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跌中,别去看账户盈亏

 崇武大地飞歌 2022-04-28

反弹,只是过程;新低,才是结果。

比跌跌不休更可怕的,莫过于这种给你看到一点希望,紧接着又抽走梯子,让你掉得更快的。

对于这样的市场,有好几个朋友来问,怎么才能“熬下去”。

其实,考虑到这波大跌,许多品类今年迄今跌幅已经超过30%,大多数投资者套得那么深后,除了躺平,一般也干不了什么,不想熬,也只能熬下去了。

当然,一样熬,也有熬的心理舒服点,也有熬的有价值的

要做到这点,我觉得首先先从不看账户盈亏开始。

是的,虽然我每天都会密切关注A股以及基金行业的动态,但其实很少会打开各个基金APP,看看今天一天基金账户的盈亏——当然近期肯定天天是亏的。

不是一种鸵鸟心态,而是分清主次

在做投资决策时,专业投资者要关心很多因素,比如宏观经济,比如资金变动,比如企业利润,这些因素都会以不同的逻辑,影响到股市未来的运作方向。

唯独你的账户盈亏值,是与未来市场的走向无关的——它只是过往市场运作的结果。

是的,除非你的投资策略包含面向回撤的风控管理(比如有清盘线的私募基金),否则盈亏金额,尤其是每天的盈亏金额,妥妥的无效信息。

然而,基民,尤其是新生代的基民,往往太喜欢关注每天的盈亏金额。

各家基金APP产品经理在追求用户体验的道路上,无疑还助涨了这种行为,如今你甚至可以在日历视图上,清晰的看到过往每天的盈亏。

我知道,在追求仪式感,在追求打卡的现代网络文化之下,分享基金盈亏,并基于此做一些似是而非自我总结,会给许多年轻基民一种“成就感”,一种我努力过的“假象”——这种假象甚至可以成为亏损中的自我安慰——我认真分析认真学习了,下一次考试就能考得更好。

但其实,每天关注盈亏金额,甚至晒“盈亏”,于投资,毫无裨益。

赚钱的时候过分关注盈亏,甚至晒盈亏后在周遭人的恭维中,会加剧你的“贪婪”心理;

亏钱的时候关注盈亏,甚至以亏了几个月工资去具象化类比,只会加剧你对“回撤”的恐惧。

至于说为自己定下多久要“回本”的目标,而完全不考虑市场环境,那更是会让动作变形,投资决策可能错上加错。

关于投资,巴菲特说过两个条件:

要想在股市长期赚大钱,不需要天才般的超高智商,也不需要神人般的非凡商业洞察力,更不需要内幕消息,只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正确的思考,二是控制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破坏这个思考内容。

而聚焦账户盈亏,恰恰是与这两个条件背道而驰。

一方面,用来关注盈亏、分享盈亏的时间,你显然是没法用来去做“正确的思考”。

另一方面,关注盈亏,造成额外的情绪波动,自然也难以控制情绪,甚至如巴菲特所言,破坏思考决策。

是的,大跌中,不要去看账户盈亏。

而是应该在别人恐慌的时候,去读书,去思考。

对于有志于成为专业投资者(或投机者)的基民,建议系统的股市定价、组合管理等入门书和经典的投资类书籍,还是要多看,先粗看再精读,眼界开阔了,你才知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牛熊不过是以不同的面貌一轮轮反复。

至少你了解2008年和2015年,当下的下跌也就不会大惊小怪,大呼小叫了。

看书同时,自然是思考,用你看到的正经的投资之时,与你的投资组合去对照,看看到底是不是符合现代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若有问题,自然是有则改之。




个人养老金来了,和它绝配的基金是哪类?

抄作业!董承非的四象限投资框架如何借鉴

现在买房地产股,还来得及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