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九段集2017卷:吕泽问题从头说

 九段道场 2022-04-28

菜九段集2017卷:吕泽问题从头说

吕泽无传,历史记录若隐若现若有似无,然又是一个巨大真实的存在,对这一存在的解读深度,决定了对这一历史时段的认识深度。所以很值得打捞。早先菜九作《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1999),对吕氏武装存在理由及其组成、吕氏在反秦战事、楚汉战争中的作用作了粗略探讨,也兼顾到刘邦对吕氏功劳的酬谢形式、汉初政治与吕氏的结局,明确提出吕后的哥哥吕泽是大汉王朝数一数二的开国功臣。这可能是史上首次对吕氏武装存在的关注,相当于首次打捞。如果学界对吕氏武装有所正视,应该都是此文之后的事情。之后又陆续作了《吕太后的婚前协议》《汉孝惠帝身世之谜》《清理陈豨乱象》等进行讨论。现在看来,即使这样的连篇累牍也根本揭示不了吕泽真相,主要是因为资料严重缺失,刘吕关系的源头不可解,使得很多现象得不到正确解读。近期20170415又续作了《杂议刘邦集团中的吕氏武装》,在此前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讨论了前文的未尽事宜。仍然觉得意犹未尽。这个意犹未尽不代表有多少新的东西需要探讨,而是觉得用探讨问题的形式打理一个真实重要人物,有点形式不对。换言之,应该把吕泽作为一个定案人物来探讨其功过作用,而不是在疑似之间徘徊。

可以明确的是,在正史中记载寥寥、迹近于无的吕泽,是汉集团中仅次于刘邦的重要历史人物。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在史记中居然连个传也没有,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岔子。当然,这个岔子大家都知道,就是汉大臣灭诸吕的后续效应。现在以其肯定存在为前提,从头论述吕泽在历史上的作为。

本文小目

1. 吕泽在刘吕联姻中的作用

2.刘邦逃亡后的吕泽动向

3.在刘邦起兵时吕泽是原始加入者

4.刘邦为吕泽的发展提供了原始动力

5.刘吕分兵的时机

6.吕泽的领袖气质

7.刘吕合兵,共斩泗水守

8.吕泽没有为收复丰出力

9.刘邦的不爽不止一端

10.刘吕在项梁麾下

11.共历项梁之败

12.没有记录到的再度分兵

13.再度会师完成灭秦

14. 吕泽没去鸿门宴,是刘邦在鸿门宴上的安全保障

15. 项羽为什么不封吕泽

16.吕氏的人成批到了刘邦一边

17.吕氏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18.吕泽在还定三秦之战

19. 东征时隐匿掉的吕泽史迹

20.与刘邦共守荥阳

21.吕泽参加灭齐了吗

22.吕泽在最后的楚汉决战中

23.天下大定之后的吕泽

24. 吕泽之死悄无声息且非常诡异

25.追究一下吕泽之死

26.没有吕泽,风波骤起

27.吕泽在编造的假史中复活了

28.吕泽的年纪与后嗣

29.刘吕联姻再议

1. 吕泽在刘吕联姻中的作用

刘吕联姻的历史记载,菜九在《古史杂识》中已经提出其可能不实,因为吕公一个女儿嫁刘邦亭长,一个嫁狗屠,都是大致相当的择偶,所以极可能没有神话一样的相面故事,估计也不存在夺县令老婆的事。根据吕泽日后与刘邦关系的依附性质,是否可以考虑刘吕两家的联姻是通过吕泽嫁妹的。从王陵与雍齿最终都投靠了吕泽,表明吕泽在发达之前也绝非泛泛之辈。很可能刘邦、吕泽这两个当地的风云人物相互熟悉,而吕泽对刘邦仰慕至极,吕泽也受到刘邦的赏识,所以吕泽甘当小弟,然后把妹子嫁了。这与刘吕两家的婚前协议一样,是一个猜测,看看何者能更接近真实。刘吕两家的两个关键人物能结交,是两者关系稳固的重要保证。吕泽在其中起作用不可低估。可能吕家男丁兴旺也强化了刘邦想结交的意愿。最终吕家的姑娘嫁到老刘家,而且不能委屈,要后来居上。

虽然哥哥嫁妹是没影子的事,但刘吕关系是吕泽与刘邦之间的事,所以提出这一层关系,作为新的考虑,其可靠性不会在相面嫁女之下。

2.刘邦逃亡后的吕泽动向

刘吕联姻后,在起义之前有刘邦逃亡事件。史称樊哙与高祖俱隐,表示刘邦藏身的芒砀山一带,有家人前往联络。樊哙、卢绾之外,应该还有吕泽。吕泽难道会像夏侯婴一样,是刘邦的另外一个马仔。存疑。为什么提出吕泽也在刘邦逃亡时前往交通,是基于两者日后同时起兵,如果之前没有联络,这样的同时是不可能的。《淮南衡山列传》里说有客鼓动高祖反,高祖称稍待之。这个客会不会是吕泽?不能排除。《功臣表》里吕泽的身份就是客。刘邦选择等待是正确的,虽然民怨沸腾,但刘邦的人手也实在太少。刚刚逃亡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估计日后增加也非常有限,人多生活都成问题。菜九去过芒砀山,山不大,估计人多还藏不下。所以刘邦的藏是藏于那一带,而不是具体固定在某一个山包上。

3.在刘邦起兵时吕泽是原始响应者

历史记录是秦二世元年九月,刘邦打下沛县为沛公,并以此作为刘邦起义的标志。实际上,刘邦之起应早于此。当年七月陈胜起于大泽乡,那个地方距刘邦藏身的芒砀山不远,而陈胜武装攻下陈的过程中,肯定要从芒砀山一带路过,刘邦没有加入实属可怪之事。这表示刘邦另有所图吗。难详。但可以肯定,受到陈胜起义的感召,刘邦再也不平静了,因为刘邦那个稍待之,就是等待陈胜这个圣人之起。既然已起,刘邦当然要有所作为了。吕泽之起的时间,应该与刘邦同时,而刘邦是提前几年就离开当地了,吕泽可能在刘邦走出芒砀山之前,前去与刘邦,决定了未来的行为模式。应该有这一出,否则就不好理解一个逃亡在外的人,怎么跟一个居家者同步起兵。

所以刘邦、吕泽应该在九月之前联络频频。刘邦回家不便,肯定是吕泽常驻于刘邦藏身处共商大计。共商大计的结果肯定首先是起兵,然后是发展方向。起兵的时间应该是九月之前,至少是攻打沛之前。

发展方向应该是从芒砀山向家乡方向扩张。但当时的力量有限,刘邦先是攻占了丰县,还没有敢贸然攻打沛县。

樊哙在丰遇刘邦,表明刘邦已经占领了丰。虽然丰与沛同为秦之县单位,但沛的重要性显然远远高于丰,所以刘邦占领了丰也没敢贸然攻打沛。如果刘吕是在芒砀山共同起事的,他们的分兵时间至少应该在刘邦占领了丰之后,这有王陵在丰的加入为证。王陵没有加入刘邦,应该加入了吕泽。以刘邦占领沛为九月计,刘邦占领丰的时间应该在九月之前,即秦二世元年八月,较陈胜之起迟一个月。吕泽的时间表也应该是这样。

