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衢碗 | 乡村“ 衢碗”有点土①

 风行阁影像 2022-04-28
来源:衢州晚报 2022-04-25 22:23:25

柯兰

每次看《舌尖上的中国》,我都会想起在衢江区从事乡村旅游工作时的点点滴滴,想起与农家乐的大厨们一起,把一筐筐带着朝露的农家菜搬进农家乐后厨,烹调出一碗碗土色土香的乡村“衢碗”;想起与刚刚当上农家乐服务员的村姑一起,把一盘盘农家特色菜端上餐桌,接受城里来的食客们的味蕾考察时的那份战战兢兢;想起与农家乐老板一起,认真梳理完善农家乐菜谱时的那份激动和喜悦。衢江乡村“衢碗”尽管有点土,但却逐步撑起一个新的产业。

衢江区乡村旅游起步较晚。那时候,刚刚走出温饱窘境的新一代衢江农民,听说许多城市居民主动走出城市,到原生态的乡村放飞心情,他们喜欢住乡村土屋、品乡村土菜、观乡村美景。这一消费热潮被业界看好,许多乡村积极迎合这一潮流,办起了一个个“住农家屋、吃农家菜、观农家景”的农家乐项目。新一代衢江农民心动了,他们利用自家的房屋、场地、资金和厨艺,创办出集“农耕农趣农味”于一体的农家乐,让城市消费者愿意花钱移情乡下,“宿在民居、吃在农家、乐在田间、游在山水”,在绿水青山中享受宁静,在蓝天白云间行走呼吸,在乡土文化中领略神奇,在乡村农家里品尝土味野味。

马兰头炒香干

1、清洗好的马兰头焯水,清洗沥干。

2、香干、红椒、马兰头切丁备用。

3、热锅放油,加入香干、红椒煸炒,最后放入马兰头,加调料煸炒出锅。 

然而,什么是城市消费者中意的农家土菜?这是摆在刚刚成为农家乐大厨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刚刚起步的乡村旅游亟需解决的一个瓶颈。

我从“大勺”们渴望的眼神中发现,他们都希望我与他们一起寻找这个答案。我也为此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要让农家乐“衢碗”充满“农耕农趣农味”,选用的食材一定是乡村自产的,菜品菜色菜味一定是最有特色的。

这时候,我想起了我的家乡,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想起了父亲的菜园。一年四季,勤劳的父亲总是闲不住,起早贪黑地劳作在菜园里,一锄头一锄头地翻开肥沃的土地,又用耙子把土壤整得平平松松细细绵绵,然后打出一方方小畦,栽上一株株嫩嫩的菜苗,放下各种蔬菜种子。父亲的菜园在他的汗珠滋润下,变成一幅优美的田园图景: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豆角、西葫芦、豌豆、萝卜、白菜……它们发芽开花、茁壮成长,直到果实累累。

因为有了父亲的菜园,母亲做菜就不再犯愁。隔三差五的,母亲都要到菜园里走一遭,就像将军走进阅兵场,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豆角……每一样时鲜蔬菜都任她采摘,翠绿香甜的青葱韭菜,也被她割了一茬又一茬。

因为有了父亲的菜园,我们兄弟姐妹们的脸色不再蜡黄,邻居们也可以隔三差五地吃上新鲜蔬菜。我们的饭桌上永远有父亲菜园的馨香。

在衢江乡村,有多少个农民父亲,就一定会有多少个“父亲的菜园”。而这无数个“父亲的菜园”,就是农家乐取之不尽的食材宝库。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急盼“衢碗”良方的大厨们。于是,我开始与他们一起,一次次地到衢江各地民间收集散落的土法菜谱,一点点梳理当地百姓餐桌上广泛流传的简单“衢碗”,一遍遍地复盘乡村母女口授身传的家庭菜谱,一轮轮地演绎能引动城里人味蕾的“衢碗”配方。

乡村菜园里一年四季品种繁多的土货食材,被我们组合出一盘盘舌尖上的“衢碗”,这些“衢碗”主动迎合着城市食客们的味蕾。这些从百姓餐桌上变化而来、与城市大饭店相比有点土的乡村“衢碗”,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城市食客。土味十足的乡村“衢碗”,成了旅游市场的“新宠”。

如今,我把当年探索乡村“衢碗”的一个个实践样本一一整理出来,以满足大家的“精神味蕾”。

责任编辑:郑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