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真的理解商业的本质吗

 莫为天下先 2022-04-28

文/大驹    全文3517字,阅读约需12分钟

当大家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自己脑海里想的是什么?有人想了一些自己的答案,有人大脑一片空白,啥玩意,还要让我思考,我看你东西是来放松的好吧。好吧,如果看我东西是来放松的,可能确实是走错地儿了,可以去关注些娱乐八卦之类的。我想输出的东西,是经过自己学习和深入思考加工得到的知识,而且是希望别人看了能学到点东西。经济学的东西对很多人来讲太过晦涩难懂,我尽量写的让大家都能看明白。
 
商业的本质就两个字:交易!

Image

大道至简,抛开所有商业外衣,一层一层剥下去,得到核心的东西,就只有这两个字。

但越简单的东西,越是不容易想明白,需要你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需要有抽丝剥茧的能力,才能把这东西看清楚。
 

1. 为什么说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交易的第一层属性能交易的东西,必须是有用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是不会被交易的。这个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不是这个道理。有人说我就看很多人买了一些没用的东西,比如年轻人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既不能吃又不能喝。那是在你看来没用,你自己的有用定义为吃喝,但对这些年轻人来说,这些东西却是有用的,因为人的需求不一样。比如石油,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社会里一文不值,因为那时候这玩意一点用处都没有。
 
交易的第二层属性只有发生了交易,才形成了商业活动,没有交易,便不形成商业活动,而有了商业活动,便也才有了财富。比如你买了一辆自行车,你有了自行车这个资产,而别人也获得了自行车资产的等价物,也有了财富。比如说,一座没有被开发出来的矿产,从本质上讲,它是没有价值的,最多有预期“价值”。因为它不能被交易,当它能被交易的那一刻,它才有了价值;比如整个矿产被一个土豪煤老板买下来了,这个时候整个矿产有了价值,挖出了矿,再卖出去给下一个人,卖出去的东西也有了价值。所有这些的核心都是:交易的发生。
 

2. 交易要素

“交易”这个词来看,交易肯定是“双方”的行为,所以从交易关系上来讲,有买方和卖方两个要素。买卖什么东西(交易对象)?没有买卖的东西,就不存在交易,所以交易核心的另一个要素是有价值的东西,这个概念很简单,就是大家理解的商品。你想要买人家的一个商品,必须也付出对应的东西,这个东西被称为“商品等价物”。所以说要完成一个交易,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没有这四个要素,在非被强制性过程中,交易就不能完成。

所以要判断一个过程是否是交易,只需要判断有没有这四个要素存在,如果存在那就是交易,如果不存在,就不是交易。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
1)在农耕社会里,自给自足的形态,算不算交易?是不是交易,还是要看有没有四要素。自给自足形态,我自己通过劳动种出来了粮食,这个东西是有用的,并且“卖”给了自己,自己也作为买方,买下了粮食,那“商品等价物”在哪里?其实都是在你自身,你自己用自己的劳动付出,交换了你的粮食;商品等价物其实归根结底是个“信用凭证”(后面详述)。所以以上四要素有了,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交易。
2)村里的恶霸霸占了你家房子,并且没给你“钱”,这算不算交易?这肯定是不算的,缺少了“商品等价物”这个要素;但如果村里的恶霸霸占了你家房子,没给你“钱”,但是承诺如果以后有别人再抢你的东西,他保护你,你也认同了。这算不算交易?这个就算是交易,“商品等价物”这时候就是人家提供保护你这个服务。
 

3. 交易关系

交易关系的两头,一边是买方,一边是卖方。交易关系不仅发生在人类社会里,也在其他社会组织形态中存在,动物界也存在交易关系。既然是双方,双方的社会关系里一定会存在强弱。这也是商业会存在不公平的第一个点(会存在强买强卖)。当然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不认同这种是不公平的观点,后续文章详述。
 

4、交易对象

交易对象,就是我们交易要素里所说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就一定是有用的,有用的东西,就有了价值。没有交易的东西不叫商品,商品一定是参与交易环节后才叫商品。当大家都认为这个东西可以参与交易的时候,它只是“准商品”,同时也会有“预期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评判的?商品的价值来源于交易双方的共识。双方既然达成了交易,在交易之前,都会对交易对象有个预期价值判断,最后双方达成共识了,交易达成。所以在交易双方过程中,商品的价值仅仅与交易双方的共识有关。
 