估计吕泽与刘邦打下丰之后,就另外发展了,而刘邦则留下窥探时机,窥探向他工作过的沛县方向发展的时机。

4.刘邦为吕泽的发展提供了原始动力

因为向沛县发展没有把握,吕泽选择了向周边发展。具体如何发展不详,可以肯定,刘邦对吕泽的扩张提供了原始人力资源。早期追随刘邦在芒砀山落草为寇的人数有限,估计这些人都是刘邦集团之中坚,但非常奇怪的是,《功臣表》里芒砀山出身又是吕泽部下的人还真不少,蓼侯孔藂、费侯陈贺这两个日后协助韩信决战的大将,就是刘邦在芒砀山的老弟兄,但让他们跟了吕泽去发展,入汉的时候二人都是左司马,与曹无伤相同。左司马是吕泽部特有的职衔,刘邦部没有。肯定是芒砀山老弟兄划归吕泽的还有(隆虑侯周灶)以连敖入汉。(河阳侯陈涓)(柳丘侯戎赐)(东茅侯刘钊)以二队将入汉。这样的官衔与番号都是吕泽部特有的。高祖功臣起于砀者只有十来个人,这样算来至少有六人划归了吕泽。如果算上同样起于砀的(博阳侯陈濞)以刺客将入汉。就达七人之多。这说明什么,说明刘邦对吕泽的发展也是不遗余力地支持的。另外吕泽铁定部下曲城侯蛊逢以曲城户将卒三十七人初从起砀。估计这是刘吕在芒砀山起兵后收编的第一拨人马。

为什么是刘邦给吕泽提供了动力,而不是相反呢。是因为刘邦先与秦当局决裂,有一批拥戴者,这是刘邦强于吕泽处。吕泽如果追随刘邦起兵,一开始吕泽是没有实力的,属于以身入股。如果想要做大,一定是刘邦提供援助,而不是相反。

5.刘吕分兵的时机

刘邦起兵时的规模非常有限,就这样的有限规模,还在起兵不久就拆成了刘吕两支。这个时间应该定于刘邦为沛公之前。为何将刘吕分兵定为攻打沛之前,因为秦元年九月刘邦攻下沛,然后进入下一年,而此年刘邦轨迹以外加入的人,应该是吕泽招徕的。这足以表明吕泽没有与刘邦一起攻打沛县。如果是打下沛县再四处略地,吕泽也太辛苦了,时间上也不允许。之所以没有打下沛县就分兵,也是因为势力不济,没敢贸然攻打。这也表明沛县地位之重要。刘邦攻打沛县是因为樊哙来召。

刘邦集团最具领袖气质者非刘邦莫属,接下来就是吕泽了。这可以从刘邦功臣此年的构成看出。因为此年加入刘邦阵营的人数不少,还非常五湖四海,没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恐怕不易召唤到如此众多之人。

刘吕分兵也是刘邦、吕泽都是能力过人的象征。因为在打下沛县之前,刘吕所部的人数还是相当有限的,就这样的小规模,还不抟在一处,而选择了分头发展,这样的胆识就非同小可。日后两支队伍都壮大起来,也证明了这样的不凡能力。

6.吕泽的领袖气质

刘吕分兵后,吕泽略地至宛朐(山东菏泽),并可能接纳了规模远甚于己的陈豨部。《功臣表》称(阳夏侯陈豨)以特将将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此年刘邦的作战轨迹根本没有到此地,所以陈豨所从起者非刘邦,只能是加入了刘邦阵营的友军吕泽。至于陈豨加入比自己规模小的吕泽,原因很简单,一定是吕泽的能力明显高于陈豨,所以才能让能力不如者心甘情愿供其驱策。比照吕泽与刘邦的关系,亦同此理。陈豨也非泛泛之辈,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起步就有五百人,也是个领袖群伦的人物,居然愿意归顺吕泽,表明吕泽的领袖风范又高出一筹。陈豨此次加入可能带来了靳歙,这也是日后在战争中大显神威的狠角。为什么将靳歙也归入吕泽,是因为靳歙反秦阶段的战功记录过于粗疏,与樊哙不能比。而到了楚汉战争阶段的立功记录就详细多了,因为那个时候他已在刘邦的统一部署下作战,所以得到详细记录。陈豨、靳歙,在《史记》中有传。

仍根据《功臣表》,除陈豨外,秦二世元年加入刘邦阵营实则为加入吕泽部的还有阿陵侯郭亭、菌侯张平、厌次侯元顷、安丘侯张说,如果加上起于丰的王陵等人,这在刘邦集团元老中占到相当比重,这也是吕泽领导有方的表现吧。

王陵的传记附见于《陈丞相世家》。在《陈丞相世家》中,王陵被描述为独立起兵于南阳,一直到汉攻楚时才加入到刘邦阵营。后人多尊奉此说。事实上,他也是早年起事于丰者。《功臣表》的记载表明了这一点,“王陵以厩将别定东郡、南阳,从至霸上”。可以肯定王陵加入的是吕泽。对刘邦不买账,而加入了稍逊刘邦的吕泽,这样的逻辑只有当事人能懂。但至少证明了吕泽的领袖风范是固已有之。

根据出身,可以基本划为吕泽部的比较显赫的战将应该有:王陵、陈豨、靳歙、丁复、蛊逢、靳彊、朱轸、雍齿、郭蒙。陈豨与刘邦很投缘很受重用,靳歙是汉军的常胜将军,一生没打过败仗。丁复、蛊逢无传,但其位列于汉初十八诸侯,因军功封赏户数在十八诸侯中也是位次靠前,其中丁复的受封户数仅次于曹参与周勃,而高过樊郦滕灌。靳彊无传,但为参加鸿门宴者。朱轸灭三秦时俘虏了翟王,又擒获章邯,功劳大得不得了呢。雍齿则先背叛刘邦,后加入刘邦的地点正好不在刘邦的作战线路上。郭蒙在平叛陈豨的战事中,立有大功。因此,吕泽一部的存在及其贡献必须加以正视。而一旦正视吕泽部的存在,整个秦末战争的现存记录都将为之大变。

7.刘吕合兵,共斩泗水守

可以肯定刘吕分兵后不久就再度会合。会合之前,刘邦取得了若干作战胜利。估计吕泽也是在战斗中发展壮大了。只是吕泽的战斗历程没有得到记录。此前在宛朐、在留、在单父、在亢父等地收拢了一些人员,可以视为吕泽部的战斗轨迹。合兵的时间应该是刘邦为沛公后的秦二世二年十月后。估计刘邦占领沛作为与秦公开叫阵的标志,正式打出了对秦作战的旗号,需要召集己方人手共商大计。而共商的地点,估计还是在丰。因为沛那个地方还是不要占据为好。根据《樊郦滕灌列传》(樊哙)复东定沛的记录,刘邦确实放弃了沛。此番重新占领沛,大概是为了与吕泽会师。或者有了大大发展的吕泽部,刘邦的胆子大了起来,以前不敢占领的沛,也敢占据了。刘吕双方都得到壮大,可以干几票大的了,扩大对秦作战力度。吕泽应该在刘邦之前到达薛,高祖功臣中于薛加入的,基本都加入到吕泽部,表明了吕泽先于刘邦到达薛。双方联手在薛给秦军重击。而在薛斩了秦泗川守壮一役,立功者也是吕泽部下曹无伤。刘邦干将虽然也有战薛的记录,但缺少亮点,所以斩秦之泗水守之役,以吕泽部居功至伟。是否吕泽部先期到达,然后预设了战场,等待刘邦会师,然后全歼秦泗水守部,这是在战场上被记录到的斩杀秦将的最高纪录。

