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然不想努力了,摆烂算了

 毛毛虫_Claire 2022-04-28

关于我的一切和有用的推文点图片都可以找到哦!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突然不想努力了的时候?我也有过。

此前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不断反复,越着急越走不出这个思维怪圈,但如今遇到不想努力的情况,我会索性关掉电脑,把所有书籍都放书柜里,静静放空自己。

似乎每个人都会有间歇性不想工作的时候,但这个时代的我们,总是很难正视这种状态,于是就在不断纠结和不安中,变得更加焦躁,有的人索性“摆烂”。

摆烂”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在比赛中,排名越靠后的球队在下次选秀的时候很有可能获得更高的顺位,抽到状元签的几率也会更高。

因此有些球队在摸清了这一部分规则后就开始浑水摸鱼,靠一套烂阵容玩到底,然后拿垫底的排名,这种行为被中国球迷称为摆烂。

但这里面,含有先打破后重建的意思。

后来被应用到游戏英雄联盟中,表示出现失误或无法取得胜利时,索性任其向坏结果发展。

在生活中,摆烂有躺平、破罐子破摔的意思。在习得性无助时,出现的放弃挣扎,不再控制的心理,是比躺平更彻底的对坏结果的接受和无视,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事情的失控。

但是否极泰来,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霉运到头了好运就来了。

人在放松状态下,事件是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所以不妨抛弃“过去”,放松自己,也希望大家能在下面的书中,找回自己的人生意义。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单靠节食就能达到减肥的效果吗?短时间戒烟、戒酒就能成功吗?

你从这本书中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是可以改变的,而哪些方面是自己无法改变,但必须接受的。

作者塞利格曼博士是一位改变心理学历史的人物,他开创了积极心理学,使得心理学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病例和消极部分,提倡“预防重于治疗”,对人们心灵的积极部分如幸福、乐观、美德等部分开始关注。

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曾说“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坏事并非永久性、普遍性。他存在破局之法。这不是你的错,不要把一切都归咎于自己。不要一直反刍坏事,而是想办法尝试解决它。

所以这本书是从改变的可能性和生物局限性出发,帮助你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改变的特性上,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一条自我提升的最有效途径。

又想起郑茂松所说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不会改变也难以改变的事情,唯一可能改变的是你的自我诠释,你的自我诠释会影响你的自处之道,你的自处之道会影响你未来的路。”

这本书有些超越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各自明确了乐观和悲观的适用情境。

换句话说,在失败代价高昂的时候,适用于轻度的悲观,审慎地判断和把握现实;而在心情低落需要绝地反击的时候,适用于乐观。

《听说》

乐观可以习得。当悲观想法出现时,去反驳它。当情境危险无法反驳又不得不做时,就转移注意力。

而且,乐观不是轻飘飘地给自己打鸡血,喝心灵鸡汤,而是积极找相关的证据反驳自己的消极想法,从而寻找新的可能性,发现机会,继续实践和前行。

正好应了那句话,如果目标还不能达成,是因为努力和反思还不够。

所以不要再折磨自己了,你最大的捣乱分子或许就是你自己。

《洞见》

这会是一本颠覆你传统认知的洞见之书,让你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洞见”,即印度巴利语中的Vipassana,指清晰的视觉,也指冥想中的“内观派”。

作者是一名拥有冥想经验的进化心理学教授,他将佛学中的哲学思想和现代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现代脑科学等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相互印证,帮助我们认清基因载体、进化心理和人类自我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将我们从自然选择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

我平时喜欢读一些哲学类的书,对于佛学的观点和主张也非常有兴趣,很多西方世界的读者,对于古老的东方文化或东方宗教,甚至玄学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

如果作者单纯写一本讲述自然选择决定人类走向的书,未必有多少人主动会看,但如果把它的结论跟神秘的佛学结合一下的话,此科学道理就裹上更神秘的色彩,因此将会更大限度地激发读者们的阅读兴趣。

洞见这本书里虽然找不到对于佛学严格的科学考察,但是作者提出了一切基于自然选择的有趣理论,还有他对自己在冥想期间经历的诚实描述,对于理解这一理论非常有帮助。

“让我们冲破大脑错觉,发现更真实的自我;以超然的视角,抵达更广义的同情;洞见事物的真相,真正体验到世界的本原之美。”

作者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科普了大脑的运作规律,从而佐证“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提供给读者新知、新的观察世界和自我的角度、新的生活方式。

基本上你可以将它作为一本大脑思维的科普书,或者是论述佛教概念的哲学书,并且可读性很高。

书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血统存续的代价或许就是一生的不适。”

基因为了延续给大脑设计了无数“欲望”、“恐惧”,带着万年历史包袱的大脑时常处于幻觉,“自我”总在变换,并不恒久存在。

想想自己的一生,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 

《重新思考》

人们普遍认为智力是左右行为的重要因素,但正是因为你觉得自己”很懂“,反而跳不出框架,使思想和行动受到限制。

何为独立思考?

