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舱医院之今昔

 Xiac2cmv1bxedf 2022-04-29

方舱医院之今昔

SPACE DAY OF CHINA

      在武汉抗击疫情期间,为了有效收治传染病人,在武汉临时建立起了16家方舱医院。也正是这16家方舱医院的出现,迅速扩大了收治容量,实现“床等人”,能够按照健康人群、密切接触者、感染者、确诊病人的轻重程度等实现有效隔离。正是这16家方舱医院先后收治患者12000名,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社会成本,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和控制疫情。发挥了如此重大的作用的方舱医院又是何时出现的?又是谁人发明的呢?

      我们通常认为方舱的主要功能就是隔离病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疫病的传染性,并发现隔离是必要的预防措施,也早就有类似方舱的隔离场所。《论语·雍也》中就有记载,孔子探望患有麻风的学生冉耕的时候,并未到病榻前嘘寒问暖,只是隔窗进行交谈。这些类似“方舱医院”的隔离场所,逐渐形成了制度化的运行措施。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当时青州遭受大疫,平帝下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延熹五年,军中遭遇大疫,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军队传染病医院——“庵庐”。而到了南北朝时期,制度化措施便日渐成形了。当时的朝廷明确规定,大臣家里要是有3人以上感染、发病,其百日内不得入宫。而到了唐代,就有“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武则天时期,则设“悲田养病坊”,是慈善机构,由官方管理。集中隔离是第一步,怎样能做好安置救护和收容治疗,更考验统治者的能力。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宋徽宗下诏在全国大规模设立“安济坊”,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将病人分置不同的房间“而异室处之,以防渐染”,颇有一些预防交叉感染的意思。此外,北宋朝廷还聘请专门医师保障救治效果,由国家拨发所需钱米医药物资,保证病坊的正常运转。

      1911 年东北鼠疫爆发时,伍连德为控制疫情,特别建立了“鼠疫医院”,征用部分房舍及火车车厢,以供急性患者用作救治场所。此外,将疑似患者集中隔离,每日查体测温,最大程度避免这些疑似病人成为传染源,此类做法已与方舱医院部分功能相同。当时,哈尔滨当地政府向铁路公司借了120多节火车车厢,作为临时隔离营。这种隔离营的最大优点就是建立速度快,每一节车厢都可以单独独立出来,很快地实现了病人和健康人群的隔离。不得不说,在抗生素还未发明之前,对待鼠疫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隔离了。只有切断人与人之间传染的链条,全部火化疫死病人的尸体,鼠疫蔓延的速度和规模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控制。伍连德当时租借的120节火车车厢,就是今天“方舱医院”的的雏形。当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即使今天看起来也是最管用、最有效的办法。

      1918 年春季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爆发流行后,共造成全世界约10 亿人感染,5 000 万人死亡。为了集中治疗和集中隔离大量流感病患者,美国陆军在营地搭建的急救医院,为有资料报道以来国外最早用于防疫的,具有方舱医院理念的医院。

      而1957年的亚洲大流感爆发时,也有类似的隔离病房出现在复旦大学校园内。1957年3月27日《文汇报》报道:“流行性感冒最近正在上海蔓延。据十天来不完全统计,30所大、中、小学校,有1678人发病。” 上海高校纷纷“中招”,同济大学、华东师大各有200多人患病。《复旦》校刊则称,“截至本月30日止,本校(复旦大学)已有60多个同学因患流行性感冒被送进隔离病室,因喉咙痒、轻微发烧等病状而到保健科就诊的人数,也超过了150个。”据1957年3月31日出版的《复旦》校刊报道,这场疫情令复旦大学猝不及防,“单在隔离病室治疗的就有535人,除造成停课,停止一切集体活动的严重情况外,还用掉营养费5000元,医疗费3000元,损失1762个工作日,而患病者身心所受的痛苦更不待言”。当时人太多了,有传染性。佩琳院(注:保健科所在地)没有病房,就在大礼堂隔离,设置了床铺,食堂负责送饭。” 由于患病学生众多,学校专门将大礼堂登辉堂(现名相辉堂)设为隔离病房。

      但真正意义上的方舱医院不仅仅起着隔离的作用。现代的方舱医院是以成套医疗设备、良好救治环境,具备各种医疗功能单元的特殊伤员救治机构的总称。它是20 世纪50 年代初由美军首先提出的概念,并率先开展研究与发展。初期目的是解决在朝鲜战争中,军用电子设备在运输及使用时散件转载易丢失或损坏的问题,后又研制了多种通用型电子设备方舱。为解决医疗设备运输存储不便的问题,1966 年美军在越南战场投送了“自给式可运输医疗单元”(Medical Unit Self-contained Transportable,MUST),是世界上第一个方舱式机动医院。

      之后,美军将MUST陆续装备了部队,并持续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其机动性能,缩小规模,逐步打造出了“机动外科医院”“移动式方舱急救医院”、“方舱式医疗中心”等不同功能的移动方舱医院,并采用帐篷-方舱混合式结构,具有模块化程度较高,组配方式灵活的特点。除美国以外,20 世纪70 至80 年代,英、德、法等国相继研制并装备了类型、功能、规模各不相同的医用方舱,并实现了平战结合运用。80 年代末,德军使用医用方舱改装货船,用来替代医院船,使移动方舱医院的使用场景拓展至水面。在90 年代,法国研制出技术互联方舱医院,由手术舱、复苏舱、技术保障舱及互联舱组成,采取了方舱单元对水、电、气等进行集中供养的手段。而德军方舱医院向模块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典型的“积木式”组合结构,除手术方舱和护理方舱为拓展方舱外,其余方舱可以按照不同需求组成不同科室,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牙科、妇科等不同诊疗范围的医疗科室。进入21 世纪后,方舱医院向标准化、通用化、组合化的方向进行转变,其信息化程度、机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应用范围方面也逐渐向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转变。以美军为例,以应用移动方舱医院形式对固定医院进行支援,移动舱室形成机动医疗单元,组合舱室形成野战医院,其收容、救治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增加。

      今天的方舱医院,已经变成了一种可移动的医疗空间,类似野战机动医院,也被称为医院中的“变形金刚”。它是由活动的“房子”建成,在野战条件下以医疗方舱、技术保障方舱、病房单元、生活保障单元及运力等要素组成,依托成套的装备保障,完成对伤病员救治等任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参考文献

1、 张 昂,马 昕,邱智渊等 方舱医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 ,9(11):1351

2、 李宗浩 方舱医院的沿革与发展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 ,15(2 ):125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5099515975643030&wfr=spider&for=pc

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693588776765079&wfr=spider&for=pc

医学的历史与文化

微信号:YIXUELISH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