刘吕关系最不可解之处就在于此。吕泽部的战斗力与规模不在刘邦部之下,但其服从度丝毫没有动摇,并且在之后加入项梁主导的楚军也是固守了这样模式。

8.吕泽没有为收复丰出力

在斩了泗水守之后,刘邦事业遭遇了一个挫折,就是根据地丰被守将雍齿带入了魏国阵营。这个雍齿原本也是地方风云人物,对在刘邦手下不是很服气,遇到魏国来招就背叛了刘邦,另谋高就了。

刘邦对此很头痛。因为太熟悉了,反而没有办法下手。其实吕泽部的构成倒是有办法驱逐雍齿的,因为吕泽部在丰沛以外取得了不少人员加盟。比如陈豨与雍齿没有任何瓜葛,如果陈豨开始对雍齿驱逐作战,雍齿也会抵挡不住的。但这一幕没有发生,刘邦或者会有不爽。估计吕泽与雍齿交情匪浅,刘邦也开不了那个口。日后雍齿又加入到吕泽,此是后话。

9.刘邦的不爽不止一端

吕泽虽然对刘邦非常尊崇,始终在刘邦的旗号下行事,但毕竟也有自己的私人难处,就像雍齿事件一样,让刘邦感到不爽。除了雍齿之外,刘邦不爽的事还不止一桩。像孝惠帝的来历就令人生疑也让人不爽。刘邦逃亡发生在秦始皇三十五年,而孝惠帝刘盈出生在秦始皇三十七年,这其中猫腻几何,刘邦像吃苍蝇一样,吐不出来咽不下去。好在刘邦深明大义,没有让这样的家务琐事影响反秦大局。

史料中吕后带两个孩子种地的记录纯属瞎编。刘邦根本没等到孝惠帝出生就逃亡了,哪里会从亭长任上回家呢。这个故事是吕后为保住孝惠帝的太子地位而编造的,经不起考察。不守鲁元太后倒是生于刘邦逃亡前。到底刘吕婚姻多久,没有明证,估计也不会很短。鲁元太后应该在张耳生前就嫁给了张敖,张耳死于汉四年。汉四年的时候,孝惠帝只有八岁。如果鲁元十五岁出嫁的话,鲁元太后至少比孝惠帝大出七岁。这样算起来,刘吕婚姻应该在秦灭楚不久就定了。这样的话,刘邦与吕泽就是旧交,且交情非同小可。

是否吕泽对刘邦的尊崇也包括对刘邦的歉意。确实难解。

10.刘吕在项梁麾下

刘邦在夺回丰之前,根本没有心思对秦作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对吕泽的袖手旁观肯定是有看法的。但吕泽这样做的原因,估计也是不想开罪雍齿,所以采取了超然事外的态度。直到项梁兴起,刘邦才落实了借兵问题。一旦有外力介入,雍齿立即逃难。日后雍齿加入到吕泽部,重归刘邦阵营。

吕泽与刘邦同在项梁麾下,自己并没有单立户头,还是在刘邦的旗号下。这是非常奇怪的。日后两度大败章邯及斩李由,吕泽部都参加了。这个斩李由目前是挂在曹参名下,可以肯定这个功劳是刘邦阵营的,与项羽无关。因吕泽的功劳被屏蔽,李由之功究竟怎么回事还很难说。

11.共历项梁之败

项梁被章邯击死一事对楚军的心理打击巨大。刘邦、项羽黥布吕臣相约退保彭城,簇拥在挺身而出的楚怀王心身边,其中当然也包括吕泽。他们没有干扰章邯北上击赵,纯属无心恋战。在楚怀王的调教下,很短的时间内,还是这些心理受伤的刘邦、项羽、黥布、吕泽又强势出击了。

12.没有记录到的再度分兵

这个分兵没有记录到,但确实发生了。

刘吕两家虽然是一个方向作战,但各自的行程有别。刘邦的最远端只到白马,即今天的河南滑县。而吕泽部则过了黄河,到北方战场寻找机会。前面从丰逃亡的雍齿就是于这一时段在赵地加入了吕泽。难道吕泽过河不是为了救钜鹿,只是为了找到雍齿。因为没有吕泽在钜鹿的战功记录。这样的怀疑也能成立。除了雍齿之外,吕泽部日后最重要的将领丁复,也是在这次行动中加入的。班固没有看出刘邦阵营过河的迹象,硬是在《汉书》中把丁复加入的地点改为薛。其实秦二世三年,刘邦没有在薛的事迹。所以丁复加入地点邺千真万确。刘邦没有过河,但吕泽过了,所以丁复可以加入,而且也确实加入的是吕泽部,与刘邦无关。

吕泽部虽然过河救钜鹿,但毕竟没有与秦军接仗。这里是否因为能力问题,胆气不足,不要说战章邯,连战王离也没有,这至少表明吕泽的作战能力还是不如刘邦的,至少刘邦不在场,吕泽没敢啃硬骨头。也表明此前二度破章邯,起关键作用的是刘项,而非其他人。

13.再度会师完成灭秦

刘邦夺取陈留之后有一个向白马突击的行动。起先没有看出刘邦对此方向的无谓作战有什么意图。及得发现吕泽部出击到了河北,才恍然大悟,原来此举在于接应吕泽部回归。因为自那以后,刘邦就要开始著名的西征,没有吕泽部的参与怎么得了。之前不愿意加入刘邦的王陵于此期间救了张苍。本来张苍有过错问斩,王陵去向刘邦求情,刘邦大概本来就想跟王陵缓解关系,就卖了人情给王陵。

无论王陵还是雍齿,要跟刘邦把关系搞僵,又投靠了人气才气不如刘邦的吕泽,确实是值得研究的人类心理现象。

这次会师,两军共同完成了灭秦大业。攻入关内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

14. 吕泽没去鸿门宴,是刘邦在鸿门宴上的安全保障

灭秦之后,刘吕两军遍布关中,占据要津。所以当项羽不愿遵守楚怀王的先入定关中王之的约定时,刘邦确实遇到险情。因为刘邦根本没有与项羽作战的准备,手头可以支配的军队数量非常有限。所谓十万号二十万,只是散在关中各地的总和,能直接用来对抗项羽大军的非常有限。好在刘邦善于应变,主动出让了王关中的权利,关中一切任项羽处置。这才化解了刘吕军与诸侯联军的火并。后世的人对此结果还不甘心,以为项羽无论如何应该杀了刘邦才对。换言之,人们认为,就算刘邦答应关中的一切由项羽处置,项羽还是可以杀掉刘邦的。不知这是什么规矩。

我们不妨来看看项羽攻击刘邦的动员令,号令中没有罪名。但实际上有,应该是沛公反了。什么叫反了,就是不听诸侯联军的号令了。那么,如今刘邦把整个关中都拱让出来,还算不算反?肯定不算。不算还要杀人,肯定没有这个道理。这也是刘邦敢于前往项羽大营的根据——你想要的,我全部都给你了,你还能怎么样我。刘项矛盾是刘邦的功劳超过了项羽,具体体现就是刘邦王关中。如果不让刘邦王关中,刘邦的功劳是否超过项羽就有不同解释。所以项羽无论如何是要阻止刘邦王关中的。这就是两家火并的内在根据。刘邦拱让了一切,就满足了项羽的全部心理需求,根本没有理由杀人了。当然如果着眼于未来,可能刘邦是当时唯一构成威胁的人。但也不能成为杀人的理由。没有能放上台面的理由,杀人肯定就会杀出问题的。

