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为之于数字世界的先见之明

 胖头陀科技 2022-04-28

一年一度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一直都是外界观察华为最新发展战略的主要窗口之一,更是业界拨开迷雾、看清前程的重要机遇——今年当然也不会例外。

2022年4月26日,第19届华为分析师大会在深圳开幕。由于疫情的缘故,本次大会采用了线下和线上并举的模式,与来自全球的分析师、意见领袖及媒体,探讨分析未来趋势和产业发展策略。

作为全球领先的大型科技公司,华为通过对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洞察,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研判,为产业界提供了可靠的、可行的应对之策。

正如列奥纳多·达·芬奇曾经说的那样,“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科学都是对一切可能的事物的观察。所谓先见之明,是对即将出现的事物的认识,而这认识要有一个过程。”

华为分析师大会,正是产业界认知科技发展与行业应用的重要场所与途径,而浓缩于两天时间里的丰富会议内容,在当前不确定的产经环境下,就尤其值得被反复品味与解读。

持续创新蓄力突破

在26日的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了“持续创新,共建绿色智能世界”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成立三十多年来,华为一直通过创新为客户、为社会创造价值,创新已经成为华为的基因。


创新需要勇气,同时需要实力,更离不开真金白银的付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在经营上面临一些暂时的困难,但是在研发上的投入,却从以前年收入的10%,提升到去年的22%。

不仅占比高,而且华为的总体研发投入也仅次于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其研发投入占比大概在11%左右),高居全球第二。华为的创新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胡厚崑指出,当前的创新环境正面临着一些新的变化。由于香农定理和冯诺依曼架构已经遭遇到明显的瓶颈,因此探索新的理论与找寻新的架构就势在必行。

为此,华为在创新方向上将更加注重系统创新,“通过基础理论、软件、架构三个方面来进行突破。”同时,“用世界级的难题,吸引世界级的人才,来共同迎接挑战,推动科学和技术上的进步。”

以联接为例。虽然千兆到户已经喊了多年,但是今天的带宽还做不到1Gbps。即便如此,千兆也满足不了当前工业控制对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同样满足不了家庭场景对超高清、VR、AR,甚至全息远程通信对“身临其境”、“天涯若比邻”的体验需求。

华为提出的一大愿景,就是在未来实现10Gbps无处不在的带宽。这种对带宽、覆盖和体验的10倍提升,得益于华为在无线(5.5G)和固网(F5.5G)两个领域的技术创新。


在计算领域,华为希望通过节点架构、基础软件架构以及数据中心等三个方面的努力,重新定义计算架构,突破当前计算性能与效率之间的既有瓶颈。

明眼人肯定看得出来,关乎到计算的世界级难题绝非一旦一夕之功,也非日积月累、辛勤劳作就能水到渠成,需要的是那种惟有天才方能成就的巨大突破。

“我们希望用世界级的难题,吸引世界级的人才,来共同迎接挑战,推动科学和技术上的进步。”胡厚崑的回答,令人不由自主地联系到最近华为再次全球招聘“天才少年”的动向。

华为正式对外公布“天才少年”项目,是在2019年6月。彼时,华为希望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组织、激活队伍,而今华为更期待他们能够在创新上带来持续不断的活力。

面向全球的英才,华为日前再次发布“天才少年”招募令,不限学历、不限学校、五倍薪酬。同样是在本次大会上,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八大前沿技术


他表示,现有的很多理论和技术都是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在当前的数字时代已经遭遇到明显的瓶颈,华为希望荟聚天下英才,以天才式的新假设和新愿景来牵引并加以突破。

在26日的Q&A环节,胡厚崑进一步指出,“我们会继续在人才上进行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资源保障,优化创新路径,从而使得未来的发展更有质量。”

诸如“天才”之类的信息更抓人眼球,因此媒体聚焦和报道无可厚非。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影响到产业走向的ICT人才培养方面,华为付出的资源更多,成效也更大。

