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世艺缘》:百年记忆尽在笔墨中

 百科艺术 2022-04-29

80岁高龄的当代著名鉴赏家、书画家、史论家萧平先生,携手同为著名画家的贤弟萧和等亲属,以匠人精神举办于南京南视觉美术馆进行的“《四世艺缘》——萧氏一族四代人作品展”。他们为此夜以继日地工作,以期让这个作品绵延百年而显得极不寻常的展览,成为一个艺术之家带有时代烙印的永恒记忆。

原本这个展览是在壬寅之春举办的,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延期至送春归、迎夏至的谷雨之后。

开幕式现场

2022年4月28日下午,《四世艺缘》展览终在南视觉美术馆启幕。展览汇集了萧氏家族四代人的作品,他们是萧鼎咸(已故)、萧平、萧和、萧顺、萧迎、萧戈、何涛、萧玉、李霁、葛紫暄、萧岑。共展出了百余件国画、素描、摄影等艺术作品,以及倾心收存的旧照、信札、笔记、少时涂鸦等珍贵的家族档案。

步入展厅,萧平和塑造人物见长的弟弟萧和合作,用心用情创作的父亲萧鼎咸、母亲金一芬大幅画作《春苑慈颜》,瞬间映入人们眼帘。萧氏两位先辈伫立在春天的百花园中,审视着后辈尊重家学、尊重传统的足印。该作品由萧和画人物,萧平补景、题诗。画面中,花开迤逦,春色正浓,寓意深刻。

人物画《春苑慈颜》

展览开幕式以主持人叶帆的访谈形式进行,不落俗套。一些老领导及各界人士出席。萧氏家族长子、第二代艺术家萧平和来宾们分享了“情缘”“艺缘”故事。张连珍、林祥国、罗一民等老领导及章剑华、宋玉麟等人发表感言,对《四世艺缘》展览举办表示祝贺,对萧家四代人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给予褒奖。

南视觉美术馆馆长、该展出品人陈赟介绍:“在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我们做'《四世艺缘》——萧氏一族四代人作品展’非常值得。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主人公的家庭性,四代人之间的一种艺术互动和情感张力。比如在女儿的作品中,可以看见父亲的配诗;在孙子幼稚的作品中,有爷爷的添笔与增趣。一个家庭的家风、家教、情趣与艺术风雅跃然纸上,这是特别有趣的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这是一种在旧时光里经常有的,如今却被多数家庭所忽略了的文化氛围与家风传承。

萧平讲述家事

陈赟介绍展览

宋玉麟(左)忆及与萧家的往事

主持人叶帆与萧和交流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在萧平先生这个大家庭里,除了如寻常人一样的要为柴米油盐酱醋操心,更多的是文化艺术上的相互理解、琢磨与启智的那种纯美的状态。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这个展览的特殊光芒与温暖!”

陈馆长的话,引发共鸣,同时也触发了相亲相爱的萧家人怀念先辈的思绪。

举办这个展览的愿望,在萧门长子萧平心里由来已久。

萧平父亲萧鼎咸,出生于1905年,字绍源,江苏扬州人,现代书法家。他楷、行、草、隶各体皆擅,行草尤妙,以孙过庭、黄庭坚、董其昌诸家筑基,融合变化,自成一格。其作品雄健苍遒、清隽洒脱的风格,兼而有之。

萧鼎咸的一生跨越了清代、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他对文学一直是很爱好,买过许多书,书放在书架上供孩子们阅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生活在重庆时,买过许多鲁迅的书,其中《鲁迅语录》孩子们个个都有印象。他的书法功底来自苦研,碑和帖临摹过许多。所以他的字结构严谨,张弛有度。

萧鼎咸(已故)先生书法作品

从这个角度看,萧平的艺术之路,是从父辈的引路和每日挥毫泼墨中出发的。这意味着他年少时,艺术已经对其产生了挥之不去的诱惑。

遗憾的是,父亲积劳成疾,1973年辞世,那时萧平才31岁。从此往后,他将对父亲的爱深埋于心灵与艺术探索中。

几十年来,萧平在夫人邹正玉的一路相伴中孜孜以求,终成继谢稚柳、启功、徐邦达之后,少有的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和收藏于一身的学者型艺术大家。

在萧平的艺术之路上,还得到傅抱石、钱松嵒、林散之、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现代金陵诸家的亲传。他曾任书画鉴定之职于南京博物院19年。1981年调江苏省国画院。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30余次,作品被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10多家博物馆收藏。1983年以来,多次应邀赴美国及欧洲亚洲各地考察、讲学,出席国际艺术史高层论坛并发表论文和演讲。

