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忍让,一种生活态度

 管理进阶一天天 2022-04-28

忍让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我们经常会遇到忍让的事情。忍是引而不发,让是舍利求益。忍是小境界,让是大智慧。

关于忍让的美名历史上有很多因忍让而流传美名的经典故事。比如战国时期的廉颇和蔺相如的负荆请罪的故事,廉颇自持功高,而看不起蔺相如,两人相遇时,他故意不避让蔺相如,想给蔺相如一个难堪,结果人家蔺相如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没和他正刚,选择忍让,最后反而是醒悟过来的廉颇负荆请罪,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也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韩信的“胯下之辱”也是忍的一种境界。当年淮阴城有个年轻屠户很看不起韩信,他轻蔑地对韩信说:“别看你身材高大,又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是个胆小鬼!”韩信不予答理。那年轻屠户又当众侮辱他说:“怎么你不吭声呢?难道你不承认吗?那好,如果你不是胆小鬼,就刺我一刀;要是你不敢刺我,那就承认你是胆小鬼,从我的胯下爬过去吧!”韩信把那年轻屠户看了好一会儿,又想了一想,居然真的低头俯身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那人哈哈大笑,满街的人也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怕事。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了,有经典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韩信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决定楚汉相争中刘邦获得胜利的重大功臣。同样的事情,在《水浒传》中的杨志,因为牛二讽刺他的刀,他怒杀牛二,惹上官思,最后落得家破人亡,落草为寇的局面。所以忍也是一种能力。

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边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因年代久远,没有什么强有力的证据,县令难以明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成了一糊涂账;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其实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便千里传书给远在京城的张英。期望张英能利用他的权力帮他们解决这件事。张英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后批诗一首云:“千里来书只为,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然后回书信到老家。张家人听说书信回来了,以为张英一定有办法,谁知一首打油诗,甚是不悦,奈何目前争执不下,张英又不给他们解决,张英又身居高位,不得不从啊,便听从张英之言退让了三尺。第二天一大早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这老邻居吴家见此情形,深受感动,没想到这张家竟主动让出三尺,再者本来跟张家也是多年的老邻居,因为此事还影响两家人的感情,便也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张英的行为,不仅化解了两家多年来为争执宅基矛盾,让两家尽释前嫌,重归于好。也造福了乡里,从此一条六尺巷的巷子,村民们可以由此自由通过,一时之间传为一段佳话。

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其实,项羽是放不下面子,不懂忍让的道理,后面杜牧曾作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以项羽当初的威望和能力,确实存在卷土重来的可能的。

现在人们生活压力大,大家比较焦虑,情绪容易失控,有位女士乘坐出租车,正赶上司机刚被警察罚款,肚里窝着火,下车结账时,女乘客觉得车上的里程表不准,多要她两块钱,于是嘟囔了两句,没想到把司机惹恼了,俩人吵起来,司机一怒之下起扳手,照女乘客脑袋给了一下,当场把女乘客给打死了。两块钱,要了两条命。同时也毁了两个家庭。人在愤怒的时候容易让人丧失理智,往往不计后果。一旦冷静下来,为时已晚。所以我们说人的处事态度跟人的教养和修养有直接关系,涉及到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问题。林则徐的脾气不好,为人刚直不阿,他在自己办公的衙署墙上挂着一副书法,就俩字:怒,时时告诫自己要'忍’。

一个人能在生活中做到这个“忍”字,往往要经过几十年的修炼。“忍”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礼仪的重要文化内涵。做人要懂得忍让,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招赢得全局。忍让,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态度,是一进退自如的状态。同时也是一个人智慧的结晶,是人成熟的一种表现。有这种心态,能使自己在身陷逆境时,泰然处之;在一帆风顺时,对恭维 、掌声、鲜花报以淡淡的微笑。有这种心态,就能淡泊宁静,不骄不躁,毁誉无碍,淡定从容,能使自己的灵魂散发出幽雅香气。

在生活中,我们正确看待得失。一个人如果总喜欢占别人的便宜,干什么事都要占个上风,这样的人人缘一般很差,表面看起来他当时获利了,其实他已经失去了可贵的东西—别人的信任和合作。在一些非原则的问题上忍让一点,做出让步,看来是“吃亏”了,但却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