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4年,发掘朱元璋对手张士诚母亲墓,六百岁的老太太居然尸身不腐

 朝_五_晚_九 2022-04-28

1964年6月,考古队发掘了朱元璋的老对手“张士诚”的母亲曹氏之墓。

曹氏头戴金冠躺于棺内,居然六百年尸身不腐!

由于当时技术无法保存“古尸”,600多岁的曹老太只能被拉去了殡仪馆火化!

唉,这不仅仅是考古界的一大遗憾,估计张士诚若是地下有知,都得捶胸顿足痛哭流涕…

01、老对手张士诚

张士诚是谁?他的人生,因为一个千古传诵的对手,而显得与众不同。

他的这个对手,正是“放牛娃”苦出身,却屌丝逆袭建立大明王朝的“励志明星”朱元璋!

话说,朱元璋在成功KO“天下第一狠人”陈友谅之后,便卯足了劲集中火力开始对付他一统天下最后一个敌人张士诚了。

说起张士诚,苏州百姓们对他还是非常拥戴的,此人并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也没有做过荼毒百姓之事,相反江浙一带在他的管理之下,依旧富庶安宁。

然而,张士诚显然生错了时代,谁叫他的对立面是朱元璋……

于是乎,张朱二人必须决出胜负,就算张士诚起初并无此心,却也身不由己地被拖入这场决战之中……

02、吴王母曹太妃墓

1964年发现的张士诚母亲曹氏墓,其位置在苏州市盘门外吴门桥南向东200。当时,苏州市盘溪小学准备扩建校址,无意间挖出了一块石碑。

石碑上刻有“吴王母曹太妃墓”7个字,再继续往下深挖,居然又发现了一座古墓。

根据周边居民走访以及地方志记载,考古工作者最终确认,此墓应该是元末明初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张士诚父母合葬墓。

史料记载,张士诚的父亲早亡,母亲曹氏带着他们兄弟四人艰难度日。后期张士诚趁着天下大乱,自立为吴王,对母亲极为孝顺,尊其为太妃。

而曹氏去世仅一年之后,苏州城便被朱元璋的部队攻破,张士诚也在被押解的途中,上吊自杀而亡。

虽然,曹氏墓下葬之时,张士诚的日子已经很不好过,不过他还是极尽孝子之责,将死了多年的父亲与母亲曹氏合葬,葬礼举行的隆重而奢华。

这一点,从发掘曹氏墓葬时,出土的丰厚随葬品可以感受到。

考古队员们发现,墓葬用了极其坚固的防盗措施,内外“三合土浇浆”最厚一层竟然有1.8米,再用石板、青砖砌成,里三层外三层坚固如堡垒!

也正是因为这些,墓顶西北角发现的一个盗洞,只打穿到第二层便因为太过坚固无功而返,只能望墓兴叹……

墓中置有两副棺木,分靠东西两侧。男棺的棺盖面上用金粉写了“皇考宣王之柩”,女棺盖上字迹已经模糊。两棺的前端各置一副玉哀册。

这两位墓主人,自然就是张士诚的父母了。由于墓葬未被盗扰,因此墓室内一切如旧。接下来便是开棺时刻。

03、珍贵文物

首先打开的是张士诚父亲之棺。棺内积满淤泥,且已经找不到完整的人形骨架,只是发现了下颌骨一片、脊椎骨三截和一截腿骨。

如此看来,这是迁葬之棺应该记载无误。

棺内随葬器物很少,这一点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只见一顶金冠不过腐烂较为严重,还有墓主腰部位置有一件朝带。

面对如此寒酸的男棺,考古队员们疑惑不解。难道张士诚没有厚葬他的父母吗?这显然也和记载有出入啊……

紧接着,打开女棺也就是曹氏棺椁后,这个疑问终被打消!

曹氏棺椁保存得非常完好,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位600多岁的老太太,居然尸身不腐!

曹氏遗骸除了眼珠、鼻梁和面颊部分腐烂之外,身体各处都完好无存保存了下来,肌肤还呈现出乳白色。

她身高约为1.54米左右,头戴一顶金冠,发上插满金银发簪,口含白玉一片,左右手均戴着一只雕龙头的金手镯,两只手中还握着代表“日”、“月”的金片。

由于棺椁密封很好,曹氏棺内的丝织品保存状况也很好,最终经过统计,两具棺椁内共有丝袍、棉袄、丝织裙子、素锦绸缎、鞋子、套袜、被褥等。这些精美的明代苏杭丝织品,穿越六百多年的岁月,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不过,曹氏虽然历经六百多年尸身不腐,结局却稍显遗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还没有完备的“古尸”保存技术,也没有意识到古尸对于考古研究的重要性!

因此,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曹氏遗体被拉去了火葬场……

曹氏之墓,在大明一朝据说还受到朱元璋亲自下诏保护。可见他和张士诚虽为对手,也有惺惺相惜之感,掘人父母之坟的事情,老朱是不会干的!

这可能也是朱元璋在“装备全靠捡,开局一个碗”的创业路上,能够最终成功的一种人格魅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