萧平画作《金湖莲池》

萧和作品《浔阳遗韵》

萧平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兼职教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南京师范大学文化艺术研究院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术馆鉴定顾问、南京博物院鉴定顾问、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等职,江苏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他德高望重,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

萧平在访谈中动情地说:“《四世艺缘》是一个展览,是一本书、一卷书画集,亦是一部纪念册。载着我们萧氏家族四代人的血缘与艺缘,历时一个世纪。

“一百年间,物换星移。我们的父母已经离世多年,但他们的音容笑貌留在我们心中。父亲擅书,他的法书劲挺苍遒,具备顽强的生命力。这些作品曾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与弟妹,我们乐意将其分享给更多的爱好者。”他讲话时,嗓音清晰,气息流畅。

萧戈摄影作品

何涛小楷《岳阳楼记》

葛紫暄作品《江南可采莲》

萧平还坦言:“我与我的弟妹,我的子女、侄、甥,我的外孙女与孙子,我们经历着并不一样的年代,然而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艺术。这是对于美的追求,亦是对于善的向往。

“对于艺术,我们或有专攻,或是兼擅,或是博采,或仅以此为赏心乐事……这是家学、家业,或就是生活之本体。

“对于家学的关注,扩而大之,即是对于传统承继的尊重,而对于艺术的认知与陶镕,人生方可渐入美而有趣的境域。于此,我们的家庭艺缘展,或许可以提供某些启示与借鉴,这正是我们与策划、承办者的愿望。”

其实,萧平酝酿这个展览,早在2012年他70岁,出版传记《画坛儒风——萧平艺术人生》时,就已初见端倪。

展厅一角

《画坛儒风——萧平艺术人生》开篇便是萧平与父母大人的一帧帧合影。

他回忆说:“父亲于书法,有很高的造诣,写得一手好字。少时,我为父亲拉纸,看他作书,或行或草,或大或小,那有力的顿挫和节奏,总让我激动,至今难忘。母亲金一芬,安徽合肥人,来自乡村,质朴纯真,她给了我一颗天然的爱心。”

萧平对父母的爱跃然纸上,一起经历过的雨雪风霜刻骨铭心。

萧家一组百年四代人的老照片让人驻足

萧平60岁时,出版书画集《墨缘》,同时写了一篇文章《六十自述》。他说:“我之与书画笔墨结缘,出自天性,始于童年。及长,爱好成了我的职业,持之于花甲,不忘初心。我似乎做到了。

“光阴荏苒,不期然间,我已经70岁了。先父母都是在我这个年龄之前仙逝的。我时时念着他们,感谢他们给了我颇能持久的身躯……”

时间的年轮来到了2022年,萧平作为当下萧氏的领路人,也感受到矢志不渝地传承好家风、艺术的重要性。

在萧门艺术天地中,萧和的成就也尤为引人注目。他擅长中国人物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术委员会顾问,江苏省民建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萧岑《骑大猫的小童子》

萧和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多种画展,曾在香港、台湾、澳门、南京、深圳等地举办个人画展,2018年中国美协为其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作品为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及美术馆收藏。曾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并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嘉奖。他出版有《中国人物画传统技法解析》《萧和画集》《世纪画坛菁英——萧和》等专著。

《四世艺缘》展览,让人们看到了萧家四代人其实是从不同时代走来的同路人,这种亲情无可替代。他们各有所长,在新旧嬗替中的种种经历,构成一部宏大的艺术性叙事篇章。身处时间缝隙中的后来人以及艺术作品,都有着春风拂面的新时代气息。

展览中,已故萧鼎咸的行书遗作《国策》,以及萧平画作《似锦年华》、萧和画作《曼陀罗》、萧顺行书《王安石诗》、萧迎画作《莲池清影》、萧戈摄影作品《哈瓦那的早晨》、何涛小楷《般若波罗蜜心经》、萧玉画作《蛙声》、李霁摄影作品《西行》、葛紫暄画作《小兔毛豆》、萧岑隶书《对联》等各类艺术作品,都具有融入时代的视觉冲击力。

萧平、萧和等与部分嘉宾留影

从这些展出作品中,观者看到了萧门前辈的衣钵已经传到了第四代人身上,初露锋芒的他们对艺术有理想,又有敬畏,立足于传统,而不为传统所囿。

传统是构成现代的基石,但现代的多元文化也要求艺术家兼收并蓄。这意味着艺术家既要具有匠人情怀,也不能缺少商业意识。

萧平、萧和等长辈的艺术人生如出一辙,他们的后代依循着他们的足迹前行,美好的艺术人生刚刚扬帆起航。

萧平、萧和等系南京媒体艺术家园园友。南京媒体艺术家园、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等平台及机构向展览赠送了花篮。

(《四世艺缘》展于南京市鼓楼区城市名人酒店43层南视觉美术馆,展至6月2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