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74)——民国时期福州私立三山中学一位同学的“戎装照”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4833891012/ 去年曾淘回一张打着“国军”标题的小照片。照片背面没有任何落款,我从卖家上传的图片中辨识出领章上的“三山”二字,便知其实这并非国军,而应是某学校的学生军训时的着装。因为照片中人胸前还佩戴有徽章和胸标,当时也无法看清,我便寄望于收到之后通过高清扫描读出更多文字。今日终于“开奖”,结果虽未尽达预期,但也确实多看到了几个字,从三角形校徽和布质胸标的最后俩字,已可以确知这所学校名为“三山中学”。剩下的问题仅有一个,它是哪的? ![]() 对于“三山”这个名字,老福州人可能一看就能代入。因福州境内有于山、乌石山、屏山,三山成为福州的别名之一,旅居外地的福州人建会馆,便常以三山为名,我以“三山中学”为关键词检索,很快也被指引到福州来。据《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教育志》、《福州收回教育权运动中设立的四所中学校》等史料文献记载,该校诞生于1923年,初名私立三山公学,校址在仓前山万春巷(一说仓前岭下里,我实在搞不清这俩地名是不是指一个地方)。五四运动后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收回教育权运动在全国形成热潮,福建尤为积极(因为福建全省教会学校奇多),遂有一些爱国人士和教会学校教师自行创立新校,鼓动学生脱离教会学校前来就学。三山公学的创办者周靖、许绍珊原就是福州英华书院(教会学校)的老师,三山公学也是福州因这次运动创办的第一所私立中学,1928年,该校改名为私立三山中学,成为当地一所名校。 答案似乎已经揭晓了,不过随着深入查下去,我发现民国时期至少还有两所三山中学。一个在上海,和福州人也有关系,学校创办于1940年前后,校址就在上海的三山会馆,至1950年停办。另一个在南京板桥镇,创办于1947年,停办时间不详(估计更短)。这两所三山中学虽然存世时间较短,规模也小得多,但若在照片没有更多佐证的情况下,忽视它俩的存在,直接就认定为福州的,无疑有欠严谨。当我带着强烈的主观性,以“福建省福州私立三山中学”的校名去对应照片中的胸标,一刹那间的确隐约感觉很像,字数也是完全匹配。但过了这股劲,我必须承认,胸标右边的那些字,确实是看不清楚的。 ![]() 最后我只能把目光放在了校徽上,如果能碰运气找到一件实物,那也就可以证明了。我在百度上搜“三山中学校徽”,在一个名叫“福州老建筑百科”的网站里看到私立福州三山中学的条目,点开发现竟然还真有校徽的(收藏者为池志海先生,在此感谢分享),图案与照片中一样一样的,这下好了,瞬间实锤——照片中就是民国时期福州私立三山中学的一位学生! 抗战爆发后,福州形势紧张,三山中学迁往闽清,不久再迁宁化,一度合并入省立第一临时中学(省立宁化中学),后又再复校迁校,倍尝辛苦,抗战胜利后复员回到福州,但校址已非往昔。如今百度三山中学已找不到什么痕迹,福清倒是有一所,我为此还专门研究了一下,但应该是与民国时期福州的三山中学风马牛不相及,没有血脉关系。那么福州三山中学后来的历史又是如何呢?《鼓楼区教育志》倒是留下了答案,原来解放以后该校被接管,50年代初改名为福州市第十二中学,应该是沿用至今(1958年迁工农路,我在地图上看现在还是在这个地方)。为啥加了个应该呢?因为福州十二中没个官网,我不是当地人也没法了解太多,网上能找到的校史也没见有谁提到过三山中学,这让教育志中的记载倒成了孤证。 如果这个沿革关系没错的话,那明年就是该校百年校庆了,不知还有几个人知道呢? 静思斋 于岳 2022年4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