让我们来看看,刘邦真的那么容易杀吗?刘邦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集团,杀了一个人就会惹恼了一个集团。刘邦带去鸿门宴的只有樊哙、纪信、夏侯婴、靳彊诸将,而更高一级的将领曹参、周勃,加上吕泽等人都没去。如果杀了刘邦,这些人也甘心投降,或者一切太平。如果这些人不服,项羽如何摆平这些人,难度也很大。尤其刘邦在关中得民心,秦民如果团结在上述人等周围与项羽军誓死周旋,天时地利人和,项羽一样没有,如何取胜。何况项羽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他成了关中人民的死敌,如果出现强硬对手,结果很不乐观。所以杀刘邦会惹出无限麻烦,真是杀不得。

尤其需要提出吕泽,其能力权威仅次于刘邦,而且威名远播汉集团外,如果鸿门宴项羽杀害刘邦,吕泽肯定不会善罢罢休。那样的话局面必然失控,此岂项羽所愿。因为刘邦拱让了关中的一切权利,如果再对刘邦动粗,项羽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当然,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对手,什么道义不道义,项羽就可以不顾,但有吕泽的存在就另当别论了。所以刘邦在鸿门宴上是相当安全的。其中就有吕泽的场外因素在保驾护航呢。

饶舌一个,并非吕泽的能力超过刘项,而是一旦吕泽不肯就范,还是有几个硬仗要打,在失了道义的情况下,这样的硬仗能否取胜就很难说。即使勇悍如项羽也不敢冒这个险,这就是项羽无法破解的难题。后人以为小菜一碟的事,在当事人那里绝非易事,实际上也不好解决。

15. 项羽为什么不封吕泽

在分封的时候,项羽没封吕泽应该是一个问题。分封是项羽管控天下的一个重要步骤。我们看到,项羽把赵切割成四块,常山、代、殷、河南;把齐切成三块,齐、济北、胶东;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便于控制。难道他不想把刘邦部也切割一下吗?肯定会有这样的预案。因为吕泽在反秦战事中的表现有目共睹,其贡献肯定在申阳、吴芮与共敖之上,封个王是绰绰有余,还可以达到削弱刘邦实力的目标。就当时而言,一个王对局中人的诱惑不容小觑。为什么吕泽没有动心?如果吕泽动心了,刘邦就是不愿意也拦不住吕泽称王。所以,更可能是项羽要封吕泽,被吕泽拒绝了。跟随刘邦的前景还是画饼充不得饥,而项羽给出的好处则非常现实。从这一点来看,吕泽对刘邦死心塌地忠心耿耿,当然也是很有信心。这样做非常不容易。要知道当时有些王真的是既没有什么功劳,估计也没有什么能力,而吕泽则是既有功劳也有能力的,如此有实力而拒绝封王,这份定力不容小觑。

吕泽没有封王,只是安居在刘邦之下。为了答谢吕泽的这份坚定,刘邦封吕泽之父为侯,吕泽之弟吕释之也没有任何功劳,也封了侯。尽管如此,还是远不如封王实惠。所以刘吕两家到底有什么契约,真的令人费解。这应该是永远解不开的历史之谜吧。

16.吕氏的人成批到了刘邦一边

从入关到项羽分封后,刘吕两军就始终在一起了,吕泽部也因此有了一个名字,二队。高祖功臣中有很多就是冠之以二队将之名。这是因为两军近似合并,为了区分起了这样的名字,估计是临时用名,毕竟二者没有合并,还是各自有职务体系。在这一段时间内,好像吕泽部开始分裂出去,分裂出去的部分加入到刘邦部去了。吕泽部在楚汉战争中分化成若干独立部队,其中有些部队,如陈豨部、靳歙部、傅宽部又加入到刘邦体系,不清楚的肯定会更多。这样做的结果是刘邦越来越壮大,吕泽则受到削弱。难道吕泽对此没有任何想法?这些人是怎么变到刘邦圈子里去的?难道刘邦在挖角方面有一套?这样做没有障碍吗?或者换言之,这样做在内部是否合适?也确实很成问题。很难设想,这些是怎么办到的。尚祈有识教我。

陈豨与靳歙的情况是有正史记录的,可以据以分析。陈豨,肯定是加入了吕泽,之后又跟刘邦关系更好。刘邦先是把代交给他,最后成了整个北部疆域的核心领导。这个关系又是怎么弄成的。估计是投缘及刘邦更高于吕泽的人气。靳歙从资料上看,更像是随陈豨起义者,也不知怎么就成了刘邦的机动主力。还有靳歙战功赫赫,但在朝廷始终没有受重用,这也是怪事一件,估计跟他原先的出身有关。

其实就是韩信,从楚归汉之初加入的也是吕泽,后来投到刘邦这一边来了。不过韩信当时只是下级军官,爱投哪里都没有人介意。

17.吕氏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菜九觉得吕泽的规模虽然是个无解的问题,但有两个参照物可以用来推算,一个参照就是刘邦起事之初还没有攻下沛的时候,陈豨以五百人加入吕氏,这样一来,规模可能超越了刘邦。一是定三秦时,翟肯定是吕氏攻下的,其他二秦是否也参与不详。如果没有参与,至少吕氏的规模相当于刘邦主体的一半。但日后章邯也是吕泽部下丁复部朱轸擒获的,所以吕泽参与定三秦应该不止于翟,也参与了定另二秦。另外,汉初十八功臣中,与吕泽很有渊源者至少三分之一,也可以作为吕氏规模的参照。

如果正视吕泽曾经有一个短时期规模超过刘邦,提示刘邦能力之强超出人们想象。因为如果不是心悦诚服,在一个乱世里,有实力的强者绝对不甘心情愿受实力不如者辖制。而只有实力水平高出一大截,才能达到令人心悦诚服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邦的能力明显高出吕泽,吕泽是甘居刘下而绝对不会有非分之想。进而言之,刘吕两家联姻过程中的吕泽因素不容忽视。

吕泽虽然是刘邦的盟友,但有自己的军功体系,是完全独立的实体实力派。在那个乱世里始终没有单干的倾向也非常不能理解。对此,菜九在《吕太后的婚前协议》《汉孝惠帝身世之谜》里推测,刘吕两家有协议,吕氏助刘邦事业,刘邦保证吕氏利益最大化。但这个只是推测,没有任何根据。如果有所谓的根据,就是吕泽虽然非常强大,却认可自己能力不及刘邦而始终没有异心,即使功高盖世没有封王也没有任何异动。不知这样的理由成立否,尚祈看官明察。关于能力问题,后面还会讲到。

从吕泽部被称为二队来看,其规模应该小于刘邦本部。但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二队被抽调到刘邦本部的批次甚多。那么这个二队究竟有多大,像这样不停地抽调,还能经受多少次。

值得一提的是,陈豨加入时有五百之众,其自身规模可能都大于吕泽,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吕泽的能力是强于陈而弱于刘的,这样的一个关系链可能是解开几个人相互关系的关键。

