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旅散记】王爱国‖少校中校,回到地方统统无效

 昵称70808387 2022-04-28
少校中校,
回到地方统统无效

文/王爱国

近日,拜读了一位转业军人写的一篇作品,其中说到:“转业军官到地方后,没有一个不想好好干的,都希望能在一个崭新陌生的环境里尽早证明自己。但自己究竟会被单位安排在哪个部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同事们好不好相处,今后职务晋升是不是快等等,心情如同大火烧开的水,翻腾煎熬。”那位转业军人讲得十分客观实在。我虽然转业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人也退休多年,但回想起自己转业后的-些感受,还是让我感慨万千的。今天,我也不访写一篇自己转业回地方工作的一点体会,就算是读后感了。尽管没有什么意义,也算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些回忆,与朋友们共享吧!

对于大多数军官而言,都会面对着三次的人生转折考验,那就是:“入伍”、“转业”、“退休”。尤其是入伍和转业,对于一个没有当过兵的人来说,是无法体验到的。首先是入伍,这是一个人从一种人生向另一种人生转折的考验,他将面临的不仅仅只有艰苦的军事训练,紧张的军营生活和严格的军规军纪,更多的还要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和人民流血与牺牲的考验。其次是转业的考验,这是一名军人结束军营生活后重新回归社会的转折点。他将面临的是如何融入地方上新的同事,如何适应地方上的新工作和新的环境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等等的挑战,这种转折对于一个习惯了军营生活方式的军人来说是十分艰难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因为,你面对所从事的工作,是以前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中从来没有干过的,所接触的事情,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地方上一些人际关系的前规则,是你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而且还必须要服从比自己年轻得多的领导派遣,你只能与过去当战士那样去跑腿。

(本人在二轻局上班时的工作照)

凡是亲身经历过转业的军人们都有深刻的体会,回到地方最怕的就是地方政府不太愿意接受部队的转业干部,这其中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也许是单位的编制问题,也许是你想去那个单位的名额,那个单位的领导想安排给其他人,也许是你的经历可能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地方单位有些领导对部队的干部多多少少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因为他们没有当兵的经历,不知道军人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酸甜苦辣,所以对部队的转业干部不太那么愿意接收。当年我在转业的时候,就遭到过这种情况,我曾经找了好几个单位,都被以编制已满或不需要为由婉言拒绝。后来通过多方关系,才勉强的安排到了工业系统的局机关工作,可想而知被遭受拒绝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甚至是痛苦的,困惑的。

纵观转业军官的情况来看,营级军官转业是最不划算的职务,当你在部队熬到了营级军官,多数人已经是到了三十五六岁的大叔年龄了,按照转业军官安置条例规定,营级以下级别的军官,在地方是一律不安排职务,这就意味着部队的少校中校,回到地方统统无效,也就是说在部队辛辛苦苦干到营,回到地方等于零。就拿自己来说吧,九一年转业的时候已经是三十七岁将到了不惑之年了,那样的年纪回到地方,如果没有很硬的关系可以说已经是像苍蝇飞在玻璃上,只有光明没前途了。记得在我未正式上班之前,局里的人事科通知我说:“分管人事的局领导要想找我淡一淡,了解一下情况。”言下之意就是想考察一下我,我想已经是这把年龄了还有什么好考察的呢?论长相虽然比不上许文强,但也总比猪八戒强得多吧,论职务好赖也是一个营级少校军官。但那有什么办法,谁叫咱们当兵的只是一块砖而不是一锭金呢,只能是哪里需要哪里搬了。在谈话的过程中,局领导倒也很坦诚,说话也比较宛转,很客气的对我说“你要来我局工作我们很欢迎,住房没有问题,虽然面积不大也能分配给你一套,但你的营级少校职务在我们这里是没有了,只能是当一般科员,这是政策所规定的,我们也无能为力。”意思很明白。不管你是少校中校,到了地方统统无效。就这样我走进了二轻局并被分配在了政工科工作。

(在二轻局工作时,曾经担任共青团象山县二轻局团委书记,这是二轻局团委部分领导斑子合影照片。本人前排居中)

政工科,只有一间办公室,已经坐着一位科长,三位科员,他们都比我进山门早,当然办公室好的位置都已经空无虚席,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只能在办公室的门口摆上一桌一凳,这算是正式上班了,那个时候的场景,如同现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车站,码头、各大公共场所、市场、会场门口负责扫码的保安员毫无区别,来政工科办事的人,总会首先向我打个招呼,而我只不过少说了一句:“请出示你的健康码、行程码”而已。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相信命运的说法,总觉得人生的命运早就在前世已经注定好的,自己再努力也没有办法改变。我有时候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人的一生确实有很多的东西,你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法改变。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择职业,七择偶,八交贵人,九养生”。说明一个人的命运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也相信自己的命运,比如说,我在二轻局好不容易熬到了科长的头衔,突然来了个机构改革,一下子撤销了二轻局编制,机关人员下岗的下岗,分流的分流,结果我又重新被分流到基层乡政府工作,毫无疑问一夜之间又回归到科员的原点。这大概就是一个人的命数吧。

