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说】伍建森:世外桃源

 37度悦读 2022-04-28


世外桃源  

文/伍建森

退休后的原市委老书记,回到了他年轻时插过队下过乡的深山小寨中,这里是南高原大山里的一个直过民族的传统村寨。

老书记坐渡船穿过一段水流幽深、钟乳丛生的岩洞,来到出洞口。闻听老书记到来,村组长(以前叫寨主)和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已在洞口迎接,一番久别重逢的拥抱和寒喧过后,老书记被邀请到村组长家就餐。

饭桌上,重回故地的老书记谈兴颇浓,面对满桌鸡鸭鱼肉,聊到时下的食品安全,他头头是道:“饲料鸡鸭不能吃,喂了增肉精;没虫眼的绿叶菜不能吃,打了过量的农药;绿黄瓜、番茄也不能吃,是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菜......”  听老书记如此挑剔,这饭就吃得有点尴尬了。村组长见的世面多,他讲了几个荤段子,碰了两杯竹筒酒,把气氛搞了起来。

老书记喝着酒,动情地讲起自己四十年前在这里上山下乡的知青经历:“想当年,我们这些知青求爷爷告奶奶找关系,好不容易从县城的化工厂,几经辗转拉来一批农药和化肥,想着提高这里农作物的产量。一村民捏几颗尿素,嘴巴一尝,又苦又涩,便说,味道这么差劲,庄稼敢吃吗?另一村民拧开农药瓶盖,鼻子一闻,臭不可耐,便说,气味这么冲,可别把人毒死了。

村民集体拒绝使用这些农药和化肥。无奈之下,我们又把农药化肥拉去山外的又一个知青点使用。那时这里的村民观念,真是传统而守旧啊!”追昔抚今,老书记不胜感慨。

村组长不停劝酒,私底下命人悄悄撤下荤菜,端上山茅野菜。老书记夹了几筷子凉拌的黑木耳,脆爽可口,问:“哪来的,好味道! ”
“村民种在山上的,饭后我带您转转。”村组长说。

走在落叶沙沙的原始森林里,一根根大毛竹杆,把节间打通,置于林中向阳处,连接岩洞外的山泉水,每节开数眼,一眼栽一株菜秧。村组长跟老书记介绍:“这些水培蔬菜喝山泉、浴雨露、长势慢,但无农药化肥的污染,乃真正的原生态绿色食品。

在风吹竹摇的毛竹林里,村组长说:“这竹筒酒,土法烤制的50度以上苞谷酒,用针筒注射进成年生长的毛竹里,注满一节,隔开再注一节,封闭针眼,待一年后,从根部伐竹,锯出一个又一个竹筒酒。打开,清香四溢,醇厚浓郁,痛饮不上头。”
在树林下,村组长又说:“这野生芽菜,用带芽点的一年生木质部小短节,扦插在林下腐殖土里,自然冒出的刺五加皮芽菜、香椿芽菜。这野生菌,用核桃枯木,杂乱置于林下,沐风栉雨随随便便生长出的黑木耳。就是你刚吃过的好味道。”
村组长说:“老书记,你看看,只有我们村的土地,一直没用过化肥和农药。若是没有村民当年的坚决拒绝。这菜,就不是菜的原味了。我们全村,就靠这些山茅野菜竹筒酒的原味原液的优势,村民已全部脱贫致富了。” 
老书记感叹道:“还是你们守旧得好,传统得好,不然我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呀!这里才是当今城里人追寻的、真正的世外桃源啊!”


作者简介:

     伍建森,男,1981年出生,个体劳动者,桂北人居弥勒。弥勒市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精短小说》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作家文摘》《今古传奇》泰国《中华日报》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及《精短小说》年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