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

 姜生个人图书馆 2022-04-28

  加强文化建设 为乡村振兴“铸魂”

  自治区政协委员余国林提交《关于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助力宁夏乡村振兴的提案》提出,当前,我区乡村文化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乡村传统优秀文化精神逐渐缺失,乡村振兴中还存在重物质轻文化、重“硬件”轻“软件”倾向。

  “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定和纪律要求充分调动村民组织和农村党员积极性,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和形式,筹办传播主旋律的文艺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农民普遍遵守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余国林说。

  余国林在提案中建议,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扩大文化设施的覆盖面,提高各类文化设施的质量和水平,以更优质的服务保障留住乡村人才,吸引优质资源,激发农村百姓文化生活的意识,让当地百姓都乐于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

  余国林还建议,要明确乡村建设方向和目标,将乡村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列入乡村发展规划内容,把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结合起来,有法可依促进乡村建设全面发展。

  “志”“智”双扶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

  自治区政协委员郑大鹏提交《关于实施乡村振兴需强化精神扶贫的提案》提出,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

  “目前,部分农村中还存在一些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封建迷信、赌博等陈风陋俗,严重影响到脱贫成效及乡村振兴进程,加之部分脱贫户依然有'等、靠、要’思想,致富信心缺失、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郑大鹏说,“只有深化精神扶贫,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筑起乡风文明的新高地,实现物质富有和精神富足联动推进、同频共振,才会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更可持续。”

  郑大鹏建议,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移风易俗。坚持用优秀民族文化凝聚人心,既要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愁,也要破除陈规陋习。一方面将传统民俗、传统美食、家风古训、睦邻传统等予以弘扬,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机制,树立文明村规乡规,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评选文明家庭等考核内容。

  引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脱贫致富之风。

  “同时也要坚持'志智’双扶,服务乡村振兴。全面打通人才、技术、智力下乡通道,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物质保障;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进取之心,将物质与精神同时发力,助推乡村振兴。”郑大鹏说。

  健全机制 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是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发展不充分问题的迫切需要。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提交《关于加快我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的提案》,从优化我区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方面提出,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不断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从而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振兴。

  提案建议,要围绕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成果,保持对脱贫地区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总体稳定,不断提高脱贫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要创新实施文化惠农工程,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要改进完善运行机制,推动“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更好对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升服务效能。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机制,搭建平台,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让新思想走进百姓心坎,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记者 张玉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