18.吕泽在还定三秦之战

还定三秦是刘邦夺取天下的第一步。当初为了避免与项羽火并,刘邦放弃了王关中的权利,只要了巴蜀二郡,在张良的运作下,又争取到汉中一郡。最终刘邦还是打出巴蜀汉中,夺回关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确定的是,翟国是吕泽部丁复攻下的。丁复也自此成为高级将领。因为丁复加入的时间较迟,是秦二世三年的事。这一记录表明,吕泽部至少承担了定三秦任务的三分之一。而且定三秦战死的功臣,也像是吕泽部的出身,比如那个母侯疵,那个纪通父纪成,表明三秦之战并不好打。三秦里面,翟王董翳应该算是较弱的,也许战死的这些功臣并非是在翟作战时殉难的,是在战雍战塞战役中殉难的。这样一来,吕泽部作战的分工就不是三分之一了。

刘邦东征是没有等到肃清关内之敌就进行的,估计会留下得力人手镇守关中,其中就有丁复。这也表明丁复也有击雍的经历,最终章邯还是丁复部下朱轸擒获的。

丁复留守关中的时候,章邯已是残部,尽管如此,丁复等汉将也奈何不了章邯,直到刘邦从关外回来才消灭了章邯,而且就是指挥丁复等留守部队办到的。刘邦的能力明显高出其部下一大截。

19. 东征时隐匿掉的吕泽史迹

史料中吕泽的真实出场只是在刘邦彭城失败后被记录了一笔,可以据此推导吕泽行踪。参照《功臣表》的记录,吕泽这一段的踪迹可以确定的是,“(周吕侯吕泽)将兵先入砀。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吕泽肯定不是空降到砀的。这个路线需要推测。吕泽在定三秦之后参加了东征,但估计没有跟刘邦一路从函谷关出关,而是从武关出关。武关一线的军事行动,史料中只记了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估计这样的记录是有问题的。因为迎刘邦家眷也应该是吕泽的份内事,吕泽的父母妹妹都需要迎回,所以判断吕泽从武关出发不为离谱。之所以只记录到薛欧、王吸,估计是要隐匿吕泽之功,就用吕泽的部下来冒领吕泽之功了。

汉初十八功臣,原来只有丁复、蛊逢(虫达)明确是吕泽部下,靳歙、王陵可能是吕泽部下,如果加上薛欧、王吸,则吕泽一脉所占比重达到三分之一也是合理的,这是题外话。武关一线虽然不是东征的主攻方向,但因为用不着刘吕两大巨头挤在函谷关一线,所以在刘邦主持函谷关方向的时候,吕泽极可能主持武关方向的东征,并且先于刘邦抵达砀。在刘邦进攻彭城之前,刘吕会师,然后作出吕泽留在下邑一线,刘邦进驻彭城的战略分工。吕泽没有与刘邦一起进入彭城享用战胜的喜悦,看来是刘邦集团为应变留下的预案。以此为据,可以大致判断刘邦集团在彭城遭受的损失没有记录到的那么大。正因为刘邦没有伤到元气,汉才能在短时间内重新集聚与楚形成相持不下局面。

20.与刘邦共守荥阳

《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记博成侯冯无择“以悼武王郎中,兵初起,从高祖起丰,攻雍丘,击项藉,力战,奉卫悼武王出荥阳,功侯”,表明荥阳陷落的时候,吕泽尚在城中。由于吕泽是汉集团的二号人物,刘邦与陈平逃出荥阳后,自然是吕泽在主导荥阳战线与战事,而不可能是历史记忆中的周苛负责。周苛至多只是负责看管魏王豹。因为魏王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战俘,还是被作为统战对象在荥阳城里担任了部分职务,但这样的安排是给天下诸侯看的,真要遇到局面失控,魏王豹是不容留在世上的,而周苛就是执行这个肮脏计划的人。一旦正视吕泽在城中,就意味着所谓世人皆知的周苛守荥阳、项羽高条件诱降周苛是假史。其实当时城里还不仅仅有吕泽,韩王信等重要诸侯及汉将都在城里,哪里轮到周苛这样的文官负责啊。吕泽也不是掩护刘邦负责殿后拼死拖住楚军,只是负责荥阳防务。看来刘邦的出逃,并不代表汉军打算放弃荥阳,最后的失守只是守不住而已。所以刘邦的逃离荥阳,可能是另外有战略企图,并非狼狈逃窜。

后人只记得刘邦与项羽在荥阳一线相持,实际上吕泽在荥阳的时间不少于刘邦。刘邦还有回关中的记录,刘邦离开时,荥阳一线应该是吕泽全盘负责。菜九考证出刘邦还参加了对赵的决战,也会离开荥阳。刘吕均在荥阳一事,也表明项羽之强,常常要刘吕两大巨头共同对敌。

问题是吕泽是什么时候到荥阳的?起先吕泽在下邑,与在荥阳的刘邦遥相呼应。估计到了汉三年黥布反楚时,下邑受到项羽的直接攻击,吕泽力不能支,与刘邦会师荥阳。(《黥布列传》楚使项声、龙且攻淮南。项王留而攻下邑。)看来项羽也没有一味死死纠缠住刘邦,还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出击不同的地方。此次亲自攻打下邑,估计是要切断黥布与汉的联系。

记录中吕泽是被冯无择保驾出的荥阳。刘邦数次离开荥阳,吕泽会不会也有离开荥阳的时候。这样的事没有记载,估计应该有。历史记录中刘邦、项羽在荥阳死死纠缠,好像一直没有停过。事实上无论刘邦还是项羽都有离开这个对峙线的时候。在项羽而言,救赵,至叶,都是离开,而且时间不会太短,何况还有几次为了击彭越,也离开过。无论项羽离开多久,楚军在荥阳一线都没有崩溃,说明楚军也不是完全依靠项羽一人。这里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项羽离开时间稍长,都有追踪刘邦的成分。换言之,项羽不在的时候,刘邦多半也不在。而项羽有一次击彭越离开,就让刘邦破了曹咎。还需要指出,刘邦、项羽同时离开,只剩吕泽在荥阳一线,也没有太多的作为。这大概是刘邦与吕泽的差距体现吧。

21.吕泽参加灭齐了吗

灭齐之役,原来以为是韩信一个人的功劳,经菜九不断甄别,查出了韩信以外大批汉军参与定齐,其中与吕泽有涉的部队就有几支。比如陈涓部,丁复部。丁复主要是灭龙且。陈涓以丞相击齐,这个丞相是刘邦系统的还是吕泽系统的。如果是吕泽系统的,其地位可能还要高于丁复这个大司马。

因为有太多的汉军参与击齐,汉军应该不会是乱哄哄地从四面八方杀到齐国,应该在齐国战场设置最高统帅。人们以为韩信是击齐之统帅,实际上有太多的部队不归韩信指挥,韩信肯定不是最高统帅。既然吕泽从荥阳突围出来了,会不会安排吕泽为最高统帅呢。具体情况不详,但吕泽至少可以成为韩信以外所有军队的统帅。汉军击齐可以从赵一线及其他线两路夹攻。从丁复、陈涓这样高级将领参加对齐作战来看,吕泽亲临齐地的可能性不小。根据丁复功劳表述,属悼武王,吕泽应该是参加了灭龙且之战。如果丁复也像陈涓一样参加了定齐,则吕泽是丁陈二人的上级参加定齐就顺理成章了。以齐地之重要,汉决心之大,安排重量级人物吕泽主持定齐完全可能。