这也是商业会存在不公平的第二个点,因为认知不同,对商品的价值判断有差异(最典型的就是古董)。而一件商品的“真正价值”,是由大量交易体现的,大量交易会体现出一件商品的“平均价值”,偏离平均价值,就会有不公平的出现。同样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不认同这种情况是不公平的观点,社会主义经济学派也觉得这种自愿性的交易没有很不公平,只是需要设置限制边界(比如高利贷利率上限),这些都在后续文章详述。
 

5、商品等价物

交易要素里需要交换商品的“商品等价物”,这个东西其实简单说就是我们常见的“钱”。它是一种“信用凭证”,所谓信用凭证,就是大家都认可它有一定的价值,可以用来交换等价的商品。

信用凭证是由交易双方和交易市场共同催生的。比如最开始的时候,是用商品交换商品,但慢慢的大家都觉得太麻烦太累了。为什么说太麻烦呢?双方必须找到有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你手里有我需要的东西,我手里有你需要的东西,才能撮合交易,不然交易很难达成,因为对对方商品的价值达不成共识;那为什么说太累呢?你扛着一袋大米,我扛着一根木头,双方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达到约定的桥下,累出一身臭汗,完成交易还得扛回去交易的东西,都没有时间欣赏美好的风景,你说累不累。

所以后来慢慢演化成贝壳、黄金、白银等中间介质,这一类东西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必须大家都认可它,二是它比较稀缺,只有稀缺才能维持这种东西的价值,不然很多人一天没事干就专门去淘金了,只有让淘金过程中付出的成本和淘出来的金子价值差不多的时候,这玩意的价值才稳定,这就是“货币”的雏形。但不管是金子还是银子,带起来也很累啊,而且一大堆带着容易露富,被不法分子盯上抢劫了。

所以后面政府出面,印制了一些小的金属币和纸币,告诉大家,这个东西也有价值,你们都用这个东西来交易吧,省的大家把东西搬来搬去的,还要提心吊胆。刚开始没人用,最主要是担心这玩意没有价值,别人不认的话,擦屁股都有点硬;后面发现这玩意确实还可以,别人也慢慢认可了,能买来对应的东西,携带也方便。所以纸币的发行,是商业史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大大加快了商业的进程;再后来大家觉得带一堆钞票也麻烦,也有被打劫的风险;钱庄这时候就出现了,说你把钱存在我这里,我在其他地方也开一个,你到另一个地方直接拿着我给你的“支票”去取钱就行,给我给一点辛苦费就行;后来钱庄发展了新业务,借钱给别人收取一定的利息,但是自己本金不太够,就给存钱的这些人免了手续费,还能给他们一定的返利,大家更愿意存进去了,这就是现代银行的雏形。

所以说货币发展史是与商业发展史相辅相成的。在近现代社会,一个稳定的社会里,纸币的“信用凭证”的效力很强,抢劫也就基本无从发生,想抢只能抢银行了;现在的数字货币更是一种新的进化形态,想抢银行都不行,黑客即使突破软件系统,但是每一个数字货币都有特殊的标识符号,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抢过来也用不了(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除外)。
 

6、交易为什么产生财富

很简单,交易会让东西到对这个东西有用的人手里,只有有用了,才有价值,有了价值,才会有财富啊。你认为房子有价值,他认为比特币有价值,你们便都会觉得你们有财富。商品的价值如果能被全社会达成共识,所有的商品就都变成了财富。
 

7、财富如何增长

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易,才会不断的产生财富。1773年《国富论》出版,亚当·斯密斯将他呈献给英王的时候,国王问他:“尊敬的先生,你号称经济学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富裕。可是纺织女工织布,农夫耕作。你一不织布、二不耕地,请问你创造的财富,从何而来?”亚当·斯密斯回答:“国王陛下,财富来自于交易”。
 
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易,交易(Transaction)增长了,财富便增长了。

所以说经济学中,社会经济增长最核心的东西就是:dT>0;
dT是个微分概念,学过微积分知识的人便很容易理解。
dT<0:交易下降,财富减少;
dT=0:交易不变,财富不变;
dT>0:交易增加,财富增加。
 
我们人的一生都伴随着经济活动,如果理解清楚了商业和经济的本质,对以后看某些东西,才能跳出层层包裹的商业外衣,直达商业的核心。
 
全文完,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用。

作者简介:
大驹,甘肃天水人,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理学和管理学双学士学位,现居深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