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仙余杭姥

 zqbxi 2022-04-28

○陈国民

  每当人们说起“酒仙”一词,脑子里便会出现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形象。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列举了八位嗜酒如命的诗人,李白显然是其中最突出者。李白是饮酒饮出了仙风道骨,而我们的老乡余杭姥,据传因为善于酿酒而成为神仙,应该更当得起“酒仙”的称号。

  要讲余杭姥,还须先介绍另外两位神仙。一位是王远,《神仙传·王远》记载:王远字方平,东海人,官居中散大夫,后来弃官入山修道,汉桓帝几次征召不愿出来,终于成为仙人。另一位是蔡经,乃是吴地的小民,住胥门。王远到蔡经家去,发现蔡有神仙的骨相,便传授他成仙的“要言”,蔡经也得道成仙。

  据《神仙传·麻姑》记载:王远为了点化蔡经,施展神奇的法术,包括请仙女麻姑降临等。其中有赐蔡经仙酒的情节,王远对蔡经及其家人说,“我要赐酒给你们,这种酒出于天厨,浓度太高喝了会烂肠。须用水和之,请不要见怪。”便从天上取来仙酒一升,合水一斗搅和,让蔡经全家享用。酒很快就喝完了,王远说不够就向凡间取吧。说罢,又运用他的神奇本领,拿一千钱向远在数百里外的余杭姥沽酒。转眼间酒就到了,还捎来余杭姥的话,这位余杭的酿酒高手讲得很客气:“恐地上酒不中尊饮也。”

  王远、麻姑以及蔡经等对余杭姥酿的酒很满意,认为不亚于天厨所出。清代张鹤辑《神仙列传·麻姑王方平蔡经》载:“余杭有老姥,善采百花酿酒。王方平尝与蔡经以千钱沽酒,饮而甘美。是后拉群仙降饮其家,因授一丸药以偿酒价,姥服之化去。后十馀年,有人过洞庭湖边,见卖百花酒者,即姥也。”

  唐开元诗人丁仙芝有《馀杭醉歌赠吴山人》诗曰:“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君回。”当年王远以“千钱”向余杭姥沽酒,而丁仙芝要用“十千”钱买余杭酒,酒渴之状跃然纸上。

  到了宋朝,余杭姥出现在诗人笔下的频率更高了,王安石《送僧惠思归钱塘》曰:“渌净堂前湖水渌,归时正复有荷花。花前亦见余杭姥,为道仙人忆酒家。” 胡榘《重游洞霄宫》:“蛟鳄谗波偶脱身,洞霄真境浣妖氛。未妨贳酒余杭姥,重与题诗大涤云。何自玉关休战鼓,傥容琼馆秦炉熏。第忧负愧麑裘老,驯虎岩前有勒文。”

  明代顾大武《漫歌》有句云:“四鳃鲈鱼千里莼,有此下酒物,刘季张良焉足论。左携孔北海,右揽李太白。余杭老姥寄信来,道我新封合欢伯。”

  余杭姥的家究竟在余杭何地,她的具体事迹又如何,古籍鲜有记述。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载:“百花酿,余杭阿姥酒,产于余杭阿姥墩。”《元丰九域志》:“阿姥墩,昔裴氏姥居此酝酒。” 

  《咸淳临安志》卷二四:“阿姥堆(本字庙讳),在县西五里,高六十丈,周回一里。又父老言:晋初,有裴氏姥居此,采众花酝酒,凡士之贫者,贳与之。经数年,忽有三人至姥所,饮酒数斗不醉,姥怪之,谓姥曰:余非常士,姥当仙去,故来相命。因授药数粒,姥饵之,忽不知所在。今堆上花草犹存,阴雨时或闻酒香,故名阿姥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