这样问题来了。韩信既然不是齐地汉军最高统帅,他讨要齐王就太冒失了。如果真像记录到的那样刘邦准备武力惩罚韩信,也是事出有因的。

22.吕泽在最后的楚汉决战中

无论是陈下之战还是垓下之战,都没有记录到吕泽有什么作为。按刘邦的习性,灭项羽这样重要的事,是一定会把重要部下盟友召集齐的,让大家共同见证项羽这个强敌的覆灭。所以吕泽一定是参加了最后的决战的。经考证,垓下只是项羽最后逃跑之地,并没有发生大战,楚汉最后的决战就是陈下之战,并且没有汉先败后胜,直接就是预设战场,围剿楚军,并战胜之。吕泽部在最后一战中被记录到了对锺离眛的作战(汾阳侯靳彊)“击项羽,以中尉破锺离眛”。(曲成侯蛊逢)有“以都尉破项羽军陈下”的记录,虽然没有直接记录到吕泽的作为,但这些人都是吕泽的重要部将,估计吕泽也担任了决战的指挥职责。

23.天下大定之后的吕泽

天下大定之后,吕泽没有被记录。这非常奇怪。不是说吕泽有什么企图,而是依吕泽的地位,刘邦登基当皇帝,吕泽这样的合伙人,安置起来固然相当有难度,但总应该有个安置,一个能放上台面的安置。现有的历史记录没有反映这一点。有的只是在汉六年正月吕泽被封侯了。而这个封侯显然与吕泽的身份不相符,而且吕泽还不是第一批封侯。曹参、靳歙都在他前面封侯。迟封不算,连实封多少户也没有。原先肯定是有的,否则吕泽战死后,其子吕台继承侯爵,又能继承什么呢。为什么没有户数?按吕泽的地位,封王都正常,委曲封侯,户数肯定很多,一定在曹参之上。之上是个什么标准,有什么根据?吕泽的明确部下丁复封户多达七八千,吕泽少了还真不行。当年项羽分封的时候,没有封番君将梅鋗为王,但封其十万户,比番君吴芮这个王都丰厚很多。吴芮据说只封了六县,估计也就一二万户的样子。比照梅鋗封侯,吕泽的户数也绝不会少。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也有感谢梅鋗相助的成分,所以吴芮较项羽时期分得丰厚。吕泽的贡献又岂是梅鋗可以相比的?其没有记录下来的分封户数真是给人无限遐想啊。

24. 吕泽之死悄无声息且非常诡异

吕泽的死没有专门记录,从《功臣表》推测死于汉八年,《吕太后本纪》称死事,即因公殉难。查了一下,此年只有对韩王信有作战,并且刘邦也参加了这次作战(高祖东击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其地在赵。难道刘邦没有全程参加这个战事,到刘邦离开战线后,将战争交吕泽负责,汉军遭遇了失败吗。历史记录丝毫没有透露出此年汉遭遇败绩的迹象,事实上也不会有败绩。如果汉遭败绩,则韩王信之反将反势嚣张,下面的征战会不消停,而事实上后面几年还真没有什么大的动静。

根据记录,韩王信在反叛之初已经受到汉的重创,应该构不成太大威胁。汉虽然有平城之败,也是刘邦率先头部队轻进的缘故,并非汉的实力不及匈奴。所以汉以吕泽挂帅平韩王信之残部,本身就是牛刀杀鸡,何况之前刘邦也在,对付韩王信,大汉的两大巨头都出马了,也太抬举韩王信了。那么韩王信还是残部吗?吕泽的能力应该高于韩王信,面对韩王信之余烬,怎么会战死呢?难道后世低估了韩王信?这样的问题真的无解。

造成吕泽之死的战役在正史中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但确实造成了吕泽之死,并使其后的汉政局发生了严重的变化——标志性事件是废太子与陈豨之反。而陈豨之反又引发了一连串的反叛,韩信彭越是莫须有之反,黥布是真反。

按说陈豨与刘邦很投缘,朝中又有吕泽这样的强力照应,其反及被怀疑都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吕泽不明不白的死,造成了汉初政局的乱象。

难道要追究吕泽是怎么死的?这又会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由于废太子事件是紧接着吕泽之死进行的,吕泽之死就有点阴谋色彩。这样的历史好恐怖。会不会是为了废除太子刘盈,才造成吕泽之死,以便为废除太子扫清障碍。这样的猜想令人毛骨悚然。

菜九曾经猜想,刘盈非刘邦血脉,因为刘盈的出生与刘邦的外逃矛盾太大,根本没有留下播种的机会。所以刘邦即使占领彭城也没有接家人同乐,逃命时想把子女踢下车,到了安全地区还痛殴了几次三番救助刘盈的夏侯婴,凡此种种,令人生疑。可以肯定,刘盈的继承权是吕家利益最大化的象征,是刘吕联姻的重要保证,估计也是刘邦得吕泽死命帮衬的依据。即使刘邦对其血缘有疑问有不爽,但还是要保证原有协议的延续,至少吕泽在世时是这样。而吕泽一旦离开人世,顿时生出变故。

那么吕泽是单纯的战死吗?

25.追究一下吕泽之死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吕泽死难之年的战事,也只有与韩王信的交战了。吕泽应该就是死于与韩王信交战,才能称得上死事。虽然韩王信也是军事强人,但能力应该不会超过吕泽。只是战争的事真的很难说,并非你强于对手就稳操胜券,尤其是主帅的绝对安全没有保障,且在强得有限的情况下,胜负难测。吕泽之死可能并非汉军遭到惨败,只是作战闪失的结果。因为韩王信主力已经在刘邦的第一次征讨中被消灭了,其残部应该能量有限。不过吕泽所部远征北地,会有地利上的不便,在此前提下实力的消长会使战事变得复杂。吕泽之死应该给朝廷造成极大的震动,一是意想不到,怎么韩王信之残部能有如此大的力道;一是吕泽是顶级高官,其身故将造成政局的动荡。如果朝廷要发布告丧文字,参照今天的模式,可能会说汉党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 军,大汉军队的缔造者与伟大统帅吕泽同志,因与反贼韩王信余党交战作战身负重伤,医治无效,于某年某月某日与世长辞。吕泽同志的殉职给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广大干部群众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吕泽同志的遗志云云。当然,古今区别是明显存在的,但规格之类,格调之类,还是有相通之处的。不管怎样,轰轰烈烈国葬是免不了的,不可能悄无声息地草草了事。只是吕泽其人其功日后被彻底埋没,那个肯定盛大的国葬才寂然无声无息了。

26.没有吕泽,风波骤起

前面说过,刘邦对孝惠帝的来历心里不爽,但慑于吕泽的实力与威望,还真不方便更改什么。如今吕泽不在了,刘邦下手很快,马上就准备动太子的继承权。以往没有人注意到刘邦此举的时间节点,这个功劳菜九就不客气地收入囊中了。

