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父

 管理进阶一天天 2022-04-28

    “失败是成功之母”指的是成功来之不易,都是从很多次失败中,不断寻找失败原因,找出问题,不断改进,最终获得成功。本文所说的“成功是成功之父”指的是成功需要自信心,只有不断成功,才能走向更大的成功,是从培养人的自信心角度来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成功。

---壹---
     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除非天才,不教就会,无师自通的人。不管哪个行业,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是千百次的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NBA球星科比是最好的得分手之一,在采访他时,他曾提到“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凌晨4点钟夜景是迷人的,但4点钟起床没有人会感觉舒畅。身为一名篮球运动员,他坚持每天清晨4点就起床,除了去做体能训练和投篮练习,还能做什么?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曾经鼓励了无数人,每次失败的时候,人们都会用这句话安慰自己。但是我们应该去寻找失败的原因,去改进,而不是自我安慰,继续失败。人的一生,总会有几番潮落。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挫折和失败都是在所难免。如果你能敢于面对失败,不断钻研、改进,就一定能够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时候成功就离自己很近,却因为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与成功失之交臂,如下边漫画。当然也有持之以恒的失败例子,比如我们常说的做事不只要肯干,还要方向正确,比如我们国家寻找石油的过程,经历了千万次的失败,就连很多外国专家来中国勘探一阵后,得出结论中国这块地下没有石油。但是经过我们专家的论证与实际操作结合,找到了大庆油田,狠狠地打了外国专家的脸。我们在寻找油田的过程中也是在试错,每次失败后,就找原因,是打的深度不够,还是方向出了问题,经过不断的改进,终于发现了大庆油田,为我国自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贰---
     “成功是成功之父”在动物界,动物在战胜一些较弱的对手之后,再与更强的竞争者较量,它们的胜算会比直接去跟强者竞争的胜算更大。在我们人类社会,也有这种现象,比如“马太效应”就是让强者更强,弱者淘汰,成功的人更成功。社会上出现的两极分化也是这种现象的表现。大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我的成功是建立在巨人肩膀上的”,也就是前人成功基础上的。一个人如果做一件事失败了,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下次成功做准备,但是如果一直失败,会打击人的自信心,容易让人知难而退,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只有少数人通过多次失败,一直坚持,坚持到成功,套用成功学的话“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是人成功过一次,就更容易成功第二次、第三次,自信心越来越强,大部分人是这样的。
    我第一次登泰山时,年纪比较小,海拔1500多米的山,爬到一半多时,累
得气喘吁吁,肚子又饿,很想放弃,下山回去。这时一个下山老者对我说:“再努一把力,就到山顶了,否则你会后悔的。”于是我就一步步地慢慢往上爬,最后终于到了山顶。那时的成就感真的非常好,也一扫爬山的辛苦。后来,登山对我来说感觉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失败的经历对于一个成功的人来说很有价值,山珍海味吃着没有一点胃口了,想一想当年饿肚子的时候,就能吃下饭了,就像朱元璋当前当皇帝后想当年“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感觉一样。失败的人对外人提起自己失败的经历总是感慨万千,时刻都想着摆脱失败;而失败的人给别人讲自己失败的经历,只是让人觉得他这些年是在努力做事的,不是在虚度光阴,和其他失败者不一样,他具有屡败屡战的美好品质。

---叁---
成功和失败是一对,有的人通过不断试错(创新),获得成功,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他做实验用了6000多种材料,经过了7000多次试验才找到适合做灯泡的材料。创新、科技发明都要经历很多失败,在这条路上,失败确实是成功之母,很少不经历失败,直接成功的发明。像发明飞机,是经过无数人千万次的试验,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获得了当前的发明。成功者,如果不谦虚谨慎,也会重新成为失败者,甚至是人生的失败者。
不论是失败者还是成功者,我们的目标是成功或者继续成功。那我们就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辩证的看待成功和失败,失败了,我们不气馁,找原因,换方法,一直要坚持到成功,而不是放弃。成功了,我们也要总结经验,我们为什么成功,是方法正确?个人努力?还是运气?如果仅仅是运气,那我们要好好总结了,好运气不会一直跟随一个人的,我们还是要找成功的方法,继续复制成功,从成功走向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强调的是要善于从一次次失败中寻找原因,不断激励自己下次就能成功,不断坚持,只要方向不错,发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成功是成功之父”强调的是要善于从平时一次次的成功中激发自信的源泉,找到前进的动力,获得正面的反馈,不断挖掘自己潜能,让成功成为一种习惯,做到强者恒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