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读书

 管理进阶一天天 2022-04-28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重视读书。犹太人尤为突出,他们在小孩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诱导他们读书,一般母亲会在图书上抹上蜂蜜,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段时间会将发现的东西都尝试一下是否能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吃到了书上的蜂蜜,就在潜意识里认为书是个好东西,可以带来快乐,他们就会翻书,学习书上的知识,逐渐养成翻书的习惯。

 我们中国也非常重视教育,很多家庭都有这个认识,也从小就督促孩子学习读书,甚至在娘胎里就开始胎教了。国家也大力支持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家庭层面,家长们也是“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经过新中国几十年的教育改革,我们已经实现了9年义务教育,将文盲率降到了4%(现在的文盲大部分是老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有了近40多年的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GDP第二的国家。与我们邻国相比,我们国家制造业产业链最全,产业工人水平最高,产业环境最好,这都是重视教育的结果。

当然,教育与读书是两个概念,教育的教是教给别人知识,是个被动的过程,受教的人要和教师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教育的育更多是家庭层面,就是培养孩子长大成人。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在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其实家庭要起到更大的作用,一是因为孩子在家时间长,受父母、家庭条件、家庭环境不同的影响比较大。二是在学校,大家享受统一的教育方式,差异主要在家庭方面。自古以来,我们就是家国天下的教育,几千年的沉淀,“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的目标,在没有公共教育的过去,通过私塾及家庭教育,我们有很多家训、家风的传承,比如《朱子家训》、《颜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等,但是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只是小时候的教育的结果,而是一生不断自我教育的结果,凡成大事者,无不是终身学习者。

我们今天重点提到的读书是和教育不同的,读书是个主动过程,是我们自己从书里获得知识,不断提高自我的过程。网上曾经流传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读书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立竿见影,但是它会逐步洗涤你的心灵,升华你的灵魂,随着读书的不断累积,你会“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里讲个小故事,在一个县城,爷孙两在读书,爷爷再教自己孙子读道德经,孙子对爷爷说,“爷爷,我读《道德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有时,我似乎理解了一丁点儿,可是一合上书,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这些书有什么收获呢?” 爷爷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递给他盛煤的篮子,说道:“用这个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孙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孙子一脸不解地望着满脸沧桑的爷爷。爷爷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了一次。这一次,孙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完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你真的认为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爷爷微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孩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竹条上面了。连提手也变得更加光华有泽了。孩子,这和你读古典书籍一样,你可能只记住了只言片语,它的意思或许你一点儿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时的气氛,它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

  其实,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曾国藩也说过,人的气质是与天具来的,能改变人的气质的,唯有读书。在古代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是古代科举制度的结果,只有通过读书,通过科举才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人们发展空间大多了,成功的道路也宽多了,不是只能“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但是读书的重要性却一点也没降低。书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即使在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读书仍然无可替代。现在信息量大,但是大部分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不能给人系统的观念。书是最好的人口,也是最好出口,入口指你要想学习哪方面知识,读这方面的书即可,它可以快速带领我们入门。出口是,当我们心情烦躁,深处生活的漩涡时,读书可以使我们平静,安静地走出漩涡。

 很多人读书读到精彩处,会拍案而起或大声疾呼,这就是产生共鸣了。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就是找到知音了。我们从小被教育“开卷有益”,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就看开卷的人的目的和水平了,同样一本书,有人能看了后开悟,认识到人生的重要性,获取积极的入世思想,有人则从中看到如何破坏这个世界,如何成就自我。周国平说过“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

我们读书应持有什么态度呢?首先是为我所用,能够给我带来价值。第二,现在书籍太多了,我们要先略读,再精读,找到适合我们的书,再研读。不要害怕读不懂,尤其是专业书,有的却是晦涩难懂,但是中国有句老话,“熟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就会有收获,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本书,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第三,读书能交友最好,读书也需要切磋,在切磋的过程中,进步更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