菜九在《历史的侧影》之《汉孝惠帝的身世成谜》提出废储风波与吕泽之死的因果关系,并指出吕后耕地时遇到算命先生的故事,应该是刘邦废除太子过程中产生的。因为刘邦身为亭长的时候,汉惠帝还根本没有出生。菜九在《古史杂识 关于吕后的神话》中拆解过这个问题,简略叙述,即惠帝的年龄,《汉书惠帝纪》说的比较清楚:"帝五岁,高祖立为汉王。"那么其生年当在秦始皇三十七年。而这个时间,刘邦在在逃亡。为什么逃亡,是因为刘邦为沛县地方送劳工前往咸阳服劳役,出发不久就发生了大量逃跑事件。因为逃跑的人太多,按秦法,这种情况,主事的人是要受到严惩的,可能会杀头。刘邦何等精明,哪会傻乎乎地去送死?于是他召集了那些还没逃的人,大家一起逃了。这个逃亡事件的发生时间应该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因为在这一年,秦政权开始了一轮大兴土木,大规模地向全国征调民工,刘邦在这个时间押送劳工比较合理。关于刘邦逃跑的这个时间点,人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刘邦送徒事发生在秦始皇死后,以为那个时候要修筑秦始皇陵,需要的人手较多,所以要全国征集。比如汉人就不甚清楚以至于搞错,如《论衡纪妖篇》记曰:"汉高皇以秦始皇崩之岁为泗上亭长送徒至骊山。"应劭也持此说。这就是读书不细之故。亦有以为事情发生在秦定天下之初时,如《史记会注考证》引姚范曰:"始皇初即位,即穿治骊山,及倂天下,徒诣送者七十余万。贾山亦云,吏徒数十万人,旷十年。此送徒当在始皇之初,故下云始皇东游。应劭以为始皇葬于骊山,语未晰。"持这两种观点的人占到极大多数,但未必对。那么什么是对的?还是清人陈景云《两汉订误》说的透彻:"高祖送徒骊山时,始皇尚在。观下幸东南及隐芒砀事自明。始皇骊山之役在三十五年。高祖所部送者,皆应输作骊山之人也。"今人徐朔方亦持此观点。确实,秦始皇东巡时,刘邦以为会危及到他,就躲藏起来。这个躲藏,可能是指不再张扬露面之事。因为如果刘邦还是秦政权的亭长,这个时候正应该为秦始皇东巡的事忙前忙后,躲起来又算怎么一回事?这表明此时刘邦已经逃走,与当局断了关系,这个时候藏得深一些才合理。

显而易见,这样的故事与事实出入甚大。那么,它又是怎么出笼的呢。菜九以为,因吕泽之死而兴的废除太子之事,吕氏一脉是不会坐视刘邦的企图得逞的,因为其中牵涉到的利益实在太大了,一旦刘邦的企图得逞,吕氏的损失之大将无法估算。但吕泽的大旗一倒,他们一时间也聚不起力量与刘邦抗衡,只有编造谎言来制造刘盈天命所归的神话,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太子地位。设想,如果吕泽在世,根本用不着玩这样的把戏,那样的话,刘邦也不敢有类似的想法。

当然,这个编造的神话只是保住太子地位的一个举措,仅仅靠传说而没有行动,还是阻挡不了刘邦的行动。可能在吕氏一脉的暗中斡旋下,在吕泽余威的感召下,朝中的大臣纷纷出面为太子说好话。于是有了叔孙通的事迹与周昌的事迹。史载周昌抗争之后,“吕后侧耳于东厢听,既罢,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张丞相列传》)吕后对周昌的嘉许,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没有先生,太子差不多就给废除了。正因为有如此高的评价,原本并非什么重要大臣的周昌,也就因此而一举成名。因为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刘邦也只得暂且把废除太子一事搁置起来。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在汉十年时立如意为赵王。汉十年时,赵王如意年龄为十岁,则如意出生的时间应该是汉元年,而那时刘盈及吕太后还都在家乡困守呢。废除太子的事件暂时不提了,但那个编造的故事仍然在流传。

这里的问题是,怎么一立如意为赵王,紧接着就爆发了陈豨之反。根据菜九的推断,陈豨之反是周昌激变的。奇怪的是,这个周昌刚到赵地不久,就闯了这样大的纰漏,不但没有过,反而有功,对此后世居然一点异议没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刘邦安排陈豨在代原本有罩着赵的意思,但如意母子是吕后的眼中钉,陈吕关系对如意或有不利。那么刘邦开罪陈豨会不会有为如意保平安的意思,毕竟陈豨也是吕泽的人啊。刘邦担心自己身后,陈豨不会全力保护如意,甚至会加害如意。所以陈豨之反,也要从历史记录之外,看到其复杂的内涵。汉初的这局棋,棋路真是越来越看不清啊。

27.吕泽在编造的假史中复活了

根据汉大臣灭诸吕的后续行动,消除吕氏存在的痕迹是相当尽力的。但吕泽这个巨大存在还是没有被遗忘,他又被编造历史的人给惦记上了,并被扒出来编织进了历史。这就是记载在《留侯世家》里商山四皓的故事。这个桥段是比较搞笑的,吕泽居然复活了。仿佛是吕氏为了对抗刘邦废除太子的行动编造了吕后带孩子相面故事的报应一样,吕泽也被别人编成了在同样的历史时段对抗废除太子行动的角色,哪怕他已经死了两年。那是刘邦废除太子的行动如火如荼展开之际,吕泽强迫张良为其谋划挽救太子地位,而且亲自出马劫持张良,最终张良指明让商山四皓出山,吕泽照办。

吕泽在《功臣表》之外的痕迹真是寥寥无几。但正史中最靠谱的记录也就是干巴巴的“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而被编造的吕泽在刘邦更换太子过程中的作为显然就生动多了。只是这样有鼻子有眼的生动,不仅仅是明显的误记,是有人在编造糊弄历史的谎言。因为那个时候吕泽已不在人世,不可能胁迫张良如何如何。此传说表明,汉政权极力掩埋也未必能如愿。毕竟吕泽具体而真实地巨大存在过,在当时人的印象中印迹深刻。也可以肯定,这个故事是当时的人编造的,司马迁也不知道多少吕泽的事迹,因为他接触到的官方资料中基本上看不到吕泽的痕迹,所以见到这个含吕泽的生动故事,就原封不动地记录到正史当中了。

商山四皓出来辅佐太子是确有其事的,但其过程不会是今天记录到的样子,也不一定是张良的计谋,甚至不是为了对抗刘邦废除太子而作。编造者不知道废太子的内幕,但知道废除太子的理由;知道废太子未果,不知道为什么未果。对擅长编造的人来说,有了这样的要素,就可以用自己掌握的资讯,尽最大努力脑补了这个场景,编造了这个故事——将事由、结果,穿插实际存在的人物张良、吕泽,形成了一个传奇色彩突出的故事。估计编造者没有记住建成侯吕释之的名字,只记住了吕泽;于是乎,汉八年战死的吕泽,背着他弟弟的爵号,满血复活。这样的乌龙,是编造在所难免的,因为是编造总会不周全,编造者没有注意到废太子事件是在吕泽阵亡后才进行,于是出现了吕泽从坟墓里爬出来逼迫张良的笑话。

根据《古文苑》记载了几则刘邦《手敕太子》有“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命定汝为嗣”这样的记载,表示存在四皓为太子效力的事。这个事情的奇妙处是四人刘邦都搞不定,但愿意襄助太子,确实匪夷所思。估计这样的事,给编造者很大启发,可靠的事实、事件、人物均有,所缺者过程耳。如果用活灵活现的故事情节将这些人物镶嵌为一体,不是一个很好的文本吗?这大概就是吕泽复活故事的来由。

