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服药禁忌及服药方法,服中药,有哪些忌口呢?

 岐黄孙生 2022-04-28
一、服药禁忌
病人在服药或用药期间,对某些食物不宜同时进服,即通常所说的“忌口”。
古代文献上有茯苓忌醋、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常山忌葱、苍耳子忌猪肉、威灵仙忌茶、人参不宜与茶同服等方法。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能同时吃某些食物,因为各种食物与药物一样都具有不同的性能。
所以在服药期间,不宜吃与药性相反或影响治疗疾病的食物,必须根据疾病和药物的性能特点考虑口,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药效,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健康。

1.感冒:不宜吃辛辣、油膩、酒等助热食物。

2.五官及咽喉疾病:不宜吃辛辣、油腻、臭(发物)、酒等助热食物。

3.凡热性疾病,均不宜吃辛辣、油煎等油腻、酒等助热食物。

4.脾胃虚寒或胃寒疼痛等症:不宜吃生冷助寒的食物。

5.胃热病痛等症:不宜吃辛辣助热的食物。

6.胃消化不良,胸腹胀闷等症:不宜吃黏腻、油煎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7.咳嗽或哮喘等症:不宜吃咸味重的食物。

8.肝胆疾病者:不宜吃辛辣、酒等食物。

9.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等症:不宜吃辛辣、酒、浓茶等有刺激和兴奋中枢神经的食物。

10.痈疽疮毒,一切疮疡等症:不宜吃辛辣、酒、海鲜(发物)等食物。

11.皮肤疾病:不宜吃辛辣、酒、腥臭(发物)等食物。

12.甲亢疾病:不宜吃海带海鲜等食品。

13.病后、产后、刮痧后:不宜吃蘑菇。

总之,服药和用药期间的忌口,与治疗进程是有密切关系的,要恢复健康,除药物力量外,还须病人调理得宜,在服药期间不能吃影响药效的食物,随时注意“吃药”和调理密切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尽快恢复健康的目的。

二、服药方法

1.服药时间:
有饭前、饭后和早晚的区别。通常每天服2次,早晚或上下午各1次。一般认为:病在上焦的,宜饭后服,病在下焦的宜饭前服。
如补养药多在饭前服,使其在肠胃充分吸收;消导药可在饭后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多在空腹时服;对肠胃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于饭后服。镇静安神药宜在睡前服。疟疾病必须在发病前2小时服用,以抑制或驱除其病邪。
急性病症则不拘时间,应迅速服用。其他如脾胃虚寒所致的五更泻,宜于临睡或夜半时服用。

2.服药方法改进:
除上述因病情不同而需要不同的服药时间外,通常每日两次服药,习惯早饭前晚饭后服药,这样两次服药间隔时间长短不均匀,会使药力不均匀,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往往连续早饭前空服药,对胃有刺激,有的感觉胃不适,有的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连续便稀,患者自动停止服药。
经实验,将早饭前服药改为早饭后服药,每日两次服药,均为饭后服药。胃及大便即恢复正常,便能继续服药治疗。日服两次均在饭后服药,间隔时间及药力基本均匀,这样有利于治疗疾病而及时恢复健康。
3.冷服与热服:
一般汤剂应在温服,但对寒性病症要热服,热性病则需要冷服。
若遇到复杂病理变化则需根据医嘱或特定的服药方法来适应病情的需要。
如伤寒的真热假寒病症,用寒性药物宜于热服;反之,如属真寒假热的病症,用温热药则宜于冷服。所有这些都必须根据病情灵活运用。
4.呕吐及口噤的服药方法:
呕吐病人服药最难,应采取少量频频饮服的方法避免呕吐。如仍有呕吐,可先饮生姜汁少许,再服药汁或在药汁内加适量生姜汁,服之有效。
口噤是指病重而致神智昏迷,牙关紧闭的患者,应先以“通关散搐鼻或用乌梅擦牙龈使之开,然后将药徐徐灌下。
 5.催吐药的服药方法:
催吐药大多药性猛烈,一般口使用于误食毒物,或实邪壅塞上脘的急性疾患。服用催吐药,应使药物在胃中迅速发挥作用。如服药后不能及时呕吐者,应以探吐方法助其吐。
6.含咽法:
凡在咽喉、口腔部分病,要使药物暂留于上以发挥作用,可采用此法。如咽喉肿痛或扁桃体炎,服六神丸时,可先含口内,以发挥其作用。可使咽喉肿痛发炎获得更快的疗效。咽喉肿痛糜烂,用珠黄散吹入喉内,可直接得到解毒化腐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