来抓。一是继续坚持促农增收、富民优先,进一步加大精准脱贫的投入力度,强化先
进技术扶持,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资料、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实际问题上,以实际行动做好精准脱贫工作,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要充分发挥我们自身资源禀赋、环境优美的优势,挖掘适合我镇发展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种值养殖产业(白茶、毛竹、香猪等),打造一批精品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股,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心理,加大其自身发展力度,实现脱贫不返贫的目的。三是加大监督执纪力度,针对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紧盯对象、程序、成效三个关键环节,开展集中整治,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确保我镇打赢巩固提升战。
献花(0)
+1
(本文系zhengtu34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