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陵武术忆事(一)

 大春观察 2022-04-29

金陵武术忆事(一)

作者萧伯秦
序 言 
我自幼跟随南派武术名师邵凌华先生习武,除了同门师兄弟外,与一批武林同仁亦师亦友,有的武师大我十余岁,有的可谓武林前辈,却与我忘年之交称兄道弟,相处亲密,感情笃深。
费玉侠、杨杰仁、李汉杰、李成金、李锡如、朱少云、赵礼孝、薛偶云、戚玉楼、余光辉、吴玉成、葛瑞林、张冰……一批金陵武林高手都与我有过较深交往,从中受益匪浅。 
一些同门师兄弟和武林师友因学习、工作、搬迁等诸多因素失散多年,希望能重新联系上。一些年高武师已驾鹤西去,在此致以深深的悼念! 
我将我身边还能联系上的武术界师友以武林记事撰写成文,但也只能是展现他们与我往来,及他们武林业绩的一个片段,敬请谅解。 

在演练自选棍术 
武林忆事一:武术之缘广交师友
儿时与少年时期,我酷爱武术运动,一度沉迷其中,武术成为我主要的兴趣爱好,尤其是文革时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春秋不辍,每天早晚习练从未间断,工作后仍坚持练武不渝。 
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期,我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利用广场开展武术教学,推动职工武术运动,强身健体,受到了南京市体委群体处的王娟、市武协主席徐习光的大力支持,经审核批准成立了南京市武术气功培训中心,我所熟悉的一批金陵武术知名拳师担任中心教练——郑和公园的李汉杰、鸡鸣寺的李成金、午朝门的李锡如(并称三李),教陈式太极拳的杨杰人,教形意、八卦的朱少云,教易筋经气功的葛瑞林,教少林棍术的余光辉,教擒拿术的赵礼孝,教太极十三剑的张冰、教42式太极剑的胡春晖,还有教少儿武术的张梅瑛、吴蓉珍老师,培训中心一时名师荟萃,个个武艺不凡,他们有的是武术协会副会长、省武警散手特聘教练,有的是一代武术大师时佩文、李明山、金士明的得意弟子,有的是省体院武术专业知名教师、江苏省武术馆的专业教练……慕名前来学习的职工、学生众多。我也从武术训练走向了教学管理。
文化宫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苏联工人代表团来南京访问,到文化宫参观,领导让我组织少儿武术表演节目,代表团观看后,团长热情洋溢地致辞祝贺演出成功,并向市总工会发出了邀请少儿武术队赴苏访问,后因苏联解体而取消。市总周国强主席在观看我带着南大外国留学生训练时说:他们的收费可略高点,武术可是中国的传统国粹。后来白下区体委聘任我为南京精武馆馆长,推动白下区群体活动;省武术馆张梅瑛教练也向省武术馆钱源泽和李振林俩位馆长推荐,聘我去江苏省武术馆开展成人武术教学。露天教学活动毕竟没有江苏省武术馆室内的灯光、地毯等设施,当年的省武术馆拥有全省一流的专业训练场地,春夏秋冬全年教学再也不受下雨下雪天气影响。
我欣然前往,首期招生开门红,来了五十名学员,我亲自执教,倍加卖力,以图口碑,扩大影响。随着初级班结束,本以为费用提高学员会减少,没想到报中级班时的人数没减反增,一些小时曾练过武术和在大学练习过拳击的学员加入进来,我将成人散手学习训练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训练层次,由浅渐入深,每个层次三个月。首届学员毕业后,优选了几位练得好的学员留下来,免费为他们开小灶继续进修,精心培养当我的助手,协助我教学工作,许多基础动作就由徒弟们带着去训练,不需我再一个个地手把手亲做示范。原每期招生限额五十人,毕业后的学员相互介绍同学、朋友前来学习,我有了徒弟们帮我助教,就突破了50人一期的限制,改为八十人一期,并在河北省保定武术器械厂增订了训练器材。
江苏著名武术家钱源泽、李振林俩位馆长出席了成人武术散手班的毕业典礼,并在省武术馆大门前与学员合影,李振林馆长向我颁发了江苏省武术馆优秀教练员证书。金陵武术界知名武术家费玉侠和杨杰仁时任南京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会长,举荐我当选了南京市武术协会理事。
我的同门师弟陶金龙也在省武术馆任少儿武术教练,同馆任少儿武术教练的还有著名武术家徐公伟的得意门生戚玉楼老师、省武术馆的著名武术教练张梅瑛老师,他们带出的少儿武术队员自然力压群雄,在全国武术赛事中摘金夺银,为江苏获得了荣誉。
我的武术启蒙老师是著名武术家邵凌华先生,他从不公开招徒,有人介绍来就跟着练,不收取一分费用。他住我家附近的高家酒馆,师母待人十分和蔼可亲。
邵老师一年四季不论冬寒暑酷,每天一早就骑着一辆大杠自行车来到五台山体育运动场,教中老年人打108式杨氏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教我们则是少林拳、洪拳、查拳、弹腿、八极、黑虎掌、板櫈拳与刀枪剑棍……同在邵老师门下习武的师姐有南京织毯厂的列大姐、儿童医院的戴医生、建邺区房管局的张斌,师妹有汪惠、吴巧红、曹芳,师兄弟中有王龙、刘平坤、刘平华、司建、陶金龙、夏荣福……

五路查拳
在同门师兄弟中,我和王农、刘平华、司建除跟邵老师学习南派少林外,还常练些国家规定武术套路与自选套路,自选套路中除了跳跃二起飞脚、腾空旋风腿、腾飞外摆莲等动作外,还有二起脚接腾空侧翻,旋子落地接劈叉等难度动作,刘平坤熊腰虎背,体格粗壮,在闪展腾挪的灵活度上比不上我们,但他务实传统套路,其力量上的暴发力远在我们之上。新拳与传统拳而言,不过是些花拳绣腿,具有观赏的审美性,虽好看却华而不实,实战性差,故他深得邵老师的钟爱,悉心相授其南派少林拳术,他又拜岳德胜、范学习为师,精心习练岳家拳、迷踪拳、长拳、八极、翻子、通臂、劈挂,及内家太极、八卦、形意等拳术,博采众长,多次在市、省、全国及国际武术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现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一级裁判、武术七段,成为师承邵凌华老师武术弟子中取得成就最高、武术造诣也最深的一位。我也为这位同门师兄弟倍感骄傲。
附刘平坤的几张武术照,一展同门风采:

 云龙偃月刀

 八门绵掌

  八卦子母鸳鸯钺

  迷踪艺

  太极拳

  七星梅花单刀(电影中镜头)
武术贵在“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日坚持训练,持之以恒,几十年如一日,方能有成。师训:“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金陵著名武术家戚玉楼先生曾写过一首诗:
《西江月·锻练》

朝朝坚持不改,

日日踢腿筋开。

   自舞刀枪自开怀,

旁观者议无碍。

人生多少春梦,

有谁不劳成才?

   几番辛苦结几果,

苍天公道安排。
我因某种原因没能坚持练到最后,弃武从文,又弄得文不成武不就,但并不后悔曾经在武术习练与教学上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晚年身边尚有这么一群朋友能谈文论武,亦是当年辛勤付出的另一种回报。

作者简介

祁柏(又名萧伯秦),江苏南京人,曾任南京市总工会《南京工人报》社主编,南京东方文化艺术进修学校校长,南京职工文学创作协会会长,江苏省职工诗社理事,江苏楹联协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校友会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