因菜九一直将韩信假史的编造者定义为蒯通,这个故事的编造者也极可能是蒯通。因为虽然蒯通有围绕韩信事迹造假的企图,但其造假也不局限于韩信。比如此故事与韩信、与蒯通没有任何关联,但编造历史已经是蒯通的习惯了,用存在的历史人物加强故事的可信度,正是蒯通的一贯手法。吕泽的复活,正符合这样的手法。

28.吕泽的年纪与后嗣

据《吕太后本纪》,“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感觉一下子吕泽两个儿子被封侯了。怎么回事,有这样的可能吗?当然没有,原来此为误记。据惠景之间《功臣表》吕产封郊侯的时间为高后元年,与高祖九年相距十一二年。

孝惠元年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此举有表彰吕泽战功卓著的意味。这也是正史中单独突出吕泽的记载。

孝惠帝七年崩,大臣采纳留侯子张辟彊建议”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吕氏权由此起。诸吕得势始于此。

吕后元年,号令一出太后。”乃追尊郦侯父为悼武王,欲以王诸吕为渐“。这是吕泽第二次在正史中被突出出来,也是吕泽首次享用王的尊号。谥号有武字,也表明其战功不凡。

当年四月,太后暗示大臣请立郦侯吕台为吕王。这是吕泽从名义上的王,转化为后代实质上的王。吕台当王不到一年,到了吕后二年十一月,”吕王台薨,谥为肃王,太子嘉代立为王“。太后六年十月,”太后曰吕王嘉居处骄恣,废之,以肃王台弟吕产为吕王“。其实吕台子吕嘉因错乱被废,表明其年龄也不小了,其错不能原谅,不给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的处罚,其年纪应该在二十岁以上为宜。吕太后此举,或者是让这个王位掌握在更加成熟的成年人手里,使之更加稳固。这样一来,吕泽两个儿子都为王了。

太后七年,吕王产徙为梁王,梁王不之国,为帝太傅。梁王恢之徙王赵,心怀不乐。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吕产女能为王后,表明其年龄应该不小于十五岁。吕产的年纪应该超过30岁,年长于孝惠帝。

八年十月,立吕肃王子东平侯吕通为燕王,封通弟吕庄为东平侯。

史料大致如上。之后就是大臣平诸吕了。据史,吕泽有二子吕台、吕产。吕台有三子吕嘉、吕通、吕庄。吕产有女为赵王后。没有子封侯,表明吕产无子。

吕泽的材料空前稀缺,而其子嗣的材料倒也丰富。据其子嗣材料能否倒推吕泽的年龄之类关键要素,并牵连刘吕联姻的内涵,不妨试试。

刚才说过,吕泽次子吕产年龄不在孝惠帝之下,甚至大得多。何以言之。因为其女儿为赵王后,并且控制了内宫,年龄肯定在十五岁之上。因为是一结婚就达到压倒赵王的程度,很难想象十五六岁的小女孩能有这样的素质,将其年龄定为接近二十比较合适。赵王刘恢原为梁王,刚刚迁为赵王,就被吕太后安置了吕产女为王后。刘恢的年纪应该二十出头,王后如果年纪太小,势头上压不过。根据“王有所爱姬,王后使人酖杀之”的记录,此女的霸道强势应该是成年之人。从婚配上看,实际上是吕泽的孙女嫁给了刘邦的儿子,且双方年龄相当。吕产的年纪应该接近四十为宜。吕产是吕泽的次子,如果吕泽不死,其年纪此时也应该在六十以上。

29.刘吕联姻再议

说了吕泽的年纪,再看刘邦的情况。鲁元公主年纪多大不详,估计比孝惠帝要大好几岁,乃至十岁。鲁元公主嫁张敖的时间应该是汉二年到汉四年,以汉四年为宜。此年张耳被封为赵王,张耳是刘邦的老师,刘邦与张耳结亲,应该在张耳为赵王的时候。此前张耳子张敖原本就有老婆,如果张耳不是王,就太委曲鲁元公主了。如果在张耳立为赵王之后嫁过去,这样女儿就是小王妃了。即以公主15岁出嫁来计算,公主比其弟弟要大八岁(孝惠帝立为太子时五岁,时为汉二年),这个是底线了,这样公主的出生年代是秦始皇三十年。如果公主出嫁时不止十五岁,岂不是要比其弟大到十岁左右。那么刘邦与吕后结婚的时间应该在秦始皇二十八年之前。前多少,前到二十六年。秦始皇二十五年才灭楚,至二十六年,刘邦或者还没有当上亭长。刘邦逃亡的时候是亭长,娶吕后的时候未必是亭长。刘邦起兵的时候48岁,倒退十二年,才三十多岁,正当年,所以吕后嫁过来并没有多少委屈,并不是像我们后人认为的是一个妙龄嫁了个半老头。刘邦跟张耳游学过,算是见多识广,在当地肯定是个人物,正好吕家小子吕泽也是个人物,两个人很可能意气相投,就深相结纳。吕泽慧眼识英雄,对刘邦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正好有个妹妹待嫁,吕泽就把妹子嫁给刘邦了。不存在刘邦从县令手里夺妻的事。估计那个时候刘邦还未必是官场上的人。刘邦可能是在婚后到关中服劳役(因为秦始皇的陵墓与宫殿是长期工程,一直到秦始皇死后都没有完成),并且远远望到秦始皇,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的感叹。可能此一感叹使得刘邦从此壮怀激烈起来,刘邦的才能也由此开始走上了快速发展阶段,也证明了吕泽对刘邦的选择完全正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吕两家联姻,是刘邦事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而不是什么被后人信以为真的汉三杰传言。至于两家最后弄出不愉快,那又是个复杂而说不清楚的事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刘吕两家的合作以愉快顺利为主基调,最终演绎出皇帝轮流做的气象。刘邦生前定下了非刘氏不王,非功不侯的规矩。刘邦身后,这些规定都被吕太后突破了,吕氏子弟大批为王为侯,凌驾于功臣之上,难免引起众怒。所以吕太后一朝身故,众功臣便立即发难,将吕氏彻底铲除。吕太后所为虽然有对刘邦的不满在内,但这样的作派,明显是爽过头了。过犹不及,最终吕氏之功基本被清理一空。孔夫子之话,岂虚言哉。

本文前期工作如下

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小目略)

杂议吕泽——《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续(小目)

1.吕泽及其功劳明确存在

2.吕泽东征史迹

3.与刘邦共守荥阳

4.吕泽之起的时间

5.吕氏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6.吕泽的存在,也让刘邦在鸿门宴上有了安全保障

7.项羽为什么不封吕泽

8.吕泽救钜鹿

9.吕氏收纳了不少与刘邦有旧的人

10.吕氏的人成批到了刘邦一边

11.吕泽之死悄无声息且非常诡异

12.还原吕泽之死

《历史的侧影》之汉孝惠帝的身世成谜(小目)

一、问题的由来

二、 刘盈的出生被怀疑

三、废储风波

四、 得刘邦遗风的汉孝惠帝

五、 孝惠帝一脉惨遭灭绝

清理陈豨乱象目次(小目)

失败的掩埋

陈豨的史前史(灭秦)

陈豨的史前史(楚汉战争)

陈豨之叛前的北方形势

盖棺定不了论的吕泽

陈豨之反

平陈豨之叛

结束语

(初刊《菜九段集2017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