就是推翻自己的所知。每件事都“重新思考”,从旧的思维框架中解放出来。

你应该看看这本格兰特的《重新思考:洞悉未知的力量》,用科学方法研究企业管理是他的专业。

他写书的特点很像格拉德威尔,他会亲自调研真实的、很可能你没听过的商业案例,然后穿插心理学的各种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一套体系。

格兰特的一个洞见是,如果你现在感觉不幸福,那么你应该改变的是自己,而不是外部环境。

幸福不是取决于你所处的位置,而是取决于你所做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真正的幸福并不来自某些条件的满足。达到了你定的那个硬指标,那个幸福感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你马上就有了新的指标。

而真正的幸福不会随着时间减弱。因为它来自意义。如果你觉得你正在做的事儿很有意义,你的生活很有意义,这个是实在的幸福感。

《迟开的向日葵》

格兰特鼓励我们针对自己脑中重要的观点时不时做一些重新考察,去验证一下它们过时了没有。

比如你一直以来想当一个老师,于是一直在努力朝这个方向走,也终于做了几年老师,然后你可能慢慢觉得你在工作的时候并不快乐了。

职业、配偶和幸福都不是“随机匹配”出来的,是自我改变、自我发现和自我建设出来的。

很多人以为应该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可是你如果没尝试过、没深入做过,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兴趣呢?

幸福来自于意义,意义来自于贡献,贡献又来自于你做的事情。

你总要尝试做很多事,才能知道你能做出最大贡献的事情是什么,你才能找到你的幸福是什么,你的身份认同到底是什么。

人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走不同的路线可以到达同一个地方,从同一个地方出发也可以去往不同的地方。因为这个开放的性质,工作、贡献、意义、身份认同和幸福都是你自己寻找出来的,而不是你一开始就知道的。

你需要经常重新思考,你需要科学家式的好奇心和实验精神。

格兰特鼓励你这个时候停下来重新审视,上一次我产生某种渴望是在什么时候?从那时候到现在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你在你现有的职业路径里是否已经到达了一个学习瓶颈?现在是不是到了你应该转换方向的时候?

世界变化如此之大,智者不会抓住过去形成的自我身份不放,而是保持开放的头脑看待自己也看待世界。

《鞋狗》

《鞋狗》的作者大家一定都熟悉,是著名体育运动品牌NIKE的创始人菲尔·奈特。

作为一位美国俄勒冈州的普通人,他出于对跑步的热爱决定进入跑鞋销售领域,从50美元起步,带领一支个性古怪的“杂牌军”,游走于随时破产的悬崖峭壁,却最终缔造了一个强大的体育商业品牌,让耐克标志成为少数几个可以被全世界人毫不费力认出的商标之一。

与其说这是一部商业传记,不如说是耐克精神布道。

如果你是创业者,菲尔·奈特丝毫无隐瞒地向你展示了自己创业的方方面面,从寻找合伙人和资金到开发品牌,无所不包;

如果你是企业家,菲尔·奈特会为你上一堂白金级经营课,他有打造跨国企业的魄力,也会遭到同行打压和政府干预;

如果你是运动爱好者及体育行业从业者,曾经的长跑运动员菲尔·奈特的创业史一定会让你产生共鸣和启发;

如果你也是一个鞋狗,那就更不应该错过这个了解经典的机会,《鞋狗》详细描述了耐克Cortez、华夫底、气垫、Tailwind等经典鞋款和技术的研发过程;

如果你是广告人,你会了解到品牌是怎么创建的,耐克广告如何推陈出新,广为人知的耐克标志怎样被设计出来;

如果你是一位阅读爱好者,《鞋狗》绝对对你的胃口,它内容毫无遮掩、跌宕起伏,文字诙谐幽默、优美流畅,是一本“好读极了”的书;

如果你正在寻找未来,看了菲尔·奈特的故事,你会知道你要如何才能打开自己面前的命运之门。

在书里所有关乎商业决策的数据、逻辑与准则,均让位于永不妥协的突进。

狂撒鸡汤的春秋笔法固然带来不少阅读快感,文字描述细腻柔和,对人物的刻画到了生动的地步。

作者不动声色道出成功秘诀,而其中随手略过的走钢丝的现金流帐期财务模型、轻资产的运作方式、独特的营销策略以及时代的机会与运气才是撑起耐克的现实基石。

“我们正在创立一个品牌,更是要打造一种文化,我们正在与随波逐流,无聊乏味,和苦不堪言做斗争。我们卖的不仅仅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

“跑步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它融合了人类的两种原始冲动:恐惧与快感。无论是害怕了还是快活了,我们都会去跑步。既是奔跑着逃开不幸,也是奔跑着追寻幸福。”

正如nike的广告语“just do it”,只管去做,去前进。

不要停下来,甚至在你达到目标前都不要想是不是要停下来,不要过多地关注“目标”到底在哪里。无论面临什么,都不要停下。

哪有什么一帆风顺,不过是勇气、智慧、坚持、努力、缘分、崩溃、运气一系列的组合。

懦夫永不启程,弱者死于途中,只剩我们前行,永远都不要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