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读原著 2022-04-28
  一场雨能让人感发出什么?

  是春的气息,——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是焕然一新的气象——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乡村的画——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是心轻忘我之人的别有天地——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是时光带来的转变——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是懵懂的情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是淡淡的思念——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是想拉住春天却又拉不住的轻愁——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是阴冷中的一抹心灵慰藉——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是给人洗尽心灵铅华的灵药——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更是人涅槃重生后的无忧无惧,心彻性明——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为什么现在诗人那么少?本质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丢掉了“以成德为务”的灵魂,培养出的都是社会和资本所要求的要有实用功能,或者说实用功能排第一的螺丝钉,他们从不信仰“君子谋道不谋食”,他们生为利来,身为利役,良知被蒙蔽,——良知没有澄明开来,无法明明德,自然就生不出慧能,还谈什么生命的感发和创造!

  以此,他们眼里的雨就只能是科学下的雨,知识中的雨,永远都看不到诗中的雨!

  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

  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教育都是在用低端智术去泯灭,戕害学生本有的高端慧性,完全是无效且低端的害己又害人的颠倒做法;这个世上百分之九十的工作都是器人都可以干的,只不过是很多人为了营营现实不愿意去正视罢了,明知道那不是本心真正喜欢的,是毫无修身进德价值的,却依然要把这一生赌进去,这里面有一部分人是被迫的,值得同情,但更多的却是自愿的,属于典型的自作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