(2003年,转制后分流到象山县东陈乡,负责安全生产工作时深入企业检查安全生产时工作照)

还是那位转业军官说得好,转业军官到地方后,没有一个人不想好好干的,都希望能在一个崭新陌生的环境里尽早证明自己。当然我也是一样,始终认为转业只不过是从一个战场转向另一个战场,只是目标不同,内容不同,没有质的差别。比方说从老百姓到军人,从军人又回到老百姓,是国家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只不过是从穿便服到穿军装。又从穿军装到穿便服而已。所以,我始终抱着一种信念,走向地方犹如当初走进军营,需要再次努力,在新的战场上重新塑造自我、充分展示自我,证明军人不是无能的,我在地方工作二十多年中,分管过治安,负责过党务,当过团委书记,从事过安全生产工作。从科员熬到科长,从局机关干到基层乡镇,基本上每年都被评为局,乡、县、市及各部门的生进工作者,我自己认为我已经做到了一个比较优秀的转业军人了。

当然每个人都想进步,做为一名转业军人也不例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提升自己,争取求得一官半职,在部队里不是流传着这样一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的名言吗?自己也一样,想通过努力工作,得到上级奖励和认可,让自己无论在职务上和待遇上都有所提升,所以在一次陪同县政府办公室领导下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中,我顺便把自己的情况和想法作了反映,领导也十分关心,时隔不久组织部派员来单位了解情况,最后结论是:“其它条件都没有问题,但有一条不符合要求,根据公务员晋升规定,必须要获得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公务员这一要规定,而我只有二次。有关各部门,县政府,市政府所评的先进工作者统统没有用。”这一结果又让我来了一次“这个先进,那个先进,到了升职统统归零”的无奈。早知道这样,在二轻局当政工科长时,把每年评给我的先进公务员,就不要让给其他科员了,如果是那样的话,连续五六年的先进公务员也有了。但我觉得不后悔,因为工作是靠大家做的,荣誉也应该人人都有份,做人不能太自私了。

说实话,自从部队回地方工作几十年中,看到不少转业军官不是吃亏在能力上,而是却却吃亏在部队养成的习惯上。那是因为军人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通过教育,训练和锻造,养成了一种无论干什么工作,不管办什么事情都讲的是严肃认真,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工作不拖泥带水,执行力坚决,一是一二是二,原则性强,对工作负责,这是一般普通人所不具备的。但这种习惯回地方工作后往往是行不通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部队养成的这些习惯,却却吃亏了很多转业军官。因为地方上在处理很多的事情和问题上,就会让一个养成了部队习惯的转业军人看不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转业军人在军人的性格和部队的习惯驱使下不是选择忍让,而是选择提出反对意见,这会使单位的领导和个别同事,嘴上虽然不会说些什么,但心里总会很不舒服的感觉。自然也会直接影响你个人的晋升和前途。

有人说:“机遇往往是成功的关键,更是通往梦想之门的钥匙。”这话真的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的机遇往往就是这样,不是你错过了他,就是他错过了你。让你十分无奈。比如我刚刚在2014年8月退休后,没有等了几个月,于2015年来了一份新的公务员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凡是担任主任科员在七年含七年以上的公务员,都可以晋升为付处级干部,此条例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付处级相当于付局以上职务,而我在九三年就是主任科员了,整整快二十来年了,却没有赶上这个新的政策法规,这就是机遇错过了我,这大概也是一个人的命运就该如此吧。

(转业回地方工作后,二十多年来,荣获过各部门、乡政府、县政府、市政府等多次嘉奖)

我在地方工作了二十多年,尽管在职务上吃了点亏,到了退休时还是一个小小的主任科员,但我没有为军人丢脸,也对得起“转业军人”的这一称呼,对得起那份工资,对得起自己。我很热忠于莫言的那段话,“有一天“我”字丢了一撇,成了“找”字,为找回那一撇,“我”问了很多人,这一撇代表什么?商人说那是金钱;政客说那是权力;明星说那是名气;军人说是荣誉;工人说是工资;学生说是分数……最后“生评活”告诉“我”那一撇是:健康和快乐,没有健康和快乐,什么都是浮云一片!”作为一名教授和作家的莫言先生,说出话来必经是有水平,你看看人家把人生感悟得多么彻底。什么官不官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其它都是小事啊。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王爱国,浙江省宁波市人,转业军人,现在象山工作。爱好散文、诗歌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