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家的缺点和遗憾

 识海禅心 2022-04-29

个人认为,墨家学说作为一种有浓厚平民色彩的意识形态,没有实现同平民的更紧密结合,而是试图同新兴的国家机器结合,走上层路线,最终在遭到官僚体系的打压和儒道等其他思想的分化时必然无力抵抗,只能渐渐走向消亡。而且,由于缺乏民间的基础,这种思想在衰落后将很难有重新崛起的机会。这是它消失得极其彻底的原因。

我们从墨家学说核心的兼爱非攻说起。墨家从兼爱的理想出发,希望实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的社会,从而在现实中实践非攻的信条,用一切手段反对侵略战争,这本质是没错的,也合乎逻辑。但墨家的问题就在于,在他们的实践中,非攻这一信条在一定程度上被狭隘化了。

从兼爱的角度出发,非攻应该绝不只限于反对侵略战争,而应该扩大化到反对,乃至用武力对抗一切社会上的、侵略性的不公正现象,实践普遍的社会正义。考虑到墨家在当时拥有的强悍武力,这种对抗还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在历史上,从孟胜等人的表现来看,他们更多地是实践军事上的或外交上的非攻防守,反对侵略。我们很少能看到墨家在社会层面上的非攻、主持正义的表现。这就使墨家所能获得的支持主要局限在各国君主而不是民众上。

虽然墨家主张的政策同样能获得民众的支持,但墨家并不能更深入地和民众结合起来,这是只有社会层面上的非攻才能做到的。这个问题在墨家主张的经济政策上也有体现。

墨家的节用节葬基本概括了其经济政策,但这只是针对贵族和统治阶级的,对于民众,墨家除了呼吁统治者减少浪费,减少战争以缓解他们的负担以外,并无更多更好的策略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事实上,这一点也是比较可惜的地方。墨家本应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墨家在数学、物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完全可以用到水利工程建设、农用和工用器械改良等方面,乃至进一步转化成一种以提高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为核心的政治理念,作为对节用节葬的补充。

但遗憾的是,我们未能在墨子等书中发现这样的理念,我们也没有听说过历史上墨者们主导的水利工程建设或者重要的生产、生活用的发明创造。事实上,如果有墨者群体真做出了这样的事迹,他们恐怕是很难被遗忘的,他们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也将很久都不会消减,只要看一看历史上的西门豹和李冰等人我们就能理解这一点。

最后,墨家在宗教方面的态度同样展现了这个问题。墨家吸收了民间传统的对天和鬼神的崇拜,将其构建成他们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所谓天志明鬼是也。但墨家似乎并没有做多少改造这些崇拜的努力。墨家并未试图去规范化这些崇拜,去除其残忍的人祭(这在春秋战国时代依然存在)部分和不符合墨家思想的命定论部分,更遑论在民间推行这套改良的、制度化的天鬼信仰了。

事实上,建立一种制度化的、非原始的信仰也是在民间站稳脚跟的好方法之一。当然,墨家的改良版的信仰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其崇拜的对象、天和鬼神太道德化了。你既然描述了这么强大又这么有道德的存在,那就很难解释这些存在为什么会允许这个世界上存在那么多苦难和不公。

与之相比,道家所构建的崇拜对象,即去道德化的、去人格化的、抽象的自然,或者说道就相当成功,并且能在很大程度上自圆其说。

由于墨家在以上几个层面的不完善之处,导致了墨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从群众中来”,但并未做到“到群众中去”。就这一点而言,后世的道家都比他成功。而墨家又不能真正地走上层路线,其激进的兼爱、尚贤(并非后世推崇的选贤任能作为官僚,而是选贤者作为统治者)、节用和节葬在本质上不受统治阶级欢迎。如果将这些思想温和化,那它又和儒道缺乏区别,只能被后者同化。这样,当墨家不受到统治者的重用,而其独立的武装力量又受到大一统政权的打压时,他很难长久地存在并维持影响力,最终只能渐渐消亡。

当然,以上我的结论都只建立在我们现在掌握的极有限的资料上。历史上关于墨家的记载都只有只言片语,零散而不完整,顶多只有一些和墨家相关的故事。除《墨子》以外,我们也很少能够看到墨者们写的其它的著作。历史上真实的墨家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还并不十分清楚,因此这个问题下所有的结论,包括我这篇回答都是要打个很大的问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