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祖宗留下来的养生秘笈

 君临天下100 2022-04-28
           中医养生是我们中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她不仅在中国源远流长,护佑国人健康生存、子孙繁衍昌盛,在海外,也造福着全人类。
  传统“养生”的理念就是根据生命的规律,来养护身心、保持健康、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要采用一些办法或措施。这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保健”概念。
  中医养生是我们的国粹,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华民族在维护人体健康、在种族延续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丰富实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民族性、传统性。
  由于养生活动涉及到研究人的生命现象,所以它的内容会贯彻到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这也就必然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因此古代养生的内容多分散在许多文化领域中,比如医药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学文化等。
  中医的养生之道
  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验角度不同,其对养生活动的阐述和说明分布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比如饮食起居的调节、药物服用、针灸、按摩、推拿等医术、武术气功练习、精神修养、欲望节制、品德修养等,这些方面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用,各有效用。适合综合应用和参照。
  中医养生的道和术
  人们将养生保健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称为:“养生之道”或“养生之术”。“道”是指法则、原则;“术”是指具体方法、手段。道和术都蕴含在日常的行为和行动中。
  中国传统的延年益寿法
  中国传统的“延年益寿”的方法是要求“卫生” “养生” “厚生”或“道生”。“卫生”就是保卫生命;“养生”是养护生命;“厚生”是厚待生命;而“道生”则是要求以上诸法都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诫人们要遵循自然界和宇宙的规律。
  中医养生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中华民族的养生之道,概括了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在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各个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4点:
  ① 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的说法则是“动则生阳”,也是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还主张“动中取静” “不妄劳作”。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也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② 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途径结合,用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就是中医理论书上说的:“审因施养” “辨证施养”。
  ③ 顺其自然:这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一定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人要与自然环境统一,也要与社会统一。正如《黄帝内经》所主张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④ 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
  中医的养生之术
  中医的养生之术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历经各朝各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内容大致包含在以下7个方面:
  1.形养:包括形体锻炼和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中医文化和武术文化等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的调养。它融合了传统医学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术艺术文化等内容。
  3.神养:包括精神心理的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学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4.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学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 “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很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6.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7.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各方面的文化。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和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多,而且有病无病人人可用。
  中医养生强调“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的理论、道和术在总体上适用于每一个人,但具体的术,即方式和方法则强调“因人而异”。就是说,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采用适合于自己的、特定的方式和方法。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它从不强求统一。例如,张需要重点锻炼形体,而王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李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等。如果对张王李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者改变要改变饮食结构,那就是不看具体对象的具体情况,无法获得因人而异的养生效果了。这样还会欲益反损,危害健康。
  后记
  旺华热爱和苦心钻研中医理论。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神经生理学、运动医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系统而科学地把骨伤科、中风后遗症、肌肉拉伤等常见病症做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
  在给患者治疗过程中,他注意观察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比如:骨与骨关节的损伤、肌腱及肌肉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关节功能失效、偏瘫后遗症、内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无菌性组织炎和颈肩腰腿痛病、内外妇儿杂症等等各种疾病。总结提炼出新的医学理论、医学观点,提出新的治疗原则、医学检查方法、医学诊断技术、伤患治疗手法,以及功能恢复、功能增强的锻炼方法等。
  通过多年一系列的研究和临床观察实践,总结出很多针对普遍和疑难病症的全新治疗手法。贯彻中医的传统疗法、重视整体、辩证施治、以柔制刚。
  通过对患者体表特定部位和穴位的施力和作用,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整脏腑,从而调节机体的生理、调理病理,防病治病。物理疗法与精神心理疗法并用。
  旺华的治疗手法科学性强、安全可靠、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他善治偏瘫、颈椎病、落枕、肩周炎、急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网球肘、膝关节炎、足跟痛等常见伤科病症。
  他还擅长调理减缓下列常见病痛带来的不适。包括:面部痤疮、感冒、咳嗽、消化不良、胃脘不适、便秘、腹泻、头痛、失眠、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通风、面瘫、前列腺肥大等。并做儿童捏脊、全身放松、肩颈放松、腰部放松、背部放松、运动后排酸调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3/view-3544217.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