截至目前,华为至少拥有包括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120多位化学家,还有15000多人在从事基础研究,以及6万多的产品研发人员。所有脑力资源的总汇,全力支撑着华为对未来技术的探索。

某种程度上,天才实现的是不世出的“单点突破”,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人才实现的则是整体产业的向前发展,让天才们的创想真正落地、造福人类——二者缺一不可。

激发行业数字动能

过去几年里,我们亲眼见证了诸多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快速发展,也目睹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为适应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做出的数字业务创新变革。

毋庸置疑,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没有人会去怀疑该不该做数字化。“大家更关心的是数字化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做得更好。”胡厚崑表示。

然而,在数字化的进程中,由于所处的行业不同、所处的阶段不同,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是千差万别。以云计算为例,这是数字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是对很多企业而言,上云依旧是一大挑战。

面对后疫情时代,以及日新月异的数字世界,企业需要通过前瞻性的洞察来规划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路线图,并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来解决行业面临的种种挑战。

“以己为镜,方嗅蔷薇。”作为数字化技术的集大成者,华为的数字化之旅自然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客户(可能)遇到的困难也是感同身受,而这些无疑能够帮助华为成就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创新。

华为的关键举措之一,是让自身的产品适配更多的场景。与以前主做电信行业不同,华为认为,标准化的产品无法满足千行百业的数字化需求。面对不同的场景,客户需要容易部署、容易安装、预制化的产品组合。


基于此,仅仅在去年华为就新推了20多个面向金融、教育、医疗、能源等行业的产品组合方案,大大提升了客户和伙伴在安装、维护和管理上的效率。

胡厚崑认为,客户上云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不愿上、不会上、用不好”。为此,华为提出了“一切皆服务”的战略,把基础设施、技术以及经验云化和服务化,让千行百业客户的上云不再困难,激发出行业的数字新动能。


另外,去年以来华为成立的一系列军团,也引起了外部的极大好奇。胡厚崑表示,这种新的组织运作模式,能够在纵向上缩短管理链条,横向上快速整合资源,整合华为与伙伴的产品及能力,将会是华为服务不同行业的新形态。

双管齐下绿色低碳

“我们坚信,数字技术是实现低碳发展的使能器。华为对于低碳发展的贡献,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供能侧,一个是用能侧。”胡厚崑表示。

在当前产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新任务和迫切要求下,低碳已经成为每一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科技企业的崇高使命,华为也是如此。

事实上,当许多公司开始审视这一命题之时,华为已经远远走在了前面:早在2014年,华为就率先将无线分布式基站理念引入到光伏行业,极其有效地提升了发电量。

既是领导者,也是先行者——这样的考语对于华为来说,丝毫不为过。同样是在光伏领域,华为引入电力载波技术,节省客户的部署成本,而云和AI技术的加持,则帮助客户显著地降低了运维成本。

好不好用,数据说话。在青海的戈壁滩上,华为助力客户建成了全球最大的2.2GW单体光伏电站,得益于领先的技术和前卫的理念,电站的发电量提升超过2%,运维效率提升超过50%。

做好“开源”的同时,华为同样重视“节流”。ICT能够帮助各行各业大幅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但是ICT产业本身也是排放的“大户”,丝毫容不得大意。

当前华为的着眼点和发力点,主要是无线站点与数据中心。

目前,全球大约拥有1000万个无线站点。不难想象,如果每一个站点均能够有效地降低能耗,必然会带来非常高的绝对减碳值,这也是诸多运营商关注的核心问题。

通过极简的设计方案,采用一体化的室外基站,华为大大减少了配套基础设施的能耗,在印尼的实测数值有30%之多;在波兰,站点上叠加光伏,带来了30%的太阳能供电比例。


作为数字化世界的关键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能耗更是不容小视。通过全液冷、AI管理、预制模块、集群计算等创新技术,华为让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运营成为可能,节能减排的效果非常显著。

“人类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希望联合更多的客户与伙伴,以持续不断、世界级的创新,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绿色智能世界。”胡厚崑最后表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